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第三期

  • (史海鉤沉)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事略
  •     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1540—1586年),也作“胡圖克臺徹辰”、“呼圖克臺徹辰洪臺吉”,明朝漢文史籍稱“切盡黃臺吉”。是成吉思汗第十九代孫,北元后期蒙古鄂爾多斯萬戶首領(lǐng)之一,是阿勒坦汗政權(quán)中重要人物。其著作《十善福經(jīng)白史》。
        庫圖克臺曾祖父巴爾蘇·博羅特為蒙古右翼三萬戶之上濟農(nóng),祖父袞必里克墨爾根(明漢文史籍稱吉囊)為鄂爾多斯萬戶濟農(nóng)。父諾木塔爾尼郭斡臺吉為鄂爾多斯萬戶伯速特、衛(wèi)新(烏審)二部領(lǐng)主。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與其叔祖阿勒坦(明漢文史籍稱俺答)汗為同時代人,又是阿勒坦汗的得力助手。其生平載于《蒙古源流》和《萬歷武功錄》。《萬歷武功錄》贊曰:“切盡為人明敏,而嫻于文辭,尤博通內(nèi)典”,“雄視一套,投足左右,便有輕重”,“善用奇兵”。該書中的《切盡黃臺吉列傳》長達3400字,記載庫圖克臺與明朝相關(guān)軍政事務(wù),尤詳于通貢、互市。而《蒙古源流》側(cè)重記載其處理民族內(nèi)務(wù)、征伐、禮佛。兩書對庫圖克臺的記載各有千秋,可互證。
        按《蒙古源流》記載,庫圖克臺的軍政活動始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庫圖克臺率鄂爾多斯萬戶軍隊西行遠征四衛(wèi)拉特(瓦剌),至額爾齊斯河與土爾扈特部交戰(zhàn),擊殺喀喇·博兀喇,收服辛必斯、土爾扈特二部之半,班師還營。(1)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庫圖克臺又行兵土伯特,在錫里木濟之三河交會處,與當?shù)胤鸾探缃⒄侮P(guān)系,收服土伯特后,攜勒爾根喇嘛等3人返回鄂爾多斯。(2) 
        隆慶五年(1571年),“其五月,俺答遷使奉表稱臣,貢名馬三十匹。上御建極殿受之,使太史奉金冊,封俺答順義王。”(3)《三云籌俎考》載:“隆慶五年五月,內(nèi)俺答在得勝市邊外晾馬臺封王時,同東西各臺吉頭目昆都力哈、老把都、永邵卜大成、切盡黃臺吉等三大部夷人,并各衙門原差通官,在彼講定。有俺答等隨令頭目打兒漢首領(lǐng)等四名對天叫誓……”。(4)“隆慶辛未,吉能(鄂爾多斯萬戶濟農(nóng),即諾延達喇——筆者)遣切盡等至俺答所曰:‘幸為我告制置使王崇古,請得貢市比宣大’。俺答隨令切盡,糾合都督同知昆都力哈……等,貢馬五百有九匹。內(nèi)進上馬三十匹,鋄銀鞦轡馬鞍一副,而切盡親為表文?!浦檬雇醭绻砰喥浔砦模蠖几猩显S俺答封王通貢恩,顧辭多參以佛語。乃及封還,而令其表視俺答式以進。切盡謹如約,然后下令,令擇五色銀合棗騮騸馬四十匹,咨送禮部,復(fù)選擇以進,余番得畜邊營?!?5)庫圖克臺上交明朝的表文,表達了鄂爾多斯萬戶大小封建主請求封貢的愿望。
        “其秋,套虜吉能等,亦愿輸貢處,……并請于朝,許其開市入貢,酌延綏、寧夏悉如宣大例報可,賜吉能都督同知官,余以次拜指揮、千、百戶秩凡四十九人,并贈衣幣?!?6)“(切盡)初授指揮僉事,是時貢市始成。諸部酋既得漢官,皆相傳以為榮。切盡獨心懷鞅鞅,以為‘漢將軍不當以眾人遇我乎’!”(7)“明年(辛未——筆者注),能(吉能——筆者注)乃遣切盡黃臺吉、威進恰他不浪、莽會臺吉請貢。切盡等迎謝悉如禮。漢法:臨市,建黃幃,諸夷南向叩頭者四。切盡等乃竟執(zhí)夷禮,卸冠叩謁,志氣揚揚,甚自得也。第偏索鐵鍋弗得,退后有言……于是,撫臣郜光先喜能恭順,請賜能及切盡等綺幣有差?!?8)《明史》記載:“西部吉能及其侄切盡等亦請市,詔紅山墩暨清水營。市成,亦封吉能為都督同知”。(9)時明朝首輔張居正在隆慶五年十一月前后的書信中稱:“威正恰者不知前已授官否,渠能制吉能,即可用此人以行吾之策。切盡黃臺吉通佛經(jīng),識義理。昨在宣大調(diào)伏俺答、老把都二酋,甚有功于中華。故特賜賞賚。此二人者,一宜以計用之,一宜以禮處之。”(《明經(jīng)世文編》卷三二六。)(10)
        隆慶六年(1572年),庫圖克臺的兩個弟弟布延達喇浩拉齊巴圖爾、賽音達喇青巴圖爾行兵托克摩克(今哈薩克斯坦托克馬克),至錫喇河(今哈薩克斯坦錫爾河),進攻阿克薩爾合罕,掠其人畜,擒其夫人。青巴圖班師返至尼楚袞·哈蘇魯克,阿克薩爾合罕率兵十萬追戰(zhàn)。青巴圖與庫圖克臺十七歲的長子烏勒哲·伊勒都齊等人當先攻入,青巴圖兄弟二人戰(zhàn)死,烏勒哲·伊勒都齊乘馬中箭,后獲救而返。(11)此年,庫圖克臺活動在《萬歷武功錄》里記載較詳。 “明年壬申春,二月,切盡乃蹈水臨邊,關(guān)吏亟問:‘爾來何為?’切盡對曰:‘邊外朵顏三衛(wèi)為達子,烏思藏為回子、為西番,并我等入貢,必不敢往寇。吾來,為瓦剌也’?!睅靾D克臺率部在今河西走廊地區(qū)緩慢行動,途中遇雨雪,以致牛馬消耗,艱苦萬狀,懇請明開互市,不許。“切盡內(nèi)深次骨,乃益謬為馴謹,誡諸部所過毋搶番,毋搶漢,令下即起營?!遍c二月朔,“切盡往馬蹄寺禮佛畢,即使夷使向撫臣索車渠數(shù)珠,蓮花子數(shù)珠及西番十王經(jīng)。先是,延寧撫臣郜光先為切盡請敕賞,幸報可?!瓊飨斜M同伊母并部夷二百余人,叩頭受敕賞而去?!比?,“實以馬牛,與所部諸男婦皆布瘡?!毙新闷D難?!坝谑桥氩瓒Y佛,而請番僧祈禳。”“是月也,切盡嬸母滿都虎亦至鎮(zhèn)番,……切盡傳檄酋婦,令其邊外行?!薄扒斜M諸酋雖不下數(shù)千人,而所統(tǒng)領(lǐng),動稱數(shù)萬。頗聞出寇瓦剌,各番夷殺死酋長數(shù)人,兵馬物故者,亡慮數(shù)千人。頃者,潛伏嘉峪關(guān)外邊,而與哈密酋長母恨等給歡,而復(fù)鳩順義王及河套諸部酋會集,以大搶瓦剌為務(wù)。”(12)“其五月,崇古轉(zhuǎn)遷切盡黃臺吉、威正恰他不能官為指揮同知……詔從之?!保?3)“制置使崇古乃請指揮僉事切盡黃臺吉、威正恰他不能稍轉(zhuǎn)指揮同知,并授打兒漢等秩百戶。詔報可,諸夷喁喁然,益感徳慕義,稱藩保塞。”(14)《明實錄》隆慶六年二月癸巳條載:“虜酋指揮僉事切盡黃臺吉視諸夷尤為恭順,宜于互市日厚加賞賚,上允其議?!保?5)
