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眱簳r的記 憶中,就有了人們對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美好描述。
8月10日清晨,我懷著難以言狀的心情,登上北京飛往海拉爾的班機。經過一小時五十分鐘的飛行,在即將到達海拉爾機場的低空,我透過飛機的舷窗向下望去,映入眼簾的草原景象,讓我驚嘆不已。只見碧綠的草原上,數條九曲十八彎的河流在草原上靜靜地流淌,星羅棋布的牛羊在悠然自得地覓食,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真是一幅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
一、鄂溫克拾零
8月10日下午,我們一行乘車前往呼倫貝爾市南邊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參觀。驅車行駛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鄂溫克旗所在地。先是參觀了鄂溫克旗博物館。博物館門前矗立著鄂溫克族民族英雄海蘭察騎馬征戰(zhàn)的銅雕像。博物館的三個展廳,展出了鄂溫克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使我們對鄂溫克民族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這一民族雖然人口不算多,但卻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在歷史上就涌現出了眾多的民族英雄。在抗擊外來侵略和捍衛(wèi)國家領土完整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又有眾多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出了博物館,開車走了不到一小時,來到了鄂溫克旗草原的旅游觀光點。
我們所站的坡下,流淌著一條蜿蜒的河流,河邊還長著一片片的小樹林,在綠色大草原的襯托下,顯得那么的美麗動人。大家抑制不住激動興奮的心情,紛紛拿起相機拍照留念。呼倫貝爾地區(qū)的淡水資源非常豐富,占全區(qū)淡水資源的72%,境內有260多條河流。難怪見到那么多蜿蜒曲折的河流。
坡頂上有一個敖包堆。據說此敖包已有260多年的歷史。傳唱了幾十年的歌曲《十五的月亮》的詞曲,就是在這個敖包山下創(chuàng)作的。電影《敖包相會》也是在這里拍攝的??梢娺@一處敖包山的歷史多么悠久。怪不得來到鄂溫克旗草原的人們都要來這里看看。
鄂溫克民族也是個好客的民族,對遠方來的客人用民族的最高禮節(jié)來歡迎招待。客人們一下車,年輕的小伙子、美麗的姑娘們就給客人們用銀碗敬上醇香的美酒和潔白的哈達,伴隨著美麗動聽的民族歌曲,向客人們表達最誠摯的歡迎。
晚餐準備了豐盛的民族食品,有奶茶、炒米、奶制品、手扒肉、羊頭肉、血腸、羊雜碎等。席間,伴隨著悠揚動聽的馬頭琴聲,姑娘小伙子們又為客人們演唱多個民族歌曲,并再次為每位客人獻上潔白的哈達,把晚宴氣氛推向高潮。
太陽落山后,數不清的星星出現在天空。這在內地大城市是見不到的。在點點星光的映照下,又為客人們舉辦了熱烈的篝火晚會。一簇簇篝火熊熊燃起,驅散了草原入秋的寒氣??腿藗儑艋穑殡S著美麗動聽的樂曲,一會兒跳起鄂溫克民族的舞蹈,一會兒跳起安代舞,一會又跳起交際舞,歡快熱烈的場面難以言表。
鄂溫克旗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人口十二萬多,共由二十多個民族組成。其中鄂溫克族人口一萬兩千多人。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氣、金、銀、鐵等。計劃建設四大電廠,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轉化為電能,變資源優(yōu)勢為能源優(yōu)勢。這些年鄂溫克旗的經濟發(fā)展迅速,去年人均GDP為1萬2千元。在今后的幾年,新建電廠投產后,將會有更大的提高。鄂溫克族自治旗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每天都有全國各地各方面的人到這里來。旅游業(yè)將形成一大產業(yè),大有發(fā)展前途。目前在修的一條公路即將通車,屆時將更好地促進旅游業(yè)的大發(fā)展。
二、小鎮(zhèn)莫爾道嘎
11日早餐后,我們乘汽車前往呼倫貝爾市東北方向的大興安嶺林區(qū)小鎮(zhèn)莫爾道嘎。汽車行駛2個多小時后,開始進入林區(qū)。進入林區(qū)的路到莫爾道嘎有110公里的路程,全是沙石土路。路比較窄,對面來車會車都比較困難。路的兩邊都是茫茫林海,越走樹林越密。這里的林木以松樹和白樺樹為主,共同混合生長。據說松樹和白樺樹共同混合生長不易發(fā)生病蟲害。行駛途中不時遇到運木材的大小汽車。沿路有好幾處護林管理站,提示人們護林防火的牌子走一段就能見到。林區(qū)的護林防火工作任務是艱巨的。夏季還好,冬春季是極易發(fā)生火災的季節(jié)。
沿路見到一處山上一大片白花花的白樺樹只有樹干矗立山上,全都死了。很好奇,就問開車的劉師傅是什么原因。劉師傅講,這樣的地方就是發(fā)生過火災的地方,樹全死了,再長成森林可得幾十年的時間。啊,多么可惜呀??梢娚只馂脑斐傻膿p失是多么的巨大呀。天災難防,人為的火災還是可以防的。提高人們的防火意識是多么的重要啊。
中午12點30分,我們到達了莫爾道嘎鎮(zhèn)。這個鎮(zhèn)屬額爾古納市管轄。這里現在共有兩萬多人口,8000多戶人家。人口多時到過三萬多。莫爾道嘎鎮(zhèn)地處大興安嶺林區(qū)深處,周圍群山環(huán)抱,山上全被茂密的森林所覆蓋,一片蔥綠??諝鈽O為清新,能見度非常高,有天然網吧之稱。這里由于盛產木材,到處可見住戶們用木板建的院落圍墻,還有很多全用木材搭建的房屋。部分居民仍以木材為燃料取暖燒飯,木材的消耗量很大。
小鎮(zhèn)的商業(yè)不很發(fā)達,主要集中在一條南北走向的長不足兩公里的街和東西走向的一條不足一公里的街上,而且多以小門小戶個體經營為主。街上只有一家大一點的市場,里面也都是租攤位的商戶在那里經營。倒是日常生活用品樣樣都有,水果、蔬菜、服裝鞋帽、肉類水產、熟食飲料等等,滿足人們一般的生活需要不成問題。沿街還有很多小商小販,賣些林區(qū)特產,有松果、松仁、蘑菇、木耳、金蓮花、篤斯,以及叫不上名來的野果等,還有鹿鞭、鹿茸等。鹿產品還有專門的小賣店。
