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卷
【黨政軍領導名錄】
市 委
書 記:楊 晶(蒙古族)
副書記:馮士亮
郝存柱(蒙古族)
李久祥
柳 秀
常 委:王鐵小(蒙古族)
宋炳田
趙廣華
李振海
曹宏義(回族)
郝 勇
市人大
主 任:楊 晶(蒙古族)
副主任:郝建忠
云生霖(蒙古族)
李萬鵬
王然忠
奇英成(蒙古族)
賀 琦
博勒特(蒙古族)
張鴻霞(女)
市政府
市 長;馮士亮
副市長:趙廣華
陳洪貴
云秀梅(女蒙古族)
王振義
竇連璽
楊仁選
市政協
主 席:云淑賢(女蒙古族)
副主席:扎木蘇(藏 族)
羅振東
馬國祥(回 族)
賈恒秀
劉承恩
何思漢
韓志富
王天恩
檀鳳魁
葛 鍵
市紀檢委
書 記:王鐵小(蒙古族)
市法院
院 長;張鳳儀
市檢察院
代檢察長:王志平(蒙古族)
軍分區(qū)
司令員;宋柄田
政 委:趙樂祿
【概述】 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團結拼搏、開拓奮進,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上取得顯著成績。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56.2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22.8億元,下降2.15%,第二產業(yè)增加值66.3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yè)增加值67.1億元,增長12.2%。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 504元,比上年增長9.2%。
【人口就業(yè)】 年末,全市總人口207.8萬,比上年增長1.7%。其中市區(qū)人口104.9萬人,非農業(yè)人口91.7萬人;少數民族人口24.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9‰,人口出生率10.4‰,死亡率3.5‰。通過各種渠道有4.6萬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yè),再就業(yè)率為63.6%。其中,國有企業(yè)有4萬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yè)。
【農業(yè)】 由于受多年少見的持續(xù)高溫和嚴重干旱影響,全市農作物普遍欠收,但農村經濟仍保持良好勢頭。全年農林牧漁業(yè)增加值22.8億元,比上年下降1.72%;全市糧食總產量75.8萬噸,比上年減產20.6%;油料產量6.9萬噸,減產9.8%;蔬菜產量56.9萬噸,增產9.9%。全市造林合格面積26.9千公頃。全市家畜出欄174.8萬頭(只),比上年增長12.4%。其中,大畜出欄6萬頭;羊出欄88.7萬只,生豬出欄80.1萬口。全市肉類總產量9萬噸,比上年增長12.2%,禽蛋產量3.1萬噸,鮮奶產量15萬噸。全年水產品產量0.7萬噸,比上年增長8.2%。全市農牧業(yè)機械總動力107.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8.9%。用電量1.5億千瓦時?;适┯昧?.4萬噸,比上年增長10%。
【工業(yè)建筑業(yè)】 按照“以產權制度為核心,堅定不移搞改革,以優(yōu)化結構為契機,抓住機遇促調整,以適應市場為目標,千方百計增效益”的總體思路,在重點解決長期以來制約呼市國有企業(yè)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進一步放開搞活中小企業(yè),從而促進全市工業(yè)經濟健康發(fā)展,運行質量有所好轉,全年工業(yè)增加值56.6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鄉(xiāng)及鄉(xiāng)以上和產品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村及村以下工業(yè)企業(yè)實現工業(yè)增加值29.7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全年工業(yè)生產的特點是:輕工業(yè)增長快于重工業(yè),輕工業(yè)增加值15.1億元,重工業(yè)增加值14.6億元,增速比輕工業(yè)慢6.1個百分點;國有企業(yè)生產明顯加快,國有工業(yè)企業(yè)完成增加值15.3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全市438家獨立核算工業(yè)企業(yè)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75.68%,比上年提高2.01個百分點。企業(yè)資產貢獻率6.11%;資本保值率113.89%,負債率67.87%;全員勞動生產率24 714元/人;產品銷售率97.93%;工業(yè)企業(yè)扭虧增盈取得一定進展。全年完成建筑業(yè)增加值9.7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建筑企業(yè)完成竣工產值16.6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31 000元/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7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88萬平方米。
