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在若明若暗的早晨,在由混沌的夢中將醒的邊緣,在思緒還未清理的剎那,我常常像一個幸福的人一樣,準備向新的一天微笑——我還以為,什么都不曾發(fā)生過,我還以為,我仍是從前的我。然而,像一滴冰冷的雨的提醒,我突然想起來:
我親愛的爸爸,永遠離去了。
巧克力小房子已融成沼澤,積木樂園已如廢墟四散。
夢,總有醒的時候,醒來,就必須背負起一座山峰——無論它有多重。
每夜每夜,你清瘦的半身像都會從屋角緩緩升起。我想你,爸爸,想得心發(fā)出金屬的裂響。
月光悄悄穿越你的骨骼,午夜的風(fēng)吹散了你的呼吸,吹散了你一無所求的溫和的目光。就這樣再也見不著了嗎?爸爸,是不是我無論向誰打聽,都不再有你的消息?
在時間的那邊,在冰山的背后,我總能聽到你的嘆息,洶涌的愛和牽掛漫過了規(guī)定的界限一聲聲呼喚我。
我多么想回答,可每當(dāng)開口就語不成句。
達那芭拉
“是你嗎?爸爸”,我問一陣旋風(fēng)。在十二月的郊外,它突然搖動了伸向天空的僵硬的樹枝。
這是一個寒冷的月明之夜,小路暗白,枯草銀白,相傳,這該是鬼魂出沒的日子,爸爸,我在期待著你的降臨。
你的世界有歌嗎?今夜,我唱你喜歡的《達那芭拉》,我兩歲時,你就教我唱這首歌了,故鄉(xiāng)的音韻是蔚藍的溪流,溪流上浮滿粉白的玫瑰。
忘不了那些宣判后的日子,死亡之箭搭在拉滿的弓上,慢慢移動冷酷的半圓對準你,而我所能做的一切,都不能減緩你向遠方飄動的速度。
永訣的暗示越來越強烈了,夜半夢回,你衰微的咳嗽聲像重錘,錘著我失血的心。一分分、一秒秒,我計算著期限,直到地獄營造完工。
父親啊,不要問我為什么見到打門球的人們會側(cè)過臉去;不要問我為什么在大街上尾隨別人走了一程又一程——只因那背影像你。
回來呵父親,無論你變成什么,或是風(fēng)暴,或是綠火,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迎上前去——只要那是你。
我不相信從高高的煙囪緩緩飄升的黑云就是你,我只相信,人間所有的小溪、河流、大海,都是千年淚水匯成的波。
回望
早巳注定了嗎?在我出生的時候,在節(jié)日全家歡笑的聲浪里,在那時,就已注定了這一天嗎?1989年3月18日——父親啊,父親,你一去不返。
這人生是這樣短促,這樣脆弱,甚至不及做一件簡單的事,你褪色的草帽,就被大風(fēng)永遠吹落了。我們的家,怎么能沒有草帽呢?
從來路望去,看見你從幼兒園接我回家,裹著女兒的軍大衣有親切的“爸爸味”。針藥降不下的高燒,見到爸爸就奇跡般地退了。神秘的血緣的紐帶,像溫柔的虹,照耀著我們極其相似的生命。
城北看賽馬,驍勇的少年掠過,有你當(dāng)年驃騎兵的影子……。那年冬天,我從戎遠行,你贈我一支最好的鋼筆,高興的樣子歷歷在目……。
短暫的生命,匆匆的緣份,難道竟象渡船上的旅伴?
關(guān)山阻隔,荒野的火是你回望兒女的眼。
父親啊!從此,我知道“痛”怎么寫,“悲”怎么寫,每一筆,都是心上的蒺藜,傷處的鹽。
琥珀
你顯現(xiàn)在荒涼的天宇,溶銀般的形象如星群中的神祗俯視著我。
這一晚是巨大的夜光杯,注滿澄澈的哀傷,而你已溶入其中,成為永遠的琥珀,輝映我心空萬里。
神情
我曾在一個發(fā)出印度香味的暖和的小店,看到了耶酥的眼睛。在昏暗的土褐色背景里,他美而明亮的眼睛微微向上,神情憂傷而平靜。
我不知身在何處,因為我分辯不出那神情是耶酥的,還是父親的。
眼神中流淌著對人世間所有生靈不幸的關(guān)注,使望著它的人禁不住顫抖。
父親,兩年前的那個周末,你慈愛的眼神熄滅了,可我卻在這陌生的去處找到了它。我們是否有前生之約,你才會在這里等待我?
我有一雙你的眼睛,我慚愧我沒有你的心靈。
淚泉
爸,靈魂是一團空氣,我能夠看到稀薄的你。你,是淡淡的晶藍色。
鐘聲響了十二下,新的一天從零點開始。春寒如冰冷的指尖,撫摸我穿單鞋的腳。
叫我說什么好呢?成長的道路是這樣艱難,而成熟卻需要你的生命來催促。你生養(yǎng)了我,我卻是你的債主。
我不能忘情于生死,我的耳朵,不習(xí)慣承受不幸的消息。在歡樂的“五四”,死亡做了我的教母,是你,用一縷柔軟的風(fēng)編織潔白閃亮的花冠,告訴我陽光不是那么灼熱,嚴寒的冬天也很美。
歲月流去,一天,一天,時光的船載著你愈來愈遠??墒俏艺也坏揭蛔?,來阻擋流不斷、流不斷的淚泉。
光海
像一朵純凈光潔的玫瑰徐徐飄來,父親,我聽到了一陣歌聲。你在病中時,最愛聽這首歌。
父親,你伸出看不見的手放在我的額頭,使我能乘著太陽熱烈的金線飛翔,漫游他的水晶宮。光海里,在無數(shù)優(yōu)美榮耀的靈魂中間,你在看我,是嗎?你在看曾經(jīng)屬于你的溫暖的家,看著我們平凡而從容的生活。
在你離去四年之后,我們會在熱烈的談笑中忽然靜默,每雙眼睛都飽含著淚水,那是我們在思念你。
你在看我們嗎?