        萬歷元年(1573年),庫圖克臺又率兵出征。“歲次癸酉,年三十四歲出征,精選賽音夫人所稱之四營五供,以先鋒七百兵而行,直至哈蘇魯克復(fù)仇。托克摩克之阿克薩爾合罕,率兵十萬迎戰(zhàn)于額錫勒塔卜(似指伊塞克湖)之地。徹辰洪臺吉降旨:‘不論何人,不得先我入其此陣,吾必自為先鋒’?!馨⒖怂_爾之子三索勒坦,分別懲治,而后釋之。如是狠報二弟之仇,振旅而還?!保?6)同年,“宣大制置使王崇古錄監(jiān)市功。上有詔:賜切盡黃臺吉等彩段二表里,織金纻絲衣一襲。然而切盡尚在海上,何以敘之?從延寧督臣戴才、撫臣郜光先議也。于是,撫臣張守已以所頒彩幣,召切盡叩領(lǐng)?!保?7)
        萬歷二年(1574年),庫圖克臺聞布延巴圖爾洪臺吉(諾延達喇之子,明漢文史籍稱把都兒)兄弟征伐衛(wèi)拉特四部,將所率軍隊后撤,留輜重于別爾庫勒(巴爾思闊,今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率軍隊在濟勒曼山(扎勒滿汗山,今新疆哈密東北之雅爾瑪罕山,明漢文史籍稱哈密北山)后,攻打巴噶圖部。庫圖克臺之子烏勒哲·伊勒都齊帶兵追戰(zhàn)三月之久,因糧斷絕,至圖巴罕山之陰,擄掠了綽羅斯部的人畜。(18)“明年甲戎,督臣石茂華又奏,切盡比年力主貢市,請于所進上馬價,每匹加五金,留邊馬匹加十金。故事,敕書屬太史,幣帛出內(nèi)帑。仍會戎部,遣通事武職署丞凡三人,賚赴塞上,而以大官治筵宴,遇之不謂不優(yōu)渥矣。”(19)
        萬歷三年(1575年),庫圖克臺率鄂爾多斯萬戶軍隊返回。(20)“明年乙亥春,三月,清水營法當開市,撫臣朱笈使使者召切盡。切盡令部夷我著太等并指揮僉事或收氣黃臺吉赴市,而又以馬弱,延引至六月。自二十九至次月初三,又自七月二十五至次月初三。市畢,秋毫無犯?!保?1)
        萬歷四年(1576年),博碩克圖(布延巴圖爾洪臺吉之子,明漢文史籍稱卜失兔)即鄂爾多斯?jié)r(nóng)位。扎薩克圖汗(明漢文史籍稱土蠻)任命庫圖克臺為五人執(zhí)政理事,在鄂爾多斯萬戶中政治地位僅次于濟農(nóng)?!扒斜M見西海丙兔(俺答之子——筆者),同克臭、銀錠、著力兔、大成及松山賓兔(俺答之子——筆者),歲在莊浪岔山口、鏵尖墩小市,亦請為比。撫臣侯東萊拒之甚嚴,得解免。及大市,則又不至。但諸部皆凜凜奉約束唯謹,則切盡指示功也。制置使石茂華請給敕道一道,正賞一分,加賞一分。是年秋八月還套,躬率百余騎,赴清水營互市。塞上諸將卒以為曠觀,爭睹厥為何如面貌。即識者亦謂切盡倦于游,而或有橐弓臥鼓之意乎?切盡益念諸小部及畜產(chǎn)俱在肅州邊外討來川(今甘肅北大河——筆者),復(fù)欲西行。而以我蘭河、靖虜,擊刁斗,堅壁,未可倉卒出?!保?2)
        “是歲,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三十七歲,詣其叔阿勒坦合罕奏曰:‘既報昔日明人取城之仇,復(fù)與漢國議和矣。次報衛(wèi)拉特之仇,降服而取其國矣。今者合罕之壽已高,漸至于老矣。聞賢者言,有益于今生及后世二者唯經(jīng)教云,又言此西方存雪之地,有大慈觀世音菩薩之真身焉,云。請之來,以效昔日圣忽必例徹辰合罕與胡圖克圖帕克巴喇嘛二人之例,而修政教,豈非盛事乎?’阿勒坦合罕深然之,遂與右翼三部議和。”(23)阿勒坦派三人使者,“禮請圣識一切索諾木扎木蘇胡圖克圖”(即索南堅錯,三世達賴喇嘛——筆者)到青海與阿勒坦汗會晤,索諾木扎木蘇接受邀請。(24)《明史》亦有相關(guān)記載:“自丙兔據(jù)青海,有切盡臺吉者,河套酋吉能從子,俺答從孫也,從之而西。屢掠番人不得志,邀俺答往助。俺答雅欲侵瓦剌,乃假迎活佛名,擁眾西行?!保?5)
        萬歷五年(1577年),蒙古右翼三部在察卜齊雅勒地方首派800余眾迎接索諾木扎木蘇,庫圖克臺為首的迎接是第三次,人眾達三千,規(guī)模超出前兩次(26)。“丁丑春,赴西寧請曰:‘吾欲往西海,迎活佛,飲長生水,庶幾得保殘軀,可乎?’關(guān)吏戒嚴,又弗許。先是,切盡約俺答,攜眾西援,以求得志于番夷。俺答雖口許,……殊不欲往。……切盡善用奇兵,西搶置勿論,忽從中須臾起,而以迎佛飲長生水聳動之。于是,俺答攜三娘子傾部而往西海迎佛,兼請開市鬻茶。……是年,按臣興玠新得俺答書,欲為切盡請給都督金印,則其心喜切盡可知矣。切盡見俺答迎佛,正墮其術(shù),仰視天而俯視地,自以為可雪宿恥。”(27)“其五年四月,俺答及昭勇將軍把漢那吉等,入貢如初……,以故俺答求索無厭,乃請遷啞兒開、大周思、哈漢秩及切盡黃臺吉金印”。(28)
        萬歷六年(1578年),五月,阿勒坦汗及庫圖克臺率數(shù)萬部眾到達青海,與索南堅錯會晤。這次歷史性的會晤,《蒙古源流》記載較詳。會晤期間,舉行盛大法會,庫圖克臺誦讀了歡迎獻詞。索南堅錯贈阿勒坦汗以“轉(zhuǎn)千金法輪之咱噶喇瓦掄徹辰合罕”之號,贈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以“庫喀·噶爾弼徹辰洪臺吉”之號。(29)盛會期間,阿勒坦汗和庫圖克臺等對元朝忽必烈帝時期所訂的《十善福經(jīng)白史》法規(guī)進行修訂,由庫圖克臺在封建主大會上宣讀(30)。
        切盡“戊寅,復(fù)聚打兒漢及賓兔、丙兔,并赴紅山、清水、中衛(wèi)、扁都口、鏵尖墩大小市,而使?jié)h關(guān)謂我實恭順。頃之,督臣石茂華果奏:‘北虜互市已竣,而不知聯(lián)翩住牧,聲勢相倚,意欲何為乎’?”?!八让?、庚辰(萬歷七年、八年、1579—1580年)入貢。俱稱‘龍虎將軍’。”(31)
        “歲次庚辰,其年四十一歲時,輸自寧夏城,上自寧夏城,下至榆林城,由二十一城,輸以無數(shù)之帑藏矣?!保?2)而《明史》有不同記載:“八年春,始以活佛言東還,而切盡弟火落赤及俺答庶兄子永邵卜遂留青海不去。八月,丙兔率眾掠番并內(nèi)地人畜,詔絕其市賞。俺答聞之,馳書切責。乃還所掠,執(zhí)獻為惡者六人,自罰牛羊七百。帝嘉其父恭順,賚之銀幣,即以牛羊賜其部人,為惡者付之自治,仍許貢市,俺答益感德。而火落赤侵番不休,守臣檄切盡臺吉約束之,亦引罪輸服?!保?3)
        庫圖克臺之“已卯、庚辰入貢俱稱龍虎將軍”問題,《萬歷武功錄》對庫圖克臺的官秩記載脈絡(luò)清楚,隆慶五年為指揮僉事,翌年五月遷指揮同知,萬歷五年請都督金印,后為龍虎將軍。而《蒙古源流》記載隆慶四年擬賜龍虎將軍之號及玉印黃卷,其間以故耽延,未及領(lǐng)受。如此,先于阿勒坦汗受封,與理不通,恐誤。隆慶五年諾延達喇濟農(nóng)才為都督同知,庫圖克臺官秩高于濟農(nóng)更不可能。
