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名人逸事)烏蘭夫與民族文化
  •     1963年的一天,我把烏蘭夫同京劇、歌舞演出人員座談時的講話記錄整理成文件,送內蒙古黨委宣傳部歸檔(現(xiàn)存于內蒙古檔案館)。

        在新城賓館一個大廳里,烏蘭夫分別同京劇、歌舞演出人員座談兩次。座談形式活潑:桌上擺放著糖果,有的人圍在烏蘭夫身邊談話,  也有人在跳交際舞。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是,烏蘭夫多次談到現(xiàn)代戲《巴林怒火》、《白云紅旗》,提出:京劇藝術應勇于創(chuàng)新,反映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造出具有濃郁民族特點的蒙派京劇藝術,為社會主義服務。烏蘭夫實際上是在對文藝工作者作指示,然而他瞇著笑眼,態(tài)度和藹,始終以建議和商量的口吻說話,令人倍感親切而心悅誠服。

        烏蘭夫的意見在當時既新穎而又獨到,是京劇藝術扎根于內蒙古的關鍵所在。內蒙古京劇團過去一直在演古裝戲,如《蘇三起解》、穆桂英掛帥》等,現(xiàn)代戲特別是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戲很少。在京劇藝術領域里很需要以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現(xiàn)代戲塑造社會主義時代的人物形象,去鼓舞人們奮發(fā)前進。

        關于文藝的民族特點問題,在當時的學術領域是一禁區(qū),極左思潮禁錮著人們的頭腦。記得在1962年,《內蒙古日報》發(fā)表一篇署名文章公然說:內蒙古只是一個地區(qū)不存在民族特點問題。依照這種錯誤說法,中國各個民族地區(qū)相互間是沒有民族差別的,五個民族自治區(qū)的民族文化應當千篇律、千人一面。內蒙古雖然是一個地區(qū),但它并不是河北,山西那樣的地區(qū),而是一個民族地區(qū),是以實行自治的民族自治地區(qū)。認為內蒙古只是一個地區(qū)不存在民族特點問題的看法,實質上是對內蒙古以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否定。蒙古族在內蒙古是居于主體地位的民族,內蒙古的文藝民族特點,應主要表現(xiàn)為蒙古族的特點。烏蘭夫以后在《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光輝歷程》一文中明確指出:我們說的民族區(qū)域自治,這民族,是當?shù)鼐又黧w地位的少數(shù)民族;這區(qū);域,是當?shù)鼐又黧w地位的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地區(qū)為基礎;這自治,是當?shù)鼐又黧w地位的少數(shù)民族的自治。”①周恩來總理早于1957年在青島召開的全國民族工作座談會上所作的《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報告中,對于以地區(qū)否定民族的錯誤說法就給予駁斥,指出“……內蒙的名稱是雙關的,又是地名,又是族名。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處候補書記胡昭衡,在自治區(qū)直屬單位文藝人員大會上直截了當?shù)嘏u了《內蒙古日報》上這篇文章的錯誤觀點。隨后,《內蒙古日報》辟專欄展開了關于文藝民族特點問題的學術討論。

        內蒙古自治區(qū)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有創(chuàng)作實際經(jīng)驗的些作家、畫家、戲劇家、作曲家說:我們是搞形象思維的,而寫文藝理論文章屬于邏輯思維方面的工作,表示不愿參加文藝民族特點問題的學術討論。過去他們因為較少進行文藝理論方面的研究,缺少理論準備,寫理論文章也確實感到吃力。有一位作家根據(jù)烏蘭夫在座淡小說《烏蘭奧德》時的講話精神,按照自己的理解寫了理論文章《更全面地反映內蒙古》,后來他感慨地說:我怎樣努力,文章也沒能超出2622個字。

        當時寫理論文章、參加學術討論的多是一些大學的教學人員,他們來內蒙古的時間不長,對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缺乏了解,也缺少文藝創(chuàng)作的實踐經(jīng)驗。因此,一些文章脫離實際,不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是從理論到理論。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一位副部長在一次會議上曾批評說:民族特點問題討論來、討論去,很空泛,像隔靴搔癢。

        在文藝作品中,我國很早就倡導民族化。毛主席在《中國共產(chǎn)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一文中,針對洋八股和教條主義,提出黨的作風應具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這當然適用于文藝工作領域。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文藝作品除應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以外,還應當百花齊放,各具特色。這樣,中華文化的整體就會百花爭艷、繁榮發(fā)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促進藝術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指出: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并不會削弱馬克思主義在思想界的領導地位,相反地正是會加強它的這種地位。

    烏蘭夫在座談會上號召創(chuàng)造“蒙派”京劇藝術,讓京劇藝術反映蒙古族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并具有蒙古民族特點,這樣直接從創(chuàng)作實踐入手解決文藝作品的民族特點問題,給人的啟發(fā)是深刻的。理論來源于實踐,如果不聯(lián)系具體的文藝創(chuàng)作實際活動而局限于理論上的泛論,必然會陷入紙面上的空談。