你走過干凈的綠草地,肩膀和衣襟上棲息著天使。你和你的父親、母親走在一起,重新變成了一個孩子。關(guān)于前生的回憶,有時會像暫時的風(fēng)暴一樣,使你若有所思……
羊年三月
爸爸,你離去的那天,我曾想,以后的日子該怎么熬,人怎能背負起這樣的傷痛??僧?dāng)你的十年祭日像一扇厚重的鐵門橫在面前時,我卻害怕跨過它。因為,跨過它,你就離我越來越遠了。
我不知道該怎樣告訴你,我對你的思念。
你離去之后,我就變成了一塊吸滿水霧的黑云,一陣微風(fēng)就會引落傾盆大雨——只要談到與你有關(guān)的話題,觸到與你相關(guān)的事物。在最不適宜流淚的場合,我常常失控。我會突然喉頭發(fā)緊,鼻子酸澀并哭出來,情急之中,恨不能有個按鈕一按,將淚水馬上收回,可總是做不到。爸爸,你自我克制之嚴幾近苛刻,61年如一日,從未有過失態(tài),從未有過不符合身份的舉止。以你骨子里的高貴,一定不愿看到我如此脆弱地流露感情,可是,我實在沒有辦法。
思念像疼痛一般尖利地擴散著,我想你,爸爸,在這個無人的夜,坐在稿紙前,我絕望地哭了又哭,室內(nèi)凝聚著沉默的風(fēng)。924年前的正月二十日,蘇軾夜夢亡妻,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的悼亡詩,詩人當(dāng)時的肝腸寸斷和我此刻的悲傷難過一樣嗎?只是他因家有新妻而只能“不思量”,而我日“常思量”也不能再見到父親了。
1989年3月18日,你和病魔7個月的較量終于落下了惟幕。你走了,你慢慢沉入不可知的虛無,沒有臨終的掙扎,親人們圍在床前,淚眼直勾勾地望著你,心如刀絞。媽哭著說:“好了,再不疼了?!?BR> 我撫摸著你逐漸褪去溫度的臉、耳、寬闊光潔的額頭,心中一片茫然。我不明白,你的軀體還在這里,那究竟是什么離去了?如果“死”在這個房間里,我會背著你逃得遠遠的。難道人生真的沒有甜,只有苦嗎?又聽說“過程”的重要,那我和你的過程就這樣結(jié)束了?可是,一切都還沒有開始,許多話還沒有說……今后,該是我和下一代的“過程”唱主角了,當(dāng)我離去的時候,又將如何呢?你在世時,削挺俊朗,如玉樹臨風(fēng),直到近60歲時,鬢間才出現(xiàn)幾點星星白發(fā)。那時,我怕見你的白發(fā),要替你拔去,如今才明白,能看到自己的父母滿頭華發(fā),也是難得的福分呵!
那天,我們推著你,慢慢從療養(yǎng)病房出來,往東拐向太平間。清晨的白霧溫柔如前,白霜輕寒浸骨,小鳥開始圓潤地歌唱了,前方朝霞欲紅。
“彼蒼者天,曷其有極”!從此之后的每一個清晨都是這一個清晨;從此之后的每一個日子,都是難耐。
書憶
在那個精神物質(zhì)雙重匱乏的年代,想找到一本可讀的書可太難了。
那時候,和小伙伴玩,到同學(xué)家寫作業(yè),總要滿懷希望地問一聲:“你家有書嗎”?
