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當前位置:內蒙古區(qū)情網  /  數字史志  /  年鑒  /  內蒙古年鑒  /  2010卷  /  科技

2010卷

  • 社會科學
  • 【內蒙古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領導名錄】

      長:吳團英(達斡爾族)

    副院長:馬永真(回族)

    紀檢委書記:包桂花(女 蒙古族)

    副院長:樂  安建洛(滿族)

    巡視員:寶力格(蒙古族)

    【概況】2009年,內蒙古社會科學院下設歷史、成吉思汗、蒙古語言文學、文學、經濟、牧區(qū)發(fā)展、哲學與宗教、社會學、政治與法學、民族、草原文化、俄羅斯與蒙古國、公共管理、城市發(fā)展等13個研究所和圖書館以及雜志社;有一個蒙古語言應用開發(fā)科研實體和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蒙古學研究中心、三少民族研究中心、內蒙古輿情研究中心;院辦公室、科研組織處、人事處、機關黨委等4個職能部門;還建有設在盟市,不占編的鄂爾多斯分院、呼倫貝爾分院、烏海市分院和興安盟自然資源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內蒙古國情調研基地”,“中國草原文化研究中心”和“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設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全院有在職職工200人,其中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125人,離退休人員120人。有博士10名、碩士41名,在讀博士生3名、在讀碩士生6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名,自治區(qū)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員9人,1名學者列入黨中央組織部聯系專家行列,5名學者列入自治區(qū)領導干部聯系的百名專家行列,4名學者被確定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四個一批”人才,1名學者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內蒙古最具影響力的經濟人物”。

    【“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暨草原文化研究座談會】329日下午,“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暨草原文化研究座談會’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隆重舉行。在全區(qū)建立一批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是自治區(qū)民族文化大區(qū)建設“九個一批”工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皟让晒挪菰幕芯炕亍钡慕?,必將對全區(qū)民族文化大區(qū)建設產生重要影響,對草原文化學科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自治區(qū)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烏蘭出席授牌儀式并向內蒙古社科院授牌。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自治區(qū)“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內蒙古社科院長吳團英研究員主持授牌儀式暨座談會。內蒙古社科院巡視員寶力格作草原文化研究情況介紹,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zhí)街罗o并代表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向“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在內蒙古社科院授牌表示熱烈的祝賀!齊木德道爾吉等專家學者在座談會上發(fā)言。一致認為“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的建立是自治區(qū)草原文化研究的一件大事,它必將為深入研究草原文化、繼承和弘揚草原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草原文化成為全面提升內蒙古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智慧源泉和精神動力,對自治區(qū)經濟建設又好又快發(fā)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光明日報》、《人民日報》駐區(qū)記者站、內蒙古電視臺、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內蒙古日報》、《內蒙古晨報》、新華網、內蒙古新聞網、北方新聞網等多家媒體與會報道。

    【內蒙古自治區(qū)輿情研究中心成立】36日上午,由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輿情信息處和內蒙古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共同組建的內蒙古自治區(qū)輿情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內蒙古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舉行?!爸行摹钡某闪酥局珔^(qū)對輿情的研究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必將為全區(qū)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以及和諧社會建設發(fā)揮重要作用。內蒙古自治區(qū)輿情研究中心掛靠在內蒙古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樂奇副院長兼任“中心”主任。內蒙古社科院院長吳團英研究員作重要講話,副院長馬永真、安建洛以及內蒙古社科院應用學科有關研究所負責人及有關專家、媒體記者出席“中心”成立儀式,儀式由內蒙古社科院副院長樂奇研究員主持。自治區(qū)有關單位對“內蒙古自治區(qū)輿情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

    【電視專題片〈文明的足跡——草原文化的歷史貢獻(1~5集)〉在內蒙古電視臺播出】由內蒙古社科院院長吳團英研究員、內蒙古電視臺臺長關方方任總策劃,內蒙古社科院副院長馬永真研究員、內蒙古電視臺副臺長張德貴、內蒙古社科院民族所所長毅松研究員、文學所所長包斯欽研究員、哲學與宗教研究所所長陶克套研究員、科組處處長金海研究員等任策劃,草原文化研究所所長烏恩研究員應邀擔任節(jié)目特約嘉賓主持人的五集電視專題片《文明的足跡——草原文化的歷史貢獻》,以“草原文化訪談錄”的形式,于427 51日在內蒙古電視臺品牌欄目《蔚藍的故鄉(xiāng)》中連續(xù)播出。