        萬歷九年(1581年),“辛巳春,使夷使撒字戶把都以其書微告我漢關(guān)言:‘東虜決策犯遼陽有狀,不可不早自備之。’是年,禿退,哈漢二酋婦,借兵于切盡,切盡不許。”(34)禿退臺吉曾隨庫圖克臺西進,曾曰:“吾所走道視切盡,亦由水塘出境?!焙蟆斑€套,切盡黃臺吉歸之于正”?!睹鲗嶄洝啡f歷九年六月甲寅條載:“西海住牧貢酋丙兔越犯洮州,搶掠番漢人畜。隨差官役前去宣諭俺答并切盡黃臺吉等即差夷人切責丙兔悔過,聽受約束。”(35)同書萬歷十一年正月丁卯條記,明廷要求庫圖克臺去管制擾邊侵掠西部而返的火落赤。上述二事與《明史》記載時間不合,待后考證。但從側(cè)面說明庫圖克臺的軍政實力在明廷視野里和右翼蒙古內(nèi)部已有相當?shù)挠绊憽?BR>    萬歷十年至十一年(1582—1583年),庫圖克臺“壬午、癸未,同卜失兔、那木太、丙兔等赴市。是年,三娘子與恰升臺吉爭板升,切盡左袒恰臺吉,語在《三娘子傳》?!保?6)查《萬歷武功錄·三娘子列傳》,“爭板升”事為癸未年九月始。三娘子即阿勒坦汗(1581年薨逝)之遺孀?!叭镒右姶蟪杀燃藫戆炒鹚z諸部落及板升甚雄,謀欲為不他失禮室之,而陰以為利。恰臺吉與三娘子政有隙,弗從。三娘子急使酋長扯布……等,引精兵二千人,圍大板升,……大戰(zhàn)于板升……,而恰臺吉又不肯秋毫所予,解忿者甚難?!保?7)大板升即福化城、歸化城,今之呼和浩特市。大板升原歸阿勒坦汗嫡系部眾,后歸大成臺吉(即把漢那吉)所有,成為土默特部最強者。大成故去,三娘子恐板升落他人之手,欲將大成遺孀嫁給其子不他失禮。此舉遭恰臺吉等反對,后引發(fā)內(nèi)戰(zhàn)。庫圖克臺等出面調(diào)解,約法三章。三娘子再攻大板升,庫圖克臺譴責三娘子違約,全力支持恰臺吉和大成夫人。(38)
        萬歷十二年(1584年),庫圖克臺“互市,亦如之,市畢,諸虜為切盡請遷秩?!保?9)秩為俸祿,與職位是否有關(guān),該條記述過簡。
        萬歷十三年(1585年)?!耙矣衔逶?,切盡先進上馬一十五匹。卜失兔以請增賞不至?!挟?,群河套、松山、西海諸虜,紛紛籍籍,或欲修筑瓦剌,或欲寇抄西番。督臣郜光先使使者風諭切盡及卜失兔:‘昔年瓦剌之禍,爾忘之乎?慎勿復(fù)往?!饲蔡旘T誡西行諸部,毋輕稱兵。……而諸虜又自鎮(zhèn)番、龍首堡載敗,既不得志于內(nèi)地,又不得志于瓦剌。且嘉峪關(guān)諸虜?shù)婪昊匾模直惶斅?。自是,切盡雄心稍稍消耗矣。(40)“是年,切盡黃臺吉馬先進,卜失兔阿不害久不至,……況卜酋為一套之長,而切盡終受節(jié)制。比年切盡馬先入,諸部夷皆譙讓之?!m令切盡馬獨先入,必至扼腕難堪,恐切盡自是弗敢先矣?!保?1)庫圖克臺先于博碩克圖向明朝入貢,遭鄂爾多斯封建主的指責,而明廷擔心庫圖克臺以先進貢自重。
        是年,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堅錯來到庫圖克臺的住牧地?!皻q次乙酉,年四十四歲時至徹辰洪臺吉家之也可·錫伯爾地方,于蔑克嚕克泉旁,坐禪三日(清朝譯本為三月,蒙文史籍《明鏡》和《明珠》亦為三月——筆者注),修成能收三界者圣 **王佛之道,授胡土克臺徹辰洪臺吉,托爾罕·珠拉徹辰夫人二人為首之全體施主以無盡修行之灌頂,及幾多接引緣法之法旨焉?!保?2)也可·錫伯爾,即伊克錫伯爾,今烏審旗南部大石砭一帶,在薩日烏素河右岸。按《達賴喇嘛傳》(牙含章編著)記述,索南堅錯在這里與蒙古封建主進行會談,并調(diào)停了三個蒙古部落之間的戰(zhàn)爭。(43)另據(jù)《內(nèi)蒙古喇嘛教史》轉(zhuǎn)述,索南堅錯為庫圖克臺修建的錫伯爾廟主持開光儀式,給僧徒受戒,為信徒誦經(jīng)祝福。(44)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切盡先進上馬二匹,它悉以次貢市,是時,歸華寺比丘宛沖習學韃靼、畏吾、西番番字,向隨切盡傳經(jīng)譯字,積功勞。宣大督臣鄭絡(luò)請授宛沖都綱。比萬歷初喇叭沙乞例也?!保?5),側(cè)面說明庫圖克臺懂漢、藏、吾畏兒等文字。這年,博碩克圖的得力助手哈漢把都爾故去?!懊髂辏ㄈf歷十四年)正月,督臣郜光先奏指揮僉事哈漢把都爾死,……是時,卜失兔雖倔強乎,然陰佐之者,實哈漢把都爾。今且物故,卜失兔如失左右手。而后而乃使就切盡黃臺吉之范圍?!保?6)此時的庫圖克臺成為鄂爾多斯部內(nèi)勢力最強大者。
        “時鄂爾多斯之徹辰洪臺吉,歲次丙戌,年四十七歲薨逝后,令賽罕囊素、瓦齊爾·托密·公固什、阿喇沁衛(wèi)征·烏爾魯克、伯吉徹辰·濟雅噶齊等賚送福事,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深為痛悼,乃降旨曰:‘彼已趨菩提之道去矣,更有何說!只惜汝等,自棄乃福,擲一斛之舍利子等靈寶于地矣!’言訖,乃發(fā)善愿,深結(jié)佛法之明命矣?!保?7)索南堅錯及使者痛悼吊祭,為歷史之余響。
        按《萬歷武功錄》記載,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薨于第二年。“丁亥冬,切盡逢霧露死。上從督臣郜光先議,憫切盡勤勞,賜以恤典。是時,切盡雖物故乎,然胡中事無大小,無不愿以切盡為法。切盡子侄火落赤等最桀驁,特為切盡所節(jié)制,不得悉其虎狼耳。臨死,屬其酋婦妣吉,善自保部夷,尤惓惓無忘天恩為戒。惜哉!其不講于長生之術(shù)也?!保?8)
        無論何年,庫圖克臺的逝世,時為大事一件,震動中原朝堂,漠南蒙古地區(qū)也影響巨大。明神宗與三世達賴喇嘛政教二巨頭痛惜追悼庫圖克臺,見其影響之深之大。
        庫圖克臺所處的歷史時代,正是漠南蒙古地區(qū)逐漸出現(xiàn)割據(jù)的時期??拷L城的蒙古地區(qū),包括鄂爾多斯,出現(xiàn)較和平的社會環(huán)境。蒙古右翼封建主與明建立貢市關(guān)系時,阿勒坦汗成為蒙古事實上的領(lǐng)袖,而鄂爾多斯部的實力較弱,但與土默特部阿勒坦汗保持親密關(guān)系。阿勒坦汗所進行的內(nèi)外戰(zhàn)爭,鄂爾多斯全力以赴。諾延達喇及博碩克圖為濟農(nóng)的時代,正是鄂爾多斯部影響相對衰弱之秋,內(nèi)部不統(tǒng)一,后向外擴張,庫圖克臺在軍政上大展身手,養(yǎng)精蓄銳,建立宏業(yè)。