內蒙古自治區(qū)大興安嶺森工集團和大興安嶺林管局就坐落在小鎮(zhèn)上,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主要的木材生產基地,不僅供區(qū)內的生產生活需要,還銷往各地。由于過去過度采伐,可采林面積越來越少,生態(tài)受到嚴重破壞。這幾年開始重視這一問題,實行限采限伐,減少木材產量,讓森林休養(yǎng)生息,實現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國家實施的“天保工程”,每年要花費幾十個億,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林業(yè)戰(zhàn)線的職工常年生活工作在深山老林,條件非常艱苦。這里夏季最高氣溫可達40攝氏度,冬季最低可達負47攝氏度,年平均氣溫負5攝氏度。為國家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原始森林是什么樣?以前只是通過圖片,電視上見過,這次終于能身臨其境了。13日下午,我們乘車到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這個公園剛建立幾年,面積達5800平方公里。主要由明亮針葉林和闊葉林、樟子松林組成。我被原始森林的美景所深深的吸引。樟子松林個個挺拔高大,樹齡很多都達120年。樹干有20多厘米粗,筆直向上生長,高達25至30米,蔚為壯觀,是極好的木材。還見到兩棵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古松,其中一棵多年前遭到過雷擊火燒過,但并未燒死,繼續(xù)生長。因此人們給起名叫壽松。另一棵因一個枝杈上的樹結長得象一枚巨大的古代銅錢,起名叫搖錢樹。這兩棵樹的樹干胸徑都在40厘米以上,幾十米高,讓人看后嘆為觀止。據說繞著這兩棵古松走一圈,摸一摸,就會交好運,發(fā)大財。因此,到這里來的人都要試一試。明亮針葉林是這里最多的樹種,其間生長著很多白樺樹,互相交錯,非常茂密。森林的地面充滿著厚厚的腐殖質,能夠吸收大量的水分,保持濕潤。腳踩上去就如同踩在厚厚的地毯上,非常宣乎。落下的樹種也極易發(fā)芽生長。各種植物、菌類也極易在這里生長。象越桔,也叫紅豆,各種蘑菇,最有名的是這里所特有的白蘑?,F在由于采的人多,已不易看到,吃起來味道極好。還有香草,可制作香料,可食用的野菜等等。很多植物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如以越桔為原料生產的紅豆酒、萬山利口,以篤斯為原料生產的飲料,以野玫瑰花為原料生產的野玫瑰酒等等,口感都非常好,也很暢銷。還有經加工,包裝精美的蘑菇、木耳、野玫瑰花、金蓮花、黃花菜、黃芪等等,形成林區(qū)特產系列產品。森林中的動物也極豐富,有棕熊、野豬、狼、狍子、鹿、鷹、蛇、野雞、野兔、飛龍等等。這些年實施禁獵,動物逐漸多起來了。林區(qū)的降水比較豐富,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來片云就能下點雨。我們就趕上了。在到達森林公園中部,大約往里開車走了100多公里的激流河大橋上觀光時,天空還是只有幾片云彩,在陽光下拍照激流河美景。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幾片云逐漸連在一起,越來越黑。我們趕緊上車,還沒走出幾百米,雨就下起來了,而且還挺大。雨中還夾著黃豆粒大的冰雹。大約下了半個小時就停了。這里的天氣真可謂瞬息萬變。由于降水豐富,這里的林木生長得非常好。據說往里走還有更好看的真正的原始森林。
激流河是額爾古納河的支流,水量充沛,清澈見底。我們所在的激流河大橋到與俄羅斯交界的界河額爾古納河只有27公里。
激流河大橋始建于1972年,是一座戰(zhàn)備路大橋。當時因中蘇邊界緊張而建?,F在是通往俄羅斯的通道,也是一處景觀極美的旅游勝地。
森林公園的美麗讓人流連忘返。南有西雙版納,北有莫爾道嘎,真是名不虛傳。莫爾道嘎的北邊還駐守著一個邊防團。我們有幸還到那里看望了駐守的人民子弟兵。這個團是內蒙古軍區(qū)所屬六個邊防團中駐守在最北邊的一個團,守衛(wèi)著中華人民共和國460多公里的邊防線。我們到達團部營區(qū)時,受到官兵們的熱烈歡迎。
營區(qū)的管理井井有條,衛(wèi)生干凈。各種倉儲室、辦公間、宿舍,物品擺放都十分的整潔。被褥疊得見棱見角,任何一樣物品的擺放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梢姴筷牭墓芾硎嵌嗝吹膰栏窈陀行颉闈M足部隊的生活需要,營區(qū)內建有種植各種蔬菜的溫室大棚,里面種植的黃瓜、南瓜、茄子、香菜等等,碩果累累。還建有菜窖,儲存下的蔬菜供冬、春季食用。還建有一個豬舍,飼養(yǎng)著大小30頭瘦肉型豬。在這里,我還見到了幾十年未見到的戰(zhàn)士冬季執(zhí)勤時穿的氈靴,俗稱氈疙瘩。這是一種用純羊毛壓制的靴子,極為保暖,冬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北邊的邊防線上執(zhí)勤,只有穿這種氈靴,才能保證戰(zhàn)士的腳不被凍傷。
三、根河掠影
8月14日上午,我們離開海拉爾,前往根河市。根河也是一個以林業(yè)生產為主的小鎮(zhèn)。根河市林業(yè)局就坐落于小鎮(zhèn)。鎮(zhèn)里有一座人造板廠。我們參觀了人造板生產流水線。人造板的生產是以林場生產剩余的枝杈、廢料為原料,加工成鋸末,在加入輔料而制成。密度不同,有低密度板、中密度板、高密度板之分。不同的密度板適合制作不同的家具,也用于建筑裝飾。這個企業(yè)共有這樣的廠六個,八條生產線,年銷售收入達6000萬元。
在根河不遠的一片較為平坦的地方,我們看到一片紅頂白墻的新建民居,還以為是房地產開發(fā)商建的商品房小區(qū),其實不是。這片民居是政府投資為鄂溫克族的一支以狩獵為生的深山鄂溫克族人修建的移民小區(qū)。2003年,國家為改善長年居住在深山老林中以狩獵為生的鄂溫克族人的生產生活條件,也出于保護生態(tài)的目的,決定實施移民。讓這部分群眾走出山林,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在這里還建了一座展示鄂溫克民族這一支狩獵民族的博物館,詳盡地介紹和展示了這支狩獵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目前這支鄂溫克族狩獵民族人口200多人,他們生活在深山老林中,飼養(yǎng)麋鹿,俗稱四不象。麋鹿的鹿角是極好的藥材。他們靠出售鹿角的收入來維持日常的生活,也采集一些林中的植物、菌類,除自己食用外,也出售一些。生活一直比較艱苦,也很獨特。生活用品中,有很多是用樺樹皮制作的,還用樺樹皮制作狩獵用的小船,可乘坐2人??谙仪偈嵌鯗乜巳霜氂械囊环N民間樂器,現在會彈撥的人已不多。