    專題片從中華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等五個方面,較為系統(tǒng)地再現了草原文化對中華文明的歷史貢獻。該片內容豐富,內涵厚重,影像表現生動活潑,集中體現了自治區(qū)實施“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以來所取得的豐碩的草原文化研究成果。據悉,該電視專題片的播出再創(chuàng)《蔚藍的故鄉(xiāng)》收視新高,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反響,對推動草原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蒙古族生態(tài)經濟研究》新聞發(fā)布會暨研討會】58日下午,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暴慶五先生新著《蒙古族生態(tài)經濟研究》一書的新聞發(fā)布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會議由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和內蒙古自治區(qū)少數民族經濟研究會聯合舉辦。作者以分析非穩(wěn)定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基本特征入手,揭示了蒙古族牧民利用天然草原資源創(chuàng)造蒙古族生態(tài)文化的規(guī)律。與會專家認為,該書展示了蒙古族牧民實現畜群與牧場和諧、人與畜和諧、家畜與環(huán)境和諧的豐富實踐經驗生態(tài)技術,總結了蒙古族生態(tài)觀、蒙古族生態(tài)倫理、蒙古族生態(tài)習俗等蒙古族生態(tài)經濟文化。

    【“草原文化科學考察行動”】63日,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二期工程重要項目之一——“草原文化科考行動儀式”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隆重舉行。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內蒙古社科院院長吳團英研究員出席了儀式并向兩支草原文化科考隊授旗。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內蒙古社科院副院長馬永真就開展“草原文化科考行動”的目的和意義等有關情況作了簡要說明。啟動儀式由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內蒙古社科院巡視員寶力格主持。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全體成員,內蒙古社科院各處所負責人及內蒙古日報、內蒙古電視臺等媒體共60余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草原文化科考行動”是“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二期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其參考范圍包括八個部分的內容:即自然生態(tài)考察、生產生活方式考察、人文文化生態(tài)考察、名勝古跡考察、三少民族生存考察、現代化進程中草原游牧(畜牧)業(yè)的命運和出路、民風民俗考察、歷史上的農牧分界線考察。這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對蒙古族敖包文化和蒙古族服飾文化進行實地考察,對于推進草原文化研究、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有重要意義。

    30周年科研成果展覽】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內蒙古社會科學院30周年(1979~2009)科研成果展覽》開展。本展覽共分8個部分20多項內容,通過介紹社科院學科和學術交流情況以及自治區(qū)建設民族文化大區(qū)以來社科院承擔的重大科研項目簡介及成果等,展示3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和干部職工在歷屆院領導集體的領導下,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歷經30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在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反映了社科院學科建設和科研隊伍建設成長的光輝歷程。

    【建院30周年慶祝大會】716日,慶祝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成立30周年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內蒙古基地、中國草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呼和浩特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會副委員長烏云其木格,全國政協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為內蒙古社科院建院30周年題詞。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儲波,自治區(qū)黨委副書記、自治區(qū)主席巴特爾,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李慎民,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榮華出席大會并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調研內蒙古基地、中國草原文化研究中心揭牌。自治區(qū)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烏蘭與李慎明簽訂協議書。自治區(qū)領導符太增、柳秀、連輯、董恒宇出席大會。自治區(qū)領導陳光林、伏來旺、烏蘭、連輯為院慶題詞。烏蘭代表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對內蒙古社科院建院30周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內蒙古基地和中國草原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 表示熱烈祝賀。

    大會還表彰了《草原文化研究叢書》等7項內蒙古社會科學建院30周年標志性成果,對榮獲“內蒙古自治區(qū)文學藝術杰出貢獻”的老專家進行了再獎勵。中國社科院和全國29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社科院的領導同志,自治區(qū)有關廳局、盟市領導等共400余人參加大會。

