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卷
【領導名錄】
縣委書記:張 利
副 書 記:譚景峰
沈 海
尤國鈞
人大常委會主任:明 君
副 主 任:宋長海
張希英
王國林
李紹文
縣 長:譚景峰
副 縣 長:孫靜波
鮑文龍
郭恩全
石慶喜
孫 海
秦 蓉(女)
甄國生
丁憲章
李一兵
政協(xié)主席:楊淑鳳(女)
副 主 席:甄國生
徐景江
朱鳳歧
【概況】 全縣土地面積4 88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9萬畝,轄6個鎮(zhèn)8個鄉(xiāng),188個行政村,963個村民小組。2000年戰(zhàn)勝了嚴重的干旱、白災等自然災害,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0 324萬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43 750萬元,同比增長9.3%;第二產業(yè)增加值21 659萬元,同比增長11.2%;第三產業(yè)增加值14 915萬元,同比增長10.6%。完成工業(yè)增加值15 445萬元,比上年增長10%。財政收入5 011萬元,比上年增長2.6%。年末總人口302 405人,人口出生率9.1‰,自然增長率3.9‰。
【農牧林水】 糧食總產量300 081噸,比上年增長25 047噸。牲畜總頭數59.4萬頭(只),生豬存欄13.89萬頭。造林18.2萬畝,比上年增長30%。2000年被國家林業(yè)局評為全國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先進縣。水產品產量598噸。農田水利建設工程開工1 318處,新打機電井1 394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2萬畝,完成蛟流河標準堤防建設1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萬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自治區(qū)檢查驗收獲第二名,全盟檢查評比獲第一名。全縣農牧業(yè)機械總動力16.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2%。年初,全縣共落實甜菜、蓖麻等訂單農業(yè)面積12萬畝,積極發(fā)展訂單農業(yè),面向市場搞種植。其中,突泉鎮(zhèn)農民與美味鮮食品公司簽訂胡蘿卜、大頭菜、香菜、圓蔥、干紅椒等總面積為6 600畝的種植合同,東杜爾基鎮(zhèn)與海南財海實業(yè)總公司白城分公司簽訂2 000噸白豇豆的收購合同,秋后全部按合同實行保底價收購。農民不僅不再為賣難發(fā)愁,而且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如胡蘿卜畝收入700元,是大田玉米的2倍左右。農民開展訂單農業(yè)種植既種上了放心田、明白田,又促進了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
【工業(yè)】 全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2 730萬元,比上年增長12%。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產品銷售率97.5%,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交通 郵電】 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yè)增加值941萬元,比上年增長13%。郵電業(yè)務總量1 426萬元,比上年增長16%。公路貨運量175萬噸,比上年增長9.4%,公路客運量104萬人,同比增長14.3%;旅客周轉量8 560萬人公里,同比增長12.6%。新建公路25條,長113.5公里,實現村村通公路。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3 024門,用戶12 846部,電話普及率4.2部/百人。農村188個行政村全部通了電話。移動電話用戶3 116部,比上年增長123.1%。無線尋呼用戶2 920戶,比上年增長55%。
【商業(yè)】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 94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商品成交額6 467萬元,比上年增長1.5%。
【科教文衛(wèi)】 有各級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4 624人,其中高級41人,中級832人,初級3 751人。獲獎科技成果8項,其中盟級2項,縣級6項。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1 981人;初中學校17所,在校學生12 314人;小學206所,在校學生22 580人;幼兒園兒童入園3 78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1%;小學畢業(yè)生升學率93.4%。少年兒童業(yè)余體校1所,在校學生62人。文工團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4個,圖書館1個,中波廣播發(fā)射臺和轉播臺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6%;電視發(fā)射臺和轉播臺53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7.8%,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2000年水泉鎮(zhèn)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戲曲藝術之鄉(xiāng)”,縣文工團創(chuàng)編的《荒草灘》獲“自治區(qū)優(yōu)秀劇目展演二等獎”。有衛(wèi)生機構16個,床位431張,衛(wèi)生技術人員625人,其中醫(yī)生267人。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機構1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城鄉(xiāng)天氣預報氣象站1個。