我曾經(jīng)一筆一畫地抄過整本的《牛虻》,抄過女作家劉真的小說《英雄的樂章》。記得,《英雄的樂章》是抄在一個小筆記本上的。至今都忘不了書中的男女主人公玉克和清蓮。我的心,隨著他們在太行山上萌發(fā)的火熱愛情而激蕩!有一次,在同學(xué)劉香蓮家,發(fā)現(xiàn)了一本小說《海島女民兵》。得到允許后,我就座在她家的一個角落里看起來。從上午到晚上,沒抬過頭,沒動過地方。中間,同學(xué)的爸爸喊我吃飯,我沒有吃。心想,賴在別人家不走就夠討厭的了,怎么好意思再吃人家的飯呢!其實,同學(xué)后來告訴我,她父母對我的“愛學(xué)習(xí)”贊賞有加。后來,我和妹妹發(fā)現(xiàn),爸爸有很多書,都藏在壁櫥最高的一層。
上個世紀50年代,爸爸曾翻譯過一本書。爸爸將所得300元稿費全部上交了組織。組織上作為補償和獎勵,送給爸爸幾百本當(dāng)時最好的書。里面有古今中外名著,各種詩歌選、小說選。再加上爸爸每月買的書,家里的存書就比較可觀了。文革時,家有“毒草”,爸爸怕惹禍,又舍不得把書燒掉,就只好藏得嚴嚴實實。
我發(fā)現(xiàn),只要在桌子上放一張椅子,椅子上放一個小凳子,我再爬到凳子上,就能夠著那些書了。書都用牛皮紙包著,一摞摞捆著,看完之后,必須恢復(fù)原樣。即使這么麻煩,也絲毫沒有減弱我偷書看的熱情。在工間操時間,爸爸有時會回家看一看。有一次,我看書忘了時間,忽聽爸爸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嚇得我從最高處稀哩嘩啦跌下來,驚慌之中,竟沒有感到一點疼痛。那時看書,什么簡體繁體,橫排豎排,連猜帶蒙,越看越上癮。后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能認識所有繁體字印的書,但卻不會寫一個繁體字,大概就是那時囫圇吞棗的結(jié)果。
終于,有一天我開始看《紅樓夢》。這部天下奇書,讓我初識了“滿紙荒唐言”和“一把心酸淚”。我陷進去出不來了。走著坐著,在學(xué)校上課,在家哄弟弟,滿腦子都是寶姐姐、林妹妹。這套《紅樓夢》,我看了30年。年年讀,年年癡,年年看出百般不同的人生滋味。對于《紅樓夢》,僅“喜歡”二字不足以表達萬一。我只能說,人生在世,不讀《紅樓夢》實在是一大遺憾。
我和妹妹共同喜歡一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60年出版的《百期小說選》,這是一本藍綢封面精裝書,選入1951~1959年《解放軍文藝》發(fā)表的優(yōu)秀小說27篇。其中,楊朔的《雪花飄飄》和劉克的《央金》是我們姐妹倆的最愛。《央金》中詩化的小說語言在當(dāng)時是很少見的。《雪花飄飄》講述了一個苦孩子小百歲在亂世掙扎,最后終于找到爸爸的故事。小說結(jié)尾寫道:“雪花灑到窗紙上,沙沙的,好像孩子的夢一樣柔和。”這下可不得了啦!我和妹妹對這句話喜歡得“入骨”,佩服得五體投地。瞧瞧!誰能這樣形容雪啊!我們想起在熱炕上睡的舒服覺了。孩子的夢,最好醒來還有一盒動物餅干;從此,妹妹的作文,我的作文,總是有“像孩子的夢一樣柔和”這句話出現(xiàn),該用不該用的都用;老師也總是欣喜地給我們打高分。誰能想到,一句話,競能滋潤我們的一段人生。
現(xiàn)在,我和妹妹們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各自都有許多藏書。平時相聚,也總是交流熱門書的消息??晌覀兛偼涣税职值哪菐坠駮?;爸爸離去已13年了,他的書上,還留著他的字跡。以指輕撫,仿佛還能感受到爸爸的體溫,爸爸在每一本書的扉頁上,都在向我們微笑。家族、親人的記憶,和書香墨痕纏繞在一起,永遠密不可分。
拜仁努特格
我終于來到了大板。
實際上,車過烏丹,馳近巴林橋,同車的李廷舫告訴我這里已是巴林右旗的地界時,我就開始流淚了。我拼命眨眼,努力忍住淚水向窗外看。凝煙綠草親切寧靜,視線一無阻礙地?zé)o限延伸。碧云深處,往事默默浮現(xiàn),展開又隱去。我知道,我正在走向父親的“努特格”(故鄉(xiāng)),可是,我為什么這么晚才來呢?父親已經(jīng)不在了。
剛剛和丈夫認識時,有一次在外面吃飯論起家人,他驚訝地說:“你爸就是孟那順叔叔呀,我太知道了。你爸16歲當(dāng)指導(dǎo)員,我大爺是連長。”“你大爺是誰?”“丁克爾扎布,比你爸大15歲?!薄澳俏乙仓姥?!白胡子老爺爺?!卑职稚俺聊蜒裕苌僬劶巴?。他離去之后,我們像著了魔一樣,到處搜尋有關(guān)父親的只言片語。當(dāng)這些碎片逐漸融合的時候,父親就真的回來了。
一次,父親的部隊宿營在一個小村莊。深夜,敵人包抄上來。大家上馬向外沖。因貪財?shù)睦相l(xiāng)偷了父親的坐騎,父親找到馬想走時已走不了了。這時,丁克爾扎布只身殺回,尋到父親,沖出了包圍圈。最不可思議的是,在無數(shù)馬刀的砍殺和飛蝗般的彈雨追逐中,兩人居然都沒受一點傷。因這段往事,才有了我和斯的家。
旗里的車送我到巴彥漢蘇木。夕陽下,青山處處,西拉沐淪河閃著銀光。當(dāng)年,一個瘦削挺拔的少年,從這里走向自己的命運,他心理在想什么呢?父親降生時的蒙古包已搬走了,堂兄、堂弟們告訴我,我兩歲半時,父母抱著我來過這里。已是大板鎮(zhèn)鎮(zhèn)長的堂兄辛·白音還記得當(dāng)年爸爸給孩子們分糖,他咬下半塊,把半塊包起來留著。 “你頭頂上豎一個小辮,還唱歌呢!”
在這個相見的日子里,我已生活了多年。在故鄉(xiāng),我從每一雙眼睛的后面都看到了父親的凝視。我隱隱覺得,是城市謀殺了父親,父親本該屬于草原,屬于巴彥漢山上美麗的流霞,屬于故鄉(xiāng)的清風(fēng)朗月。他在草原生活了十幾年,在城市生活了幾十年,但他仍然屬于草原。記得,爸爸曾細讀并推薦給我們看巴林右旗旗志。家鄉(xiāng)的任何一點變化,都使他像孩子一樣興奮。他曾給我看家鄉(xiāng)出產(chǎn)的好東西雞血石,可我那時對家鄉(xiāng)提不起一點興致,對父親的熱情敷衍支吾。直到父親離去,我才對這一切感到鉆心的痛悔。如果這時,站在故鄉(xiāng)的草氈上的,是我和爸爸,那世界該有多么美好!