四、邊貿小城滿洲里
8月15日下午,我們從海拉爾市出發(fā),前往滿洲里。
去滿洲里的路還算好走,路程300公里,全是柏油路。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由于這里近二、三年都干旱,因此,現在草都開始變黃了,而且長得也不高。
在接近滿洲里不遠的地方,有一處湖泊。我們先到了這里。這就是有名的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達賴湖,面積2600平方公里。她就像一顆鑲嵌在草原上的璀璨明珠,吸引著無數的人們前往。站在達賴湖邊放眼望去,就如同站在大海邊,湖水連天,看不到對面。湖岸邊鵝卵石和細沙組成的湖灘,就如同海灘一樣,真如身臨大海邊一樣。我們乘游艇在湖上繞了一圈,就如同在大海上行舟,感覺極佳。達賴湖的湖面雖大,但水并不很深,平均不足十米。這幾年的連續(xù)干旱,水面下降很多。達賴湖一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湖中生長著一種白魚。此魚屬達賴湖所特有,離水即死。因此,無法人工飼養(yǎng)繁殖。吃起來味道極佳。由于這幾年過度捕撈,目前,魚已很少,而且捕上的也都是不大的小魚。據說以前魚多的時候捕到的都是500至800克一條的,長度有35厘米左右。而現在只能捕到長不足20厘米,重也就100克左右的。
離開達賴湖行車不長時間,就進入了滿洲里市區(qū)??吹竭@座城市與近日見到的幾座城鎮(zhèn)確有不同之處。街道兩側的樓房各式各樣,受俄羅斯的影響,有不少建筑帶有異國情調,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城市獨特的風格。滿洲里是以發(fā)展對外貿易發(fā)展起來的。早年就是中國的一個內陸口岸。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fā)展,如今的滿洲里已成為擁有近十萬人口,中國北方重要的陸路口岸。在原只有鐵路口岸,發(fā)展到開通公路口岸,規(guī)模越來越大,合作項目越來越多。常年在這里經商的國人和俄羅斯人有幾萬。邊貿生意非常紅火。酒店賓館生意極好。尤其到夏季,更是爆滿,房間都定不上。在餐飲、酒店業(yè)打工的俄羅斯姑娘、小伙子挺多。酒店業(yè)為招攬生意,在客人們就餐中,演出由中國和俄羅斯藝術團體表演的歌舞。這樣的地方生意格外的好,座位不提前訂,根本沒有。餐廳打工的俄羅斯姑娘們,有在門外身穿民族服裝列隊迎賓的,有在門口迎賓的,有在席間服務上菜、倒酒水的。這在內地極少見到,至少我在北京沒見到過。這也是一種交流,互相促進,共同發(fā)展。
在邊境國門邊上建立的中俄互市貿易區(qū),是中俄邊貿活動的中心。這里中俄雙方的商人云集于此,進行商品交易。在兩個國際貿易大廳里,可以見到國內商人組織的國內大量的服裝、日用工業(yè)品、小商品和俄羅斯那邊進來的工藝品、小商品。
中俄兩國交界的41號界碑處,兩國在鐵路線上各建有一座火車通行的國門,象征各自國家的領土權威。在界碑中國這一邊向俄羅斯那邊望去,可以看到不遠的地方,大約200米左右,俄羅斯邊防軍戰(zhàn)士手牽著警犬,肩背自動步槍在鐵路上走動。不遠處還設有高五至六米的木制瞭望塔,塔上也有執(zhí)勤的邊防軍戰(zhàn)士。我國這邊的邊防武警戰(zhàn)士看起來比較輕松,不時還回答游客們提出的一些問題。俄羅斯那邊除了能見到幾名執(zhí)勤的邊防軍戰(zhàn)士外,看不到其他人,也見不到游客。而我們這邊卻游客川流不息,一片生機。在俄羅斯那邊看見一座規(guī)模不算大的未完工的三層樓房,大概也是用于邊貿活動吧,不象住宅,據說已停建好幾年了,成了爛尾樓。原來爛尾樓不僅國內有,外國也有。我國這邊修建了一個小廣場,還建有一座金屬雕塑,周圍建有弧形的七塊圍繞雕塑排開的浮雕,分為七個主題,介紹滿洲里海關歷史,讓人們了解滿洲里海關的今昔。
五、神奇的阿爾山
8月16日上午,我們告別滿洲里,途徑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經過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行程近500公里,到達興安盟所屬新興城市阿爾山市。這段路多數是在草原自然形成的沙石路上行駛。我們幾次停下車來觀看大草原的美景。站在草原上,如同置身大海,四周天草一色,讓你領略到大草原的廣袤和神奇。不是身臨其境則難有如此的感受。
阿爾山市是一座建市只有六年的縣級市,市區(qū)人口才6000多,加上周圍林場職工家屬也不過五六萬人。阿爾山的神奇,就是因為這里有神泉圣水。說起神泉圣水,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傳說很久以前,一個北方部落的一名首領,喜好狩獵。一天,射到一只鹿,但只是射傷了。受傷的鹿向前奮力奔跑,這個首領在后邊追趕。在追到一處有山有水的林中,卻不見了鹿。仔細尋找,發(fā)現這只受傷的鹿在一處泉水邊用泉水舔自己的傷口,不久傷口就痊愈了。這位首領感到很神奇。此事慢慢傳開,于是人們有不舒服時,或是有病,就到這里來喝喝泉水,洗洗澡,病就好了。
阿爾山的泉水能保健治病是久負盛名的。據說早先都是周圍的牧民或慕名遠道而來的、身患某種疾病的人來這里喝水洗浴。泉水周圍遍布沼澤,泉眼很多,而且溫度不同。最早在泉眼上建立棚房是日偽時期的日本侵略者,只有他們才能在此享受。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解放軍在此建立了一座紀念碑,從此,神泉圣水回到了勞動人民的手中。新中國成立后,這里建立了條件比較簡陋的療養(yǎng)院。
阿爾山泉水之所以神奇,是因為水中含有豐富的各種礦物質和放射性元素氡。各個泉眼的溫度不同,低的4攝氏度,高的達48攝氏度。不同溫度的泉水可治不同的病。
現在阿爾山的療養(yǎng)條件可是今非昔比了。海神集團投資7600萬元建成了中國溫泉博物館和配套的神泉賓館,二星級。人們來這里療養(yǎng)享受的是星級飯店的服務。進入洗溫泉的環(huán)境如同走進了南國的熱帶公園。各種南方熱帶植物比比皆是,蜿蜒曲折的瑪瑙石鋪就的小路將各個溫泉池相連。每個泉池旁都立有一塊小說明牌,告訴人們這個泉水池的溫度、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能治什么病等。讓人一目了然。象胃病、腎病、關節(jié)病、婦女病、肝病、皮膚病、神經官能癥、心腦血管疾病等等,都設有專門的洗浴池。人們感到神奇的是,泉眼與泉眼相隔不到三四米,溫度就相差很大,幾十年不變。這里還建有一個溫泉游泳池,水溫保持25攝氏度。人們在治病洗浴時還可以游泳,既洗了溫泉治了病,又鍛煉了身體。真是一舉多得。