【金融 保險】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2 075萬元,增長20.1%;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6 079萬元,增長17%;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 963萬元,增長29.8%。年保費收入936萬元,增長7.8%。其中財險保費收入324萬元,增長5.2%;壽險保費收入612萬元,增長9.3%。支付各類賠款323萬元,其中財險賠款145萬元,壽險賠付178萬元。
【人民生活】 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381元,比上年增長8.4%;農民人均收入2 016元,比上年增長4.2%。城鎮(zhèn)安置待業(yè)人員309人。
【實現“苦戰(zhàn)十年綠化突泉”的奮斗目標】 1991年,突泉縣委、縣政府提出了“苦戰(zhàn)十年,綠化突泉”的目標,經過十年的奮斗,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991年的7.2%提高到20.2%,城區(qū)綠化覆蓋率達到25%。2000年國家林業(yè)局授予突泉縣“全國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先進縣”稱號。1986年衛(wèi)星遙感資料測算,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258萬畝,占縣域面積的35.2%。1989年全區(qū)綠化檢查時,突泉縣排在了倒數第二名。到是年7月,累計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積150萬畝,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56%,挖水平坑3 330萬個,造林100萬畝,人工種草及改良草場100萬畝,閘溝修谷坊1 480座。建5 000畝以上生態(tài)經濟溝52處,共投入資金7 691萬元,投入勞動積累工1 440萬個。全縣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實現了“水不下山、土不出川”。年底前,縣委、縣政府又著手制定第二個生態(tài)建設十年規(guī)劃,力爭再奮斗十年,徹底改變突泉的生態(tài)狀況,再造山川秀美。
【縣城建設】 全年縣政府投資720萬元,新建、改造道路18 000多平方米,重點改造縣城的利民街和民主街。利民街1 330米,路段按三塊板設計改造,新建非機動車路16 480平方米,改明溝排水為路面排水,路段內的電力、通訊設施移入地下,雙側安裝56基組合五火華燈,架設8座彩虹燈橋。民主街改造毛邊路2 000平方米,雙側邊溝加鋪蓋板。新栽和植風景樹2.6萬余株,種綠籬5 575米,植樹16.5萬株,使城區(qū)的綠化覆蓋率達到25%。新建青年、兒童游樂園3萬平方米,安裝寓意“科技興縣”、“奔向21世紀”等漢白玉雕塑6座。維修新建公廁12座,其中水沖式2座。新建停車場2處,排水溝3.2萬米,過路橋涵162座,并設置了果皮箱60個、廣告燈箱75個、花籃120個、花缽114個。經過改造建設,突泉縣城初步形成了南北有新華路、東西有利民街、周圍有環(huán)路的城市道路骨架。2000年突泉縣城被國家建設部授予“第三次全國綜合整治優(yōu)秀縣城?!?/SPAN>
【招商引資】 4月,《突泉縣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服務承諾》出臺,縣委、縣政府決定抓住西部大開發(fā)的有利時機繼續(xù)加強軟硬環(huán)境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氛圍,加強對外開放,擴大招商引資。北京繁秋食品有限公司投資100多萬元,興建的食品加工廠投入生產,生產方便食品、民族食品。引入域外資金620萬元,興建新華購物廣場,年底前竣工。長期停產的縣重點企業(yè)油脂化工廠由葫蘆島市客商以200萬元購買,11月份投入生產。鬧牛山銅礦整體出售,盤活了國有資產。突泉鎮(zhèn)脫水蔬菜廠、寶石鎮(zhèn)精淀粉廠等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通過引進客商承包或租賃等經營形式,均已啟動生產。2000年,全縣招商引資67項,立項總投資額10 398萬元,實現到位資金10 073萬元。引進先進生產技術16項,引進技術人才40人次。安排就業(yè)人員500多人次。
【縣政府為群眾辦實事兌現承諾】 年初,縣人民政府公開承諾年內為群眾辦好五件實事,通過一年的努力奮斗和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到年底,五件實事已全部件件落實。1. 投資46萬元,在全區(qū)率先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2. 投資200萬元,建設5處無線接入機站,實現了通訊傳輸數字化、光纜化、交換程控化,成為全區(qū)第一個實現“村村開通國際國內直撥電話”的旗縣;3. 新建村級公路25條,長113.5公里,整修各級公路167條,總長1 944公里,實現了“村村通等級公路”;4. 自1998年啟動總投資3 896萬元的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工程經過三年建設基本完成;5. 在全縣188個行政村,修建了200條標準化街道,實現了“村村建一條標準化街道”。