    烏蘭夫關于創(chuàng)造“蒙派”京劇藝術的號召,為以后京劇現(xiàn)代戲《草原小姐妹》的涌現(xiàn),拓寬了道路,展現(xiàn)出內蒙古京劇藝術空前繁榮的局面。

        烏蘭夫還進一步指出:文藝作品具有民族特點十分重要,它同民族團結問題緊密相關。他以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為例說:電影最后一場被包圍的匪徒都是穿民族服裝的維吾爾族人,這一場景設置得不妥當,容易引起人們的誤解,似乎好壞人是以民族來區(qū)分的,也違背了生活的真實。如果同包圍匪徒的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起,也有穿民族服裝的維吾爾族民兵參加,就比較妥貼了。   

        烏蘭夫在這里提出了個十分嚴肅的文藝作品的典型性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盡管確有一小股維吾爾族匪徒為非作歹,最后被人民解放軍包圍和抓獲,這是個別的事例;而廣大的維吾爾族人民是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熱愛社會主義的。作為文藝作品的電影,場景的設置應具有社會意義的普遍性,應代表歷史發(fā)展的主要傾向和廣大范圍的人群,才具有典型性。文藝作品中不論正面或反面人物,都應當真實地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六十年代初,民族工作中有—股“左”的思潮,它公開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統(tǒng)一,就是各民族在各個方面都必須一個模樣,不能有任何差別,  內地的各種做法應當在民族地區(qū)不走模樣地照搬;誰如果強凋按照民族地區(qū)的特殊情況因地制宜地工作,就會被指責為民族地區(qū)特殊論、地方民族主義搞獨立王國。這種形而上學的極左思潮顯然是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列寧指出:應當對具體的事物作具體的分析。毛主席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也指出:應當從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出發(fā),從其中引出規(guī)律,作為我們的向導。

        文藝領域里所以出現(xiàn)這種觀點,是把黨性誤解為一花獨放,只有統(tǒng)一的一致性,否定事物千變萬化的多樣性,這實際上丟棄了百花齊放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們認為:中華民族存在著統(tǒng)一的性格,這就是毛主席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一文中指出的:中華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勞著稱于世,同時又是酷愛自由、富于革命傳統(tǒng)的民族,即:中華民族統(tǒng)一的民族性格。毛主席這段論述,是在抗日戰(zhàn)爭中強調各民族都反對外來民族的壓迫,并沒有否認我國五十六個民族除具有統(tǒng)一意志之外,還存在著各自性格上的差異。在文藝作品中死板地強調性格無差別論,就會把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文藝作品搞成個模樣、一張面孔、種典型,勢必造成文藝作品的公式化、概念化,而阻礙民族文藝的繁榮和發(fā)展。

        烏蘭夫倡導發(fā)展具有民族特點的蒙派京劇藝術,創(chuàng)作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現(xiàn)代戲,意義十分重大。這就從文藝創(chuàng)作實踐方面沖破了禁區(qū),破除了的禁錮,切實地開拓了文藝創(chuàng)作繁榮和發(fā)展的新局面。

        1963年在呼和浩特賓館召開的另一次文藝座談會上,烏蘭夫對涉及成吉思汗的文藝作品題材問題講了他的看法。

        關于對成吉思汗的評價,國內外直有不同的說法,它涉及是否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還影響到廣大蒙古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問題。早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成吉思汗陵冢從伊盟西遷甘肅省經(jīng)延安時,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成吉思汗紀念堂匾額,表達了對成吉思汗的贊揚和肯定意見。

       多年來,自治區(qū)內外發(fā)表了不少關于成吉思汗的科研論文,而文藝工作領域由于存在著極左思潮的干擾,有關成吉思汗的作品寥寥無幾。

        座談會上,內蒙古日報的一位畫家說:因為成吉思汗沒有歷史定論,這方面的作品難于創(chuàng)作。烏蘭夫馬上嚴肅地說;怎么沒有定論?毛主席都給成吉思汗做了結論,成吉思汗的優(yōu)點是代天驕嘛,缺點是只識彎弓射大雕嘛!

        烏蘭夫引用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肯定了成吉思汗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成吉思汗統(tǒng)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不僅對中華多民族統(tǒng)一的鞏固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把東方文化傳向歐洲,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也有重大影響。然而國內外有些著作對成吉思汗持否定態(tài)度。實踐征明,這一論點已逐漸被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所取代。

        1964年,毛主席對文藝工作者做出兩個批示,這實際上是發(fā)動文革的前奏,內蒙古文藝界的極左思潮愈演愈烈。這般極左思潮的勢頭之所以既強又猛,還因為華北局第一書記李雪峰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政府禮堂的處以上干部會上,按照林彪、江青的調門大放厥詞,硬說內蒙古是一潭死水,煽陰風、點鬼火。一些看風使舵的人品味到,烏蘭夫的地位已經(jīng)不穩(wěn),要挪窩了。

