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所有從賀蘭山三關(赤木口)走過或路過的人,都為那片隆起的起伏而激動并自慚形穢。
1
浩然的明長城就這樣向北伸入賀蘭山深處,向南經(jīng)馬富峽蜿蜒奔馳而去,成為阿拉善一道古香古色的風景。
然而在巴彥浩特,老城,也有一段經(jīng)歷了300多年風雨的城墻;雖然城門已經(jīng)無存,但那段用黃土夯實的城墻依然風雨如磐,飄溢并散發(fā)著殘缺的美。
2
雙城門曾經(jīng)是巴音人的驕傲,涼涼的風總是從城門穿過,無論夏天多么炎熱,這里總是流動著愜意和舒心。
消失得很突然。我想連當年打造這座古城藍圖的清廷兵部右侍郎通智也是始料不及的。
而阿寶王爺建造的城門盡管厚實,鐵釘也很純正和堅硬,但無法阻撓人們和時代的撞擊。
老人們只感到失去了夏天納涼的去處,只感到在大樹底下吃茴香餅子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3
從雍正八年(1730年)竣工的定遠營,到1952年11月經(jīng)黨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批準更名巴彥浩特,歷史整整走過了228年,這是一個使人嘆為觀止的數(shù)字。
那時老城是官衙和宅院,按現(xiàn)在的話也算豪宅。都是北京四合院的建筑,人們走在正房的木地板上,咚咚的敲擊聲,能感到歲月的蒼桑,也感到人的莊嚴。
頭道巷子、二道巷子、牌樓、坐北向南的宅院和威風凜凜的石頭獅子、精美的街門樓子,無不訴說著這片土地發(fā)生過的故事。
4
再往遠,便是西花園了,多么美麗而傳神的名字。
據(jù)載:這里當年建有供王公貴族游憩宴樂場所,內建荷花池,三條溪流匯入小河,供游船擺布,奇花異草遍植期間,亭臺軒榭幽雅美觀,我敢說“清明上河圖”的勝景也不過如此了,也可稱為阿拉善的“羅布林卡”。
現(xiàn)在,每次走到西花園看著依稀的果木,仿佛還能感受當年這里清幽的林草,嘩嘩的戲水聲和徜徉期間的紅男綠女,笑聲歌聲。
5
有一天,我悄然走進老城,沿著小巷,一步一步,像是感受它的神秘,像是揣摩它的脈搏,又怕驚動了它。
它是那樣幽靜,用紅磚鋪疊的巷子,剛用清水灑過,顯得濕漉漉的清新。吱吱呀呀地推開一扇厚重的院門,小四合院便像一幅畫或一尊景致出現(xiàn)在你面前,主人并不怪你唐突,因為他也沒有拴門,而是笑著問你是不是買石頭的。我說隨便轉轉,主人大方地說,隨便看隨便看。
有錢的人已把院落刻上跨世紀的痕跡,稍顯經(jīng)濟窘迫的人才把“小北京”的四合院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他們燒的是蜂窩煤爐子,自己蒸帶鹼的饅頭吃,自己用鋁鍋煮肉要煮二個多小時,說用慢火燉出的肉香。
6
許多東西被我們忽略良久。
城墻是不屈不撓的。
上面和西夏王陵一樣沒長一顆草,也許像人們傳說的那樣,城墻土被炒熟,還用米湯調制過,所以草失去了生存的條件。
有雕鑿的痕跡,后面便是紅溝,城墻便顯得更險峻和實用。
絕對的優(yōu)質工程,300年風雨未曾撼動它們,人為的沖擊也顯得自不量力,因此才保留了下來,讓人們閱讀。
現(xiàn)在古城墻即將成為我們的搖錢樹,成為我們的世紀寶貝。
古城墻讓巴音有了文化。
古城墻讓我們有了夢的家園。
7
城門沒有了城墻還在,使小城的古老有了依據(jù),西部明珠巴彥浩特便有了底蘊,便顯得飽滿。
美麗與憂傷曾經(jīng)詮釋了我對阿拉善的整體判斷,而幸存的城墻像一本書的扉頁或書脊高揚在西部文化的沃土。
每當我失魂落魄的時候,我總愿到老城的巷子走走,在古城墻邊看看,傾聽來自遠古的獨白。
8
清晨或黃昏,便傳來延福寺飛檐千古不變的風鈴聲和古松葉片的婆娑,我便是在這種西部音樂中度過了童年,感受到了大氣和凝重。
而巴彥浩特則是這塊土地的象征矗立在賀蘭山以西的美人。
古城墻守護著她,呵護著她美麗的姿勢和飽滿的胸脯,以及她純靜無邪的眸子。
夢中巴音,是我永遠的情人,永遠的盼頭,永遠的港灣。無論走到哪里,都會一天越過三關,回家。
而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段童年的城墻在營盤山的輪廓里慢慢衰老,漸漸輝煌……
(作者單位:內蒙古阿拉善盟文聯(lián))