【老年公寓建設】 在盟、縣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籌集資金100余萬元,建筑面積727平方米的突泉鎮(zhèn)敬老院公寓落成。這一敬老院對外增掛突泉縣老年公寓牌子,設施完備,面向全縣招收代養(yǎng)老人,以解決一部分老人的贍養(yǎng)問題,減輕社會負擔。
【政府采購年節(jié)支百萬元】 年內,突泉縣實施政府采購制度,設立政府采購中心,承辦70余項采購業(yè)務,發(fā)生采購金額1 021萬元,節(jié)省資金117.4萬元,節(jié)約率為11.5%。此舉措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為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突泉鎮(zhèn)建成“43”式節(jié)能日光溫室示范區(qū)】 突泉鎮(zhèn)把實施菜籃子工程作為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為34戶農民無償投資40萬元(其中縣投資25萬元,鎮(zhèn)投資15萬元),籌借貸款88萬元,農民自籌42萬元,總投資170萬元,建成“43”式節(jié)能日光溫室50座,占地面積160畝?!?/SPAN>43”式節(jié)能日光溫室,具有結構合理,有效利用面積大、保溫好、采光充足、便于操作等優(yōu)點,還能使蔬菜高產,形成“春提前、夏排開、秋延后、冬有鮮”的生產格局,同舊式大棚相比,畝增產值4 000元。
【舍飼半舍飼養(yǎng)畜示范】 為進一步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全縣共落實舍飼半舍飼示范村67個,示范戶3 145戶,年出欄牛羊3.8萬頭(只),純收入800萬元。
【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fā)展】 年內,全縣個體工商戶達10 872戶,私營企業(yè)64家,注冊資金6 189萬元,從業(yè)人員15 031人。全年個體私營經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13 570萬元,占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0%。
【農業(yè)災害】 是年,突泉旱情嚴重,北部鄉(xiāng)鎮(zhèn)尤為突出。全年降水331.3毫米,是正常年份的82.9%,而且透雨過早,降水集中,分布不均。4、5月降水40.4毫米,超正常年份13.8毫米;7、8、9月降水142.4毫米,比正常年份少123毫米;6月降水集中在6月29日,達104.2毫米。夏旱秋吊農作物成災面積150.8萬畝,絕收面積75.7萬畝,糧食減產約5億斤;草場成災面積183萬畝,受災牲畜6 000頭(只),因災死亡500頭(只)。
(王惠芳 馮月廣)
【領導名錄】
縣委書記:張 利
副 書 記:譚景峰
沈 海
尤國鈞
人大常委會主任:明 君
副 主 任:宋長海
張希英
王國林
李紹文
縣 長:譚景峰
副 縣 長:孫靜波
鮑文龍
郭恩全
石慶喜
孫 海
秦 蓉(女)
甄國生
丁憲章
李一兵
政協(xié)主席:楊淑鳳(女)
副 主 席:甄國生
徐景江
朱鳳歧
【概況】 全縣土地面積4 88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9萬畝,轄6個鎮(zhèn)8個鄉(xiāng),188個行政村,963個村民小組。2000年戰(zhàn)勝了嚴重的干旱、白災等自然災害,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0 324萬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43 750萬元,同比增長9.3%;第二產業(yè)增加值21 659萬元,同比增長11.2%;第三產業(yè)增加值14 915萬元,同比增長10.6%。完成工業(yè)增加值15 445萬元,比上年增長10%。財政收入5 011萬元,比上年增長2.6%。年末總人口302 405人,人口出生率9.1‰,自然增長率3.9‰。
【農牧林水】 糧食總產量300 081噸,比上年增長25 047噸。牲畜總頭數59.4萬頭(只),生豬存欄13.89萬頭。造林18.2萬畝,比上年增長30%。2000年被國家林業(yè)局評為全國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先進縣。水產品產量598噸。農田水利建設工程開工1 318處,新打機電井1 394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2萬畝,完成蛟流河標準堤防建設1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萬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自治區(qū)檢查驗收獲第二名,全盟檢查評比獲第一名。全縣農牧業(yè)機械總動力16.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2%。年初,全縣共落實甜菜、蓖麻等訂單農業(yè)面積12萬畝,積極發(fā)展訂單農業(yè),面向市場搞種植。其中,突泉鎮(zhèn)農民與美味鮮食品公司簽訂胡蘿卜、大頭菜、香菜、圓蔥、干紅椒等總面積為6 600畝的種植合同,東杜爾基鎮(zhèn)與海南財海實業(yè)總公司白城分公司簽訂2 000噸白豇豆的收購合同,秋后全部按合同實行保底價收購。農民不僅不再為賣難發(fā)愁,而且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如胡蘿卜畝收入700元,是大田玉米的2倍左右。農民開展訂單農業(yè)種植既種上了放心田、明白田,又促進了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