        這時開始了文藝整風運動。些人首先對布赫所作三獨會演巴盟文代會兩個報告發(fā)難。這兩份會議文件是經(jīng)我記錄整理,發(fā)表在《草原》文學月刊上的。這兩個報告并無不妥之處。報告強凋對文藝遺產(chǎn)的借鑒問題應引起重視,既不應兼收并蓄,也不應粗暴否定。由于的思想影響,當時存在著的主要傾向是民族虛無主義:忽視和否定民族文化遺產(chǎn)。糾正這種傾向是必要的。當時,一些文藝工作者下鄉(xiāng)深入生活是蜻蜓點水式的,從賓館到賓館,在上面看好像下去了,而實際仍飄浮在上邊,不重視觀察、體驗人民群眾的生活,對于民族民間文藝遺產(chǎn)更是不聞不問。文藝創(chuàng)作如果不扎根于民族文藝遺產(chǎn)的土壤上,借鑒和吸取營養(yǎng),是難以創(chuàng)作出具有濃郁民族特點好作品的。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有這個借鑒和沒有這個借鑒是不同的,這里有文野之分,粗細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們決不可拒絕繼承和借鑒古人和外國人,哪怕是封建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的東西。然而在文藝整風中,有人硬是以這兩個報告為根據(jù),給布赫扣上無批判地繼承封資修的大帽子。   

        文藝整風中,有人繼而又污蔑文化大院妓女大院。文藝工作者中的些人在男女交往上,確有不符合我國傳統(tǒng)習俗的現(xiàn)象,甚或越軌的事。但這只是個別情況,而文藝界的大多數(shù)還是嚴守傳統(tǒng)的。就是對那些有越軌行為的人,也不應該污辱她(他)們的人格。然而這種極左的錯誤論凋,卻得到宣傳部門某位領導人的贊同。

        烏蘭夫不同意文藝界極左謬論的觀點,并不因為內蒙古文化局黨組書記布赫是他的長子,而是實事求是地認為:內蒙古文藝戰(zhàn)線切實貫徹執(zhí)行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就以全區(qū)建立烏蘭牧騎來說,1956年冬,布赫率調查組赴烏盟察右后旗牧區(qū)蹲點,實際了解基層文化工作狀況。次年,在調研工作基礎上,文化局阿日鯀起草《烏蘭牧騎試點方案》,在錫盟蘇尼特右旗建立了全區(qū)也是全國第一個烏蘭牧騎。而后,烏蘭牧騎像雨后春筍樣,遍布內蒙古各盟市、旗縣,被譽為文化輕騎兵,充分顯示了這一具有民族特色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

        內蒙古文藝工作從整體看,不容置疑是成績卓著的。諸如,寶音德力格的獨唱,獲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金質獎。舞蹈《鄂爾多斯舞》、《擠奶員》獲國際獎。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敖包相會》一直在全國傳唱。莫德格瑪在法國巴黎訪問演出《盅碗舞》,被稱為蒙古美人而備受歡迎。1959年,內蒙古民歌在首都北京展覽歌唱,受到熱烈贊揚。電影《鄂爾多斯風暴》、《草原晨曲》、《草原上的人們》,話劇《金鷹》,歌劇《血案》、《慰問袋》、《達那巴拉》,京劇《巴林怒火》、《草原小姐妹》,舞劇《布里雅特婚禮》都獲得了好評。內蒙古作家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文學作品,其中有:《王若飛在獄中》、《紅路》、《茫茫的草原》、《金色的興安嶺》、《科爾沁草原的人們》、《蒙古小八路》、《花的草原》、《阿力瑪斯之歌》、《遙遠的戈壁》等。內蒙古有支眾多民族的作家群體,當時的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處成員中,就有楊植霖、胡昭衡兩位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內蒙古的文藝作品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質量也高。內蒙古的民間文藝也是繁榮的,整理出版的作品有《內蒙古民歌》、《爬山歌選》、《英雄格斯爾可汗》,民間剪紙、美術圖案以及蒙古、達斡爾、鄂倫春民間故事等。內蒙古美術館舉辦的歷屆美術、攝影展覽,烏蘭夫幾乎都來參觀指導。他贊賞:旺親畫的馬,你從左邊看它對著你;你從右邊看,它還是對著你。1961年,烏蘭夫邀請老舍、曹禺、葉圣陶、端木蕻良等二十多位全國各民族的文學藝術界知名人士,來內蒙古參觀訪問,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反映內蒙古的優(yōu)秀作品,向全國、全世界宣傳介紹了內蒙古,其影響是空前的。

        的目光觀察問題的人,不正視普遍的大量存在的事物,不是全面地看問題,而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某位領導人在向宣傳部門匯報文藝整風情況,談到文化大院是妓女大院時,位負責同志氣憤地責問:文化大院是妓女大院,誰是老鴇啊?在向烏蘭夫匯報時,這位領導人仍堅持原來的調門和說法。烏蘭夫批評說:你們在文藝整風中是搞方針政策,還是主要整男女關系問題呀?這位領導人在第二次匯報文藝整風時,便改弦易轍,把原來洋洋得意的表功改為哭哭啼啼地作檢討,并承認了錯誤。