“你多少年沒回老家啦?” 一個當(dāng)?shù)馗刹繂??!?0多年了?!蹦莻€人現(xiàn)出吃驚的表情打量我。其實,這話是我替父親回答的。在這里,我一直在和爸爸傾心交談。自從爸爸去世后,我一直在感受死亡,使它成為我的生存方式。在故鄉(xiāng),在父親的草原,我的心倏地亮了,我明白父親去了哪里,他回家了。雖然,他的骨灰在青山公墓,但他確實是回家了。這就是我們和父親共同的家——“拜仁努特格“(巴林故鄉(xiāng))。
巴彥漢
巴彥漢這地方使人想起一個詞:千秋萬代。
幼時常聽廣播中說:要讓無產(chǎn)階級鐵打的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一個爽朗的叔叔曾笑道:鐵是最容易生銹的。記得他是爸爸的部下,記得爸爸曾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并說了一句“說話注意”。我小小的心便起了茫然,不知千秋萬代是種什么光景。
我所出生的城市變化很快,開始是幾年一變,后來是幾月一變,近來,有十幾天不出門,有的熟地方竟會找不到了。而巴彥漢是不同的。50年前的民歌《莫荷如》所詠唱過的“巔連的山峰”,還一直靜靜地等待在蒼天之下,直到我見到它。我想,再過50年,我的孫子見到它,它還會在那里。
巴彥漢在巴林草原深處,是我的父親出生的地方。這地方有山有水,有草有樹。山是緩緩的凸起和凹下,云影飄過的地方是深綠,旁邊是淺綠,這是人類混沌初始時看到的最多的顏色。光和影伴著牛羊走在時間里,沒有開始也沒有結(jié)束。水是工筆描出的淡墨線,這邊一彎,那邊一繞,不慌不忙,順著人的心思走,恰恰攏住了一幅名叫“靜默”的畫。這些,才讓人恍惚覺得是千秋萬代的樣子。
這里的生計是悠閑樸實的,因有一顆安穩(wěn)的心做底,所以,從來看不見細碎焦急的步子,走路,都是一搖一頓,踏踏實實。凌晨兩三點鐘,女人們就出去擠奶,過一會兒,男人又去趕馬,這里的悠閑,是用操勞織成的。
草原上,有著數(shù)不清的巴彥漢,都在勤勤懇懇地度著歲月,不抱怨,不貪婪。蒙古包里的紅炭火,紅炭火上燒滾的茶,包外招手的炊煙,炒米貼心的香組成了巴彥漢的良辰美景。在窘迫的日子里,如果實在思念牛奶,就抓一把白顏色的面粉撒進黑茶中,或是兩把,誰能說這樣順應(yīng)天地的活法沒有大智慧呢!要知道,這里是不能小看的。巴彥漢沉默不語,卻有著超乎一般的力量。巴彥漢在那些傲慢浮躁的人出生之前,便早已知曉了外面的繁華喧囂,早已波瀾不驚了。人常說“事不過三”,可巴彥漢對待它的孩子卻是永遠的原諒,對傷害是永遠的寬容。它通曉世事,規(guī)矩方圓,展開的是一本空白的書頁,等待覺悟的人用心去描畫筆痕。
巴彥漢與歌舞管弦、羽衣霓裳的城市,地理距離并不遠。似乎是火車十幾小時,飛機一兩個小時。然而,它卻像隔了塵緣,雞鳴狗吠羊咩牛哞的一聲兩聲仿佛告訴你,這里總是為你準備了退路,什么時候來都不晚。它用最平實的日常生活做教科書,在燒茶揉面、接羔洗羊、套馬修鐙、打草壘圈中慢慢引領(lǐng)你走出混沌,短短的人生像是有了永恒,這便是巴彥漢的大德所在。你終歸還是要走的,但卻多了一顆頑強的、感恩的心。
每當(dāng)看到那些像小楊樹一樣挺拔、皮膚很白、雙頰和脖子卻洇染著紅暈的羞澀的少年,我就會想起父親。奶奶是爺爺?shù)牡谌科奘?,父親是在爺爺43歲、奶奶19歲時出生的,在此之前,爺爺沒有一個孩子。全家五口人,在草影天光之間,在查干沐倫、西拉沐倫清甜的河水滋養(yǎng)下,平靜而快樂。父親說,因他的母親太年輕,大媽媽和二媽媽不大放心,總是搶著把父親抱在懷里。這個童年的生命承受了毫無掩飾的愛,成年后就不知道恨為何物。他對自己的妻子兒女,永遠溫存溺愛,簡直把他們都寵壞了。他的軍人氣質(zhì)、以及九死一生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都沒有改變他的“本原”。在他寬闊飽滿的額頭和揚起的眉毛下,那雙明亮的眼睛總是現(xiàn)出略似牛、羊般的溫和迷惘的眼神。在他逝去多年之后,每逢看到這樣的眼神,我都不禁淚落如雨。那是一種一無所求、快樂給予的眼神,那是堅信所有的人都是“好孩子”的純真眼神。
巴彥漢是我們的來處,是我們無數(shù)輩的母體。在我們每人的心理,都有著一個不同的巴彥漢。它春華秋實,安穩(wěn)慈祥,隱在我們的光榮后面,擋在我們的憂愁前面,所以,它既是我們的來處,又是我們的終點。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日報社)
在若明若暗的早晨,在由混沌的夢中將醒的邊緣,在思緒還未清理的剎那,我常常像一個幸福的人一樣,準備向新的一天微笑——我還以為,什么都不曾發(fā)生過,我還以為,我仍是從前的我。然而,像一滴冰冷的雨的提醒,我突然想起來:
我親愛的爸爸,永遠離去了。
巧克力小房子已融成沼澤,積木樂園已如廢墟四散。
夢,總有醒的時候,醒來,就必須背負起一座山峰——無論它有多重。
每夜每夜,你清瘦的半身像都會從屋角緩緩升起。我想你,爸爸,想得心發(fā)出金屬的裂響。
月光悄悄穿越你的骨骼,午夜的風(fēng)吹散了你的呼吸,吹散了你一無所求的溫和的目光。就這樣再也見不著了嗎?爸爸,是不是我無論向誰打聽,都不再有你的消息?