        庫圖克臺在蒙古右翼與明朝通貢互市上,貢獻巨大。西三邊鎮(zhèn)的通貢互市不同程度均與庫圖克臺有關(guān),明朝與鄂爾多斯有關(guān)的馬市為4處,即延綏紅山寺堡、寧夏清水營、中衛(wèi)、平虜衛(wèi)。1575年,僅延綏一鎮(zhèn),鄂爾多斯萬戶售馬牛羊8197頭匹。與明和平相處,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鄂爾多斯地區(qū)的發(fā)展。庫圖克臺作為歷史上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和經(jīng)濟學家,縱橫政壇,內(nèi)理民族事務(wù),理亂糾錯,維護團結(jié)統(tǒng)一,上與中原朝廷友善,和諧相處,經(jīng)濟上通有無計民生,佳話連篇。明代漢文史料,從隆慶至萬歷初近二十年中,明廷對其高度評價,這在少數(shù)民族人物中不多見。 
        庫圖克臺傾情于藏傳佛教,并致力于此,是漠南蒙古貴族引進黃教第一人。黃教的引進,促使漠南蒙古擯棄薩滿教中野蠻的用活人及牲畜為死者殉葬祭祀的陳規(guī)陋俗,禁絕薩滿教,倡導(dǎo)修福修德,停止掠奪戰(zhàn)爭,這無疑在當時來說是歷史性的進步。
        作為史學家,其所著《十善福經(jīng)白史》在蒙古史學史上,是承前啟后的偉大著作。依《蒙古史學史》(49)評價,庫圖克臺是封建佛教史學史確立初期最優(yōu)秀的史學家,是當時蒙古封建主中一位開明的代表人物,對當時的蒙古政治、文化生活中起過重要作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決定蒙古歷史思想發(fā)展過程的封建宗教史學史發(fā)韌時期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庫圖克臺的曾孫薩囊徹辰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編著完畢的《蒙古源流》,史料部分參閱了《十善福經(jīng)白史》?!妒聘=?jīng)白史》現(xiàn)有漢文及日、德、英等多種文字譯本。
        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已超越其所處歷史時空。他薨逝后,葬于今薩日烏素河西北的伊克翁貢。有清一代至民國,烏審旗扎薩克特派人守陵祭奠。另一說,庫圖克臺陵墓后遷到今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qū)金雞灘之大墳灘,春夏之交,蒙漢人民前來祭奠。清順治六年(1649年)建立的達日罕喇嘛廟,三百五十余年專祭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供奉他所用過的部分物件。
    注釋:
        (1)見新譯校注《蒙古源流》,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年10月第1版卷六,354頁。
        (2)同上,354—355頁。
        (3)見《萬歷武功錄》卷之八中三邊二俺答列傳下。
        (4)見《三云籌俎考》封貢考135頁。
        (5)見《萬歷武功錄》卷之十四西三邊切盡黃臺吉列傳。
        (6)同(3)。
        (7)同(5)。
        (8)見《萬歷武功錄》卷之十四西三邊吉能列傳。
        (9)見《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二百十五、韃靼,中華書局1974年4月第1版8488頁。
        (10)轉(zhuǎn)引自《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5年第 1期62頁。
        (11)同(1)358—359頁。
        (12)同(5)。
        (13)同(3)。
        (14)同(8)。
        (15)同(10)。
        (16)同(1)359頁。
        (17)(19),同(5)。
        (18)同(1)362頁。
        (20)同(1)卷七375頁。
        (21)(22),同(5)。
        (23)同(1)375頁。
        (24)同(1)375—376頁。
        (25)見《明史》卷三百三十、列傳第二百十八、西域二、西番8547頁。
        (26)(29),同(1)分別見375—381頁、381—395頁。
        (27)同(5)。
        (28)同(3)。
        (30)見《內(nèi)蒙古喇嘛教史》德勒格編著,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97頁。
        (31)同(5)。
        (32)同(1)397頁。
        (33)同(25)。
        (34)(36)同(5)。
        (35)同(10)64頁。
        (37)見《萬歷武功錄》卷之九中三邊三三娘子傳。
        (38)見《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中冊554—556頁。
        (39)(40)同(5)。
        (41)見《萬歷武功錄》卷之十四西三邊卜失兔阿不害列傳。
        (42)同(1),卷七402頁。
        (43)見《達賴喇嘛傳》牙含章編著,人民出版社1984年 9月第1版23頁。
        (44)同(30)110頁。 
        (45)(48)同(5)。
        (46)見《萬歷武功錄》卷之十四西三邊哈漢把都臺吉列傳。
        (47)同(1),卷七406頁。
        (49)《蒙古史學史》(13世紀—17世紀),蒙古人民共和國史學家沙·比拉著,陳弘法漢譯,內(nèi)蒙古教育出 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檔案館)

