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2011卷

  • 地質礦產開發(fā)
  • 【內蒙古自治區(qū)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領導名錄】

      黨委副書記: ***(蒙古族)

    副局長: 呂福生

    【內蒙古地質礦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領導名錄】

    總經理 黨委副書記: ***(蒙古族)

    副總經理:

    黨委副書記:高嶺

    副總經理:呂福生 李鐵軍

    紀委書記:圖門巴雅爾(蒙古族)

    副總經理:胡子勤

    【概況】內蒙古自治區(qū)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是自治區(qū)境內最大的一支從事各類地質勘查工作的專業(yè)技術隊伍,有23個直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分布在自治區(qū)12個盟市。現(xiàn)有職工16 665人,其中在職職工5 266人,離退休職工9 753人,注冊職工1 646人。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計劃財務處、人事勞動教育處、經營管理處、生產技術部、境外資源部、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處、政治工作處、審計處、基地建設規(guī)劃處、離退休工作處、紀檢委(監(jiān)察室)、地質工會等職能處(部)室。

    【經濟發(fā)展】2010年全局實現(xiàn)總收入66.05億元,其中實現(xiàn)經營收入61.68億元,較2009年經營收入42.23億元增長了46%。全年實現(xiàn)利稅13.42億元,比2009年的11.51億元增長了16.6%。在職職工人均年收入6.27萬元,較2009年的5.33萬元增長了17.6%。截至2010年底,全局資產總額達到108.29億元,凈資產總額達39.82億元。

    【地質找礦】地質找礦成果2010年,全局共承擔各類地質勘查項目641項,獲得勘查資金12.42億元。全年已初步探明特大型礦床2處、大中型礦床9處、中型礦床3處,新發(fā)現(xiàn)有良好找礦前景的礦產地19處,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礦產地百余處。評價大型水源地3處、中型水源地7處、小型水源地3處。成功勘探地熱井2眼。提交煤炭資源儲量340多億噸,其中焦煤15億噸。金屬礦產勘查成果喜人,亮點紛呈。阿魯科爾沁旗勞家溝鉛鋅多金屬礦初步估算金屬量銅9.76萬噸、鉬9.8萬噸,伴生鉛加鋅6 578噸。該區(qū)深部找礦潛力巨大,有望成為特大型多金屬礦床。烏拉特后旗查干花鉬多金屬礦初步估算鉬資源量26萬噸。烏拉特后旗查干得爾斯鉬多金屬礦初步估算鉬資源量12萬噸。上述兩處礦床為同一斑巖型鉬鉍多金屬礦床,成礦遠景巨大,有望成為一處超大型礦田。煤田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提交煤炭資源量約340億噸。其中,呼和諾爾(西區(qū))煤炭勘查,在2009年提交資源量230億噸的基礎上,通過外圍勘查新增煤炭資源量60多億噸。阿拉善左旗黑山煤炭資源勘查取得突破,獲得稀缺焦煤資源量15億噸。東勝煤田楚魯圖梁等2個礦區(qū)獲得煤炭資源量達26億噸。地熱和水資源勘查取得重要成果。包頭市濱海新區(qū)成功打出一眼日出水量2 900多立方米,井口水溫達64攝氏度的地熱井。水中含有氟、碘、硅酸鹽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已達到醫(yī)療和飲用水標準。烏海市海勃灣區(qū)成功打成一眼井深2 095米的地熱井,日出水量為619立方米,出口水溫43攝氏度。承擔的多個缺水地區(qū)找水項目成果顯著,共評價大型水源地3處、中型水源地7處、小型水源地3處。其中,喀喇沁旗缺水地區(qū)找水項目徹底解決了30個村2.88萬人和2.26萬口牲畜的飲水難題,受到當?shù)卣腿罕姷母叨确Q贊。

    礦業(yè)權的經營與管理2010年,全局共變更礦業(yè)權20宗。在全球礦業(yè)經濟低迷的不利條件下,仍合作勘查探礦權157項,引進風險勘查資金1.3億元,有效地緩解了勘查資金緊張的壓力。

    境外勘查一是積極拓展海外地質市場。與河南省地礦局合作,在阿爾及利亞建設的日處理礦石2 000噸的鉛鋅礦選廠已建成,計劃今年年初投產。集團公司駐蒙古國資源勘查開發(fā)公司已經注冊成立,已搜集到5個省區(qū)的地質圖、礦產圖180多幅,基本掌握中蒙邊境附近地質礦產分布規(guī)律。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礦產資源進行了考察,對新州許多大型金屬遠景區(qū)和煤炭規(guī)劃區(qū)地質工作程度、找礦潛力、合作環(huán)境有了充分的認識,目前已篩選勘查靶區(qū)30個。二是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和黨中央推動加快新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機遇,積極進軍新疆地質市場。至目前,全局已有9個單位在新疆設立辦事機構,正在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fā)等方面的工作。

