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侵華日軍烏奴耳要塞考》一書,已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作者用六年時間親自調查、研究,并實地踏勘,掌握了大批第一手資料,繼用兩年時間取證、撰寫,可以見得,此書是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原則上,本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治學態(tài)度而編撰出版的,是一部珍貴的地方文獻。
通覽全書,我認為該書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顯著特點。
一、資料翔實
研究歷史,最要緊的是掌握翔實的第一手資料,用事實說話,不杜撰、不人云亦云、不褒不貶,不枝不曼,這是史學工作者的起碼治學原則。如作者在第八章“修筑要塞的勞動力”中,設中國勞工、日軍工兵兩節(jié)。在中國勞工中設“勞動統(tǒng)治”政策、勞工來源、勞工運輸、勞工生活、勞工管理、勞工命運、幸存勞工憶述七項內容。繼在第七項幸存勞工憶述中,作者實地采訪了黃文良、劉心如、戰(zhàn)士達、路文興、何汝伶、馮德恩、狄玉林、黃文垚、杜儒、劉庚、劉少武十一人。通過這些見證人親訴的歷史事實,加強了該書的真實性、可信性與厚重性,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此,作者妥貼地把本人實地踏勘的資料與歷史檔案結合起來,并輔以口碑資料,由此“三合一”治學原則,將全書采用立體性的手法加以表述,值得學習研究。
二、圖文并茂
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實物與圖片?!肚秩A日軍烏奴耳要塞考》全書共使用322幅插圖。其中如第364頁“孟慶武被炸殘的手”,第369頁“鳳凰山勞工頭骨,可明顯看出頭部受過重擊圖”,“死者頭部被粗大的鐵鏈穿過圖”等慘不忍睹。另有多份日本關東軍作戰(zhàn)命令復印件,進一步證明日本侵略軍利用此工事侵華、拒蘇、防蒙的目的。
俗話說:“一圖抵千字”,利用插圖說話,不僅有依據而且直觀明了,常見的考古報告、圖片資料,以及衛(wèi)星云圖等均屬此例。本書大量使用照片,樁樁件件鐵的事實,記載日本侵略軍在中國東北地區(qū)犯下的滔天罪行。
三、編排科學
《侵華日軍烏奴耳要塞考》全書設要塞構筑環(huán)境、要塞構筑與管理、烏奴耳要塞陣地群、烏奴耳要塞日軍空軍基地、烏奴耳要塞設施、駐軍及武器裝備、要塞區(qū)殖民統(tǒng)治機構、修筑要塞的勞動力、日軍開拓團與要塞慰安婦、要塞區(qū)的抗日斗爭、蘇聯(lián)紅軍攻克烏奴耳要塞、烏奴耳要塞遺患和迷團計十二章,殿以附錄。大事記置于全書之首,從
四、愛國主義鄉(xiāng)土教材
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中國的侵略野心由來已久。雖然,從日本的人口與國土面積看,和中國相差十幾倍,但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中國的14年中,不僅使中國人民死亡達四千多萬,而且從中國掠走大批資源,如煤炭、木材、有色金屬、黃金、白銀,還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字畫等。區(qū)區(qū)島國、彈丸之地,居然如此囂張地殘害中國人、掠奪資源。本書僅從侵華日軍如何強迫勞工修筑工事一例,用大量事實揭露日本侵略軍在華犯下的罪惡,讓中國人民,讓世界人民,特別是讓下一代認識日本侵略軍的罪惡史,不忘國恥。
歷史的經驗再一次告訴我們:窮則被欺,弱則挨打。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
《侵華日軍烏奴耳要塞考》一書,已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作者用六年時間親自調查、研究,并實地踏勘,掌握了大批第一手資料,繼用兩年時間取證、撰寫,可以見得,此書是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原則上,本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治學態(tài)度而編撰出版的,是一部珍貴的地方文獻。
通覽全書,我認為該書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顯著特點。
一、資料翔實
研究歷史,最要緊的是掌握翔實的第一手資料,用事實說話,不杜撰、不人云亦云、不褒不貶,不枝不曼,這是史學工作者的起碼治學原則。如作者在第八章“修筑要塞的勞動力”中,設中國勞工、日軍工兵兩節(jié)。在中國勞工中設“勞動統(tǒng)治”政策、勞工來源、勞工運輸、勞工生活、勞工管理、勞工命運、幸存勞工憶述七項內容。繼在第七項幸存勞工憶述中,作者實地采訪了黃文良、劉心如、戰(zhàn)士達、路文興、何汝伶、馮德恩、狄玉林、黃文垚、杜儒、劉庚、劉少武十一人。通過這些見證人親訴的歷史事實,加強了該書的真實性、可信性與厚重性,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此,作者妥貼地把本人實地踏勘的資料與歷史檔案結合起來,并輔以口碑資料,由此“三合一”治學原則,將全書采用立體性的手法加以表述,值得學習研究。
二、圖文并茂
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實物與圖片?!肚秩A日軍烏奴耳要塞考》全書共使用322幅插圖。其中如第364頁“孟慶武被炸殘的手”,第369頁“鳳凰山勞工頭骨,可明顯看出頭部受過重擊圖”,“死者頭部被粗大的鐵鏈穿過圖”等慘不忍睹。另有多份日本關東軍作戰(zhàn)命令復印件,進一步證明日本侵略軍利用此工事侵華、拒蘇、防蒙的目的。
俗話說:“一圖抵千字”,利用插圖說話,不僅有依據而且直觀明了,常見的考古報告、圖片資料,以及衛(wèi)星云圖等均屬此例。本書大量使用照片,樁樁件件鐵的事實,記載日本侵略軍在中國東北地區(qū)犯下的滔天罪行。
三、編排科學
《侵華日軍烏奴耳要塞考》全書設要塞構筑環(huán)境、要塞構筑與管理、烏奴耳要塞陣地群、烏奴耳要塞日軍空軍基地、烏奴耳要塞設施、駐軍及武器裝備、要塞區(qū)殖民統(tǒng)治機構、修筑要塞的勞動力、日軍開拓團與要塞慰安婦、要塞區(qū)的抗日斗爭、蘇聯(lián)紅軍攻克烏奴耳要塞、烏奴耳要塞遺患和迷團計十二章,殿以附錄。大事記置于全書之首,從
四、愛國主義鄉(xiāng)土教材
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中國的侵略野心由來已久。雖然,從日本的人口與國土面積看,和中國相差十幾倍,但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中國的14年中,不僅使中國人民死亡達四千多萬,而且從中國掠走大批資源,如煤炭、木材、有色金屬、黃金、白銀,還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字畫等。區(qū)區(qū)島國、彈丸之地,居然如此囂張地殘害中國人、掠奪資源。本書僅從侵華日軍如何強迫勞工修筑工事一例,用大量事實揭露日本侵略軍在華犯下的罪惡,讓中國人民,讓世界人民,特別是讓下一代認識日本侵略軍的罪惡史,不忘國恥。
歷史的經驗再一次告訴我們:窮則被欺,弱則挨打。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