人們的生活用水都是優(yōu)質的礦泉水。城邊有個五里泉,終年涌出大量的泉水。幾年前在這里建了一座水廠,生產瓶裝阿爾山牌礦泉水。涌出的水極清潔,直接灌裝即可,喝起來口感極佳。無論多么涼的水,喝下去絕不鬧肚子。每天清晨,都有絡繹不絕的人來這里取水。
阿爾山的神泉美,阿爾山的森林、自然環(huán)境更美。阿爾山地區(qū)屬丘陵地貌,山不算高,但很多。山上布滿森林?,F在建有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叫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剛建立不久,未開發(fā)的景點還很多。這個森林公園與前面提到的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有明顯的不同是,這個公園有幾座山是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山?;鹕娇诶镞€有大量的水,形成獨特的火山口天池。據勘查,火山口天池這里共有七個。目前只是開發(fā)出一個,正在開發(fā)的一個,其余五個還都保持著原始形成狀態(tài),游人們還不能見到?,F在開發(fā)出的這個天池是一萬年前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從山下往上爬,經過修建的426級臺階,到達山頂,就見到一池水,標高海拔1332米。水有多深,誰也說不清。另一個正在開發(fā)的天池起名為駝峰嶺天池。這個天池與前面的天池不同的是,人們上到山頂,還得往下走十多米,才能到達池邊。這個天池面積比前一個大二到三倍,形狀象一只鞋底,池水碧藍。說是三百年前才形成的,是一座活火山。這里天池的水有個特點,旱天不干,雨天不溢,見不到出水口,更見不到進水口,水總是那么多。
這里還有一處極為奇特的、在世界地質學上應占有一席之地的火山巖地貌和龜背火山巖地貌景區(qū)。這個景區(qū)寬十公里,長二十公里。有一處景點人們起名叫石塘林。只見翻騰起伏的火山巖石塊的堆積,綿延二十公里,呈黑色??梢姰敃r火山噴發(fā)時的巨大威力。這種地貌的形成是因火山噴發(fā)時,巖漿的流動,將前邊已冷卻凝固的巖漿沖破,形成新的凝固層,又被涌動的巖漿流沖破,就這樣不斷凝固,不斷被沖破,翻騰前進而形成的。火山噴發(fā)停止后,就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地貌。成百上千年來一直保持著原始的狀態(tài)。有些巖石縫隙中長出了松樹,有的樹干已有二十多厘米粗,上百年的歷史。其間還長著一種變異松。它不是直干往上長,而是分杈往兩邊長,形成個扇面,酷似孔雀開屏。因此,人們給這種松樹起名為孔雀松。有的地方什么也不長,就像發(fā)生在昨天。真是妙不可言。我們還看到一處更為奇特的火山巖地貌,就是龜背火山巖地貌。在平坦的火山巖上,可以看到直徑大約兩米左右的一圈一圈的火山巖,酷似龜背上的花紋,因此而起名為龜背火山巖。它的形成,據說是涌動的巖漿在向上涌動過程中,冷卻形成的。目前對這種活山巖的研究還很少。據說對龜背火山巖地貌只是見過記載,未見過實際的地貌,而這里卻靜靜地躺了成百上千年才被人發(fā)現。已經引起地質學家的濃厚興趣。相信在這里會掀起一個火山巖地貌研究的熱潮。這里是火山學家的樂園,她傳達著遠古時代的地質信息,完全可以用地質公園來命名。這里的地貌真是太奇妙了,奇妙得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
阿爾山地區(qū)的旅游資源和神水資源可見是多么的豐富啊,具備巨大的潛力。把旅游文章做大,把圣水文章做大,美麗動人的旅游新城巨人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六、富饒的牧區(qū)山甸草原
8月18日早餐后,我們乘車離開美麗的阿爾山市,前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的山甸草原牧區(qū)。車隊延通往錫林浩特的柏油路走了不長時間,向左一拐,下了沙石土路,逐漸進入牧區(qū)的山甸草原。這里之所以叫山甸草原,是因為這里的草原位于兩山之間狹長的山溝里,寬度在一兩公里左右,長度卻是蜿蜒幾十公里。這里過去遍布沼澤,如今連續(xù)干旱,水位下降,沼澤變成了草原。有些地方還開墾種上了小麥、油菜籽,但大部分是草原。因地處山溝的緣故,這里雖干旱,但地下水分還是比較多。因此,這里的草長得很茂盛,是我們走這一路見到的最好的草原。多數地方草高都在二十多厘米,有的地方草高達四十厘米,羊群在草原上覓食,只能見到羊的脊背。人站在草原上,膝蓋以下沒在草中。這個季節(jié)草原上大部分的花朵已開過,但仍可見到一些牧草綻放著粉色、黃色的花朵,姹紫嫣紅,十分絢麗。牧民們的夏季放牧點星羅棋布,一片片的羊群、牛群象顆顆珍珠和瑪瑙灑在濃密的草場上,顯現出富饒草原的勃勃生機和活力。
中午,我們到一戶牧民家走訪。這主人一家很能干,家中放養(yǎng)著1100多只羊,40多頭牛,有吉普車、拖拉機。2004年6月被評為上年度的勞動模范。家里用風力發(fā)電機發(fā)電照明,安裝有衛(wèi)星電視接收天線看電視,還裝有電話。是典型的現代牧民家庭的縮影。為招待我們這些遠方的客人,主人早早殺了兩只綿羊,煮好一大鍋手扒肉,等著我們的到來。先是給客人們上奶茶、炒米、奶豆腐、酸奶、黃油等,等客人們品嘗一會兒后,撤掉這些,接著用方形的托盤端上來煮好的脊背連著羊尾的羊背,主人拿刀片下薄薄的雪白的羊尾,每人一片,然后再給每人割取羊背上最好部位的肉食用。我還是平生第一次吃煮熟的羊尾,以為很油膩,結果吃后感覺并不是那樣,非但不覺得油膩,而且還挺香的。這是牧民招待客人的最高禮節(jié)。還品嘗了羊的其它部位的肉、血腸、肉腸等。這里的羊肉肥而不膩,無膻味,味道純正。席間,主人帶領著家人又給大家唱起了蒙古族歌曲,敬酒獻哈達,氣氛十分的熱烈。我們這些人也情不自禁地紛紛唱起了各自拿手的歌曲,以示感謝。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草原牧民的純樸,熱情好客,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讓人難以忘懷。