【工業(yè)】 全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2 730萬元,比上年增長12%。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產品銷售率97.5%,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交通 郵電】 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yè)增加值941萬元,比上年增長13%。郵電業(yè)務總量1 426萬元,比上年增長16%。公路貨運量175萬噸,比上年增長9.4%,公路客運量104萬人,同比增長14.3%;旅客周轉量8 560萬人公里,同比增長12.6%。新建公路25條,長113.5公里,實現村村通公路。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3 024門,用戶12 846部,電話普及率4.2部/百人。農村188個行政村全部通了電話。移動電話用戶3 116部,比上年增長123.1%。無線尋呼用戶2 920戶,比上年增長55%。
【商業(yè)】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 94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商品成交額6 467萬元,比上年增長1.5%。
【科教文衛(wèi)】 有各級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4 624人,其中高級41人,中級832人,初級3 751人。獲獎科技成果8項,其中盟級2項,縣級6項。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1 981人;初中學校17所,在校學生12 314人;小學206所,在校學生22 580人;幼兒園兒童入園3 78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1%;小學畢業(yè)生升學率93.4%。少年兒童業(yè)余體校1所,在校學生62人。文工團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4個,圖書館1個,中波廣播發(fā)射臺和轉播臺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6%;電視發(fā)射臺和轉播臺53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7.8%,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2000年水泉鎮(zhèn)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戲曲藝術之鄉(xiāng)”,縣文工團創(chuàng)編的《荒草灘》獲“自治區(qū)優(yōu)秀劇目展演二等獎”。有衛(wèi)生機構16個,床位431張,衛(wèi)生技術人員625人,其中醫(yī)生267人。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機構1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城鄉(xiāng)天氣預報氣象站1個。
【金融 保險】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2 075萬元,增長20.1%;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6 079萬元,增長17%;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 963萬元,增長29.8%。年保費收入936萬元,增長7.8%。其中財險保費收入324萬元,增長5.2%;壽險保費收入612萬元,增長9.3%。支付各類賠款323萬元,其中財險賠款145萬元,壽險賠付178萬元。
【人民生活】 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381元,比上年增長8.4%;農民人均收入2 016元,比上年增長4.2%。城鎮(zhèn)安置待業(yè)人員309人。
【實現“苦戰(zhàn)十年綠化突泉”的奮斗目標】 1991年,突泉縣委、縣政府提出了“苦戰(zhàn)十年,綠化突泉”的目標,經過十年的奮斗,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991年的7.2%提高到20.2%,城區(qū)綠化覆蓋率達到25%。2000年國家林業(yè)局授予突泉縣“全國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先進縣”稱號。1986年衛(wèi)星遙感資料測算,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258萬畝,占縣域面積的35.2%。1989年全區(qū)綠化檢查時,突泉縣排在了倒數第二名。到是年7月,累計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積150萬畝,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56%,挖水平坑3 330萬個,造林100萬畝,人工種草及改良草場100萬畝,閘溝修谷坊1 480座。建5 000畝以上生態(tài)經濟溝52處,共投入資金7 691萬元,投入勞動積累工1 440萬個。全縣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實現了“水不下山、土不出川”。年底前,縣委、縣政府又著手制定第二個生態(tài)建設十年規(guī)劃,力爭再奮斗十年,徹底改變突泉的生態(tài)狀況,再造山川秀美。