【貿易】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9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市級零售額53.1億元,增長9.2%;縣級零售額5.4億元,增長7.5%;縣以下零售額3.4億元,增長20.1%。國有經濟單位零售額15億元,增長5%;集體商業(yè)零售額7.3億元,增長2.7%;私營經濟零售額8.4億元,增長31.5%:個體商業(yè)零售額21.8億元,增長7.6%;其它經濟類型商業(yè)零售額9.4億元,增長10.6%。全市新簽訂外商、港澳臺、華僑直接投資項目20個,合同引進外資5 752萬美元,外方資金實際到位3 051萬美元。與外省市的科技、經濟協作,共簽訂橫向經濟聯合項目128個,引進區(qū)外資金16.7億元。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5 73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6%,對外貿易止跌轉升。其中,進口額1 22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2.5%;出口額4 513萬美元,增長2.85%。
【財政金融保險】 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18.98億元,比上年增長9.5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58億元,增長14.27%;上劃黨中央兩稅收入8.4億元,增長4.19%。全市累計財政支出17.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基本建設支出1.87億元,增長25.36%:城市維護支出1.65億元,增長38.05%;企業(yè)挖潛改造資金支出0.89億元,增長10.74%。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全市金融形勢發(fā)生積極變化。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64.6億元,比年初純增37.8億元。其中,企業(yè)存款100.9億元,比年初純增14.8億元;城鄉(xiāng)居民儲蓄139.7億元,純增16億元。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18.9億元,比年初純增24億元。全市銀行現金收入475.9億元,比上年增長16.4%;現金支出479.5億元,增長18%。收支相抵,全年貨幣凈投放3.6億元。全年保險保費收入累計3.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人險保費收入2.2億元,增長21.1%,財險保費收入1.2億元,下降11.5%。全年保險業(yè)務支出1.3億元,比上年增長2.7%。
【固定資產投資】 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機遇,進一步強化投資力度。全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7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基本建設投資23.5億元,增長22.4%;更新改造投資9.9億元,增長47.76%;房地產開發(fā)投資9.4億元,增長25.33%;其它投資0.5億元,增長81.3%。
【交通郵電】 全年公路貨運周轉量1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67%。公路客運量19.2億人公里,增長71.2%。全年郵電業(yè)務總量達6.9億元,增長36.4%。年末全市電話用戶達到22.1萬戶,其中城市電話21.4萬戶,鄉(xiāng)村電話用戶達0.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絡、數字數據業(yè)務顯現強勁發(fā)展勢頭。
【科技教育】 繼續(xù)實施科技興市主導戰(zhàn)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技術市場繁榮活躍。年內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87項,比上年增長89.1%,合同成交金額5 569萬元,增長60.3%。其中向區(qū)外輸出技術3項,成交金額396萬元。年內普通高校招收學生11 143人,在校生31 864人。中等專業(yè)學校招生16 539人,在校生39 328人。基礎教育得到加強,九年制義務教育進展順利,職業(yè)技術教育進一步發(fā)展。年末,普通中學在校生10.7萬人,職業(yè)中學在校生2.4萬人,小學在校生20.5萬人,學齡前兒童入學率99.36%。