    【內蒙古社會科學網站正式開通】714日,自治區(qū)副主席連輯點擊改版后的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網站。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院慶30周年之際,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網站改版旨在宣傳自治區(qū)哲學社會科學院的重要成果和平臺,在版面和內容上進行了全面的更新和調整,強化了宣教和服務功能。設置了學術動態(tài)、機構設置、應用對策研究、科研成果、重點學科介紹等檔目。網站的開通,促進了內蒙古社會科學院以科研為中心的各項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

    【全國社會科學院長論壇】716日上午,由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承辦的全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論壇在呼和浩特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及全國29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地方社會科學院和城市社會科學院的領導、專家、學者120人參加了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李慎明出席會議,內蒙古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內蒙古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吳團英出席會議并致詞。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建立健全社科院研究成果評價體系,積極推進科研管理創(chuàng)新。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榮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戚本超等專家分別圍繞主題作精彩發(fā)言。與會代表圍繞在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建立健全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體系的必要性,現行社會科學成果評價辦法存在的瓶頸問題,以及在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科研管理創(chuàng)新,如何進一步圍繞和全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開展應用對策研究,努力成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重要思想庫、智囊團進行了集中探討。

    【《內蒙古自治區(qū)志·社會科學志》(稿)評審會議】929日,《內蒙古自治區(qū)志·社會科學志》(稿)評審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自治區(qū)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烏蘭與全體與會代表合影。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院長吳團英,自治區(qū)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任茂出席了會議,該志25位評審委員和21位各章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張建功主持會議。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該志編纂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馬永真代表編纂委員會就編纂情況向會議作了詳細匯報,自治區(qū)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任茂,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院長吳團英分別就該志編纂意義和評審要求發(fā)表講話。

    【榮譽】20096月,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烏·托亞副研究員撰寫的《蒙古古代書籍史》(2008年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推薦)和雜志社副主編莎日娜研究員編寫的《插圖本蒙古族經典歷史故事》(2006年由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該社推薦)2部作品榮獲內蒙古自治區(qū)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圖書類優(yōu)秀作品獎。

    8月,在由中國期刊評選委員會組織的中國北方優(yōu)秀期刊評選活動中,社會科學院《中國蒙古學》雜志被評為“中國北方優(yōu)秀期刊”。

    921,紀念國際蒙古學家聯合會成立50周年慶祝會議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舉行。蒙古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德國、美國、法國、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學者40余人出席會議。會議中,學者們以清代蒙古史和清代滿蒙文獻為主題進行了學術討論。在蒙古學研究領域里取得杰出成果的兩名教授的名單及其學術貢獻并由蒙古國總理親自頒發(fā)了“國際蒙古學家聯合會功勛會員”證書。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喬吉研究員獲得了這一榮譽,是50年來中國獲得這一榮譽的第一位學者。

    【對外交流】1110日下午,應內蒙古社科院邀請,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校長、博士、教授、蒙古國自由作家協會主席、蒙古國科學院語文研究所文學部主任白嘎力賽恒蒞臨內蒙古社科院作學術報告。院長吳團英研究員致歡迎詞,并向白嘎力賽恒教授贈送了社科院科研成果論文集。報告會上,白嘎力賽恒教授在學術報告中回顧了蒙古文學研究歷史。并詳細介紹了近年來蒙古國新文學作品的寫作情況和文學批評的發(fā)展狀況。

    1117下午,蒙古國科學院物理學博士巴圖敖特根研究員應內蒙古社科院邀請,作題為《蒙古族傳統(tǒng)哲學與文化》的學術報告。巴圖敖特根博士在學術報告中著重介紹了她運用物理學中能量學等理論和方法對蒙古族傳統(tǒng)哲學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些現象所做的實證性研究和啟發(fā),使人耳目一新,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興趣,社科院有關學者與巴圖敖特根博士進行了學術交流。