(作者單位:內蒙古政府駐京辦事處接待處)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眱簳r的記 憶中,就有了人們對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美好描述。
8月10日清晨,我懷著難以言狀的心情,登上北京飛往海拉爾的班機。經過一小時五十分鐘的飛行,在即將到達海拉爾機場的低空,我透過飛機的舷窗向下望去,映入眼簾的草原景象,讓我驚嘆不已。只見碧綠的草原上,數條九曲十八彎的河流在草原上靜靜地流淌,星羅棋布的牛羊在悠然自得地覓食,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真是一幅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
一、鄂溫克拾零
8月10日下午,我們一行乘車前往呼倫貝爾市南邊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參觀。驅車行駛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鄂溫克旗所在地。先是參觀了鄂溫克旗博物館。博物館門前矗立著鄂溫克族民族英雄海蘭察騎馬征戰(zhàn)的銅雕像。博物館的三個展廳,展出了鄂溫克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使我們對鄂溫克民族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這一民族雖然人口不算多,但卻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在歷史上就涌現出了眾多的民族英雄。在抗擊外來侵略和捍衛(wèi)國家領土完整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又有眾多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出了博物館,開車走了不到一小時,來到了鄂溫克旗草原的旅游觀光點。
我們所站的坡下,流淌著一條蜿蜒的河流,河邊還長著一片片的小樹林,在綠色大草原的襯托下,顯得那么的美麗動人。大家抑制不住激動興奮的心情,紛紛拿起相機拍照留念。呼倫貝爾地區(qū)的淡水資源非常豐富,占全區(qū)淡水資源的72%,境內有260多條河流。難怪見到那么多蜿蜒曲折的河流。
坡頂上有一個敖包堆。據說此敖包已有260多年的歷史。傳唱了幾十年的歌曲《十五的月亮》的詞曲,就是在這個敖包山下創(chuàng)作的。電影《敖包相會》也是在這里拍攝的??梢娺@一處敖包山的歷史多么悠久。怪不得來到鄂溫克旗草原的人們都要來這里看看。
鄂溫克民族也是個好客的民族,對遠方來的客人用民族的最高禮節(jié)來歡迎招待。客人們一下車,年輕的小伙子、美麗的姑娘們就給客人們用銀碗敬上醇香的美酒和潔白的哈達,伴隨著美麗動聽的民族歌曲,向客人們表達最誠摯的歡迎。
晚餐準備了豐盛的民族食品,有奶茶、炒米、奶制品、手扒肉、羊頭肉、血腸、羊雜碎等。席間,伴隨著悠揚動聽的馬頭琴聲,姑娘小伙子們又為客人們演唱多個民族歌曲,并再次為每位客人獻上潔白的哈達,把晚宴氣氛推向高潮。
太陽落山后,數不清的星星出現在天空。這在內地大城市是見不到的。在點點星光的映照下,又為客人們舉辦了熱烈的篝火晚會。一簇簇篝火熊熊燃起,驅散了草原入秋的寒氣??腿藗儑艋?,伴隨著美麗動聽的樂曲,一會兒跳起鄂溫克民族的舞蹈,一會兒跳起安代舞,一會又跳起交際舞,歡快熱烈的場面難以言表。
鄂溫克旗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人口十二萬多,共由二十多個民族組成。其中鄂溫克族人口一萬兩千多人。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氣、金、銀、鐵等。計劃建設四大電廠,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轉化為電能,變資源優(yōu)勢為能源優(yōu)勢。這些年鄂溫克旗的經濟發(fā)展迅速,去年人均GDP為1萬2千元。在今后的幾年,新建電廠投產后,將會有更大的提高。鄂溫克族自治旗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每天都有全國各地各方面的人到這里來。旅游業(yè)將形成一大產業(yè),大有發(fā)展前途。目前在修的一條公路即將通車,屆時將更好地促進旅游業(yè)的大發(fā)展。
二、小鎮(zhèn)莫爾道嘎
11日早餐后,我們乘汽車前往呼倫貝爾市東北方向的大興安嶺林區(qū)小鎮(zhèn)莫爾道嘎。汽車行駛2個多小時后,開始進入林區(qū)。進入林區(qū)的路到莫爾道嘎有110公里的路程,全是沙石土路。路比較窄,對面來車會車都比較困難。路的兩邊都是茫茫林海,越走樹林越密。這里的林木以松樹和白樺樹為主,共同混合生長。據說松樹和白樺樹共同混合生長不易發(fā)生病蟲害。行駛途中不時遇到運木材的大小汽車。沿路有好幾處護林管理站,提示人們護林防火的牌子走一段就能見到。林區(qū)的護林防火工作任務是艱巨的。夏季還好,冬春季是極易發(fā)生火災的季節(jié)。
沿路見到一處山上一大片白花花的白樺樹只有樹干矗立山上,全都死了。很好奇,就問開車的劉師傅是什么原因。劉師傅講,這樣的地方就是發(fā)生過火災的地方,樹全死了,再長成森林可得幾十年的時間。啊,多么可惜呀。可見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是多么的巨大呀。天災難防,人為的火災還是可以防的。提高人們的防火意識是多么的重要啊。
中午12點30分,我們到達了莫爾道嘎鎮(zhèn)。這個鎮(zhèn)屬額爾古納市管轄。這里現在共有兩萬多人口,8000多戶人家。人口多時到過三萬多。莫爾道嘎鎮(zhèn)地處大興安嶺林區(qū)深處,周圍群山環(huán)抱,山上全被茂密的森林所覆蓋,一片蔥綠??諝鈽O為清新,能見度非常高,有天然網吧之稱。這里由于盛產木材,到處可見住戶們用木板建的院落圍墻,還有很多全用木材搭建的房屋。部分居民仍以木材為燃料取暖燒飯,木材的消耗量很大。
小鎮(zhèn)的商業(yè)不很發(fā)達,主要集中在一條南北走向的長不足兩公里的街和東西走向的一條不足一公里的街上,而且多以小門小戶個體經營為主。街上只有一家大一點的市場,里面也都是租攤位的商戶在那里經營。倒是日常生活用品樣樣都有,水果、蔬菜、服裝鞋帽、肉類水產、熟食飲料等等,滿足人們一般的生活需要不成問題。沿街還有很多小商小販,賣些林區(qū)特產,有松果、松仁、蘑菇、木耳、金蓮花、篤斯,以及叫不上名來的野果等,還有鹿鞭、鹿茸等。鹿產品還有專門的小賣店。