【文化衛(wèi)生體育】 全市共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6個,電影放映單位23個,群藝館2個,文化館11個,博物館3個,公共圖書館10個。市、旗縣兩級廣播人口覆蓋率93.5%,電視人口覆蓋率90.2%。全市共有各類醫(yī)療機構196個,其中醫(yī)院48個。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擁有病床7 101張,比上年增長2%。全市共有專業(yè)衛(wèi)生技術人員10 702人,比上年增長0.5%。農村衛(wèi)生狀況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市農村有衛(wèi)生院95個,病床691張,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人員1 121人。農村衛(wèi)生改水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年新建供水工程47處,受益人口達6萬人。市運動員在第四屆全國城運會上奮力拼搏,取得2金、3銀、3銅的好成績。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fā)展,全年共組織各級各類體育比賽50多項次,有20多萬人參加活動。全市中學生體育達標率100%,小學生體育達標率72.2%。
【城市建設環(huán)境保護】 以建國50周年大慶為契機,狠抓城市道路改造,除完成上年開工的重點工程外,對城區(qū)40多條干道和非機動車道全部瀝青罩面,更換道牙。市區(qū)主要干道兩旁的便道、人行道,全部用彩色砌塊磚或水泥標準磚鋪設。同時開通一環(huán)路。全市環(huán)境保護系統職工達375人。其中,科技人員120人。擁有各級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2個,環(huán)境監(jiān)測人員79人。確定自然保護區(qū)9個,自然保護工程成效顯著。全國人大公布的信息表明,呼市已退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行列。
【人民生活】 城市居民均支配收入5 167元,比上年增長9%;人均消費性支出4 173元,比上年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2 390元,增長5.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 413元,增長3.7%。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分別是0.387和0.469。全年職工工資總額24.2億元,比上年增長0.2%。職工年平均工資5 851元,增長6.7%。其中,國有單位職工平均工資6 252元,增長7.6%。集體單位職工平均工資3 633元,增長2.8%;其它經濟類型單位職工平均工資5 052元,下降0.2%。城市居民均居住面積10.9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9平方米。農民人均住房面積19平方米,與上年持平。
【為民辦12件實事】 1.進一步做好再就業(yè)和社會保障工作,維護首府穩(wěn)定。2.擴建辛辛板污水處理廠,形成15萬噸/日二級處理能力。3.建成新城北街立交橋和縣府街防洪大橋,完成南一環(huán)路、鋼鐵路拓寬改造工程,緩解市區(qū)交通堵塞壓力。4.興建1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重點解決市區(qū)中低收入職工的住房困難,并保證工程質量,搞好物業(yè)管理。5.采取“拆房建綠,開墻透綠,空地植綠,見縫插綠,垂直掛綠”,搞好城市綠化,為迎接建國50周年大慶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城市環(huán)境。6.繼續(xù)實施以治理大氣污染為重點的“藍天綠地工程”。7.重點改造全市農村電網,降低線路損耗及電價,增加農村用電量,保證用電安全。8.大力實施生態(tài)工程建設,在國家生態(tài)建設重點縣——和林縣,建設西摩天嶺、白二爺沙壩兩個項目區(qū)。9.繼續(xù)實施農村衛(wèi)生改水工作,年內使武川、和林縣4萬農村人口飲上衛(wèi)生自來水。10.擴建東瓦窯農貿市場,建成后將增加3 100萬公斤的交易量。11.以社區(qū)和家庭為服務對象,在市內居民區(qū),開設衛(wèi)生服務網點,搞好預防、醫(yī)療、保健和康復工作。年內建立20個社區(qū)服務部,設置80個衛(wèi)生服務站,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覆蓋面積64%。12.在市區(qū)9處主要出入路口設置治安管理站,提高社會治安防控能力,預防和減少盜搶機動車、殺害出租車司機等事件的發(fā)生;進一步加大禁毒工作力度,鞏固社會面基本無吸毒,實現全市無種毒。
(謝 勇 常小青)