    121,美國艾森豪威爾基金會學者、美國參議院克萊爾、麥卡斯基駐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辦公室主任米歇爾·謝羅德女士及其丈夫羅納德·格蘭特·謝羅德先生一行來訪社科院,與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專家學者就新能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政策、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問題進行了學術交流。米歇爾·謝羅德女士來訪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了解目前中國的能源政策,應對不斷增長的需要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可持續(xù)發(fā)展計劃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訪問期間,美國學者米歇爾·謝羅德女士還赴鄂爾多斯市神華集團實地訪問,以加深對中國政府的節(jié)能減排、推廣新能源政策的了解。

    2009年“國際哲學節(jié)”座談會】1119日,由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內蒙古社會科學聯合會、內蒙古哲學學會聯合主辦、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哲學與宗教研究所承辦的自治區(qū)社科理論界慶祝2009年“國際哲學節(jié)”座談會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舉行。來自自治區(qū)社科理論界的5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座談會。

    【包斯欽研究員的著作在蒙古國烏蘭巴托出版】10月,內蒙古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包斯欽研究員的著作《批評的視角》在蒙古國烏蘭巴托出版。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校長、教授白嘎力賽恒博士為該書撰寫了前言。前言高度評價了該書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指出,《批評的視角》一書西里爾文版的出版無疑對加強兩國社會文化領域之間的交流,加強兩國之間更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強化兩國之間的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內蒙古社科院區(qū)情調研基地揭牌】116日“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區(qū)情調研基地”落戶托克托氈匠營村并舉行揭牌儀式。氈匠營村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伍什家鄉(xiāng)的一個行政村,該村以由山西等地移民人口為主體,以從事農業(yè)生產為主。進入新世紀以來,內蒙古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蘇浩研究員組織“中國百村調查”課題組,對該村落所處的社會歷史地理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及社會變遷發(fā)展的過程進行了深入調查,出版了《融入草原的村落》一書。該書揭示了氈匠營村移民群體遷徙到草原后坎坷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并在農耕文化融入草原生態(tài)文化系統(tǒng)中逐步形成新型文化形態(tài)特征。此次在氈匠營村建立“內蒙古社科院區(qū)情調研基地”,目的是對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進行跟蹤調查,努力開辟觀察中國農村發(fā)展歷程的重要窗口和新視角,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咨詢服務和智力支持。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 社會科學
  • 【內蒙古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領導名錄】

      長:吳團英(達斡爾族)

    副院長:馬永真(回族)

    紀檢委書記:包桂花(女 蒙古族)

    副院長:樂  安建洛(滿族)

    巡視員:寶力格(蒙古族)

    【概況】2009年,內蒙古社會科學院下設歷史、成吉思汗、蒙古語言文學、文學、經濟、牧區(qū)發(fā)展、哲學與宗教、社會學、政治與法學、民族、草原文化、俄羅斯與蒙古國、公共管理、城市發(fā)展等13個研究所和圖書館以及雜志社;有一個蒙古語言應用開發(fā)科研實體和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蒙古學研究中心、三少民族研究中心、內蒙古輿情研究中心;院辦公室、科研組織處、人事處、機關黨委等4個職能部門;還建有設在盟市,不占編的鄂爾多斯分院、呼倫貝爾分院、烏海市分院和興安盟自然資源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內蒙古國情調研基地”,“中國草原文化研究中心”和“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設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全院有在職職工200人,其中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125人,離退休人員120人。有博士10名、碩士41名,在讀博士生3名、在讀碩士生6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名,自治區(qū)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員9人,1名學者列入黨中央組織部聯系專家行列,5名學者列入自治區(qū)領導干部聯系的百名專家行列,4名學者被確定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四個一批”人才,1名學者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內蒙古最具影響力的經濟人物”。