  •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史海鉤沉)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事略
  •     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1540—1586年),也作“胡圖克臺徹辰”、“呼圖克臺徹辰洪臺吉”,明朝漢文史籍稱“切盡黃臺吉”。是成吉思汗第十九代孫,北元后期蒙古鄂爾多斯萬戶首領(lǐng)之一,是阿勒坦汗政權(quán)中重要人物。其著作《十善福經(jīng)白史》。
        庫圖克臺曾祖父巴爾蘇·博羅特為蒙古右翼三萬戶之上濟農(nóng),祖父袞必里克墨爾根(明漢文史籍稱吉囊)為鄂爾多斯萬戶濟農(nóng)。父諾木塔爾尼郭斡臺吉為鄂爾多斯萬戶伯速特、衛(wèi)新(烏審)二部領(lǐng)主。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與其叔祖阿勒坦(明漢文史籍稱俺答)汗為同時代人,又是阿勒坦汗的得力助手。其生平載于《蒙古源流》和《萬歷武功錄》?!度f歷武功錄》贊曰:“切盡為人明敏,而嫻于文辭,尤博通內(nèi)典”,“雄視一套,投足左右,便有輕重”,“善用奇兵”。該書中的《切盡黃臺吉列傳》長達3400字,記載庫圖克臺與明朝相關(guān)軍政事務(wù),尤詳于通貢、互市。而《蒙古源流》側(cè)重記載其處理民族內(nèi)務(wù)、征伐、禮佛。兩書對庫圖克臺的記載各有千秋,可互證。
        按《蒙古源流》記載,庫圖克臺的軍政活動始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庫圖克臺率鄂爾多斯萬戶軍隊西行遠征四衛(wèi)拉特(瓦剌),至額爾齊斯河與土爾扈特部交戰(zhàn),擊殺喀喇·博兀喇,收服辛必斯、土爾扈特二部之半,班師還營。(1)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庫圖克臺又行兵土伯特,在錫里木濟之三河交會處,與當?shù)胤鸾探缃⒄侮P(guān)系,收服土伯特后,攜勒爾根喇嘛等3人返回鄂爾多斯。(2) 
        隆慶五年(1571年),“其五月,俺答遷使奉表稱臣,貢名馬三十匹。上御建極殿受之,使太史奉金冊,封俺答順義王?!?3)《三云籌俎考》載:“隆慶五年五月,內(nèi)俺答在得勝市邊外晾馬臺封王時,同東西各臺吉頭目昆都力哈、老把都、永邵卜大成、切盡黃臺吉等三大部夷人,并各衙門原差通官,在彼講定。有俺答等隨令頭目打兒漢首領(lǐng)等四名對天叫誓……”。(4)“隆慶辛未,吉能(鄂爾多斯萬戶濟農(nóng),即諾延達喇——筆者)遣切盡等至俺答所曰:‘幸為我告制置使王崇古,請得貢市比宣大’。俺答隨令切盡,糾合都督同知昆都力哈……等,貢馬五百有九匹。內(nèi)進上馬三十匹,鋄銀鞦轡馬鞍一副,而切盡親為表文?!浦檬雇醭绻砰喥浔砦?,大都感上許俺答封王通貢恩,顧辭多參以佛語。乃及封還,而令其表視俺答式以進。切盡謹如約,然后下令,令擇五色銀合棗騮騸馬四十匹,咨送禮部,復(fù)選擇以進,余番得畜邊營?!?5)庫圖克臺上交明朝的表文,表達了鄂爾多斯萬戶大小封建主請求封貢的愿望。
        “其秋,套虜吉能等,亦愿輸貢處,……并請于朝,許其開市入貢,酌延綏、寧夏悉如宣大例報可,賜吉能都督同知官,余以次拜指揮、千、百戶秩凡四十九人,并贈衣幣?!?6)“(切盡)初授指揮僉事,是時貢市始成。諸部酋既得漢官,皆相傳以為榮。切盡獨心懷鞅鞅,以為‘漢將軍不當以眾人遇我乎’!”(7)“明年(辛未——筆者注),能(吉能——筆者注)乃遣切盡黃臺吉、威進恰他不浪、莽會臺吉請貢。切盡等迎謝悉如禮。漢法:臨市,建黃幃,諸夷南向叩頭者四。切盡等乃竟執(zhí)夷禮,卸冠叩謁,志氣揚揚,甚自得也。第偏索鐵鍋弗得,退后有言……于是,撫臣郜光先喜能恭順,請賜能及切盡等綺幣有差。”(8)《明史》記載:“西部吉能及其侄切盡等亦請市,詔紅山墩暨清水營。市成,亦封吉能為都督同知”。(9)時明朝首輔張居正在隆慶五年十一月前后的書信中稱:“威正恰者不知前已授官否,渠能制吉能,即可用此人以行吾之策。切盡黃臺吉通佛經(jīng),識義理。昨在宣大調(diào)伏俺答、老把都二酋,甚有功于中華。故特賜賞賚。此二人者,一宜以計用之,一宜以禮處之。”(《明經(jīng)世文編》卷三二六。)(10)
        隆慶六年(1572年),庫圖克臺的兩個弟弟布延達喇浩拉齊巴圖爾、賽音達喇青巴圖爾行兵托克摩克(今哈薩克斯坦托克馬克),至錫喇河(今哈薩克斯坦錫爾河),進攻阿克薩爾合罕,掠其人畜,擒其夫人。青巴圖班師返至尼楚袞·哈蘇魯克,阿克薩爾合罕率兵十萬追戰(zhàn)。青巴圖與庫圖克臺十七歲的長子烏勒哲·伊勒都齊等人當先攻入,青巴圖兄弟二人戰(zhàn)死,烏勒哲·伊勒都齊乘馬中箭,后獲救而返。(11)此年,庫圖克臺活動在《萬歷武功錄》里記載較詳。 “明年壬申春,二月,切盡乃蹈水臨邊,關(guān)吏亟問:‘爾來何為?’切盡對曰:‘邊外朵顏三衛(wèi)為達子,烏思藏為回子、為西番,并我等入貢,必不敢往寇。吾來,為瓦剌也’?!睅靾D克臺率部在今河西走廊地區(qū)緩慢行動,途中遇雨雪,以致牛馬消耗,艱苦萬狀,懇請明開互市,不許?!扒斜M內(nèi)深次骨,乃益謬為馴謹,誡諸部所過毋搶番,毋搶漢,令下即起營。”閏二月朔,“切盡往馬蹄寺禮佛畢,即使夷使向撫臣索車渠數(shù)珠,蓮花子數(shù)珠及西番十王經(jīng)。先是,延寧撫臣郜光先為切盡請敕賞,幸報可?!瓊飨斜M同伊母并部夷二百余人,叩頭受敕賞而去?!比?,“實以馬牛,與所部諸男婦皆布瘡。”行旅艱難?!坝谑桥氩瓒Y佛,而請番僧祈禳?!薄笆窃乱?,切盡嬸母滿都虎亦至鎮(zhèn)番,……切盡傳檄酋婦,令其邊外行?!薄扒斜M諸酋雖不下數(shù)千人,而所統(tǒng)領(lǐng),動稱數(shù)萬。頗聞出寇瓦剌,各番夷殺死酋長數(shù)人,兵馬物故者,亡慮數(shù)千人。頃者,潛伏嘉峪關(guān)外邊,而與哈密酋長母恨等給歡,而復(fù)鳩順義王及河套諸部酋會集,以大搶瓦剌為務(wù)?!保?2)“其五月,崇古轉(zhuǎn)遷切盡黃臺吉、威正恰他不能官為指揮同知……詔從之?!保?3)“制置使崇古乃請指揮僉事切盡黃臺吉、威正恰他不能稍轉(zhuǎn)指揮同知,并授打兒漢等秩百戶。詔報可,諸夷喁喁然,益感徳慕義,稱藩保塞?!保?4)《明實錄》隆慶六年二月癸巳條載:“虜酋指揮僉事切盡黃臺吉視諸夷尤為恭順,宜于互市日厚加賞賚,上允其議。”(15)
