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第三期

  • (史海鉤沉)元朝帝師
  •     元朝是歷史上由蒙古族統(tǒng)治者建立的統(tǒng)一王朝。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蒙古國斡難河)源召開忽里臺(大會),建立大蒙古國,號稱成吉思汗。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即汗位,遵用漢法,以開平為上都,燕京(今北京)為中都。1271年,取漢文《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義,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升中都為大都。1279年,滅南宋,統(tǒng)一全國。1368年,明軍攻入大都,元順帝退出中原。蒙古族貴族退回北方草原后的政權(quán),史稱“北元”。本文的元朝未包括北元時期。
        成吉思汗在西征勝利之后,把所征服的土地分給他的兒子術赤、察合臺、窩闊臺。這些地方后來發(fā)展成為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1258年,成吉思汗孫、拖雷子旭烈兀破黑衣大食。1264年,受忽必烈冊封為伊兒汗、遂以貼必大思(大不里土)為中心建立伊兒汗國。上述四大汗國在名義上是大汗藩屬,實際上是擁有獨立地位的汗國。就元朝黨中央政權(quán)統(tǒng)轄的疆域而言,非常遼闊。
        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是元朝設在今西藏地區(qū)的政區(qū),元世祖忽必烈以來的元朝皇帝都從烏思藏請來帝師。帝師在元廷地位極高。成吉思汗主要信仰薩滿教,兼容多種宗教。那么,作為成吉思汗后裔的元朝皇帝為什么從吐蕃(元朝時期今西藏地區(qū)的叫法)請帝師呢?筆者,在本文中將略書元朝帝師產(chǎn)生的前前后后,旨在提供比較完整的史料,以饗讀者。
        一、帝師的產(chǎn)生
        蒙古高原與藏族發(fā)生關系,由來已久。僅據(jù)文字資料,其線索追溯到吐蕃王朝初期(六世紀末七世紀初)?!抖鼗捅就罗瑲v史文書》贊普傳記載,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攻滅赤邦松時,赤邦松之子莽布支逃往突厥。吐蕃王朝建立后,當時北方的突厥、回紇都與吐蕃有通使關系。同書大事記年中有突厥可汗到吐蕃致禮的記載。在蒙古人民共和國(今蒙古國——引者)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古突厥文《厥特勒碑》中,有吐蕃使者參加突厥可汗葬禮的記載。吐蕃占領河西隴右、安西四鎮(zhèn)后,曾與突厥、回紇發(fā)生戰(zhàn)爭。到蒙古汗國(大蒙古國——引者)時期,蒙古又在征伐西夏的戰(zhàn)爭中與藏族地區(qū)發(fā)生了直接接觸①。
        《元史》中有成吉思汗到藏族地區(qū)的記載。一些蒙、藏文文獻中,也記載了些成吉思汗與藏族地區(qū)的關系。但是,目前為止,史學界比較認可的觀點是:第一個與藏族地區(qū)發(fā)生關系的蒙古王室成員是闊端。闊端是成吉思汗兒子窩闊臺(元太宗)的第三子。窩闊臺將原來西夏的轄區(qū),以及今甘肅、青海的部分藏族地區(qū)劃給闊端。闊端筑宮室于涼州(今甘肅河西走廊的武威城北)。1241年,窩闊臺卒后,闊端和貴由之母乃馬真皇后在成吉思汗第二子察合臺的支持下稱制5年。闊端有一定的軍事、政治勢力。
        1239年,闊端派他的將軍多達那波帶領一支軍隊進攻西藏,從青海攻到藏北。多達那波肩負的使命是,在西藏各種勢力中,找一個能夠代表西藏的人物,前來商討西藏如何歸順蒙古大事。多達那波將薩迦班智達(簡稱薩班)等幾個人推薦給闊端。1240年,多達那波從西藏撤軍。