    【產業(yè)發(fā)展情況】2009年重點開展了阿右旗特拜金礦、呼倫貝爾東郡鉛鋅礦、東蘇旗準蘇吉花銅鉬礦、西烏旗布金黑鉛鋅多金屬礦4座礦山的籌建工作。目前,全局已建成礦山11座,其中境外1座,已建成的礦山日處理礦石量超萬噸,年處理礦石量達300多萬噸。烏審旗水源地開發(fā)項目已取得了300萬立方米/年的地下水開采權。“烏蘭陶勒蓋城鎮(zhèn)供水工程”項目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已完成征地收儲345.05,鑿成水井21眼,完成水源井一級加壓泵站6座,已有5座水源井開始供水。興安銀鉛冶煉廠二期工程已于20098月完成貴金屬和銅浮渣系統(tǒng)的點火試產。興安銅鋅冶煉廠現(xiàn)已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去年生產鋅錠10.02萬噸、副產品硫酸19萬噸、精鎘157.9噸。

    【民生工程】地基建設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間,全局竣工和在建職工住宅99.8萬平方米,社會購置13萬平方米,解決職工住房9356戶。全局竣工和在建辦公大樓23萬平方米,有10個單位新辦公大樓已竣工,3個單位新辦公大樓正在建設中。局機關辦公大樓和職工住宅都已封頂,預計2011年底交付使用。

    高度關注職工生活一是職工收入逐年提高。2010年全局在職職工人均年收入達到6.27萬元,較2009年的5.33萬元增長了17.6%。二是高度重視下崗職工生活,在2005年大幅度增加下崗職工生活費的基礎上,2006年起下崗職工生活費隨著全局經濟的發(fā)展逐年提高,已從2006年人均8 000元增加到2010年的人均15 000元,2011年將達到17 000元,使他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改革發(fā)展帶來的實惠。三是全力做好離退休人員管理和服務工作,落實好“四個待遇”和“兩個經費”,有力地維護了隊伍穩(wěn)定。四是做好幫扶和兩節(jié)慰問工作。2010年,全局共籌集款(物)118萬多元,對2 640戶困難職工、離退休職工及遺屬進行慰問,及時送上組織的關懷。到目前,全局劃撥扶貧基金332萬元,已經出貸311萬元,幫扶困難職工58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才引進和培養(yǎng)】2010年,全局引進緊缺急需中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10人;簽約大學本科以上畢業(yè)生60多人;有54名職工完成中國地質大學工程碩士研究生班的學習;2010年,經教育部等部門批準,建立了自治區(qū)地礦系統(tǒng)首個“博士后工作站”,為培養(yǎng)高精尖專業(yè)技術人才提供了平臺。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地質礦產開發(fā)
  • 【內蒙古自治區(qū)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領導名錄】

      黨委副書記: ***(蒙古族)

    副局長: 呂福生

    【內蒙古地質礦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領導名錄】

    總經理 黨委副書記: ***(蒙古族)

    副總經理:

    黨委副書記:高嶺

    副總經理:呂福生 李鐵軍

    紀委書記:圖門巴雅爾(蒙古族)

    副總經理:胡子勤

    【概況】內蒙古自治區(qū)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是自治區(qū)境內最大的一支從事各類地質勘查工作的專業(yè)技術隊伍,有23個直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分布在自治區(qū)12個盟市?,F(xiàn)有職工16 665人,其中在職職工5 266人,離退休職工9 753人,注冊職工1 646人。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計劃財務處、人事勞動教育處、經營管理處、生產技術部、境外資源部、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處、政治工作處、審計處、基地建設規(guī)劃處、離退休工作處、紀檢委(監(jiān)察室)、地質工會等職能處(部)室。

    【經濟發(fā)展】2010年全局實現(xiàn)總收入66.05億元,其中實現(xiàn)經營收入61.68億元,較2009年經營收入42.23億元增長了46%。全年實現(xiàn)利稅13.42億元,比2009年的11.51億元增長了16.6%。在職職工人均年收入6.27萬元,較2009年的5.33萬元增長了17.6%。截至2010年底,全局資產總額達到108.29億元,凈資產總額達39.82億元。