所有從賀蘭山三關(赤木口)走過或路過的人,都為那片隆起的起伏而激動并自慚形穢。
1
浩然的明長城就這樣向北伸入賀蘭山深處,向南經(jīng)馬富峽蜿蜒奔馳而去,成為阿拉善一道古香古色的風景。
然而在巴彥浩特,老城,也有一段經(jīng)歷了300多年風雨的城墻;雖然城門已經(jīng)無存,但那段用黃土夯實的城墻依然風雨如磐,飄溢并散發(fā)著殘缺的美。
2
雙城門曾經(jīng)是巴音人的驕傲,涼涼的風總是從城門穿過,無論夏天多么炎熱,這里總是流動著愜意和舒心。
消失得很突然。我想連當年打造這座古城藍圖的清廷兵部右侍郎通智也是始料不及的。
而阿寶王爺建造的城門盡管厚實,鐵釘也很純正和堅硬,但無法阻撓人們和時代的撞擊。
老人們只感到失去了夏天納涼的去處,只感到在大樹底下吃茴香餅子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3
從雍正八年(1730年)竣工的定遠營,到1952年11月經(jīng)黨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批準更名巴彥浩特,歷史整整走過了228年,這是一個使人嘆為觀止的數(shù)字。
那時老城是官衙和宅院,按現(xiàn)在的話也算豪宅。都是北京四合院的建筑,人們走在正房的木地板上,咚咚的敲擊聲,能感到歲月的蒼桑,也感到人的莊嚴。
頭道巷子、二道巷子、牌樓、坐北向南的宅院和威風凜凜的石頭獅子、精美的街門樓子,無不訴說著這片土地發(fā)生過的故事。
4
再往遠,便是西花園了,多么美麗而傳神的名字。
據(jù)載:這里當年建有供王公貴族游憩宴樂場所,內建荷花池,三條溪流匯入小河,供游船擺布,奇花異草遍植期間,亭臺軒榭幽雅美觀,我敢說“清明上河圖”的勝景也不過如此了,也可稱為阿拉善的“羅布林卡”。
現(xiàn)在,每次走到西花園看著依稀的果木,仿佛還能感受當年這里清幽的林草,嘩嘩的戲水聲和徜徉期間的紅男綠女,笑聲歌聲。
5
有一天,我悄然走進老城,沿著小巷,一步一步,像是感受它的神秘,像是揣摩它的脈搏,又怕驚動了它。
它是那樣幽靜,用紅磚鋪疊的巷子,剛用清水灑過,顯得濕漉漉的清新。吱吱呀呀地推開一扇厚重的院門,小四合院便像一幅畫或一尊景致出現(xiàn)在你面前,主人并不怪你唐突,因為他也沒有拴門,而是笑著問你是不是買石頭的。我說隨便轉轉,主人大方地說,隨便看隨便看。
有錢的人已把院落刻上跨世紀的痕跡,稍顯經(jīng)濟窘迫的人才把“小北京”的四合院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他們燒的是蜂窩煤爐子,自己蒸帶鹼的饅頭吃,自己用鋁鍋煮肉要煮二個多小時,說用慢火燉出的肉香。
6
許多東西被我們忽略良久。
城墻是不屈不撓的。
上面和西夏王陵一樣沒長一顆草,也許像人們傳說的那樣,城墻土被炒熟,還用米湯調制過,所以草失去了生存的條件。
有雕鑿的痕跡,后面便是紅溝,城墻便顯得更險峻和實用。
絕對的優(yōu)質工程,300年風雨未曾撼動它們,人為的沖擊也顯得自不量力,因此才保留了下來,讓人們閱讀。
現(xiàn)在古城墻即將成為我們的搖錢樹,成為我們的世紀寶貝。
古城墻讓巴音有了文化。
古城墻讓我們有了夢的家園。
7
城門沒有了城墻還在,使小城的古老有了依據(jù),西部明珠巴彥浩特便有了底蘊,便顯得飽滿。
美麗與憂傷曾經(jīng)詮釋了我對阿拉善的整體判斷,而幸存的城墻像一本書的扉頁或書脊高揚在西部文化的沃土。
每當我失魂落魄的時候,我總愿到老城的巷子走走,在古城墻邊看看,傾聽來自遠古的獨白。
8
清晨或黃昏,便傳來延福寺飛檐千古不變的風鈴聲和古松葉片的婆娑,我便是在這種西部音樂中度過了童年,感受到了大氣和凝重。
而巴彥浩特則是這塊土地的象征矗立在賀蘭山以西的美人。
古城墻守護著她,呵護著她美麗的姿勢和飽滿的胸脯,以及她純靜無邪的眸子。
夢中巴音,是我永遠的情人,永遠的盼頭,永遠的港灣。無論走到哪里,都會一天越過三關,回家。
而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段童年的城墻在營盤山的輪廓里慢慢衰老,漸漸輝煌……
(作者單位:內蒙古阿拉善盟文聯(lián))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