【縣城建設】 全年縣政府投資720萬元,新建、改造道路18 000多平方米,重點改造縣城的利民街和民主街。利民街1 330米,路段按三塊板設計改造,新建非機動車路16 480平方米,改明溝排水為路面排水,路段內的電力、通訊設施移入地下,雙側安裝56基組合五火華燈,架設8座彩虹燈橋。民主街改造毛邊路2 000平方米,雙側邊溝加鋪蓋板。新栽和植風景樹2.6萬余株,種綠籬5 575米,植樹16.5萬株,使城區(qū)的綠化覆蓋率達到25%。新建青年、兒童游樂園3萬平方米,安裝寓意“科技興縣”、“奔向21世紀”等漢白玉雕塑6座。維修新建公廁12座,其中水沖式2座。新建停車場2處,排水溝3.2萬米,過路橋涵162座,并設置了果皮箱60個、廣告燈箱75個、花籃120個、花缽114個。經過改造建設,突泉縣城初步形成了南北有新華路、東西有利民街、周圍有環(huán)路的城市道路骨架。2000年突泉縣城被國家建設部授予“第三次全國綜合整治優(yōu)秀縣城?!?/SPAN>
【招商引資】 4月,《突泉縣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服務承諾》出臺,縣委、縣政府決定抓住西部大開發(fā)的有利時機繼續(xù)加強軟硬環(huán)境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氛圍,加強對外開放,擴大招商引資。北京繁秋食品有限公司投資100多萬元,興建的食品加工廠投入生產,生產方便食品、民族食品。引入域外資金620萬元,興建新華購物廣場,年底前竣工。長期停產的縣重點企業(yè)油脂化工廠由葫蘆島市客商以200萬元購買,11月份投入生產。鬧牛山銅礦整體出售,盤活了國有資產。突泉鎮(zhèn)脫水蔬菜廠、寶石鎮(zhèn)精淀粉廠等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通過引進客商承包或租賃等經營形式,均已啟動生產。2000年,全縣招商引資67項,立項總投資額10 398萬元,實現到位資金10 073萬元。引進先進生產技術16項,引進技術人才40人次。安排就業(yè)人員500多人次。
【縣政府為群眾辦實事兌現承諾】 年初,縣人民政府公開承諾年內為群眾辦好五件實事,通過一年的努力奮斗和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到年底,五件實事已全部件件落實。1. 投資46萬元,在全區(qū)率先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2. 投資200萬元,建設5處無線接入機站,實現了通訊傳輸數字化、光纜化、交換程控化,成為全區(qū)第一個實現“村村開通國際國內直撥電話”的旗縣;3. 新建村級公路25條,長113.5公里,整修各級公路167條,總長1 944公里,實現了“村村通等級公路”;4. 自1998年啟動總投資3 896萬元的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工程經過三年建設基本完成;5. 在全縣188個行政村,修建了200條標準化街道,實現了“村村建一條標準化街道”。
【老年公寓建設】 在盟、縣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籌集資金100余萬元,建筑面積727平方米的突泉鎮(zhèn)敬老院公寓落成。這一敬老院對外增掛突泉縣老年公寓牌子,設施完備,面向全縣招收代養(yǎng)老人,以解決一部分老人的贍養(yǎng)問題,減輕社會負擔。
【政府采購年節(jié)支百萬元】 年內,突泉縣實施政府采購制度,設立政府采購中心,承辦70余項采購業(yè)務,發(fā)生采購金額1 021萬元,節(jié)省資金117.4萬元,節(jié)約率為11.5%。此舉措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為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突泉鎮(zhèn)建成“43”式節(jié)能日光溫室示范區(qū)】 突泉鎮(zhèn)把實施菜籃子工程作為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為34戶農民無償投資40萬元(其中縣投資25萬元,鎮(zhèn)投資15萬元),籌借貸款88萬元,農民自籌42萬元,總投資170萬元,建成“43”式節(jié)能日光溫室50座,占地面積160畝?!?/SPAN>43”式節(jié)能日光溫室,具有結構合理,有效利用面積大、保溫好、采光充足、便于操作等優(yōu)點,還能使蔬菜高產,形成“春提前、夏排開、秋延后、冬有鮮”的生產格局,同舊式大棚相比,畝增產值4 000元。
【舍飼半舍飼養(yǎng)畜示范】 為進一步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全縣共落實舍飼半舍飼示范村67個,示范戶3 145戶,年出欄牛羊3.8萬頭(只),純收入800萬元。
【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fā)展】 年內,全縣個體工商戶達10 872戶,私營企業(yè)64家,注冊資金6 189萬元,從業(yè)人員15 031人。全年個體私營經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13 570萬元,占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0%。
【農業(yè)災害】 是年,突泉旱情嚴重,北部鄉(xiāng)鎮(zhèn)尤為突出。全年降水331.3毫米,是正常年份的82.9%,而且透雨過早,降水集中,分布不均。4、5月降水40.4毫米,超正常年份13.8毫米;7、8、9月降水142.4毫米,比正常年份少123毫米;6月降水集中在6月29日,達104.2毫米。夏旱秋吊農作物成災面積150.8萬畝,絕收面積75.7萬畝,糧食減產約5億斤;草場成災面積183萬畝,受災牲畜6 000頭(只),因災死亡500頭(只)。
(王惠芳 馮月廣)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