    【地質找礦】地質找礦成果2010年,全局共承擔各類地質勘查項目641項,獲得勘查資金12.42億元。全年已初步探明特大型礦床2處、大中型礦床9處、中型礦床3處,新發(fā)現(xiàn)有良好找礦前景的礦產地19處,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礦產地百余處。評價大型水源地3處、中型水源地7處、小型水源地3處。成功勘探地熱井2眼。提交煤炭資源儲量340多億噸,其中焦煤15億噸。金屬礦產勘查成果喜人,亮點紛呈。阿魯科爾沁旗勞家溝鉛鋅多金屬礦初步估算金屬量銅9.76萬噸、鉬9.8萬噸,伴生鉛加鋅6 578噸。該區(qū)深部找礦潛力巨大,有望成為特大型多金屬礦床。烏拉特后旗查干花鉬多金屬礦初步估算鉬資源量26萬噸。烏拉特后旗查干得爾斯鉬多金屬礦初步估算鉬資源量12萬噸。上述兩處礦床為同一斑巖型鉬鉍多金屬礦床,成礦遠景巨大,有望成為一處超大型礦田。煤田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提交煤炭資源量約340億噸。其中,呼和諾爾(西區(qū))煤炭勘查,在2009年提交資源量230億噸的基礎上,通過外圍勘查新增煤炭資源量60多億噸。阿拉善左旗黑山煤炭資源勘查取得突破,獲得稀缺焦煤資源量15億噸。東勝煤田楚魯圖梁等2個礦區(qū)獲得煤炭資源量達26億噸。地熱和水資源勘查取得重要成果。包頭市濱海新區(qū)成功打出一眼日出水量2 900多立方米,井口水溫達64攝氏度的地熱井。水中含有氟、碘、硅酸鹽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已達到醫(yī)療和飲用水標準。烏海市海勃灣區(qū)成功打成一眼井深2 095米的地熱井,日出水量為619立方米,出口水溫43攝氏度。承擔的多個缺水地區(qū)找水項目成果顯著,共評價大型水源地3處、中型水源地7處、小型水源地3處。其中,喀喇沁旗缺水地區(qū)找水項目徹底解決了30個村2.88萬人和2.26萬口牲畜的飲水難題,受到當?shù)卣腿罕姷母叨确Q贊。

    礦業(yè)權的經營與管理2010年,全局共變更礦業(yè)權20宗。在全球礦業(yè)經濟低迷的不利條件下,仍合作勘查探礦權157項,引進風險勘查資金1.3億元,有效地緩解了勘查資金緊張的壓力。

    境外勘查一是積極拓展海外地質市場。與河南省地礦局合作,在阿爾及利亞建設的日處理礦石2 000噸的鉛鋅礦選廠已建成,計劃今年年初投產。集團公司駐蒙古國資源勘查開發(fā)公司已經注冊成立,已搜集到5個省區(qū)的地質圖、礦產圖180多幅,基本掌握中蒙邊境附近地質礦產分布規(guī)律。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礦產資源進行了考察,對新州許多大型金屬遠景區(qū)和煤炭規(guī)劃區(qū)地質工作程度、找礦潛力、合作環(huán)境有了充分的認識,目前已篩選勘查靶區(qū)30個。二是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和黨中央推動加快新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機遇,積極進軍新疆地質市場。至目前,全局已有9個單位在新疆設立辦事機構,正在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fā)等方面的工作。

    【產業(yè)發(fā)展情況】2009年重點開展了阿右旗特拜金礦、呼倫貝爾東郡鉛鋅礦、東蘇旗準蘇吉花銅鉬礦、西烏旗布金黑鉛鋅多金屬礦4座礦山的籌建工作。目前,全局已建成礦山11座,其中境外1座,已建成的礦山日處理礦石量超萬噸,年處理礦石量達300多萬噸。烏審旗水源地開發(fā)項目已取得了300萬立方米/年的地下水開采權?!盀跆m陶勒蓋城鎮(zhèn)供水工程”項目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已完成征地收儲345.05,鑿成水井21眼,完成水源井一級加壓泵站6座,已有5座水源井開始供水。興安銀鉛冶煉廠二期工程已于20098月完成貴金屬和銅浮渣系統(tǒng)的點火試產。興安銅鋅冶煉廠現(xiàn)已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去年生產鋅錠10.02萬噸、副產品硫酸19萬噸、精鎘157.9噸。

    【民生工程】地基建設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間,全局竣工和在建職工住宅99.8萬平方米,社會購置13萬平方米,解決職工住房9356戶。全局竣工和在建辦公大樓23萬平方米,有10個單位新辦公大樓已竣工,3個單位新辦公大樓正在建設中。局機關辦公大樓和職工住宅都已封頂,預計2011年底交付使用。

    高度關注職工生活一是職工收入逐年提高。2010年全局在職職工人均年收入達到6.27萬元,較2009年的5.33萬元增長了17.6%。二是高度重視下崗職工生活,在2005年大幅度增加下崗職工生活費的基礎上,2006年起下崗職工生活費隨著全局經濟的發(fā)展逐年提高,已從2006年人均8 000元增加到2010年的人均15 000元,2011年將達到17 000元,使他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改革發(fā)展帶來的實惠。三是全力做好離退休人員管理和服務工作,落實好“四個待遇”和“兩個經費”,有力地維護了隊伍穩(wěn)定。四是做好幫扶和兩節(jié)慰問工作。2010年,全局共籌集款(物)118萬多元,對2 640戶困難職工、離退休職工及遺屬進行慰問,及時送上組織的關懷。到目前,全局劃撥扶貧基金332萬元,已經出貸311萬元,幫扶困難職工58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才引進和培養(yǎng)】2010年,全局引進緊缺急需中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10人;簽約大學本科以上畢業(yè)生60多人;有54名職工完成中國地質大學工程碩士研究生班的學習;2010年,經教育部等部門批準,建立了自治區(qū)地礦系統(tǒng)首個“博士后工作站”,為培養(yǎng)高精尖專業(yè)技術人才提供了平臺。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