    【“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暨草原文化研究座談會】329日下午,“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暨草原文化研究座談會’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隆重舉行。在全區(qū)建立一批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是自治區(qū)民族文化大區(qū)建設“九個一批”工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皟让晒挪菰幕芯炕亍钡慕ⅲ貙θ珔^(qū)民族文化大區(qū)建設產生重要影響,對草原文化學科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自治區(qū)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烏蘭出席授牌儀式并向內蒙古社科院授牌。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自治區(qū)“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內蒙古社科院長吳團英研究員主持授牌儀式暨座談會。內蒙古社科院巡視員寶力格作草原文化研究情況介紹,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zhí)街罗o并代表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向“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在內蒙古社科院授牌表示熱烈的祝賀!齊木德道爾吉等專家學者在座談會上發(fā)言。一致認為“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的建立是自治區(qū)草原文化研究的一件大事,它必將為深入研究草原文化、繼承和弘揚草原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草原文化成為全面提升內蒙古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智慧源泉和精神動力,對自治區(qū)經濟建設又好又快發(fā)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光明日報》、《人民日報》駐區(qū)記者站、內蒙古電視臺、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內蒙古日報》、《內蒙古晨報》、新華網、內蒙古新聞網、北方新聞網等多家媒體與會報道。

    【內蒙古自治區(qū)輿情研究中心成立】36日上午,由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輿情信息處和內蒙古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共同組建的內蒙古自治區(qū)輿情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內蒙古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舉行?!爸行摹钡某闪酥局珔^(qū)對輿情的研究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必將為全區(qū)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以及和諧社會建設發(fā)揮重要作用。內蒙古自治區(qū)輿情研究中心掛靠在內蒙古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樂奇副院長兼任“中心”主任。內蒙古社科院院長吳團英研究員作重要講話,副院長馬永真、安建洛以及內蒙古社科院應用學科有關研究所負責人及有關專家、媒體記者出席“中心”成立儀式,儀式由內蒙古社科院副院長樂奇研究員主持。自治區(qū)有關單位對“內蒙古自治區(qū)輿情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

    【電視專題片〈文明的足跡——草原文化的歷史貢獻(1~5集)〉在內蒙古電視臺播出】由內蒙古社科院院長吳團英研究員、內蒙古電視臺臺長關方方任總策劃,內蒙古社科院副院長馬永真研究員、內蒙古電視臺副臺長張德貴、內蒙古社科院民族所所長毅松研究員、文學所所長包斯欽研究員、哲學與宗教研究所所長陶克套研究員、科組處處長金海研究員等任策劃,草原文化研究所所長烏恩研究員應邀擔任節(jié)目特約嘉賓主持人的五集電視專題片《文明的足跡——草原文化的歷史貢獻》,以“草原文化訪談錄”的形式,于427 51日在內蒙古電視臺品牌欄目《蔚藍的故鄉(xiāng)》中連續(xù)播出。

    專題片從中華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等五個方面,較為系統(tǒng)地再現了草原文化對中華文明的歷史貢獻。該片內容豐富,內涵厚重,影像表現生動活潑,集中體現了自治區(qū)實施“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以來所取得的豐碩的草原文化研究成果。據悉,該電視專題片的播出再創(chuàng)《蔚藍的故鄉(xiāng)》收視新高,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反響,對推動草原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蒙古族生態(tài)經濟研究》新聞發(fā)布會暨研討會】58日下午,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暴慶五先生新著《蒙古族生態(tài)經濟研究》一書的新聞發(fā)布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會議由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和內蒙古自治區(qū)少數民族經濟研究會聯合舉辦。作者以分析非穩(wěn)定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基本特征入手,揭示了蒙古族牧民利用天然草原資源創(chuàng)造蒙古族生態(tài)文化的規(guī)律。與會專家認為,該書展示了蒙古族牧民實現畜群與牧場和諧、人與畜和諧、家畜與環(huán)境和諧的豐富實踐經驗生態(tài)技術,總結了蒙古族生態(tài)觀、蒙古族生態(tài)倫理、蒙古族生態(tài)習俗等蒙古族生態(tài)經濟文化。

    【“草原文化科學考察行動”】63日,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二期工程重要項目之一——“草原文化科考行動儀式”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隆重舉行。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內蒙古社科院院長吳團英研究員出席了儀式并向兩支草原文化科考隊授旗。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內蒙古社科院副院長馬永真就開展“草原文化科考行動”的目的和意義等有關情況作了簡要說明。啟動儀式由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內蒙古社科院巡視員寶力格主持。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全體成員,內蒙古社科院各處所負責人及內蒙古日報、內蒙古電視臺等媒體共60余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草原文化科考行動”是“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二期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其參考范圍包括八個部分的內容:即自然生態(tài)考察、生產生活方式考察、人文文化生態(tài)考察、名勝古跡考察、三少民族生存考察、現代化進程中草原游牧(畜牧)業(yè)的命運和出路、民風民俗考察、歷史上的農牧分界線考察。這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對蒙古族敖包文化和蒙古族服飾文化進行實地考察,對于推進草原文化研究、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有重要意義。