在時間的那邊,在冰山的背后,我總能聽到你的嘆息,洶涌的愛和牽掛漫過了規(guī)定的界限一聲聲呼喚我。
我多么想回答,可每當(dāng)開口就語不成句。
達那芭拉
“是你嗎?爸爸”,我問一陣旋風(fēng)。在十二月的郊外,它突然搖動了伸向天空的僵硬的樹枝。
這是一個寒冷的月明之夜,小路暗白,枯草銀白,相傳,這該是鬼魂出沒的日子,爸爸,我在期待著你的降臨。
你的世界有歌嗎?今夜,我唱你喜歡的《達那芭拉》,我兩歲時,你就教我唱這首歌了,故鄉(xiāng)的音韻是蔚藍的溪流,溪流上浮滿粉白的玫瑰。
忘不了那些宣判后的日子,死亡之箭搭在拉滿的弓上,慢慢移動冷酷的半圓對準你,而我所能做的一切,都不能減緩你向遠方飄動的速度。
永訣的暗示越來越強烈了,夜半夢回,你衰微的咳嗽聲像重錘,錘著我失血的心。一分分、一秒秒,我計算著期限,直到地獄營造完工。
父親啊,不要問我為什么見到打門球的人們會側(cè)過臉去;不要問我為什么在大街上尾隨別人走了一程又一程——只因那背影像你。
回來呵父親,無論你變成什么,或是風(fēng)暴,或是綠火,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迎上前去——只要那是你。
我不相信從高高的煙囪緩緩飄升的黑云就是你,我只相信,人間所有的小溪、河流、大海,都是千年淚水匯成的波。
回望
早巳注定了嗎?在我出生的時候,在節(jié)日全家歡笑的聲浪里,在那時,就已注定了這一天嗎?1989年3月18日——父親啊,父親,你一去不返。
這人生是這樣短促,這樣脆弱,甚至不及做一件簡單的事,你褪色的草帽,就被大風(fēng)永遠吹落了。我們的家,怎么能沒有草帽呢?
從來路望去,看見你從幼兒園接我回家,裹著女兒的軍大衣有親切的“爸爸味”。針藥降不下的高燒,見到爸爸就奇跡般地退了。神秘的血緣的紐帶,像溫柔的虹,照耀著我們極其相似的生命。
城北看賽馬,驍勇的少年掠過,有你當(dāng)年驃騎兵的影子……。那年冬天,我從戎遠行,你贈我一支最好的鋼筆,高興的樣子歷歷在目……。
短暫的生命,匆匆的緣份,難道竟象渡船上的旅伴?
關(guān)山阻隔,荒野的火是你回望兒女的眼。
父親啊!從此,我知道“痛”怎么寫,“悲”怎么寫,每一筆,都是心上的蒺藜,傷處的鹽。
琥珀
你顯現(xiàn)在荒涼的天宇,溶銀般的形象如星群中的神祗俯視著我。
這一晚是巨大的夜光杯,注滿澄澈的哀傷,而你已溶入其中,成為永遠的琥珀,輝映我心空萬里。
神情
我曾在一個發(fā)出印度香味的暖和的小店,看到了耶酥的眼睛。在昏暗的土褐色背景里,他美而明亮的眼睛微微向上,神情憂傷而平靜。
我不知身在何處,因為我分辯不出那神情是耶酥的,還是父親的。
眼神中流淌著對人世間所有生靈不幸的關(guān)注,使望著它的人禁不住顫抖。
父親,兩年前的那個周末,你慈愛的眼神熄滅了,可我卻在這陌生的去處找到了它。我們是否有前生之約,你才會在這里等待我?
我有一雙你的眼睛,我慚愧我沒有你的心靈。
淚泉
爸,靈魂是一團空氣,我能夠看到稀薄的你。你,是淡淡的晶藍色。
鐘聲響了十二下,新的一天從零點開始。春寒如冰冷的指尖,撫摸我穿單鞋的腳。
叫我說什么好呢?成長的道路是這樣艱難,而成熟卻需要你的生命來催促。你生養(yǎng)了我,我卻是你的債主。
我不能忘情于生死,我的耳朵,不習(xí)慣承受不幸的消息。在歡樂的“五四”,死亡做了我的教母,是你,用一縷柔軟的風(fēng)編織潔白閃亮的花冠,告訴我陽光不是那么灼熱,嚴寒的冬天也很美。
歲月流去,一天,一天,時光的船載著你愈來愈遠??墒俏艺也坏揭蛔剑瑏碜钃趿鞑粩?、流不斷的淚泉。
光海
像一朵純凈光潔的玫瑰徐徐飄來,父親,我聽到了一陣歌聲。你在病中時,最愛聽這首歌。
父親,你伸出看不見的手放在我的額頭,使我能乘著太陽熱烈的金線飛翔,漫游他的水晶宮。光海里,在無數(shù)優(yōu)美榮耀的靈魂中間,你在看我,是嗎?你在看曾經(jīng)屬于你的溫暖的家,看著我們平凡而從容的生活。
在你離去四年之后,我們會在熱烈的談笑中忽然靜默,每雙眼睛都飽含著淚水,那是我們在思念你。
你在看我們嗎?