       烏蘭夫處理文藝整風中的極左錯誤問題,困難在于:毛主席對文藝工作的兩個批示是否定文藝工作的,烏蘭夫不能持相反的論調,但良知使他不能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遏制極左思潮的肆行。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自治區(qū)黨委對文藝整風的領導班子作了必要的組織凋整。

        正在此時,周恩來總理在北京觀看了內蒙古烏蘭牧騎代表隊的演出,并接見演職人員,肯定并稱贊烏蘭牧騎深入蒙古包、為基層人民送歌獻舞的文藝方向?!度嗣袢請蟆愤B續(xù)發(fā)表三贊烏蘭牧騎的短評,各行各業(yè)都表示要向烏蘭牧騎學習。公眾一致認為,烏蘭牧騎長期深入牧區(qū),在蒙古包前為廣大牧區(qū)群眾送歌獻舞,演員專多能,節(jié)目短小精干,適應牧區(qū)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的特點,很受蒙古族人民的歡迎,因地制宜地貫徹了毛主席的文藝方針。周總理決定:讓內蒙古的烏蘭收騎赴全國各地巡回演出。報紙上連續(xù)發(fā)表烏蘭牧騎在海港碼頭、工廠礦山、解放軍部隊、苗嶺、瑤寨及天山演出的消息。這接踵而來的喜訊就像正義的宣言,鞭撻了興妖作怪的極左歪風,打擊了從陰溝里吹出來否定內蒙古文藝工作的斜氣謬論。

        然而不久,史無前例的運動開始了,它否定一切、打倒一切,  內蒙古文藝界在這場大劫難中成了重災區(qū)。

        早在五十年代,自治區(qū)機關在張家口時,烏蘭夫就常常深入文藝單位,同人們親切交談。一些文藝戰(zhàn)士至今仍保存著當年同烏蘭夫合影的珍貴照片。烏蘭夫平易近人,笑容可掬,說話幽默。在1963年的一次座談會上,烏蘭夫風趣地說:史秀云(獨唱演員)有些兒困難(愛人在北京工作)。他的話逗得人們哈哈大笑。烏蘭夫的言談舉止、所作所為,成了人們心目中可敬佩的黨的領導干部的理想形象,令人崇敬和信賴。烏蘭夫在文藝工作者當中有崇高的威望。

        文革初,內蒙古文藝界展現(xiàn)了歷史上令人驚心動魄的一幕:人們心急如焚地關注著烏蘭夫的政治命運,夜以繼日地憂心忡忡,再不能忍心眼睜睜地看著烏蘭夫遭到陷害。他們想:應當維護黨的干部,因為黨的領導機關就是由身經(jīng)百戰(zhàn)、令人敬仰的老同志所組成的;應當維護為毛主席、周總理所信賴的戰(zhàn)友;應當維護黨的組織原則,不能顛倒黑白,不能陷害無辜;應當維護烏蘭夫的名譽和尊嚴,不能聽任些人辱罵和污蔑,這是他在艱苦的年代里舍生忘死、為黨辛勤工作所取得的。這些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命運、前途的大事?;谶@種信念,他們挺身而出維護烏蘭夫。不少文藝工作者紛紛帖出維護烏蘭夫的大字報,這種雄偉、動人的場面是自治區(qū)其它機關所沒有的。這種宏偉的壯舉,是對極左妖風的堅決回擊,是維護黨的組織原則的正義行動,是對林彪、四人幫篡黨奪權陰謀所展開的英勇斗爭。

        依照我國憲法所賦予公民的權利,人們本來是可以發(fā)表不同意見的;然而在林彪、江青的封建法西斯統(tǒng)治之下,維護烏蘭夫的革命文藝戰(zhàn)士多被打成破壞文化大革命?;逝?/span>。大陰謀家林彪在天安門城樓上講話,竟公然大喊打倒資產(chǎn)階級?;逝?/span>口號,致使大批文藝戰(zhàn)士遭受多年的政治迫害。

        在內蒙古,人們把烏蘭夫看做是一位為黨無私奉獻、久經(jīng)考驗的黨的領導人,一位和藹可親、謙虛善良的長者和良師益友,人們將牢記他的教誨,永遠深切地懷念他。

         解:

        《人民日報》1981年7月14日

    ②當時由于擔心日本侵略者擄走成吉思汁陵冢用于蠱惑人心,故而西遷。延安隆重祭奠,有一萬多人參加大會,延安還專門打了三孔大窯洞,修建成吉思汗紀念堂。  

    ③“文化大院”的單位有:內蒙古文化局、文聯(lián)、歌舞團、京劇團,雜技團,文化館。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名人逸事)烏蘭夫與民族文化
  •     1963年的一天,我把烏蘭夫同京劇、歌舞演出人員座談時的講話記錄整理成文件,送內蒙古黨委宣傳部歸檔(現(xiàn)存于內蒙古檔案館)。