        1244年,闊端命多達那波和杰曼二人領兵去西藏。他們帶闊端給薩迦班智達的信和禮物,邀請薩迦派教主薩迦班智達到?jīng)鲋莺烷煻艘娒妗?BR>    信中,闊端口氣非常硬,甚至帶有一定的威脅。接到信時,薩班已63歲,但迫于蒙古軍的壓力,由薩迦動身,長途跋涉來到了涼州。他還攜帶了他的兩個侄子,十歲的八思巴和六歲的恰那多吉。1246年他們到達涼州。當時闊端去哈剌和林參加選舉蒙古大汗的忽里臺(大會),雙方未能見面。闊端競選蒙古大汗,但未成,貴由繼任蒙古大汗。1247年初闊端回涼州,會見了薩班一行。
        薩班有淵博的佛學知識,闊端非常欣賞。 薩班未到?jīng)鲋菀郧?,舉行祈愿法會時也里可溫(專指基督教教士)和蒙古薩滿坐在僧眾的上首。薩班來到?jīng)鲋莺?,闊端下令由薩班坐在僧眾的上首,并由佛教僧人首先祈愿。
        在涼州期間,薩班為闊端治好了病。闊端在涼州為薩班修建了幻化寺。雙方來往非常如意,在西藏歸順蒙古問題上,也達成了共識。薩班寫了一封致西藏各地僧俗領主的公開信《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信中奉勸西藏各地領主,適應歷史潮流,歸順蒙古。信中明確了西藏是大蒙古國的屬地,薩迦派是西藏各教派中屬領導地位。
        1251年6月,成吉思汗四子托雷的長子蒙哥繼任大蒙古國大汗。他完全繼承了闊端對西藏的政策。1252年2月,八思巴致衛(wèi)藏地區(qū)高僧大德的信,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1251年夏,蒙哥汗胞弟忽必烈在六盤山邀請薩班。薩班未去。薩班侄子八思巴迎邀前往忽必烈處。忽必烈尊八思巴為上師。1251年11月薩班卒。薩班臨終前,將其衣缽法螺傳給八思巴,八思巴成為薩迦派第五代法王。
        1253年,八思八在忒剌(地名)與忽必烈見面。1254年,忽必烈賜給八思巴“優(yōu)禮僧人詔書”。詔書中除表明忽必烈和皇后察必都已皈依佛法,并尊禮上師八思巴外,還特地對八思巴居住的后藏地區(qū)寺院和僧人,作了不受侵害的保證。其實,八思巴1255年才受戒??梢姾霰亓覍Π怂及偷闹匾?。1258~1259年八思巴蒞臨上都,與忽必烈來往密切。
        道教是漢族地區(qū)傳統(tǒng)宗教。成吉思汗曾召見道教的著名人物丘處機,并封他為“國師”。蒙哥汗時,道教和佛教,為爭取朝廷信寵,互相爭斗。1258年,蒙哥汗下令讓佛教與道教的代表人物展開一次“佛道之爭”的辯論會。由忽必烈主持。辯論《老子化胡經(jīng)》真?zhèn)?。三百余名高僧參加。年僅23歲的八思巴居第二位,僅次于蒙哥汗任命的總領天下釋教的那摩國師。八思巴駁倒道教首領,深受崇敬。
        1260年,忽必烈即位,封八思巴為國師,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統(tǒng)天下教門”。1264年,忽必烈賜與八思八珍珠詔書。1270年,忽必烈將八思巴的封號升為“帝師大寶法王”,賜玉印。1280年,八思巴去世后,忽必烈又一次賜給封號 “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圣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板的達巴思八八合失。”(明朝陶宗儀所著的有關元朝史事札記《南村輟耕錄》)。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佛教除薩迦派外其它教派也和蒙古王室有一定聯(lián)系。噶瑪拔希別名是卻吉喇嘛,意為“法師”。是當時康藏一帶很有勢力的噶瑪噶舉派的教主。1253年初,蒙哥汗之弟忽必烈請噶瑪拔希到川西北會見。忽必烈想留住噶瑪拔希,但噶瑪拔希謝絕了忽必烈,到內(nèi)蒙古一帶傳教。1256年,蒙哥汗命令他到漠北見面。蒙哥汗給噶瑪拔?!皣鴰煛钡姆Q號,并賞賜他一頂金邊黑色僧帽和一個象征權(quán)力的金印。 1259年蒙哥汗卒。后忽必烈繼汗位。噶瑪拔希因有幫助與忽必烈爭帝的阿里不哥之嫌,被流放,后得到允許回西藏。
      元朝政權(quán)在中原的統(tǒng)治,結(jié)束為止,元朝皇帝都有帝師。
        二、帝師的地位和作用
        唐朝時期,吐蕃王朝和中原地區(qū)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元朝時期吐蕃地區(qū)已是元朝的統(tǒng)治之下了。元朝初步尊定了中國疆域的規(guī)模。元朝為治理吐蕃地區(qū)采取了措施,如駐扎軍隊、清查戶籍、設置“甲姆”、征稅賦稅、劃分衛(wèi)藏十三萬戶等等。帝師制是上述措施之一。