你走過干凈的綠草地,肩膀和衣襟上棲息著天使。你和你的父親、母親走在一起,重新變成了一個孩子。關(guān)于前生的回憶,有時會像暫時的風(fēng)暴一樣,使你若有所思……
羊年三月
爸爸,你離去的那天,我曾想,以后的日子該怎么熬,人怎能背負起這樣的傷痛。可當(dāng)你的十年祭日像一扇厚重的鐵門橫在面前時,我卻害怕跨過它。因為,跨過它,你就離我越來越遠了。
我不知道該怎樣告訴你,我對你的思念。
你離去之后,我就變成了一塊吸滿水霧的黑云,一陣微風(fēng)就會引落傾盆大雨——只要談到與你有關(guān)的話題,觸到與你相關(guān)的事物。在最不適宜流淚的場合,我常常失控。我會突然喉頭發(fā)緊,鼻子酸澀并哭出來,情急之中,恨不能有個按鈕一按,將淚水馬上收回,可總是做不到。爸爸,你自我克制之嚴幾近苛刻,61年如一日,從未有過失態(tài),從未有過不符合身份的舉止。以你骨子里的高貴,一定不愿看到我如此脆弱地流露感情,可是,我實在沒有辦法。
思念像疼痛一般尖利地擴散著,我想你,爸爸,在這個無人的夜,坐在稿紙前,我絕望地哭了又哭,室內(nèi)凝聚著沉默的風(fēng)。924年前的正月二十日,蘇軾夜夢亡妻,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的悼亡詩,詩人當(dāng)時的肝腸寸斷和我此刻的悲傷難過一樣嗎?只是他因家有新妻而只能“不思量”,而我日“常思量”也不能再見到父親了。
1989年3月18日,你和病魔7個月的較量終于落下了惟幕。你走了,你慢慢沉入不可知的虛無,沒有臨終的掙扎,親人們圍在床前,淚眼直勾勾地望著你,心如刀絞。媽哭著說:“好了,再不疼了?!?BR> 我撫摸著你逐漸褪去溫度的臉、耳、寬闊光潔的額頭,心中一片茫然。我不明白,你的軀體還在這里,那究竟是什么離去了?如果“死”在這個房間里,我會背著你逃得遠遠的。難道人生真的沒有甜,只有苦嗎?又聽說“過程”的重要,那我和你的過程就這樣結(jié)束了?可是,一切都還沒有開始,許多話還沒有說……今后,該是我和下一代的“過程”唱主角了,當(dāng)我離去的時候,又將如何呢?你在世時,削挺俊朗,如玉樹臨風(fēng),直到近60歲時,鬢間才出現(xiàn)幾點星星白發(fā)。那時,我怕見你的白發(fā),要替你拔去,如今才明白,能看到自己的父母滿頭華發(fā),也是難得的福分呵!
那天,我們推著你,慢慢從療養(yǎng)病房出來,往東拐向太平間。清晨的白霧溫柔如前,白霜輕寒浸骨,小鳥開始圓潤地歌唱了,前方朝霞欲紅。
“彼蒼者天,曷其有極”!從此之后的每一個清晨都是這一個清晨;從此之后的每一個日子,都是難耐。
書憶
在那個精神物質(zhì)雙重匱乏的年代,想找到一本可讀的書可太難了。
那時候,和小伙伴玩,到同學(xué)家寫作業(yè),總要滿懷希望地問一聲:“你家有書嗎”?