        在新城賓館一個大廳里,烏蘭夫分別同京劇、歌舞演出人員座談兩次。座談形式活潑:桌上擺放著糖果,有的人圍在烏蘭夫身邊談話,  也有人在跳交際舞。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是,烏蘭夫多次談到現(xiàn)代戲《巴林怒火》、《白云紅旗》,提出:京劇藝術應勇于創(chuàng)新,反映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造出具有濃郁民族特點的蒙派京劇藝術,為社會主義服務。烏蘭夫實際上是在對文藝工作者作指示,然而他瞇著笑眼,態(tài)度和藹,始終以建議和商量的口吻說話,令人倍感親切而心悅誠服。

        烏蘭夫的意見在當時既新穎而又獨到,是京劇藝術扎根于內蒙古的關鍵所在。內蒙古京劇團過去一直在演古裝戲,如《蘇三起解》、穆桂英掛帥》等,現(xiàn)代戲特別是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戲很少。在京劇藝術領域里很需要以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現(xiàn)代戲塑造社會主義時代的人物形象,去鼓舞人們奮發(fā)前進。

        關于文藝的民族特點問題,在當時的學術領域是一禁區(qū),極左思潮禁錮著人們的頭腦。記得在1962年,《內蒙古日報》發(fā)表一篇署名文章公然說:內蒙古只是一個地區(qū),不存在民族特點問題。依照這種錯誤說法,中國各個民族地區(qū)相互間是沒有民族差別的,五個民族自治區(qū)的民族文化應當千篇律、千人一面。內蒙古雖然是一個地區(qū),但它并不是河北,山西那樣的地區(qū),而是一個民族地區(qū),是以實行自治的民族自治地區(qū)。認為內蒙古只是一個地區(qū)不存在民族特點問題的看法,實質上是對內蒙古以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否定。蒙古族在內蒙古是居于主體地位的民族,內蒙古的文藝民族特點,應主要表現(xiàn)為蒙古族的特點。烏蘭夫以后在《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光輝歷程》一文中明確指出:我們說的民族區(qū)域自治,這民族,是當?shù)鼐又黧w地位的少數(shù)民族;這區(qū);域,是當?shù)鼐又黧w地位的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地區(qū)為基礎;這自治,是當?shù)鼐又黧w地位的少數(shù)民族的自治。”①周恩來總理早于1957年在青島召開的全國民族工作座談會上所作的《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報告中,對于以地區(qū)否定民族的錯誤說法就給予駁斥,指出“……內蒙的名稱是雙關的,又是地名,又是族名。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處候補書記胡昭衡,在自治區(qū)直屬單位文藝人員大會上直截了當?shù)嘏u了《內蒙古日報》上這篇文章的錯誤觀點。隨后,《內蒙古日報》辟專欄展開了關于文藝民族特點問題的學術討論。

        內蒙古自治區(qū)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有創(chuàng)作實際經(jīng)驗的些作家、畫家、戲劇家、作曲家說:我們是搞形象思維的,而寫文藝理論文章屬于邏輯思維方面的工作,表示不愿參加文藝民族特點問題的學術討論。過去他們因為較少進行文藝理論方面的研究,缺少理論準備,寫理論文章也確實感到吃力。有一位作家根據(jù)烏蘭夫在座淡小說《烏蘭奧德》時的講話精神,按照自己的理解寫了理論文章《更全面地反映內蒙古》,后來他感慨地說:我怎樣努力,文章也沒能超出2622個字。

        當時寫理論文章、參加學術討論的多是一些大學的教學人員,他們來內蒙古的時間不長,對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缺乏了解,也缺少文藝創(chuàng)作的實踐經(jīng)驗。因此,一些文章脫離實際,不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是從理論到理論。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一位副部長在一次會議上曾批評說:民族特點問題討論來、討論去,很空泛,像隔靴搔癢。

        在文藝作品中,我國很早就倡導民族化。毛主席在《中國共產(chǎn)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一文中,針對洋八股和教條主義,提出黨的作風應具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這當然適用于文藝工作領域。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文藝作品除應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以外,還應當百花齊放,各具特色。這樣,中華文化的整體就會百花爭艷、繁榮發(fā)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促進藝術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指出: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并不會削弱馬克思主義在思想界的領導地位,相反地正是會加強它的這種地位。

    烏蘭夫在座談會上號召創(chuàng)造“蒙派”京劇藝術,讓京劇藝術反映蒙古族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并具有蒙古民族特點,這樣直接從創(chuàng)作實踐入手解決文藝作品的民族特點問題,給人的啟發(fā)是深刻的。理論來源于實踐,如果不聯(lián)系具體的文藝創(chuàng)作實際活動而局限于理論上的泛論,必然會陷入紙面上的空談。