      帝師是皇帝的佛教老師。帝后妃主都接受灌頂(洗禮)。據(jù)《南村輟耕錄》記載,皇帝即位前必須由帝師授戒九次。百官上朝時,在皇帝邊上設有帝師座位?;实奂次缓?,對帝師“降詔褒護”(珠詔),賜玉印(高于金?。?。
      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后,派遣一個名叫達門的官員攜帶詔書及八思巴的法旨入藏設置驛站,在脫思麻(安多藏區(qū))設了7個大驛站,在朵甘思(康區(qū))設了9個大驛站,在烏思藏(前后藏)設了11個驛站,驛站直到薩迦。②八思巴返藏主要沿元代從內(nèi)地通向西藏的驛路行進。1276年,忽必烈特派皇太子真金率軍護送八思巴回西藏薩迦寺。帝師來去京師,百官隆重接送。據(jù)《元史》記載帝師出行,皇帝派大臣迎送,甚至借給皇帝的半副法駕儀仗,計一千二百五十人,為帝師開路導行。帝師生時受大量布施、贈賞。忽必烈把烏思藏地區(qū)13萬戶指定為八思巴的供養(yǎng)地。帝師死后賻金可達上千兩黃金、上萬兩銀和上萬匹繒帛。八思巴死后,在京城為他修建真身舍利塔。在元代重要佛事中,包括帝師涅??梢姡诨实坌哪恐?,帝師和佛祖相等。帝師的很多子弟和門徒被封為“國師”、司空、司徒、國公。他們享有很多種特權(quán),手中聚集了大量財富。
        帝師及其門徒主持的各種佛事,耗費巨大。據(jù)1317年的統(tǒng)計,元內(nèi)廷佛事消耗的食品,每年用面439500斤、油79000斤、酥21870斤、蜜27300斤?!对贰び⒆诒炯o一》中記載:“至治元年(公元一三二一年)十二月甲子……命帝師公哥羅古羅思監(jiān)藏班藏卜詣西番受具足戒,賜金千三百五十兩、銀四千五十兩,帛萬匹,鈔五十萬。”
      元朝黨中央政權(quán)有四大機關:中書省、御史臺、樞密院、總制院。1264年設立的總制院是負責管理全國的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qū)的軍事、行政事務。1288年改名為宣政院。帝師是宣政院的最高負責人。他負責舉薦僧人擔任從宣政院使“居第二者”以下的各級官職。
      元朝皇帝把帝師當作精神支柱。認為帝師“還能保護皇帝平安和國家興盛?!薄栋怂及托袪睢酚涊d,公元一二七四年元兵飛渡長江一統(tǒng)全國河山,際開“主圣臣賢的原因外,還有帝師八思巴在宗教上的助力”。
        帝師在元廷受到很高的待遇。但他畢竟只是元廷的一個高級官員。忽必烈把烏思藏地區(qū)13戶奉獻給八思巴,在那里,元朝皇帝的詔令和帝師的法旨并行。帝師是元廷的重要職官。帝師不在京城時,皇帝委任其他喇嘛為帝師。所以帝師比元朝皇帝多。帝師是由皇帝任命的,所故真正至高無上的還是皇帝、皇權(quán)。
      帝師制對鞏固元朝在吐蕃地區(qū)的統(tǒng)治,牢固元大一統(tǒng),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帝師的存在使佛教在全國獲得高于其他宗教的優(yōu)越地位。
      三、元朝帝師簡介 
      從八思巴公元一二七○年受封“帝師’開始,一直到元朝滅亡,歷代皇帝都封有帝師。在藏漢文史籍中提到的帝師共有十幾位,除了一兩個人的身份尚未查明外,其余的帝師多屬于薩迦昆氏家族,或與昆氏家族關系密切。著名藏學家王森和東嘎·洛桑赤列都曾研究過元代的帝師問題。③
        學術界普遍認可的元朝帝師有以下大家:
        1.怙主法王八思巴羅追堅贊(1235~1280),公元1260~1270年任國師,1270~1280年任元世祖忽必烈的帝師。   
        2.仁欽堅贊(舊譯亦憐真,1238~1279),八思巴異母弟,公元1276~1279年任元世祖忽必烈的帝師。
        3.達瑪巴拉(舊譯答兒麻八剌剌吉塔,1268~1287),八思巴弟恰那多吉之子,公元1281~1286年任元世祖忽必烈的帝師。
        4.意希仁欽(舊譯亦攝思連真,1249~1295),八思巴的弟子,公元1286~1291年任元世祖忽必烈的帝師。   