        萬歷元年(1573年),庫圖克臺又率兵出征?!皻q次癸酉,年三十四歲出征,精選賽音夫人所稱之四營五供,以先鋒七百兵而行,直至哈蘇魯克復(fù)仇。托克摩克之阿克薩爾合罕,率兵十萬迎戰(zhàn)于額錫勒塔卜(似指伊塞克湖)之地。徹辰洪臺吉降旨:‘不論何人,不得先我入其此陣,吾必自為先鋒’?!馨⒖怂_爾之子三索勒坦,分別懲治,而后釋之。如是狠報二弟之仇,振旅而還?!保?6)同年,“宣大制置使王崇古錄監(jiān)市功。上有詔:賜切盡黃臺吉等彩段二表里,織金纻絲衣一襲。然而切盡尚在海上,何以敘之?從延寧督臣戴才、撫臣郜光先議也。于是,撫臣張守已以所頒彩幣,召切盡叩領(lǐng)。”(17)
        萬歷二年(1574年),庫圖克臺聞布延巴圖爾洪臺吉(諾延達喇之子,明漢文史籍稱把都兒)兄弟征伐衛(wèi)拉特四部,將所率軍隊后撤,留輜重于別爾庫勒(巴爾思闊,今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率軍隊在濟勒曼山(扎勒滿汗山,今新疆哈密東北之雅爾瑪罕山,明漢文史籍稱哈密北山)后,攻打巴噶圖部。庫圖克臺之子烏勒哲·伊勒都齊帶兵追戰(zhàn)三月之久,因糧斷絕,至圖巴罕山之陰,擄掠了綽羅斯部的人畜。(18)“明年甲戎,督臣石茂華又奏,切盡比年力主貢市,請于所進上馬價,每匹加五金,留邊馬匹加十金。故事,敕書屬太史,幣帛出內(nèi)帑。仍會戎部,遣通事武職署丞凡三人,賚赴塞上,而以大官治筵宴,遇之不謂不優(yōu)渥矣?!保?9)
        萬歷三年(1575年),庫圖克臺率鄂爾多斯萬戶軍隊返回。(20)“明年乙亥春,三月,清水營法當開市,撫臣朱笈使使者召切盡。切盡令部夷我著太等并指揮僉事或收氣黃臺吉赴市,而又以馬弱,延引至六月。自二十九至次月初三,又自七月二十五至次月初三。市畢,秋毫無犯?!保?1)
        萬歷四年(1576年),博碩克圖(布延巴圖爾洪臺吉之子,明漢文史籍稱卜失兔)即鄂爾多斯?jié)r(nóng)位。扎薩克圖汗(明漢文史籍稱土蠻)任命庫圖克臺為五人執(zhí)政理事,在鄂爾多斯萬戶中政治地位僅次于濟農(nóng)?!扒斜M見西海丙兔(俺答之子——筆者),同克臭、銀錠、著力兔、大成及松山賓兔(俺答之子——筆者),歲在莊浪岔山口、鏵尖墩小市,亦請為比。撫臣侯東萊拒之甚嚴,得解免。及大市,則又不至。但諸部皆凜凜奉約束唯謹,則切盡指示功也。制置使石茂華請給敕道一道,正賞一分,加賞一分。是年秋八月還套,躬率百余騎,赴清水營互市。塞上諸將卒以為曠觀,爭睹厥為何如面貌。即識者亦謂切盡倦于游,而或有橐弓臥鼓之意乎?切盡益念諸小部及畜產(chǎn)俱在肅州邊外討來川(今甘肅北大河——筆者),復(fù)欲西行。而以我蘭河、靖虜,擊刁斗,堅壁,未可倉卒出?!保?2)
        “是歲,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三十七歲,詣其叔阿勒坦合罕奏曰:‘既報昔日明人取城之仇,復(fù)與漢國議和矣。次報衛(wèi)拉特之仇,降服而取其國矣。今者合罕之壽已高,漸至于老矣。聞賢者言,有益于今生及后世二者唯經(jīng)教云,又言此西方存雪之地,有大慈觀世音菩薩之真身焉,云。請之來,以效昔日圣忽必例徹辰合罕與胡圖克圖帕克巴喇嘛二人之例,而修政教,豈非盛事乎?’阿勒坦合罕深然之,遂與右翼三部議和。”(23)阿勒坦派三人使者,“禮請圣識一切索諾木扎木蘇胡圖克圖”(即索南堅錯,三世達賴喇嘛——筆者)到青海與阿勒坦汗會晤,索諾木扎木蘇接受邀請。(24)《明史》亦有相關(guān)記載:“自丙兔據(jù)青海,有切盡臺吉者,河套酋吉能從子,俺答從孫也,從之而西。屢掠番人不得志,邀俺答往助。俺答雅欲侵瓦剌,乃假迎活佛名,擁眾西行。”(25)
        萬歷五年(1577年),蒙古右翼三部在察卜齊雅勒地方首派800余眾迎接索諾木扎木蘇,庫圖克臺為首的迎接是第三次,人眾達三千,規(guī)模超出前兩次(26)?!岸〕蟠?,赴西寧請曰:‘吾欲往西海,迎活佛,飲長生水,庶幾得保殘軀,可乎?’關(guān)吏戒嚴,又弗許。先是,切盡約俺答,攜眾西援,以求得志于番夷。俺答雖口許,……殊不欲往?!斜M善用奇兵,西搶置勿論,忽從中須臾起,而以迎佛飲長生水聳動之。于是,俺答攜三娘子傾部而往西海迎佛,兼請開市鬻茶?!悄辏闯寂d玠新得俺答書,欲為切盡請給都督金印,則其心喜切盡可知矣。切盡見俺答迎佛,正墮其術(shù),仰視天而俯視地,自以為可雪宿恥。”(27)“其五年四月,俺答及昭勇將軍把漢那吉等,入貢如初……,以故俺答求索無厭,乃請遷啞兒開、大周思、哈漢秩及切盡黃臺吉金印”。(28)
        萬歷六年(1578年),五月,阿勒坦汗及庫圖克臺率數(shù)萬部眾到達青海,與索南堅錯會晤。這次歷史性的會晤,《蒙古源流》記載較詳。會晤期間,舉行盛大法會,庫圖克臺誦讀了歡迎獻詞。索南堅錯贈阿勒坦汗以“轉(zhuǎn)千金法輪之咱噶喇瓦掄徹辰合罕”之號,贈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以“庫喀·噶爾弼徹辰洪臺吉”之號。(29)盛會期間,阿勒坦汗和庫圖克臺等對元朝忽必烈帝時期所訂的《十善福經(jīng)白史》法規(guī)進行修訂,由庫圖克臺在封建主大會上宣讀(30)。
        切盡“戊寅,復(fù)聚打兒漢及賓兔、丙兔,并赴紅山、清水、中衛(wèi)、扁都口、鏵尖墩大小市,而使?jié)h關(guān)謂我實恭順。頃之,督臣石茂華果奏:‘北虜互市已竣,而不知聯(lián)翩住牧,聲勢相倚,意欲何為乎’?”?!八让?、庚辰(萬歷七年、八年、1579—1580年)入貢。俱稱‘龍虎將軍’?!保?1)
        “歲次庚辰,其年四十一歲時,輸自寧夏城,上自寧夏城,下至榆林城,由二十一城,輸以無數(shù)之帑藏矣?!保?2)而《明史》有不同記載:“八年春,始以活佛言東還,而切盡弟火落赤及俺答庶兄子永邵卜遂留青海不去。八月,丙兔率眾掠番并內(nèi)地人畜,詔絕其市賞。俺答聞之,馳書切責。乃還所掠,執(zhí)獻為惡者六人,自罰牛羊七百。帝嘉其父恭順,賚之銀幣,即以牛羊賜其部人,為惡者付之自治,仍許貢市,俺答益感德。而火落赤侵番不休,守臣檄切盡臺吉約束之,亦引罪輸服。”(33)
        庫圖克臺之“已卯、庚辰入貢俱稱龍虎將軍”問題,《萬歷武功錄》對庫圖克臺的官秩記載脈絡(luò)清楚,隆慶五年為指揮僉事,翌年五月遷指揮同知,萬歷五年請都督金印,后為龍虎將軍。而《蒙古源流》記載隆慶四年擬賜龍虎將軍之號及玉印黃卷,其間以故耽延,未及領(lǐng)受。如此,先于阿勒坦汗受封,與理不通,恐誤。隆慶五年諾延達喇濟農(nóng)才為都督同知,庫圖克臺官秩高于濟農(nóng)更不可能。