我曾經(jīng)一筆一畫地抄過整本的《牛虻》,抄過女作家劉真的小說《英雄的樂章》。記得,《英雄的樂章》是抄在一個小筆記本上的。至今都忘不了書中的男女主人公玉克和清蓮。我的心,隨著他們在太行山上萌發(fā)的火熱愛情而激蕩!有一次,在同學(xué)劉香蓮家,發(fā)現(xiàn)了一本小說《海島女民兵》。得到允許后,我就座在她家的一個角落里看起來。從上午到晚上,沒抬過頭,沒動過地方。中間,同學(xué)的爸爸喊我吃飯,我沒有吃。心想,賴在別人家不走就夠討厭的了,怎么好意思再吃人家的飯呢!其實,同學(xué)后來告訴我,她父母對我的“愛學(xué)習(xí)”贊賞有加。后來,我和妹妹發(fā)現(xiàn),爸爸有很多書,都藏在壁櫥最高的一層。
上個世紀50年代,爸爸曾翻譯過一本書。爸爸將所得300元稿費全部上交了組織。組織上作為補償和獎勵,送給爸爸幾百本當(dāng)時最好的書。里面有古今中外名著,各種詩歌選、小說選。再加上爸爸每月買的書,家里的存書就比較可觀了。文革時,家有“毒草”,爸爸怕惹禍,又舍不得把書燒掉,就只好藏得嚴嚴實實。
我發(fā)現(xiàn),只要在桌子上放一張椅子,椅子上放一個小凳子,我再爬到凳子上,就能夠著那些書了。書都用牛皮紙包著,一摞摞捆著,看完之后,必須恢復(fù)原樣。即使這么麻煩,也絲毫沒有減弱我偷書看的熱情。在工間操時間,爸爸有時會回家看一看。有一次,我看書忘了時間,忽聽爸爸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嚇得我從最高處稀哩嘩啦跌下來,驚慌之中,竟沒有感到一點疼痛。那時看書,什么簡體繁體,橫排豎排,連猜帶蒙,越看越上癮。后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能認識所有繁體字印的書,但卻不會寫一個繁體字,大概就是那時囫圇吞棗的結(jié)果。
終于,有一天我開始看《紅樓夢》。這部天下奇書,讓我初識了“滿紙荒唐言”和“一把心酸淚”。我陷進去出不來了。走著坐著,在學(xué)校上課,在家哄弟弟,滿腦子都是寶姐姐、林妹妹。這套《紅樓夢》,我看了30年。年年讀,年年癡,年年看出百般不同的人生滋味。對于《紅樓夢》,僅“喜歡”二字不足以表達萬一。我只能說,人生在世,不讀《紅樓夢》實在是一大遺憾。
我和妹妹共同喜歡一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60年出版的《百期小說選》,這是一本藍綢封面精裝書,選入1951~1959年《解放軍文藝》發(fā)表的優(yōu)秀小說27篇。其中,楊朔的《雪花飄飄》和劉克的《央金》是我們姐妹倆的最愛?!堆虢稹分性娀男≌f語言在當(dāng)時是很少見的。《雪花飄飄》講述了一個苦孩子小百歲在亂世掙扎,最后終于找到爸爸的故事。小說結(jié)尾寫道:“雪花灑到窗紙上,沙沙的,好像孩子的夢一樣柔和?!边@下可不得了啦!我和妹妹對這句話喜歡得“入骨”,佩服得五體投地。瞧瞧!誰能這樣形容雪啊!我們想起在熱炕上睡的舒服覺了。孩子的夢,最好醒來還有一盒動物餅干;從此,妹妹的作文,我的作文,總是有“像孩子的夢一樣柔和”這句話出現(xiàn),該用不該用的都用;老師也總是欣喜地給我們打高分。誰能想到,一句話,競能滋潤我們的一段人生。
現(xiàn)在,我和妹妹們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各自都有許多藏書。平時相聚,也總是交流熱門書的消息??晌覀兛偼涣税职值哪菐坠駮?;爸爸離去已13年了,他的書上,還留著他的字跡。以指輕撫,仿佛還能感受到爸爸的體溫,爸爸在每一本書的扉頁上,都在向我們微笑。家族、親人的記憶,和書香墨痕纏繞在一起,永遠密不可分。
拜仁努特格
我終于來到了大板。
實際上,車過烏丹,馳近巴林橋,同車的李廷舫告訴我這里已是巴林右旗的地界時,我就開始流淚了。我拼命眨眼,努力忍住淚水向窗外看。凝煙綠草親切寧靜,視線一無阻礙地?zé)o限延伸。碧云深處,往事默默浮現(xiàn),展開又隱去。我知道,我正在走向父親的“努特格”(故鄉(xiāng)),可是,我為什么這么晚才來呢?父親已經(jīng)不在了。
剛剛和丈夫認識時,有一次在外面吃飯論起家人,他驚訝地說:“你爸就是孟那順叔叔呀,我太知道了。你爸16歲當(dāng)指導(dǎo)員,我大爺是連長?!薄澳愦鬆斒钦l?”“丁克爾扎布,比你爸大15歲。”“那我也知道呀!白胡子老爺爺?!卑职稚俺聊蜒?,很少談及往事。他離去之后,我們像著了魔一樣,到處搜尋有關(guān)父親的只言片語。當(dāng)這些碎片逐漸融合的時候,父親就真的回來了。
一次,父親的部隊宿營在一個小村莊。深夜,敵人包抄上來。大家上馬向外沖。因貪財?shù)睦相l(xiāng)偷了父親的坐騎,父親找到馬想走時已走不了了。這時,丁克爾扎布只身殺回,尋到父親,沖出了包圍圈。最不可思議的是,在無數(shù)馬刀的砍殺和飛蝗般的彈雨追逐中,兩人居然都沒受一點傷。因這段往事,才有了我和斯的家。
旗里的車送我到巴彥漢蘇木。夕陽下,青山處處,西拉沐淪河閃著銀光。當(dāng)年,一個瘦削挺拔的少年,從這里走向自己的命運,他心理在想什么呢?父親降生時的蒙古包已搬走了,堂兄、堂弟們告訴我,我兩歲半時,父母抱著我來過這里。已是大板鎮(zhèn)鎮(zhèn)長的堂兄辛·白音還記得當(dāng)年爸爸給孩子們分糖,他咬下半塊,把半塊包起來留著。 “你頭頂上豎一個小辮,還唱歌呢!”
在這個相見的日子里,我已生活了多年。在故鄉(xiāng),我從每一雙眼睛的后面都看到了父親的凝視。我隱隱覺得,是城市謀殺了父親,父親本該屬于草原,屬于巴彥漢山上美麗的流霞,屬于故鄉(xiāng)的清風(fēng)朗月。他在草原生活了十幾年,在城市生活了幾十年,但他仍然屬于草原。記得,爸爸曾細讀并推薦給我們看巴林右旗旗志。家鄉(xiāng)的任何一點變化,都使他像孩子一樣興奮。他曾給我看家鄉(xiāng)出產(chǎn)的好東西雞血石,可我那時對家鄉(xiāng)提不起一點興致,對父親的熱情敷衍支吾。直到父親離去,我才對這一切感到鉆心的痛悔。如果這時,站在故鄉(xiāng)的草氈上的,是我和爸爸,那世界該有多么美好!