        5.扎巴俄色(舊譯乞剌斯八斡節(jié)兒, 1246~1303),八思巴的侍從,公元1291~1303年任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完澤篤的帝師。
        6.仁欽堅贊(舊譯輦真監(jiān)藏,1257~1305),第四任帝師意希仁欽之弟,曾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為薩迦細脫喇章的法臺,公元1303~1305年任元成宗完澤篤的帝師。
     7.桑結(jié)貝(1267~1314),第五任帝師扎巴俄色之侄,曾任薩迦寺住持,公元1305~1314年任元成宗完澤篤、元武宗曲律、元仁宗普顏篤的帝師。
        8.貢噶洛追堅贊貝桑布(舊譯公哥羅古羅思監(jiān)藏班藏卜 1299~1327),八思巴的侄孫,公元1315~1327年任元仁宗普顏篤、元英宗格堅、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的帝師。   
        9.旺出兒監(jiān)藏,《元史·釋老傳》記載他公元1323~1325年任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的帝師,藏文史籍中未見記載。
        10.貢噶雷必迥乃堅贊貝桑布(舊譯公哥列思八沖納思監(jiān)藏班藏卜, (1308~1341),八思巴的侄孫,1328~1329年任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的帝師。
        11.仁欽扎西(舊譯輦真吃剌失思),公元1329年起任帝師。藏文史籍中未見關于他的記載。到1332年就卸任了。
        12.貢噶堅贊貝桑布(舊譯公哥兒監(jiān)藏班藏卜,1310~1358),八思巴的侄孫,公元1333~1358年任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的帝師。
        13.喇欽索南洛追( 1332~1362),八思巴的侄曾孫,漢文史籍未見記載,《薩迦世系史》說他曾任帝師,似應為公元1358~1362年任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的帝師。
        14.喃加巴藏卜 ,元末于公元1362年以后任帝師,入明后受封為“熾盛佛寶國師”,見于漢文記載。
        八思巴弟子膽巴國師卒后追封帝師,故未列入。
      四、帝師產(chǎn)生的影響
        帝師產(chǎn)生的歷史影響是深遠的。北元時期,西藏的佛教沒有中斷在蒙古地區(qū)的活動。阿拉坦汗是北元時期土默特部首領。其祖父是再次實現(xiàn)蒙古大一統(tǒng)的“中興烈主”達延汗。1578年7月,西藏佛教格魯派活佛索南嘉措和阿坦汗等人,到青海湖邊的仰華寺會見。他們還談起了元代忽必烈和八思巴會見的故事。阿拉坦汗以忽必烈自擬,將索南嘉措比作八思巴。1578年,阿拉坦汗贈給索南嘉措尊號“圣識一切瓦齊爾達賴喇嘛”(達賴喇嘛稱號由此而來”)。索南嘉措施贈給阿拉坦汗尊號“咱克喇瓦爾第徹辰汗”(聰明睿智的汗王之意)。忽必列,廟號世祖,蒙古語尊稱薛禪皇帝。薛禪和徹辰是同一個詞的漢文兩種音譯寫法。顯然,索南嘉措把阿拉坦當作忽必烈了。從此,格魯派開始(黃教、喇嘛教)在蒙古右翼地區(qū)廣播傳播。四世達賴是阿拉坦汗曾孫云丹嘉措。
      清朝征服蒙古后,在漠西、漠北、漠南共設立7個喇嘛旗。清乾隆皇帝說:“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這就是清朝利用嘛喇教的初衷。黃教對蒙古地區(qū)的政治、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諸方面產(chǎn)生的影響非常大。1912年,外蒙古獨立。其中,活佛哲布尊丹巴起了重要作用。