        萬歷九年(1581年),“辛巳春,使夷使撒字戶把都以其書微告我漢關(guān)言:‘東虜決策犯遼陽有狀,不可不早自備之。’是年,禿退,哈漢二酋婦,借兵于切盡,切盡不許?!保?4)禿退臺吉曾隨庫圖克臺西進,曾曰:“吾所走道視切盡,亦由水塘出境?!焙蟆斑€套,切盡黃臺吉歸之于正”?!睹鲗嶄洝啡f歷九年六月甲寅條載:“西海住牧貢酋丙兔越犯洮州,搶掠番漢人畜。隨差官役前去宣諭俺答并切盡黃臺吉等即差夷人切責丙兔悔過,聽受約束?!保?5)同書萬歷十一年正月丁卯條記,明廷要求庫圖克臺去管制擾邊侵掠西部而返的火落赤。上述二事與《明史》記載時間不合,待后考證。但從側(cè)面說明庫圖克臺的軍政實力在明廷視野里和右翼蒙古內(nèi)部已有相當?shù)挠绊憽?BR>    萬歷十年至十一年(1582—1583年),庫圖克臺“壬午、癸未,同卜失兔、那木太、丙兔等赴市。是年,三娘子與恰升臺吉爭板升,切盡左袒恰臺吉,語在《三娘子傳》?!保?6)查《萬歷武功錄·三娘子列傳》,“爭板升”事為癸未年九月始。三娘子即阿勒坦汗(1581年薨逝)之遺孀?!叭镒右姶蟪杀燃藫戆炒鹚z諸部落及板升甚雄,謀欲為不他失禮室之,而陰以為利。恰臺吉與三娘子政有隙,弗從。三娘子急使酋長扯布……等,引精兵二千人,圍大板升,……大戰(zhàn)于板升……,而恰臺吉又不肯秋毫所予,解忿者甚難?!保?7)大板升即?;?、歸化城,今之呼和浩特市。大板升原歸阿勒坦汗嫡系部眾,后歸大成臺吉(即把漢那吉)所有,成為土默特部最強者。大成故去,三娘子恐板升落他人之手,欲將大成遺孀嫁給其子不他失禮。此舉遭恰臺吉等反對,后引發(fā)內(nèi)戰(zhàn)。庫圖克臺等出面調(diào)解,約法三章。三娘子再攻大板升,庫圖克臺譴責三娘子違約,全力支持恰臺吉和大成夫人。(38)
        萬歷十二年(1584年),庫圖克臺“互市,亦如之,市畢,諸虜為切盡請遷秩?!保?9)秩為俸祿,與職位是否有關(guān),該條記述過簡。
        萬歷十三年(1585年)?!耙矣衔逶?,切盡先進上馬一十五匹。卜失兔以請增賞不至?!挟?,群河套、松山、西海諸虜,紛紛籍籍,或欲修筑瓦剌,或欲寇抄西番。督臣郜光先使使者風諭切盡及卜失兔:‘昔年瓦剌之禍,爾忘之乎?慎勿復(fù)往?!饲蔡旘T誡西行諸部,毋輕稱兵?!T虜又自鎮(zhèn)番、龍首堡載敗,既不得志于內(nèi)地,又不得志于瓦剌。且嘉峪關(guān)諸虜?shù)婪昊匾?,又被虜略。自是,切盡雄心稍稍消耗矣。(40)“是年,切盡黃臺吉馬先進,卜失兔阿不害久不至,……況卜酋為一套之長,而切盡終受節(jié)制。比年切盡馬先入,諸部夷皆譙讓之?!m令切盡馬獨先入,必至扼腕難堪,恐切盡自是弗敢先矣?!保?1)庫圖克臺先于博碩克圖向明朝入貢,遭鄂爾多斯封建主的指責,而明廷擔心庫圖克臺以先進貢自重。
        是年,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堅錯來到庫圖克臺的住牧地。“歲次乙酉,年四十四歲時至徹辰洪臺吉家之也可·錫伯爾地方,于蔑克??巳?,坐禪三日(清朝譯本為三月,蒙文史籍《明鏡》和《明珠》亦為三月——筆者注),修成能收三界者圣 **王佛之道,授胡土克臺徹辰洪臺吉,托爾罕·珠拉徹辰夫人二人為首之全體施主以無盡修行之灌頂,及幾多接引緣法之法旨焉?!保?2)也可·錫伯爾,即伊克錫伯爾,今烏審旗南部大石砭一帶,在薩日烏素河右岸。按《達賴喇嘛傳》(牙含章編著)記述,索南堅錯在這里與蒙古封建主進行會談,并調(diào)停了三個蒙古部落之間的戰(zhàn)爭。(43)另據(jù)《內(nèi)蒙古喇嘛教史》轉(zhuǎn)述,索南堅錯為庫圖克臺修建的錫伯爾廟主持開光儀式,給僧徒受戒,為信徒誦經(jīng)祝福。(44)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切盡先進上馬二匹,它悉以次貢市,是時,歸華寺比丘宛沖習學韃靼、畏吾、西番番字,向隨切盡傳經(jīng)譯字,積功勞。宣大督臣鄭絡(luò)請授宛沖都綱。比萬歷初喇叭沙乞例也?!保?5),側(cè)面說明庫圖克臺懂漢、藏、吾畏兒等文字。這年,博碩克圖的得力助手哈漢把都爾故去。“明年(萬歷十四年)正月,督臣郜光先奏指揮僉事哈漢把都爾死,……是時,卜失兔雖倔強乎,然陰佐之者,實哈漢把都爾。今且物故,卜失兔如失左右手。而后而乃使就切盡黃臺吉之范圍?!保?6)此時的庫圖克臺成為鄂爾多斯部內(nèi)勢力最強大者。
        “時鄂爾多斯之徹辰洪臺吉,歲次丙戌,年四十七歲薨逝后,令賽罕囊素、瓦齊爾·托密·公固什、阿喇沁衛(wèi)征·烏爾魯克、伯吉徹辰·濟雅噶齊等賚送福事,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深為痛悼,乃降旨曰:‘彼已趨菩提之道去矣,更有何說!只惜汝等,自棄乃福,擲一斛之舍利子等靈寶于地矣!’言訖,乃發(fā)善愿,深結(jié)佛法之明命矣?!保?7)索南堅錯及使者痛悼吊祭,為歷史之余響。
        按《萬歷武功錄》記載,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薨于第二年?!岸『ザ?,切盡逢霧露死。上從督臣郜光先議,憫切盡勤勞,賜以恤典。是時,切盡雖物故乎,然胡中事無大小,無不愿以切盡為法。切盡子侄火落赤等最桀驁,特為切盡所節(jié)制,不得悉其虎狼耳。臨死,屬其酋婦妣吉,善自保部夷,尤惓惓無忘天恩為戒。惜哉!其不講于長生之術(shù)也?!保?8)
        無論何年,庫圖克臺的逝世,時為大事一件,震動中原朝堂,漠南蒙古地區(qū)也影響巨大。明神宗與三世達賴喇嘛政教二巨頭痛惜追悼庫圖克臺,見其影響之深之大。
        庫圖克臺所處的歷史時代,正是漠南蒙古地區(qū)逐漸出現(xiàn)割據(jù)的時期??拷L城的蒙古地區(qū),包括鄂爾多斯,出現(xiàn)較和平的社會環(huán)境。蒙古右翼封建主與明建立貢市關(guān)系時,阿勒坦汗成為蒙古事實上的領(lǐng)袖,而鄂爾多斯部的實力較弱,但與土默特部阿勒坦汗保持親密關(guān)系。阿勒坦汗所進行的內(nèi)外戰(zhàn)爭,鄂爾多斯全力以赴。諾延達喇及博碩克圖為濟農(nóng)的時代,正是鄂爾多斯部影響相對衰弱之秋,內(nèi)部不統(tǒng)一,后向外擴張,庫圖克臺在軍政上大展身手,養(yǎng)精蓄銳,建立宏業(yè)。