【環(huán)境綜合治理】 為強化城市管理而設置的“城市環(huán)境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是市政府環(huán)境綜合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和城管委的常設辦事機構。主任由市政府副秘書長兼任,副主任由卜志祥、張久居、趙治明擔任。該室通過對內科學管理、嚴格約束,對外依法治市、文明執(zhí)勤,各項城管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第一,全年累計清理生活、建筑垃圾1.8萬平方米,完成油刷粉刷6 600處,約2.4萬平方米,硬化路面3.5千平方米,清理白色垃圾1.3萬延長米,清理電桿及墻壁廣告9萬多份,取締店外出攤8 000多戶,清理馬路倉庫2 000多處、馬路作業(yè)3 000多處、亂搭布蓬1 000多個,使市容整體面貌得到明顯改觀。第二,簽訂責任書,并使之成為長效管理的有效途徑。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垃圾“袋裝化”,率先在中山東、西路、錫林南、北路等“七橫五縱”主干道上進行試點,為垃圾收集管理進行了有益嘗試。建立各委辦局承包路段責任制,使之制度化、經常化,并納入考核各部門領導干部實績的內容之一,使“人民城市人民管”這一口號逐漸變?yōu)楝F實。第三,對新華廣場夜市、臨時鐵皮房;火車站廣場臨時建筑;呼哈路木材公司建材市場;海西路萬人早市;內蒙古體育館內青城燒烤城、愛民路臨時建筑;中山東路自行車市場的清理取締,不但有效打擊了各類違章、違規(guī)建設行為,同時為市容市貌的整潔有序奠定了可靠基礎。第四,加大對城市“牛皮癬”的查處整治力度,采取突擊整頓和日常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粗制濫造、亂貼亂掛、使用字體不規(guī)范或有錯誤的廣告進行堅決清理,累計清理、拆除各類違規(guī)廣告13 000條(塊、幅)。第五,重點對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大、內蒙古農大、內蒙古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內蒙古醫(yī)學院及附屬醫(yī)院和滿族小學周邊的占道經營、流動攤販等進行清理,為學校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工作環(huán)境。整治成果受到自治區(qū)、呼市兩級政府的一致好評。第六,針對群眾反映的影響主次干道交通秩序和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早、夜市進行清理取締和規(guī)范化管理,做到按時開閉和在指定范圍進行經營活動,確保市區(qū)道路交通暢通和市容環(huán)境整潔美觀。第七,圍繞“藍天綠地”工程建設,有效開展煤煙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排污費征收額完成400萬元,查處各類違章違法行為近600件,有效防止了違章建筑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此外,還對420多家建筑工地進行噪聲測試,并在高考期間進一步加大噪聲排放的監(jiān)察力度;對煙煤進城進行有效控制,為緩減市區(qū)大氣污染做出應有貢獻。
(李 軼)
【黨政軍領導名錄】
市 委
書 記:楊 晶(蒙古族)
副書記:馮士亮
郝存柱(蒙古族)
李久祥
柳 秀
常 委:王鐵小(蒙古族)
宋炳田
趙廣華
李振海
曹宏義(回族)
郝 勇
市人大
主 任:楊 晶(蒙古族)
副主任:郝建忠
云生霖(蒙古族)
李萬鵬
王然忠
奇英成(蒙古族)
賀 琦
博勒特(蒙古族)
張鴻霞(女)
市政府
市 長;馮士亮
副市長:趙廣華
陳洪貴
云秀梅(女蒙古族)
王振義
竇連璽
楊仁選
市政協
主 席:云淑賢(女蒙古族)
副主席:扎木蘇(藏 族)
羅振東
馬國祥(回 族)
賈恒秀
劉承恩
何思漢
韓志富
王天恩
檀鳳魁
葛 鍵
市紀檢委
書 記:王鐵小(蒙古族)
市法院
院 長;張鳳儀
市檢察院
代檢察長:王志平(蒙古族)
軍分區(qū)
司令員;宋柄田
政 委:趙樂祿
【概述】 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團結拼搏、開拓奮進,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上取得顯著成績。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56.2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22.8億元,下降2.15%,第二產業(yè)增加值66.3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yè)增加值67.1億元,增長12.2%。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 504元,比上年增長9.2%。
【人口就業(yè)】 年末,全市總人口207.8萬,比上年增長1.7%。其中市區(qū)人口104.9萬人,非農業(yè)人口91.7萬人;少數民族人口24.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9‰,人口出生率10.4‰,死亡率3.5‰。通過各種渠道有4.6萬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yè),再就業(yè)率為63.6%。其中,國有企業(yè)有4萬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yè)。
