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料木山位于呼和浩特市境內(nèi),距市區(qū)15公里左右,約略算是大青山中最高的山。上了山頂,有“登泰山而小魯”的感覺,遠近所有的山都盡收眼底,連綿起伏的山巒就像一個軍事大沙盤展現(xiàn)在眼前,一個緊挨著一個的山峰一直伸向遠方的天邊。遠遠地還望見山下很遠的地方有一灣碧水,有白云的倒影在水中飄移,逗引著早生了近水嬉戲的念頭。8月中旬,筆者和朋友來到料木山,正值菊花怒放的時節(jié),漫山遍野的雛菊花比夏夜里滿天的繁星還要稠密,腳邊或三五朵一叢,或十來八朵一簇、開得十分熱鬧。什么季節(jié)開什么花,這話一點都不差。初秋,在這個萬花落盡的季節(jié),伴著蕭瑟盛開的只剩了菊,連火熱的石竹子仿佛眨眼之間都結(jié)了籽,只零星開著的幾朵,也像是瘦瘦弱弱的老來子,躲在草窠里探不出頭的樣子。在這菊花的時節(jié)里,這些毫不起眼的野生的雛菊,理直氣壯地應(yīng)著季節(jié)綻放了,在草窠里、在石縫里甚至在堅硬巖石的崖壁上隨處都能看見雛菊驕美的身姿。似乎雛菊的所有種類都集中在了這里,藍、白、紫各色齊備,大的有銅錢大,小的只有指甲蓋大,一律都是單瓣的,簡簡單單地透著一種無法阻擋的樸素單純的美。料木山很崎嶇,有的地方還很陡峭,有嶙峋的怪石,稍微平緩的地方便有茂盛的牧草。 肥美的牧草長到?jīng)]膝高,獨自置身其中除了行走困難,還有一點點莫名的恐懼。四周望去,仿佛身陷在汪洋大海之中無力自救,也無相救之人,遠近看不見一頭牲畜,更看不見放牧的人,牲畜都已經(jīng)被圈養(yǎng)起來,偶爾能看見幾朵干花似的干牛糞臥在草窠里,也許是夜間膽大的牧人偷偷來此放牛遺留的“物證”。牧人們啊,此時此際失去了那一種閑散著放牧兼放歌的豪情,牲畜們也失去了自由自在的天堂,這么鮮嫩肥美的牧草都一任它們自生自滅,不能物盡其用,真是辜負大自然的造化了,這樣想著的時候益發(fā)的感覺那些牧草之肥美,嚼一口大約會有甘甜的味道,直令舌下生津。
不經(jīng)意間也看到了一兩只蘑菇,頂著褐色的圓圓的腦袋,在草窠里躲貓貓一樣,又像是藏在草叢里的珍珠寶石,我雖然知道野蘑菇的香甜,卻并不認識是可食菌還是毒菌,雖有采擷的意愿,卻不敢伸手,一任他們自生自滅吧,誰讓我們這些城里和川地來的人有眼不識金鑲玉,而認識它們的人又都趕集似的到城里城鎮(zhèn)化去了。
溫潤的氣候孕育了料木山特有的濃郁氣息,腳下的草木,一坡和一坡不同,不同的草木散發(fā)出不同的香味,成百上千種草木在料木山生生不息,草木的氣息從早春發(fā)芽就開始集聚,在夏日的炎炎烈日下蒸騰,在朦朧的夜色下發(fā)酵,一天天蘊釀成了料木山濃郁香甜的氣息。有松香的苦澀,樺樹的清甜,荊棘的清香,還有蒿草的濃烈,地椒的馥郁也不勞你彎腰,儉草的清淡四處飄散。松、樺、棘燃燒了散發(fā)的味道也很特殊,而且煙氣稀少,所以成了當(dāng)?shù)厣虾玫拇恫?。香味濃烈的紅桿蒿籽實還可磨面吃,味道有一些苦澀,但蒿子面摻和了小米面、玉米面、麥子面,在那缺乏糧食的年代,曾堂而皇之進了人們的飯鍋,被做成鍋貼、饅頭或面條。紅桿蒿還是冬儲草的首選,夏末初秋季節(jié)收割來晾曬,打捆垛好了,是隆冬時節(jié)綿羊的好飼草。