內蒙古自治區(qū)大興安嶺森工集團和大興安嶺林管局就坐落在小鎮(zhèn)上,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主要的木材生產基地,不僅供區(qū)內的生產生活需要,還銷往各地。由于過去過度采伐,可采林面積越來越少,生態(tài)受到嚴重破壞。這幾年開始重視這一問題,實行限采限伐,減少木材產量,讓森林休養(yǎng)生息,實現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國家實施的“天保工程”,每年要花費幾十個億,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林業(yè)戰(zhàn)線的職工常年生活工作在深山老林,條件非常艱苦。這里夏季最高氣溫可達40攝氏度,冬季最低可達負47攝氏度,年平均氣溫負5攝氏度。為國家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原始森林是什么樣?以前只是通過圖片,電視上見過,這次終于能身臨其境了。13日下午,我們乘車到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這個公園剛建立幾年,面積達5800平方公里。主要由明亮針葉林和闊葉林、樟子松林組成。我被原始森林的美景所深深的吸引。樟子松林個個挺拔高大,樹齡很多都達120年。樹干有20多厘米粗,筆直向上生長,高達25至30米,蔚為壯觀,是極好的木材。還見到兩棵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古松,其中一棵多年前遭到過雷擊火燒過,但并未燒死,繼續(xù)生長。因此人們給起名叫壽松。另一棵因一個枝杈上的樹結長得象一枚巨大的古代銅錢,起名叫搖錢樹。這兩棵樹的樹干胸徑都在40厘米以上,幾十米高,讓人看后嘆為觀止。據說繞著這兩棵古松走一圈,摸一摸,就會交好運,發(fā)大財。因此,到這里來的人都要試一試。明亮針葉林是這里最多的樹種,其間生長著很多白樺樹,互相交錯,非常茂密。森林的地面充滿著厚厚的腐殖質,能夠吸收大量的水分,保持濕潤。腳踩上去就如同踩在厚厚的地毯上,非常宣乎。落下的樹種也極易發(fā)芽生長。各種植物、菌類也極易在這里生長。象越桔,也叫紅豆,各種蘑菇,最有名的是這里所特有的白蘑?,F在由于采的人多,已不易看到,吃起來味道極好。還有香草,可制作香料,可食用的野菜等等。很多植物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如以越桔為原料生產的紅豆酒、萬山利口,以篤斯為原料生產的飲料,以野玫瑰花為原料生產的野玫瑰酒等等,口感都非常好,也很暢銷。還有經加工,包裝精美的蘑菇、木耳、野玫瑰花、金蓮花、黃花菜、黃芪等等,形成林區(qū)特產系列產品。森林中的動物也極豐富,有棕熊、野豬、狼、狍子、鹿、鷹、蛇、野雞、野兔、飛龍等等。這些年實施禁獵,動物逐漸多起來了。林區(qū)的降水比較豐富,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來片云就能下點雨。我們就趕上了。在到達森林公園中部,大約往里開車走了100多公里的激流河大橋上觀光時,天空還是只有幾片云彩,在陽光下拍照激流河美景。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幾片云逐漸連在一起,越來越黑。我們趕緊上車,還沒走出幾百米,雨就下起來了,而且還挺大。雨中還夾著黃豆粒大的冰雹。大約下了半個小時就停了。這里的天氣真可謂瞬息萬變。由于降水豐富,這里的林木生長得非常好。據說往里走還有更好看的真正的原始森林。
激流河是額爾古納河的支流,水量充沛,清澈見底。我們所在的激流河大橋到與俄羅斯交界的界河額爾古納河只有27公里。
激流河大橋始建于1972年,是一座戰(zhàn)備路大橋。當時因中蘇邊界緊張而建。現在是通往俄羅斯的通道,也是一處景觀極美的旅游勝地。
森林公園的美麗讓人流連忘返。南有西雙版納,北有莫爾道嘎,真是名不虛傳。莫爾道嘎的北邊還駐守著一個邊防團。我們有幸還到那里看望了駐守的人民子弟兵。這個團是內蒙古軍區(qū)所屬六個邊防團中駐守在最北邊的一個團,守衛(wèi)著中華人民共和國460多公里的邊防線。我們到達團部營區(qū)時,受到官兵們的熱烈歡迎。
營區(qū)的管理井井有條,衛(wèi)生干凈。各種倉儲室、辦公間、宿舍,物品擺放都十分的整潔。被褥疊得見棱見角,任何一樣物品的擺放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梢姴筷牭墓芾硎嵌嗝吹膰栏窈陀行?。為滿足部隊的生活需要,營區(qū)內建有種植各種蔬菜的溫室大棚,里面種植的黃瓜、南瓜、茄子、香菜等等,碩果累累。還建有菜窖,儲存下的蔬菜供冬、春季食用。還建有一個豬舍,飼養(yǎng)著大小30頭瘦肉型豬。在這里,我還見到了幾十年未見到的戰(zhàn)士冬季執(zhí)勤時穿的氈靴,俗稱氈疙瘩。這是一種用純羊毛壓制的靴子,極為保暖,冬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北邊的邊防線上執(zhí)勤,只有穿這種氈靴,才能保證戰(zhàn)士的腳不被凍傷。
三、根河掠影
8月14日上午,我們離開海拉爾,前往根河市。根河也是一個以林業(yè)生產為主的小鎮(zhèn)。根河市林業(yè)局就坐落于小鎮(zhèn)。鎮(zhèn)里有一座人造板廠。我們參觀了人造板生產流水線。人造板的生產是以林場生產剩余的枝杈、廢料為原料,加工成鋸末,在加入輔料而制成。密度不同,有低密度板、中密度板、高密度板之分。不同的密度板適合制作不同的家具,也用于建筑裝飾。這個企業(yè)共有這樣的廠六個,八條生產線,年銷售收入達6000萬元。
在根河不遠的一片較為平坦的地方,我們看到一片紅頂白墻的新建民居,還以為是房地產開發(fā)商建的商品房小區(qū),其實不是。這片民居是政府投資為鄂溫克族的一支以狩獵為生的深山鄂溫克族人修建的移民小區(qū)。2003年,國家為改善長年居住在深山老林中以狩獵為生的鄂溫克族人的生產生活條件,也出于保護生態(tài)的目的,決定實施移民。讓這部分群眾走出山林,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在這里還建了一座展示鄂溫克民族這一支狩獵民族的博物館,詳盡地介紹和展示了這支狩獵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目前這支鄂溫克族狩獵民族人口200多人,他們生活在深山老林中,飼養(yǎng)麋鹿,俗稱四不象。麋鹿的鹿角是極好的藥材。他們靠出售鹿角的收入來維持日常的生活,也采集一些林中的植物、菌類,除自己食用外,也出售一些。生活一直比較艱苦,也很獨特。生活用品中,有很多是用樺樹皮制作的,還用樺樹皮制作狩獵用的小船,可乘坐2人??谙仪偈嵌鯗乜巳霜氂械囊环N民間樂器,現在會彈撥的人已不多。