【農業(yè)】 由于受多年少見的持續(xù)高溫和嚴重干旱影響,全市農作物普遍欠收,但農村經濟仍保持良好勢頭。全年農林牧漁業(yè)增加值22.8億元,比上年下降1.72%;全市糧食總產量75.8萬噸,比上年減產20.6%;油料產量6.9萬噸,減產9.8%;蔬菜產量56.9萬噸,增產9.9%。全市造林合格面積26.9千公頃。全市家畜出欄174.8萬頭(只),比上年增長12.4%。其中,大畜出欄6萬頭;羊出欄88.7萬只,生豬出欄80.1萬口。全市肉類總產量9萬噸,比上年增長12.2%,禽蛋產量3.1萬噸,鮮奶產量15萬噸。全年水產品產量0.7萬噸,比上年增長8.2%。全市農牧業(yè)機械總動力107.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8.9%。用電量1.5億千瓦時?;适┯昧?.4萬噸,比上年增長10%。
【工業(yè)建筑業(yè)】 按照“以產權制度為核心,堅定不移搞改革,以優(yōu)化結構為契機,抓住機遇促調整,以適應市場為目標,千方百計增效益”的總體思路,在重點解決長期以來制約呼市國有企業(yè)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進一步放開搞活中小企業(yè),從而促進全市工業(yè)經濟健康發(fā)展,運行質量有所好轉,全年工業(yè)增加值56.6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鄉(xiāng)及鄉(xiāng)以上和產品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村及村以下工業(yè)企業(yè)實現工業(yè)增加值29.7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全年工業(yè)生產的特點是:輕工業(yè)增長快于重工業(yè),輕工業(yè)增加值15.1億元,重工業(yè)增加值14.6億元,增速比輕工業(yè)慢6.1個百分點;國有企業(yè)生產明顯加快,國有工業(yè)企業(yè)完成增加值15.3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全市438家獨立核算工業(yè)企業(yè)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75.68%,比上年提高2.01個百分點。企業(yè)資產貢獻率6.11%;資本保值率113.89%,負債率67.87%;全員勞動生產率24 714元/人;產品銷售率97.93%;工業(yè)企業(yè)扭虧增盈取得一定進展。全年完成建筑業(yè)增加值9.7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建筑企業(yè)完成竣工產值16.6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31 000元/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7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88萬平方米。
【貿易】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9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市級零售額53.1億元,增長9.2%;縣級零售額5.4億元,增長7.5%;縣以下零售額3.4億元,增長20.1%。國有經濟單位零售額15億元,增長5%;集體商業(yè)零售額7.3億元,增長2.7%;私營經濟零售額8.4億元,增長31.5%:個體商業(yè)零售額21.8億元,增長7.6%;其它經濟類型商業(yè)零售額9.4億元,增長10.6%。全市新簽訂外商、港澳臺、華僑直接投資項目20個,合同引進外資5 752萬美元,外方資金實際到位3 051萬美元。與外省市的科技、經濟協作,共簽訂橫向經濟聯合項目128個,引進區(qū)外資金16.7億元。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5 73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6%,對外貿易止跌轉升。其中,進口額1 22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2.5%;出口額4 513萬美元,增長2.85%。
【財政金融保險】 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18.98億元,比上年增長9.5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58億元,增長14.27%;上劃黨中央兩稅收入8.4億元,增長4.19%。全市累計財政支出17.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基本建設支出1.87億元,增長25.36%:城市維護支出1.65億元,增長38.05%;企業(yè)挖潛改造資金支出0.89億元,增長10.74%。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全市金融形勢發(fā)生積極變化。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64.6億元,比年初純增37.8億元。其中,企業(yè)存款100.9億元,比年初純增14.8億元;城鄉(xiāng)居民儲蓄139.7億元,純增16億元。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18.9億元,比年初純增24億元。全市銀行現金收入475.9億元,比上年增長16.4%;現金支出479.5億元,增長18%。收支相抵,全年貨幣凈投放3.6億元。全年保險保費收入累計3.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人險保費收入2.2億元,增長21.1%,財險保費收入1.2億元,下降11.5%。全年保險業(yè)務支出1.3億元,比上年增長2.7%。