    烏蘭夫關于創(chuàng)造“蒙派”京劇藝術的號召,為以后京劇現(xiàn)代戲《草原小姐妹》的涌現(xiàn),拓寬了道路,展現(xiàn)出內蒙古京劇藝術空前繁榮的局面。

        烏蘭夫還進一步指出:文藝作品具有民族特點十分重要,它同民族團結問題緊密相關。他以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為例說:電影最后一場被包圍的匪徒都是穿民族服裝的維吾爾族人,這一場景設置得不妥當,容易引起人們的誤解,似乎好壞人是以民族來區(qū)分的,也違背了生活的真實。如果同包圍匪徒的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起,也有穿民族服裝的維吾爾族民兵參加,就比較妥貼了。   

        烏蘭夫在這里提出了個十分嚴肅的文藝作品的典型性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盡管確有一小股維吾爾族匪徒為非作歹,最后被人民解放軍包圍和抓獲,這是個別的事例;而廣大的維吾爾族人民是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熱愛社會主義的。作為文藝作品的電影,場景的設置應具有社會意義的普遍性,應代表歷史發(fā)展的主要傾向和廣大范圍的人群,才具有典型性。文藝作品中不論正面或反面人物,都應當真實地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六十年代初,民族工作中有—股“左”的思潮,它公開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統(tǒng)一,就是各民族在各個方面都必須一個模樣,不能有任何差別,  內地的各種做法應當在民族地區(qū)不走模樣地照搬;誰如果強凋按照民族地區(qū)的特殊情況因地制宜地工作,就會被指責為民族地區(qū)特殊論地方民族主義、搞獨立王國。這種形而上學的極左思潮顯然是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列寧指出:應當對具體的事物作具體的分析。毛主席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也指出:應當從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出發(fā),從其中引出規(guī)律,作為我們的向導。

        文藝領域里所以出現(xiàn)這種觀點,是把黨性誤解為一花獨放,只有統(tǒng)一的一致性,否定事物千變萬化的多樣性,這實際上丟棄了百花齊放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們認為:中華民族存在著統(tǒng)一的性格,這就是毛主席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一文中指出的:中華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勞著稱于世,同時又是酷愛自由、富于革命傳統(tǒng)的民族,即:中華民族統(tǒng)一的民族性格。毛主席這段論述,是在抗日戰(zhàn)爭中強調各民族都反對外來民族的壓迫,并沒有否認我國五十六個民族除具有統(tǒng)一意志之外,還存在著各自性格上的差異。在文藝作品中死板地強調性格無差別論,就會把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文藝作品搞成個模樣、一張面孔、種典型,勢必造成文藝作品的公式化、概念化,而阻礙民族文藝的繁榮和發(fā)展。

        烏蘭夫倡導發(fā)展具有民族特點的蒙派京劇藝術,創(chuàng)作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現(xiàn)代戲,意義十分重大。這就從文藝創(chuàng)作實踐方面沖破了禁區(qū),破除了的禁錮,切實地開拓了文藝創(chuàng)作繁榮和發(fā)展的新局面。

        1963年在呼和浩特賓館召開的另一次文藝座談會上,烏蘭夫對涉及成吉思汗的文藝作品題材問題講了他的看法。

        關于對成吉思汗的評價,國內外直有不同的說法,它涉及是否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還影響到廣大蒙古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問題。早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成吉思汗陵冢從伊盟西遷甘肅省經(jīng)延安時,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成吉思汗紀念堂匾額,表達了對成吉思汗的贊揚和肯定意見。

       多年來,自治區(qū)內外發(fā)表了不少關于成吉思汗的科研論文,而文藝工作領域由于存在著極左思潮的干擾,有關成吉思汗的作品寥寥無幾。

        座談會上,內蒙古日報的一位畫家說:因為成吉思汗沒有歷史定論,這方面的作品難于創(chuàng)作。烏蘭夫馬上嚴肅地說;怎么沒有定論?毛主席都給成吉思汗做了結論,成吉思汗的優(yōu)點是代天驕嘛,缺點是只識彎弓射大雕嘛!

        烏蘭夫引用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肯定了成吉思汗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成吉思汗統(tǒng)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不僅對中華多民族統(tǒng)一的鞏固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把東方文化傳向歐洲,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也有重大影響。然而國內外有些著作對成吉思汗持否定態(tài)度。實踐征明,這一論點已逐漸被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所取代。

        1964年,毛主席對文藝工作者做出兩個批示,這實際上是發(fā)動文革的前奏,內蒙古文藝界的極左思潮愈演愈烈。這般極左思潮的勢頭之所以既強又猛,還因為華北局第一書記李雪峰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政府禮堂的處以上干部會上,按照林彪、江青的調門大放厥詞,硬說內蒙古是一潭死水,煽陰風、點鬼火。一些看風使舵的人品味到,烏蘭夫的地位已經(jīng)不穩(wěn),要挪窩了。