        庫圖克臺在蒙古右翼與明朝通貢互市上,貢獻巨大。西三邊鎮(zhèn)的通貢互市不同程度均與庫圖克臺有關(guān),明朝與鄂爾多斯有關(guān)的馬市為4處,即延綏紅山寺堡、寧夏清水營、中衛(wèi)、平虜衛(wèi)。1575年,僅延綏一鎮(zhèn),鄂爾多斯萬戶售馬牛羊8197頭匹。與明和平相處,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鄂爾多斯地區(qū)的發(fā)展。庫圖克臺作為歷史上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和經(jīng)濟學家,縱橫政壇,內(nèi)理民族事務(wù),理亂糾錯,維護團結(jié)統(tǒng)一,上與中原朝廷友善,和諧相處,經(jīng)濟上通有無計民生,佳話連篇。明代漢文史料,從隆慶至萬歷初近二十年中,明廷對其高度評價,這在少數(shù)民族人物中不多見。 
        庫圖克臺傾情于藏傳佛教,并致力于此,是漠南蒙古貴族引進黃教第一人。黃教的引進,促使漠南蒙古擯棄薩滿教中野蠻的用活人及牲畜為死者殉葬祭祀的陳規(guī)陋俗,禁絕薩滿教,倡導(dǎo)修福修德,停止掠奪戰(zhàn)爭,這無疑在當時來說是歷史性的進步。
        作為史學家,其所著《十善福經(jīng)白史》在蒙古史學史上,是承前啟后的偉大著作。依《蒙古史學史》(49)評價,庫圖克臺是封建佛教史學史確立初期最優(yōu)秀的史學家,是當時蒙古封建主中一位開明的代表人物,對當時的蒙古政治、文化生活中起過重要作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決定蒙古歷史思想發(fā)展過程的封建宗教史學史發(fā)韌時期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庫圖克臺的曾孫薩囊徹辰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編著完畢的《蒙古源流》,史料部分參閱了《十善福經(jīng)白史》?!妒聘=?jīng)白史》現(xiàn)有漢文及日、德、英等多種文字譯本。
        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已超越其所處歷史時空。他薨逝后,葬于今薩日烏素河西北的伊克翁貢。有清一代至民國,烏審旗扎薩克特派人守陵祭奠。另一說,庫圖克臺陵墓后遷到今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qū)金雞灘之大墳灘,春夏之交,蒙漢人民前來祭奠。清順治六年(1649年)建立的達日罕喇嘛廟,三百五十余年專祭庫圖克臺徹辰洪臺吉,供奉他所用過的部分物件。
    注釋:
        (1)見新譯校注《蒙古源流》,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年10月第1版卷六,354頁。
        (2)同上,354—355頁。
        (3)見《萬歷武功錄》卷之八中三邊二俺答列傳下。
        (4)見《三云籌俎考》封貢考135頁。
        (5)見《萬歷武功錄》卷之十四西三邊切盡黃臺吉列傳。
        (6)同(3)。
        (7)同(5)。
        (8)見《萬歷武功錄》卷之十四西三邊吉能列傳。
        (9)見《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二百十五、韃靼,中華書局1974年4月第1版8488頁。
        (10)轉(zhuǎn)引自《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5年第 1期62頁。
        (11)同(1)358—359頁。
        (12)同(5)。
        (13)同(3)。
        (14)同(8)。
        (15)同(10)。
        (16)同(1)359頁。
        (17)(19),同(5)。
        (18)同(1)362頁。
        (20)同(1)卷七375頁。
        (21)(22),同(5)。
        (23)同(1)375頁。
        (24)同(1)375—376頁。
        (25)見《明史》卷三百三十、列傳第二百十八、西域二、西番8547頁。
        (26)(29),同(1)分別見375—381頁、381—395頁。
        (27)同(5)。
        (28)同(3)。
        (30)見《內(nèi)蒙古喇嘛教史》德勒格編著,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97頁。
        (31)同(5)。
        (32)同(1)397頁。
        (33)同(25)。
        (34)(36)同(5)。
        (35)同(10)64頁。
        (37)見《萬歷武功錄》卷之九中三邊三三娘子傳。
        (38)見《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中冊554—556頁。
        (39)(40)同(5)。
        (41)見《萬歷武功錄》卷之十四西三邊卜失兔阿不害列傳。
        (42)同(1),卷七402頁。
        (43)見《達賴喇嘛傳》牙含章編著,人民出版社1984年 9月第1版23頁。
        (44)同(30)110頁。 
        (45)(48)同(5)。
        (46)見《萬歷武功錄》卷之十四西三邊哈漢把都臺吉列傳。
        (47)同(1),卷七406頁。
        (49)《蒙古史學史》(13世紀—17世紀),蒙古人民共和國史學家沙·比拉著,陳弘法漢譯,內(nèi)蒙古教育出 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檔案館)

  •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