【固定資產投資】 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機遇,進一步強化投資力度。全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7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基本建設投資23.5億元,增長22.4%;更新改造投資9.9億元,增長47.76%;房地產開發(fā)投資9.4億元,增長25.33%;其它投資0.5億元,增長81.3%。
【交通郵電】 全年公路貨運周轉量1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67%。公路客運量19.2億人公里,增長71.2%。全年郵電業(yè)務總量達6.9億元,增長36.4%。年末全市電話用戶達到22.1萬戶,其中城市電話21.4萬戶,鄉(xiāng)村電話用戶達0.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絡、數字數據業(yè)務顯現強勁發(fā)展勢頭。
【科技教育】 繼續(xù)實施科技興市主導戰(zhàn)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技術市場繁榮活躍。年內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87項,比上年增長89.1%,合同成交金額5 569萬元,增長60.3%。其中向區(qū)外輸出技術3項,成交金額396萬元。年內普通高校招收學生11 143人,在校生31 864人。中等專業(yè)學校招生16 539人,在校生39 328人。基礎教育得到加強,九年制義務教育進展順利,職業(yè)技術教育進一步發(fā)展。年末,普通中學在校生10.7萬人,職業(yè)中學在校生2.4萬人,小學在校生20.5萬人,學齡前兒童入學率99.36%。
【文化衛(wèi)生體育】 全市共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6個,電影放映單位23個,群藝館2個,文化館11個,博物館3個,公共圖書館10個。市、旗縣兩級廣播人口覆蓋率93.5%,電視人口覆蓋率90.2%。全市共有各類醫(yī)療機構196個,其中醫(yī)院48個。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擁有病床7 101張,比上年增長2%。全市共有專業(yè)衛(wèi)生技術人員10 702人,比上年增長0.5%。農村衛(wèi)生狀況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市農村有衛(wèi)生院95個,病床691張,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人員1 121人。農村衛(wèi)生改水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年新建供水工程47處,受益人口達6萬人。市運動員在第四屆全國城運會上奮力拼搏,取得2金、3銀、3銅的好成績。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fā)展,全年共組織各級各類體育比賽50多項次,有20多萬人參加活動。全市中學生體育達標率100%,小學生體育達標率72.2%。
【城市建設環(huán)境保護】 以建國50周年大慶為契機,狠抓城市道路改造,除完成上年開工的重點工程外,對城區(qū)40多條干道和非機動車道全部瀝青罩面,更換道牙。市區(qū)主要干道兩旁的便道、人行道,全部用彩色砌塊磚或水泥標準磚鋪設。同時開通一環(huán)路。全市環(huán)境保護系統職工達375人。其中,科技人員120人。擁有各級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2個,環(huán)境監(jiān)測人員79人。確定自然保護區(qū)9個,自然保護工程成效顯著。全國人大公布的信息表明,呼市已退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行列。
【人民生活】 城市居民均支配收入5 167元,比上年增長9%;人均消費性支出4 173元,比上年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2 390元,增長5.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 413元,增長3.7%。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分別是0.387和0.469。全年職工工資總額24.2億元,比上年增長0.2%。職工年平均工資5 851元,增長6.7%。其中,國有單位職工平均工資6 252元,增長7.6%。集體單位職工平均工資3 633元,增長2.8%;其它經濟類型單位職工平均工資5 052元,下降0.2%。城市居民均居住面積10.9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9平方米。農民人均住房面積19平方米,與上年持平。