四、邊貿小城滿洲里
8月15日下午,我們從海拉爾市出發(fā),前往滿洲里。
去滿洲里的路還算好走,路程300公里,全是柏油路。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由于這里近二、三年都干旱,因此,現在草都開始變黃了,而且長得也不高。
在接近滿洲里不遠的地方,有一處湖泊。我們先到了這里。這就是有名的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達賴湖,面積2600平方公里。她就像一顆鑲嵌在草原上的璀璨明珠,吸引著無數的人們前往。站在達賴湖邊放眼望去,就如同站在大海邊,湖水連天,看不到對面。湖岸邊鵝卵石和細沙組成的湖灘,就如同海灘一樣,真如身臨大海邊一樣。我們乘游艇在湖上繞了一圈,就如同在大海上行舟,感覺極佳。達賴湖的湖面雖大,但水并不很深,平均不足十米。這幾年的連續(xù)干旱,水面下降很多。達賴湖一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湖中生長著一種白魚。此魚屬達賴湖所特有,離水即死。因此,無法人工飼養(yǎng)繁殖。吃起來味道極佳。由于這幾年過度捕撈,目前,魚已很少,而且捕上的也都是不大的小魚。據說以前魚多的時候捕到的都是500至800克一條的,長度有35厘米左右。而現在只能捕到長不足20厘米,重也就100克左右的。
離開達賴湖行車不長時間,就進入了滿洲里市區(qū)??吹竭@座城市與近日見到的幾座城鎮(zhèn)確有不同之處。街道兩側的樓房各式各樣,受俄羅斯的影響,有不少建筑帶有異國情調,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城市獨特的風格。滿洲里是以發(fā)展對外貿易發(fā)展起來的。早年就是中國的一個內陸口岸。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fā)展,如今的滿洲里已成為擁有近十萬人口,中國北方重要的陸路口岸。在原只有鐵路口岸,發(fā)展到開通公路口岸,規(guī)模越來越大,合作項目越來越多。常年在這里經商的國人和俄羅斯人有幾萬。邊貿生意非常紅火。酒店賓館生意極好。尤其到夏季,更是爆滿,房間都定不上。在餐飲、酒店業(yè)打工的俄羅斯姑娘、小伙子挺多。酒店業(yè)為招攬生意,在客人們就餐中,演出由中國和俄羅斯藝術團體表演的歌舞。這樣的地方生意格外的好,座位不提前訂,根本沒有。餐廳打工的俄羅斯姑娘們,有在門外身穿民族服裝列隊迎賓的,有在門口迎賓的,有在席間服務上菜、倒酒水的。這在內地極少見到,至少我在北京沒見到過。這也是一種交流,互相促進,共同發(fā)展。
在邊境國門邊上建立的中俄互市貿易區(qū),是中俄邊貿活動的中心。這里中俄雙方的商人云集于此,進行商品交易。在兩個國際貿易大廳里,可以見到國內商人組織的國內大量的服裝、日用工業(yè)品、小商品和俄羅斯那邊進來的工藝品、小商品。
中俄兩國交界的41號界碑處,兩國在鐵路線上各建有一座火車通行的國門,象征各自國家的領土權威。在界碑中國這一邊向俄羅斯那邊望去,可以看到不遠的地方,大約200米左右,俄羅斯邊防軍戰(zhàn)士手牽著警犬,肩背自動步槍在鐵路上走動。不遠處還設有高五至六米的木制瞭望塔,塔上也有執(zhí)勤的邊防軍戰(zhàn)士。我國這邊的邊防武警戰(zhàn)士看起來比較輕松,不時還回答游客們提出的一些問題。俄羅斯那邊除了能見到幾名執(zhí)勤的邊防軍戰(zhàn)士外,看不到其他人,也見不到游客。而我們這邊卻游客川流不息,一片生機。在俄羅斯那邊看見一座規(guī)模不算大的未完工的三層樓房,大概也是用于邊貿活動吧,不象住宅,據說已停建好幾年了,成了爛尾樓。原來爛尾樓不僅國內有,外國也有。我國這邊修建了一個小廣場,還建有一座金屬雕塑,周圍建有弧形的七塊圍繞雕塑排開的浮雕,分為七個主題,介紹滿洲里海關歷史,讓人們了解滿洲里海關的今昔。
五、神奇的阿爾山
8月16日上午,我們告別滿洲里,途徑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經過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行程近500公里,到達興安盟所屬新興城市阿爾山市。這段路多數是在草原自然形成的沙石路上行駛。我們幾次停下車來觀看大草原的美景。站在草原上,如同置身大海,四周天草一色,讓你領略到大草原的廣袤和神奇。不是身臨其境則難有如此的感受。
阿爾山市是一座建市只有六年的縣級市,市區(qū)人口才6000多,加上周圍林場職工家屬也不過五六萬人。阿爾山的神奇,就是因為這里有神泉圣水。說起神泉圣水,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傳說很久以前,一個北方部落的一名首領,喜好狩獵。一天,射到一只鹿,但只是射傷了。受傷的鹿向前奮力奔跑,這個首領在后邊追趕。在追到一處有山有水的林中,卻不見了鹿。仔細尋找,發(fā)現這只受傷的鹿在一處泉水邊用泉水舔自己的傷口,不久傷口就痊愈了。這位首領感到很神奇。此事慢慢傳開,于是人們有不舒服時,或是有病,就到這里來喝喝泉水,洗洗澡,病就好了。
阿爾山的泉水能保健治病是久負盛名的。據說早先都是周圍的牧民或慕名遠道而來的、身患某種疾病的人來這里喝水洗浴。泉水周圍遍布沼澤,泉眼很多,而且溫度不同。最早在泉眼上建立棚房是日偽時期的日本侵略者,只有他們才能在此享受。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解放軍在此建立了一座紀念碑,從此,神泉圣水回到了勞動人民的手中。新中國成立后,這里建立了條件比較簡陋的療養(yǎng)院。
阿爾山泉水之所以神奇,是因為水中含有豐富的各種礦物質和放射性元素氡。各個泉眼的溫度不同,低的4攝氏度,高的達48攝氏度。不同溫度的泉水可治不同的病。
現在阿爾山的療養(yǎng)條件可是今非昔比了。海神集團投資7600萬元建成了中國溫泉博物館和配套的神泉賓館,二星級。人們來這里療養(yǎng)享受的是星級飯店的服務。進入洗溫泉的環(huán)境如同走進了南國的熱帶公園。各種南方熱帶植物比比皆是,蜿蜒曲折的瑪瑙石鋪就的小路將各個溫泉池相連。每個泉池旁都立有一塊小說明牌,告訴人們這個泉水池的溫度、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能治什么病等。讓人一目了然。象胃病、腎病、關節(jié)病、婦女病、肝病、皮膚病、神經官能癥、心腦血管疾病等等,都設有專門的洗浴池。人們感到神奇的是,泉眼與泉眼相隔不到三四米,溫度就相差很大,幾十年不變。這里還建有一個溫泉游泳池,水溫保持25攝氏度。人們在治病洗浴時還可以游泳,既洗了溫泉治了病,又鍛煉了身體。真是一舉多得。