        這時開始了文藝整風運動。些人首先對布赫所作三獨會演、巴盟文代會兩個報告發(fā)難。這兩份會議文件是經(jīng)我記錄整理,發(fā)表在《草原》文學月刊上的。這兩個報告并無不妥之處。報告強凋對文藝遺產(chǎn)的借鑒問題應引起重視,既不應兼收并蓄,也不應粗暴否定。由于的思想影響,當時存在著的主要傾向是民族虛無主義:忽視和否定民族文化遺產(chǎn)。糾正這種傾向是必要的。當時,一些文藝工作者下鄉(xiāng)深入生活是蜻蜓點水式的,從賓館到賓館,在上面看好像下去了,而實際仍飄浮在上邊,不重視觀察、體驗人民群眾的生活,對于民族民間文藝遺產(chǎn)更是不聞不問。文藝創(chuàng)作如果不扎根于民族文藝遺產(chǎn)的土壤上,借鑒和吸取營養(yǎng),是難以創(chuàng)作出具有濃郁民族特點好作品的。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有這個借鑒和沒有這個借鑒是不同的,這里有文野之分,粗細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們決不可拒絕繼承和借鑒古人和外國人,哪怕是封建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的東西。然而在文藝整風中,有人硬是以這兩個報告為根據(jù),給布赫扣上無批判地繼承封資修的大帽子。   

        文藝整風中,有人繼而又污蔑文化大院妓女大院。文藝工作者中的些人在男女交往上,確有不符合我國傳統(tǒng)習俗的現(xiàn)象,甚或越軌的事。但這只是個別情況,而文藝界的大多數(shù)還是嚴守傳統(tǒng)的。就是對那些有越軌行為的人,也不應該污辱她(他)們的人格。然而這種極左的錯誤論凋,卻得到宣傳部門某位領導人的贊同。

        烏蘭夫不同意文藝界極左謬論的觀點,并不因為內蒙古文化局黨組書記布赫是他的長子,而是實事求是地認為:內蒙古文藝戰(zhàn)線切實貫徹執(zhí)行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就以全區(qū)建立烏蘭牧騎來說,1956年冬,布赫率調查組赴烏盟察右后旗牧區(qū)蹲點,實際了解基層文化工作狀況。次年,在調研工作基礎上,文化局阿日鯀起草《烏蘭牧騎試點方案》,在錫盟蘇尼特右旗建立了全區(qū)也是全國第一個烏蘭牧騎。而后,烏蘭牧騎像雨后春筍樣,遍布內蒙古各盟市、旗縣,被譽為文化輕騎兵,充分顯示了這一具有民族特色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

        內蒙古文藝工作從整體看,不容置疑是成績卓著的。諸如,寶音德力格的獨唱,獲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金質獎。舞蹈《鄂爾多斯舞》、《擠奶員》獲國際獎。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敖包相會》一直在全國傳唱。莫德格瑪在法國巴黎訪問演出《盅碗舞》,被稱為蒙古美人而備受歡迎。1959年,內蒙古民歌在首都北京展覽歌唱,受到熱烈贊揚。電影《鄂爾多斯風暴》、《草原晨曲》、《草原上的人們》,話劇《金鷹》,歌劇《血案》、《慰問袋》、《達那巴拉》,京劇《巴林怒火》、《草原小姐妹》,舞劇《布里雅特婚禮》都獲得了好評。內蒙古作家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文學作品,其中有:《王若飛在獄中》、《紅路》、《茫茫的草原》、《金色的興安嶺》、《科爾沁草原的人們》、《蒙古小八路》、《花的草原》、《阿力瑪斯之歌》、《遙遠的戈壁》等。內蒙古有支眾多民族的作家群體,當時的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處成員中,就有楊植霖、胡昭衡兩位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內蒙古的文藝作品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質量也高。內蒙古的民間文藝也是繁榮的,整理出版的作品有《內蒙古民歌》、《爬山歌選》、《英雄格斯爾可汗》,民間剪紙、美術圖案以及蒙古、達斡爾、鄂倫春民間故事等。內蒙古美術館舉辦的歷屆美術、攝影展覽,烏蘭夫幾乎都來參觀指導。他贊賞:旺親畫的馬,你從左邊看它對著你;你從右邊看,它還是對著你。1961年,烏蘭夫邀請老舍、曹禺、葉圣陶、端木蕻良等二十多位全國各民族的文學藝術界知名人士,來內蒙古參觀訪問,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反映內蒙古的優(yōu)秀作品,向全國、全世界宣傳介紹了內蒙古,其影響是空前的。

        的目光觀察問題的人,不正視普遍的大量存在的事物,不是全面地看問題,而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某位領導人在向宣傳部門匯報文藝整風情況,談到文化大院是妓女大院時,位負責同志氣憤地責問:文化大院是妓女大院,誰是老鴇啊?在向烏蘭夫匯報時,這位領導人仍堅持原來的調門和說法。烏蘭夫批評說:你們在文藝整風中是搞方針政策,還是主要整男女關系問題呀?這位領導人在第二次匯報文藝整風時,便改弦易轍,把原來洋洋得意的表功改為哭哭啼啼地作檢討,并承認了錯誤。