【為民辦12件實事】 1.進一步做好再就業(yè)和社會保障工作,維護首府穩(wěn)定。2.擴建辛辛板污水處理廠,形成15萬噸/日二級處理能力。3.建成新城北街立交橋和縣府街防洪大橋,完成南一環(huán)路、鋼鐵路拓寬改造工程,緩解市區(qū)交通堵塞壓力。4.興建1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重點解決市區(qū)中低收入職工的住房困難,并保證工程質量,搞好物業(yè)管理。5.采取“拆房建綠,開墻透綠,空地植綠,見縫插綠,垂直掛綠”,搞好城市綠化,為迎接建國50周年大慶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城市環(huán)境。6.繼續(xù)實施以治理大氣污染為重點的“藍天綠地工程”。7.重點改造全市農村電網,降低線路損耗及電價,增加農村用電量,保證用電安全。8.大力實施生態(tài)工程建設,在國家生態(tài)建設重點縣——和林縣,建設西摩天嶺、白二爺沙壩兩個項目區(qū)。9.繼續(xù)實施農村衛(wèi)生改水工作,年內使武川、和林縣4萬農村人口飲上衛(wèi)生自來水。10.擴建東瓦窯農貿市場,建成后將增加3 100萬公斤的交易量。11.以社區(qū)和家庭為服務對象,在市內居民區(qū),開設衛(wèi)生服務網點,搞好預防、醫(yī)療、保健和康復工作。年內建立20個社區(qū)服務部,設置80個衛(wèi)生服務站,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覆蓋面積64%。12.在市區(qū)9處主要出入路口設置治安管理站,提高社會治安防控能力,預防和減少盜搶機動車、殺害出租車司機等事件的發(fā)生;進一步加大禁毒工作力度,鞏固社會面基本無吸毒,實現全市無種毒。
(謝 勇 常小青)
【環(huán)境綜合治理】 為強化城市管理而設置的“城市環(huán)境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是市政府環(huán)境綜合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和城管委的常設辦事機構。主任由市政府副秘書長兼任,副主任由卜志祥、張久居、趙治明擔任。該室通過對內科學管理、嚴格約束,對外依法治市、文明執(zhí)勤,各項城管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第一,全年累計清理生活、建筑垃圾1.8萬平方米,完成油刷粉刷6 600處,約2.4萬平方米,硬化路面3.5千平方米,清理白色垃圾1.3萬延長米,清理電桿及墻壁廣告9萬多份,取締店外出攤8 000多戶,清理馬路倉庫2 000多處、馬路作業(yè)3 000多處、亂搭布蓬1 000多個,使市容整體面貌得到明顯改觀。第二,簽訂責任書,并使之成為長效管理的有效途徑。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垃圾“袋裝化”,率先在中山東、西路、錫林南、北路等“七橫五縱”主干道上進行試點,為垃圾收集管理進行了有益嘗試。建立各委辦局承包路段責任制,使之制度化、經常化,并納入考核各部門領導干部實績的內容之一,使“人民城市人民管”這一口號逐漸變?yōu)楝F實。第三,對新華廣場夜市、臨時鐵皮房;火車站廣場臨時建筑;呼哈路木材公司建材市場;海西路萬人早市;內蒙古體育館內青城燒烤城、愛民路臨時建筑;中山東路自行車市場的清理取締,不但有效打擊了各類違章、違規(guī)建設行為,同時為市容市貌的整潔有序奠定了可靠基礎。第四,加大對城市“牛皮癬”的查處整治力度,采取突擊整頓和日常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粗制濫造、亂貼亂掛、使用字體不規(guī)范或有錯誤的廣告進行堅決清理,累計清理、拆除各類違規(guī)廣告13 000條(塊、幅)。第五,重點對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大、內蒙古農大、內蒙古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內蒙古醫(yī)學院及附屬醫(yī)院和滿族小學周邊的占道經營、流動攤販等進行清理,為學校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工作環(huán)境。整治成果受到自治區(qū)、呼市兩級政府的一致好評。第六,針對群眾反映的影響主次干道交通秩序和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早、夜市進行清理取締和規(guī)范化管理,做到按時開閉和在指定范圍進行經營活動,確保市區(qū)道路交通暢通和市容環(huán)境整潔美觀。第七,圍繞“藍天綠地”工程建設,有效開展煤煙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排污費征收額完成400萬元,查處各類違章違法行為近600件,有效防止了違章建筑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此外,還對420多家建筑工地進行噪聲測試,并在高考期間進一步加大噪聲排放的監(jiān)察力度;對煙煤進城進行有效控制,為緩減市區(qū)大氣污染做出應有貢獻。
(李 軼)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