人們的生活用水都是優(yōu)質的礦泉水。城邊有個五里泉,終年涌出大量的泉水。幾年前在這里建了一座水廠,生產瓶裝阿爾山牌礦泉水。涌出的水極清潔,直接灌裝即可,喝起來口感極佳。無論多么涼的水,喝下去絕不鬧肚子。每天清晨,都有絡繹不絕的人來這里取水。
阿爾山的神泉美,阿爾山的森林、自然環(huán)境更美。阿爾山地區(qū)屬丘陵地貌,山不算高,但很多。山上布滿森林?,F在建有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叫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剛建立不久,未開發(fā)的景點還很多。這個森林公園與前面提到的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有明顯的不同是,這個公園有幾座山是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山?;鹕娇诶镞€有大量的水,形成獨特的火山口天池。據勘查,火山口天池這里共有七個。目前只是開發(fā)出一個,正在開發(fā)的一個,其余五個還都保持著原始形成狀態(tài),游人們還不能見到?,F在開發(fā)出的這個天池是一萬年前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從山下往上爬,經過修建的426級臺階,到達山頂,就見到一池水,標高海拔1332米。水有多深,誰也說不清。另一個正在開發(fā)的天池起名為駝峰嶺天池。這個天池與前面的天池不同的是,人們上到山頂,還得往下走十多米,才能到達池邊。這個天池面積比前一個大二到三倍,形狀象一只鞋底,池水碧藍。說是三百年前才形成的,是一座活火山。這里天池的水有個特點,旱天不干,雨天不溢,見不到出水口,更見不到進水口,水總是那么多。
這里還有一處極為奇特的、在世界地質學上應占有一席之地的火山巖地貌和龜背火山巖地貌景區(qū)。這個景區(qū)寬十公里,長二十公里。有一處景點人們起名叫石塘林。只見翻騰起伏的火山巖石塊的堆積,綿延二十公里,呈黑色。可見當時火山噴發(fā)時的巨大威力。這種地貌的形成是因火山噴發(fā)時,巖漿的流動,將前邊已冷卻凝固的巖漿沖破,形成新的凝固層,又被涌動的巖漿流沖破,就這樣不斷凝固,不斷被沖破,翻騰前進而形成的?;鹕絿姲l(fā)停止后,就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地貌。成百上千年來一直保持著原始的狀態(tài)。有些巖石縫隙中長出了松樹,有的樹干已有二十多厘米粗,上百年的歷史。其間還長著一種變異松。它不是直干往上長,而是分杈往兩邊長,形成個扇面,酷似孔雀開屏。因此,人們給這種松樹起名為孔雀松。有的地方什么也不長,就像發(fā)生在昨天。真是妙不可言。我們還看到一處更為奇特的火山巖地貌,就是龜背火山巖地貌。在平坦的火山巖上,可以看到直徑大約兩米左右的一圈一圈的火山巖,酷似龜背上的花紋,因此而起名為龜背火山巖。它的形成,據說是涌動的巖漿在向上涌動過程中,冷卻形成的。目前對這種活山巖的研究還很少。據說對龜背火山巖地貌只是見過記載,未見過實際的地貌,而這里卻靜靜地躺了成百上千年才被人發(fā)現。已經引起地質學家的濃厚興趣。相信在這里會掀起一個火山巖地貌研究的熱潮。這里是火山學家的樂園,她傳達著遠古時代的地質信息,完全可以用地質公園來命名。這里的地貌真是太奇妙了,奇妙得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
阿爾山地區(qū)的旅游資源和神水資源可見是多么的豐富啊,具備巨大的潛力。把旅游文章做大,把圣水文章做大,美麗動人的旅游新城巨人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六、富饒的牧區(qū)山甸草原
8月18日早餐后,我們乘車離開美麗的阿爾山市,前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的山甸草原牧區(qū)。車隊延通往錫林浩特的柏油路走了不長時間,向左一拐,下了沙石土路,逐漸進入牧區(qū)的山甸草原。這里之所以叫山甸草原,是因為這里的草原位于兩山之間狹長的山溝里,寬度在一兩公里左右,長度卻是蜿蜒幾十公里。這里過去遍布沼澤,如今連續(xù)干旱,水位下降,沼澤變成了草原。有些地方還開墾種上了小麥、油菜籽,但大部分是草原。因地處山溝的緣故,這里雖干旱,但地下水分還是比較多。因此,這里的草長得很茂盛,是我們走這一路見到的最好的草原。多數地方草高都在二十多厘米,有的地方草高達四十厘米,羊群在草原上覓食,只能見到羊的脊背。人站在草原上,膝蓋以下沒在草中。這個季節(jié)草原上大部分的花朵已開過,但仍可見到一些牧草綻放著粉色、黃色的花朵,姹紫嫣紅,十分絢麗。牧民們的夏季放牧點星羅棋布,一片片的羊群、牛群象顆顆珍珠和瑪瑙灑在濃密的草場上,顯現出富饒草原的勃勃生機和活力。
中午,我們到一戶牧民家走訪。這主人一家很能干,家中放養(yǎng)著1100多只羊,40多頭牛,有吉普車、拖拉機。2004年6月被評為上年度的勞動模范。家里用風力發(fā)電機發(fā)電照明,安裝有衛(wèi)星電視接收天線看電視,還裝有電話。是典型的現代牧民家庭的縮影。為招待我們這些遠方的客人,主人早早殺了兩只綿羊,煮好一大鍋手扒肉,等著我們的到來。先是給客人們上奶茶、炒米、奶豆腐、酸奶、黃油等,等客人們品嘗一會兒后,撤掉這些,接著用方形的托盤端上來煮好的脊背連著羊尾的羊背,主人拿刀片下薄薄的雪白的羊尾,每人一片,然后再給每人割取羊背上最好部位的肉食用。我還是平生第一次吃煮熟的羊尾,以為很油膩,結果吃后感覺并不是那樣,非但不覺得油膩,而且還挺香的。這是牧民招待客人的最高禮節(jié)。還品嘗了羊的其它部位的肉、血腸、肉腸等。這里的羊肉肥而不膩,無膻味,味道純正。席間,主人帶領著家人又給大家唱起了蒙古族歌曲,敬酒獻哈達,氣氛十分的熱烈。我們這些人也情不自禁地紛紛唱起了各自拿手的歌曲,以示感謝。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草原牧民的純樸,熱情好客,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讓人難以忘懷。
(作者單位:內蒙古政府駐京辦事處接待處)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