       烏蘭夫處理文藝整風中的極左錯誤問題,困難在于:毛主席對文藝工作的兩個批示是否定文藝工作的,烏蘭夫不能持相反的論調,但良知使他不能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遏制極左思潮的肆行。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自治區(qū)黨委對文藝整風的領導班子作了必要的組織凋整。

        正在此時,周恩來總理在北京觀看了內蒙古烏蘭牧騎代表隊的演出,并接見演職人員,肯定并稱贊烏蘭牧騎深入蒙古包、為基層人民送歌獻舞的文藝方向?!度嗣袢請蟆愤B續(xù)發(fā)表三贊烏蘭牧騎的短評,各行各業(yè)都表示要向烏蘭牧騎學習。公眾一致認為,烏蘭牧騎長期深入牧區(qū),在蒙古包前為廣大牧區(qū)群眾送歌獻舞,演員專多能,節(jié)目短小精干,適應牧區(qū)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的特點,很受蒙古族人民的歡迎,因地制宜地貫徹了毛主席的文藝方針。周總理決定:讓內蒙古的烏蘭收騎赴全國各地巡回演出。報紙上連續(xù)發(fā)表烏蘭牧騎在海港碼頭、工廠礦山、解放軍部隊、苗嶺、瑤寨及天山演出的消息。這接踵而來的喜訊就像正義的宣言,鞭撻了興妖作怪的極左歪風,打擊了從陰溝里吹出來否定內蒙古文藝工作的斜氣謬論。

        然而不久,史無前例的運動開始了,它否定一切、打倒一切,  內蒙古文藝界在這場大劫難中成了重災區(qū)。

        早在五十年代,自治區(qū)機關在張家口時,烏蘭夫就常常深入文藝單位,同人們親切交談。一些文藝戰(zhàn)士至今仍保存著當年同烏蘭夫合影的珍貴照片。烏蘭夫平易近人,笑容可掬,說話幽默。在1963年的一次座談會上,烏蘭夫風趣地說:史秀云(獨唱演員)有些兒困難(愛人在北京工作)。他的話逗得人們哈哈大笑。烏蘭夫的言談舉止、所作所為,成了人們心目中可敬佩的黨的領導干部的理想形象,令人崇敬和信賴。烏蘭夫在文藝工作者當中有崇高的威望。

        文革初,內蒙古文藝界展現(xiàn)了歷史上令人驚心動魄的一幕:人們心急如焚地關注著烏蘭夫的政治命運,夜以繼日地憂心忡忡,再不能忍心眼睜睜地看著烏蘭夫遭到陷害。他們想:應當維護黨的干部,因為黨的領導機關就是由身經(jīng)百戰(zhàn)、令人敬仰的老同志所組成的;應當維護為毛主席、周總理所信賴的戰(zhàn)友;應當維護黨的組織原則,不能顛倒黑白,不能陷害無辜;應當維護烏蘭夫的名譽和尊嚴,不能聽任些人辱罵和污蔑,這是他在艱苦的年代里舍生忘死、為黨辛勤工作所取得的。這些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命運、前途的大事?;谶@種信念,他們挺身而出維護烏蘭夫。不少文藝工作者紛紛帖出維護烏蘭夫的大字報,這種雄偉、動人的場面是自治區(qū)其它機關所沒有的。這種宏偉的壯舉,是對極左妖風的堅決回擊,是維護黨的組織原則的正義行動,是對林彪、四人幫篡黨奪權陰謀所展開的英勇斗爭。

        依照我國憲法所賦予公民的權利,人們本來是可以發(fā)表不同意見的;然而在林彪、江青的封建法西斯統(tǒng)治之下,維護烏蘭夫的革命文藝戰(zhàn)士多被打成破壞文化大革命?;逝?/span>。大陰謀家林彪在天安門城樓上講話,竟公然大喊打倒資產(chǎn)階級?;逝?/span>口號,致使大批文藝戰(zhàn)士遭受多年的政治迫害。

        在內蒙古,人們把烏蘭夫看做是一位為黨無私奉獻、久經(jīng)考驗的黨的領導人,一位和藹可親、謙虛善良的長者和良師益友,人們將牢記他的教誨,永遠深切地懷念他。

         解:

        《人民日報》1981年7月14日

    ②當時由于擔心日本侵略者擄走成吉思汁陵冢用于蠱惑人心,故而西遷。延安隆重祭奠,有一萬多人參加大會,延安還專門打了三孔大窯洞,修建成吉思汗紀念堂。  

    ③“文化大院”的單位有:內蒙古文化局、文聯(lián)、歌舞團、京劇團,雜技團,文化館。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

  •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