說料木山不能不說料木山的云和天,若是在江南,絕然看不到這樣的云和天——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一眼望出去幾十里地,直到山和天連接的天邊。 料木山的天是湛藍湛藍的天,藍到讓人心醉,而白云真像是從料木山升起的思緒,在這一片山巔的上空來回飄蕩,總是不肯離去,把每一朵云影都輕輕地投在山間,云影便成了一匹花緞上一片片游走的墨跡,宛似早期的動畫默片。遠遠望去的云片暗影看上去雖不大,其實已經(jīng)是十幾平方里甚至是幾十平方里,就像是云利用無聲的影子默默為山川增添著遼闊與壯美。站在山巔看白云飛渡,舒卷無定似飛馬走獸,活動的云影在靜止的山水間飄移,頓覺心胸豁達、氣度恢宏了起來,這和江南山水那一種纖細的溫柔之美,有著截然不同的意境。
料木山的山澗里也許已經(jīng)沒有人家居住了,在午間也看不見有炊煙升起,平靜的料木山只有鳥兒在山澗里鳴叫幾聲,遠遠近近與它們相和的只有螞蚱、嗡蠅、黃蜂和不知名的飛蟲。還有,蟋蟀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喜愛他們的當(dāng)?shù)厝斯芩鼈兘星锪?,寓意秋天的名伶。也許是因為當(dāng)?shù)貧夂驕貪櫟木壒?,養(yǎng)就了它的叫聲像銀鈴脆響一般悅耳動聽,而且不分晝夜都在鳴唱,夏末初秋時節(jié)就有它的聲音開始低低地吟唱,仲秋便嘹亮起來,一直要鳴唱至晚秋,甚至立冬以后某個艷陽天,太陽照到的溫暖草棵里,偶爾還能聽到它慢悠悠拖長了的聲音,真像是唱了整整一個秋季的裊裊的尾音,每當(dāng)聽到這細碎的游絲一樣的絕唱,都不免生出天涼好個秋的冥想來。
太陽西斜之際,山澗里的嵐煙裊裊地升起來,山下那一灣碧水失去了陽光下的明麗,變成了一片幽深的墨藍,遠遠望去似乎有了些許的神秘,那些來自幾條山川的集聚起來的山水,在來的路上會遇到多少故事,誰會知道,訴與誰聽?
(作者: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直屬機關(guān)工委)
料木山位于呼和浩特市境內(nèi),距市區(qū)15公里左右,約略算是大青山中最高的山。上了山頂,有“登泰山而小魯”的感覺,遠近所有的山都盡收眼底,連綿起伏的山巒就像一個軍事大沙盤展現(xiàn)在眼前,一個緊挨著一個的山峰一直伸向遠方的天邊。遠遠地還望見山下很遠的地方有一灣碧水,有白云的倒影在水中飄移,逗引著早生了近水嬉戲的念頭。8月中旬,筆者和朋友來到料木山,正值菊花怒放的時節(jié),漫山遍野的雛菊花比夏夜里滿天的繁星還要稠密,腳邊或三五朵一叢,或十來八朵一簇、開得十分熱鬧。什么季節(jié)開什么花,這話一點都不差。初秋,在這個萬花落盡的季節(jié),伴著蕭瑟盛開的只剩了菊,連火熱的石竹子仿佛眨眼之間都結(jié)了籽,只零星開著的幾朵,也像是瘦瘦弱弱的老來子,躲在草窠里探不出頭的樣子。在這菊花的時節(jié)里,這些毫不起眼的野生的雛菊,理直氣壯地應(yīng)著季節(jié)綻放了,在草窠里、在石縫里甚至在堅硬巖石的崖壁上隨處都能看見雛菊驕美的身姿。似乎雛菊的所有種類都集中在了這里,藍、白、紫各色齊備,大的有銅錢大,小的只有指甲蓋大,一律都是單瓣的,簡簡單單地透著一種無法阻擋的樸素單純的美。料木山很崎嶇,有的地方還很陡峭,有嶙峋的怪石,稍微平緩的地方便有茂盛的牧草。 肥美的牧草長到?jīng)]膝高,獨自置身其中除了行走困難,還有一點點莫名的恐懼。四周望去,仿佛身陷在汪洋大海之中無力自救,也無相救之人,遠近看不見一頭牲畜,更看不見放牧的人,牲畜都已經(jīng)被圈養(yǎng)起來,偶爾能看見幾朵干花似的干牛糞臥在草窠里,也許是夜間膽大的牧人偷偷來此放牛遺留的“物證”。牧人們啊,此時此際失去了那一種閑散著放牧兼放歌的豪情,牲畜們也失去了自由自在的天堂,這么鮮嫩肥美的牧草都一任它們自生自滅,不能物盡其用,真是辜負大自然的造化了,這樣想著的時候益發(fā)的感覺那些牧草之肥美,嚼一口大約會有甘甜的味道,直令舌下生津。