“你多少年沒回老家啦?” 一個當(dāng)?shù)馗刹繂??!?0多年了?!蹦莻€人現(xiàn)出吃驚的表情打量我。其實,這話是我替父親回答的。在這里,我一直在和爸爸傾心交談。自從爸爸去世后,我一直在感受死亡,使它成為我的生存方式。在故鄉(xiāng),在父親的草原,我的心倏地亮了,我明白父親去了哪里,他回家了。雖然,他的骨灰在青山公墓,但他確實是回家了。這就是我們和父親共同的家——“拜仁努特格“(巴林故鄉(xiāng))。
巴彥漢
巴彥漢這地方使人想起一個詞:千秋萬代。
幼時常聽廣播中說:要讓無產(chǎn)階級鐵打的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一個爽朗的叔叔曾笑道:鐵是最容易生銹的。記得他是爸爸的部下,記得爸爸曾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并說了一句“說話注意”。我小小的心便起了茫然,不知千秋萬代是種什么光景。
我所出生的城市變化很快,開始是幾年一變,后來是幾月一變,近來,有十幾天不出門,有的熟地方竟會找不到了。而巴彥漢是不同的。50年前的民歌《莫荷如》所詠唱過的“巔連的山峰”,還一直靜靜地等待在蒼天之下,直到我見到它。我想,再過50年,我的孫子見到它,它還會在那里。
巴彥漢在巴林草原深處,是我的父親出生的地方。這地方有山有水,有草有樹。山是緩緩的凸起和凹下,云影飄過的地方是深綠,旁邊是淺綠,這是人類混沌初始時看到的最多的顏色。光和影伴著牛羊走在時間里,沒有開始也沒有結(jié)束。水是工筆描出的淡墨線,這邊一彎,那邊一繞,不慌不忙,順著人的心思走,恰恰攏住了一幅名叫“靜默”的畫。這些,才讓人恍惚覺得是千秋萬代的樣子。
這里的生計是悠閑樸實的,因有一顆安穩(wěn)的心做底,所以,從來看不見細碎焦急的步子,走路,都是一搖一頓,踏踏實實。凌晨兩三點鐘,女人們就出去擠奶,過一會兒,男人又去趕馬,這里的悠閑,是用操勞織成的。
草原上,有著數(shù)不清的巴彥漢,都在勤勤懇懇地度著歲月,不抱怨,不貪婪。蒙古包里的紅炭火,紅炭火上燒滾的茶,包外招手的炊煙,炒米貼心的香組成了巴彥漢的良辰美景。在窘迫的日子里,如果實在思念牛奶,就抓一把白顏色的面粉撒進黑茶中,或是兩把,誰能說這樣順應(yīng)天地的活法沒有大智慧呢!要知道,這里是不能小看的。巴彥漢沉默不語,卻有著超乎一般的力量。巴彥漢在那些傲慢浮躁的人出生之前,便早已知曉了外面的繁華喧囂,早已波瀾不驚了。人常說“事不過三”,可巴彥漢對待它的孩子卻是永遠的原諒,對傷害是永遠的寬容。它通曉世事,規(guī)矩方圓,展開的是一本空白的書頁,等待覺悟的人用心去描畫筆痕。
巴彥漢與歌舞管弦、羽衣霓裳的城市,地理距離并不遠。似乎是火車十幾小時,飛機一兩個小時。然而,它卻像隔了塵緣,雞鳴狗吠羊咩牛哞的一聲兩聲仿佛告訴你,這里總是為你準備了退路,什么時候來都不晚。它用最平實的日常生活做教科書,在燒茶揉面、接羔洗羊、套馬修鐙、打草壘圈中慢慢引領(lǐng)你走出混沌,短短的人生像是有了永恒,這便是巴彥漢的大德所在。你終歸還是要走的,但卻多了一顆頑強的、感恩的心。
每當(dāng)看到那些像小楊樹一樣挺拔、皮膚很白、雙頰和脖子卻洇染著紅暈的羞澀的少年,我就會想起父親。奶奶是爺爺?shù)牡谌科奘?,父親是在爺爺43歲、奶奶19歲時出生的,在此之前,爺爺沒有一個孩子。全家五口人,在草影天光之間,在查干沐倫、西拉沐倫清甜的河水滋養(yǎng)下,平靜而快樂。父親說,因他的母親太年輕,大媽媽和二媽媽不大放心,總是搶著把父親抱在懷里。這個童年的生命承受了毫無掩飾的愛,成年后就不知道恨為何物。他對自己的妻子兒女,永遠溫存溺愛,簡直把他們都寵壞了。他的軍人氣質(zhì)、以及九死一生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都沒有改變他的“本原”。在他寬闊飽滿的額頭和揚起的眉毛下,那雙明亮的眼睛總是現(xiàn)出略似牛、羊般的溫和迷惘的眼神。在他逝去多年之后,每逢看到這樣的眼神,我都不禁淚落如雨。那是一種一無所求、快樂給予的眼神,那是堅信所有的人都是“好孩子”的純真眼神。
巴彥漢是我們的來處,是我們無數(shù)輩的母體。在我們每人的心理,都有著一個不同的巴彥漢。它春華秋實,安穩(wěn)慈祥,隱在我們的光榮后面,擋在我們的憂愁前面,所以,它既是我們的來處,又是我們的終點。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日報社)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