    30周年科研成果展覽】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內蒙古社會科學院30周年(1979~2009)科研成果展覽》開展。本展覽共分8個部分20多項內容,通過介紹社科院學科和學術交流情況以及自治區(qū)建設民族文化大區(qū)以來社科院承擔的重大科研項目簡介及成果等,展示3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和干部職工在歷屆院領導集體的領導下,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歷經30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在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反映了社科院學科建設和科研隊伍建設成長的光輝歷程。

    【建院30周年慶祝大會】716日,慶祝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成立30周年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內蒙古基地、中國草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呼和浩特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會副委員長烏云其木格,全國政協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為內蒙古社科院建院30周年題詞。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儲波,自治區(qū)黨委副書記、自治區(qū)主席巴特爾,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李慎民,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榮華出席大會并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調研內蒙古基地、中國草原文化研究中心揭牌。自治區(qū)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烏蘭與李慎明簽訂協議書。自治區(qū)領導符太增、柳秀、連輯、董恒宇出席大會。自治區(qū)領導陳光林、伏來旺、烏蘭、連輯為院慶題詞。烏蘭代表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對內蒙古社科院建院30周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內蒙古基地和中國草原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 表示熱烈祝賀。

    大會還表彰了《草原文化研究叢書》等7項內蒙古社會科學建院30周年標志性成果,對榮獲“內蒙古自治區(qū)文學藝術杰出貢獻”的老專家進行了再獎勵。中國社科院和全國29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社科院的領導同志,自治區(qū)有關廳局、盟市領導等共400余人參加大會。

    【內蒙古社會科學網站正式開通】714日,自治區(qū)副主席連輯點擊改版后的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網站。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院慶30周年之際,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網站改版旨在宣傳自治區(qū)哲學社會科學院的重要成果和平臺,在版面和內容上進行了全面的更新和調整,強化了宣教和服務功能。設置了學術動態(tài)、機構設置、應用對策研究、科研成果、重點學科介紹等檔目。網站的開通,促進了內蒙古社會科學院以科研為中心的各項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

    【全國社會科學院長論壇】716日上午,由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承辦的全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論壇在呼和浩特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及全國29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地方社會科學院和城市社會科學院的領導、專家、學者120人參加了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李慎明出席會議,內蒙古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內蒙古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吳團英出席會議并致詞。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建立健全社科院研究成果評價體系,積極推進科研管理創(chuàng)新。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榮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戚本超等專家分別圍繞主題作精彩發(fā)言。與會代表圍繞在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建立健全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體系的必要性,現行社會科學成果評價辦法存在的瓶頸問題,以及在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科研管理創(chuàng)新,如何進一步圍繞和全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開展應用對策研究,努力成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重要思想庫、智囊團進行了集中探討。

    【《內蒙古自治區(qū)志·社會科學志》(稿)評審會議】929日,《內蒙古自治區(qū)志·社會科學志》(稿)評審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自治區(qū)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烏蘭與全體與會代表合影。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院長吳團英,自治區(qū)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任茂出席了會議,該志25位評審委員和21位各章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張建功主持會議。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該志編纂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馬永真代表編纂委員會就編纂情況向會議作了詳細匯報,自治區(qū)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任茂,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院長吳團英分別就該志編纂意義和評審要求發(fā)表講話。

    【榮譽】20096月,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烏·托亞副研究員撰寫的《蒙古古代書籍史》(2008年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推薦)和雜志社副主編莎日娜研究員編寫的《插圖本蒙古族經典歷史故事》(2006年由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該社推薦)2部作品榮獲內蒙古自治區(qū)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圖書類優(yōu)秀作品獎。