不經(jīng)意間也看到了一兩只蘑菇,頂著褐色的圓圓的腦袋,在草窠里躲貓貓一樣,又像是藏在草叢里的珍珠寶石,我雖然知道野蘑菇的香甜,卻并不認識是可食菌還是毒菌,雖有采擷的意愿,卻不敢伸手,一任他們自生自滅吧,誰讓我們這些城里和川地來的人有眼不識金鑲玉,而認識它們的人又都趕集似的到城里城鎮(zhèn)化去了。
溫潤的氣候孕育了料木山特有的濃郁氣息,腳下的草木,一坡和一坡不同,不同的草木散發(fā)出不同的香味,成百上千種草木在料木山生生不息,草木的氣息從早春發(fā)芽就開始集聚,在夏日的炎炎烈日下蒸騰,在朦朧的夜色下發(fā)酵,一天天蘊釀成了料木山濃郁香甜的氣息。有松香的苦澀,樺樹的清甜,荊棘的清香,還有蒿草的濃烈,地椒的馥郁也不勞你彎腰,儉草的清淡四處飄散。松、樺、棘燃燒了散發(fā)的味道也很特殊,而且煙氣稀少,所以成了當(dāng)?shù)厣虾玫拇恫瘛O阄稘饬业募t桿蒿籽實還可磨面吃,味道有一些苦澀,但蒿子面摻和了小米面、玉米面、麥子面,在那缺乏糧食的年代,曾堂而皇之進了人們的飯鍋,被做成鍋貼、饅頭或面條。紅桿蒿還是冬儲草的首選,夏末初秋季節(jié)收割來晾曬,打捆垛好了,是隆冬時節(jié)綿羊的好飼草。
說料木山不能不說料木山的云和天,若是在江南,絕然看不到這樣的云和天——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一眼望出去幾十里地,直到山和天連接的天邊。 料木山的天是湛藍湛藍的天,藍到讓人心醉,而白云真像是從料木山升起的思緒,在這一片山巔的上空來回飄蕩,總是不肯離去,把每一朵云影都輕輕地投在山間,云影便成了一匹花緞上一片片游走的墨跡,宛似早期的動畫默片。遠遠望去的云片暗影看上去雖不大,其實已經(jīng)是十幾平方里甚至是幾十平方里,就像是云利用無聲的影子默默為山川增添著遼闊與壯美。站在山巔看白云飛渡,舒卷無定似飛馬走獸,活動的云影在靜止的山水間飄移,頓覺心胸豁達、氣度恢宏了起來,這和江南山水那一種纖細的溫柔之美,有著截然不同的意境。
料木山的山澗里也許已經(jīng)沒有人家居住了,在午間也看不見有炊煙升起,平靜的料木山只有鳥兒在山澗里鳴叫幾聲,遠遠近近與它們相和的只有螞蚱、嗡蠅、黃蜂和不知名的飛蟲。還有,蟋蟀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喜愛他們的當(dāng)?shù)厝斯芩鼈兘星锪?,寓意秋天的名伶。也許是因為當(dāng)?shù)貧夂驕貪櫟木壒?,養(yǎng)就了它的叫聲像銀鈴脆響一般悅耳動聽,而且不分晝夜都在鳴唱,夏末初秋時節(jié)就有它的聲音開始低低地吟唱,仲秋便嘹亮起來,一直要鳴唱至晚秋,甚至立冬以后某個艷陽天,太陽照到的溫暖草棵里,偶爾還能聽到它慢悠悠拖長了的聲音,真像是唱了整整一個秋季的裊裊的尾音,每當(dāng)聽到這細碎的游絲一樣的絕唱,都不免生出天涼好個秋的冥想來。
太陽西斜之際,山澗里的嵐煙裊裊地升起來,山下那一灣碧水失去了陽光下的明麗,變成了一片幽深的墨藍,遠遠望去似乎有了些許的神秘,那些來自幾條山川的集聚起來的山水,在來的路上會遇到多少故事,誰會知道,訴與誰聽?
(作者: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直屬機關(guān)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