    8月,在由中國期刊評選委員會組織的中國北方優(yōu)秀期刊評選活動中,社會科學院《中國蒙古學》雜志被評為“中國北方優(yōu)秀期刊”。

    921,紀念國際蒙古學家聯合會成立50周年慶祝會議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舉行。蒙古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德國、美國、法國、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學者40余人出席會議。會議中,學者們以清代蒙古史和清代滿蒙文獻為主題進行了學術討論。在蒙古學研究領域里取得杰出成果的兩名教授的名單及其學術貢獻并由蒙古國總理親自頒發(fā)了“國際蒙古學家聯合會功勛會員”證書。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喬吉研究員獲得了這一榮譽,是50年來中國獲得這一榮譽的第一位學者。

    【對外交流】1110日下午,應內蒙古社科院邀請,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校長、博士、教授、蒙古國自由作家協會主席、蒙古國科學院語文研究所文學部主任白嘎力賽恒蒞臨內蒙古社科院作學術報告。院長吳團英研究員致歡迎詞,并向白嘎力賽恒教授贈送了社科院科研成果論文集。報告會上,白嘎力賽恒教授在學術報告中回顧了蒙古文學研究歷史。并詳細介紹了近年來蒙古國新文學作品的寫作情況和文學批評的發(fā)展狀況。

    1117下午,蒙古國科學院物理學博士巴圖敖特根研究員應內蒙古社科院邀請,作題為《蒙古族傳統(tǒng)哲學與文化》的學術報告。巴圖敖特根博士在學術報告中著重介紹了她運用物理學中能量學等理論和方法對蒙古族傳統(tǒng)哲學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些現象所做的實證性研究和啟發(fā),使人耳目一新,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興趣,社科院有關學者與巴圖敖特根博士進行了學術交流。

    121,美國艾森豪威爾基金會學者、美國參議院克萊爾、麥卡斯基駐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辦公室主任米歇爾·謝羅德女士及其丈夫羅納德·格蘭特·謝羅德先生一行來訪社科院,與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專家學者就新能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政策、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問題進行了學術交流。米歇爾·謝羅德女士來訪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了解目前中國的能源政策,應對不斷增長的需要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可持續(xù)發(fā)展計劃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訪問期間,美國學者米歇爾·謝羅德女士還赴鄂爾多斯市神華集團實地訪問,以加深對中國政府的節(jié)能減排、推廣新能源政策的了解。

    2009年“國際哲學節(jié)”座談會】1119日,由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內蒙古社會科學聯合會、內蒙古哲學學會聯合主辦、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哲學與宗教研究所承辦的自治區(qū)社科理論界慶祝2009年“國際哲學節(jié)”座談會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舉行。來自自治區(qū)社科理論界的5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座談會。

    【包斯欽研究員的著作在蒙古國烏蘭巴托出版】10月,內蒙古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包斯欽研究員的著作《批評的視角》在蒙古國烏蘭巴托出版。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校長、教授白嘎力賽恒博士為該書撰寫了前言。前言高度評價了該書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指出,《批評的視角》一書西里爾文版的出版無疑對加強兩國社會文化領域之間的交流,加強兩國之間更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強化兩國之間的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內蒙古社科院區(qū)情調研基地揭牌】116日“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區(qū)情調研基地”落戶托克托氈匠營村并舉行揭牌儀式。氈匠營村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伍什家鄉(xiāng)的一個行政村,該村以由山西等地移民人口為主體,以從事農業(yè)生產為主。進入新世紀以來,內蒙古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蘇浩研究員組織“中國百村調查”課題組,對該村落所處的社會歷史地理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及社會變遷發(fā)展的過程進行了深入調查,出版了《融入草原的村落》一書。該書揭示了氈匠營村移民群體遷徙到草原后坎坷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并在農耕文化融入草原生態(tài)文化系統(tǒng)中逐步形成新型文化形態(tài)特征。此次在氈匠營村建立“內蒙古社科院區(qū)情調研基地”,目的是對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進行跟蹤調查,努力開辟觀察中國農村發(fā)展歷程的重要窗口和新視角,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咨詢服務和智力支持。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