        總之,元廷是依附佛教精神力量,統(tǒng)治西藏。西藏佛教的教派,為尋找武力依靠,盡量靠近元朝皇帝。這種關系一至延伸到明代阿拉坦汗及清初的顧實汗時期。帝師制是元廷政治的必然選擇。當然,在元朝時期,佛教能夠有優(yōu)越于其他宗教的地區(qū),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如佛教文化底缊深厚;能給人醫(yī)治疾病等(薩班醫(yī)治好過闊端的病)。八思巴不僅是高僧還是著名的學者。著有《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摩儀軌》、《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比丘)習學略法》、《彰所知論》等共30余種,以《薩迦五祖集》傳世。他受忽必烈之命創(chuàng)造過蒙文新字(后人稱八思巴字)。他允許各教派修習各自的教法,主等對待其他教派。八思巴是元朝的第一個帝師??梢哉f元朝帝師制度的形成和他本人的敏銳的政治頭腦、淵博的學識及較強的活動能力有很大關系。
      元朝帝師的產(chǎn)生與形成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值得研究的事情。
      
      參考文獻:
     ?、佟ⅱ?、④《蒙藏民族關系史略》,王輔仁、陳慶英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出版,1985年,13頁、35頁、40頁。
      ②、《青海佛教史》蒲文成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120~121頁。

    (作者:內(nèi)蒙古地方志辦公室)
  •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史海鉤沉)元朝帝師
  •     元朝是歷史上由蒙古族統(tǒng)治者建立的統(tǒng)一王朝。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蒙古國斡難河)源召開忽里臺(大會),建立大蒙古國,號稱成吉思汗。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即汗位,遵用漢法,以開平為上都,燕京(今北京)為中都。1271年,取漢文《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義,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升中都為大都。1279年,滅南宋,統(tǒng)一全國。1368年,明軍攻入大都,元順帝退出中原。蒙古族貴族退回北方草原后的政權(quán),史稱“北元”。本文的元朝未包括北元時期。
        成吉思汗在西征勝利之后,把所征服的土地分給他的兒子術赤、察合臺、窩闊臺。這些地方后來發(fā)展成為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1258年,成吉思汗孫、拖雷子旭烈兀破黑衣大食。1264年,受忽必烈冊封為伊兒汗、遂以貼必大思(大不里土)為中心建立伊兒汗國。上述四大汗國在名義上是大汗藩屬,實際上是擁有獨立地位的汗國。就元朝黨中央政權(quán)統(tǒng)轄的疆域而言,非常遼闊。
        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是元朝設在今西藏地區(qū)的政區(qū),元世祖忽必烈以來的元朝皇帝都從烏思藏請來帝師。帝師在元廷地位極高。成吉思汗主要信仰薩滿教,兼容多種宗教。那么,作為成吉思汗后裔的元朝皇帝為什么從吐蕃(元朝時期今西藏地區(qū)的叫法)請帝師呢?筆者,在本文中將略書元朝帝師產(chǎn)生的前前后后,旨在提供比較完整的史料,以饗讀者。
        一、帝師的產(chǎn)生
        蒙古高原與藏族發(fā)生關系,由來已久。僅據(jù)文字資料,其線索追溯到吐蕃王朝初期(六世紀末七世紀初)。《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贊普傳記載,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攻滅赤邦松時,赤邦松之子莽布支逃往突厥。吐蕃王朝建立后,當時北方的突厥、回紇都與吐蕃有通使關系。同書大事記年中有突厥可汗到吐蕃致禮的記載。在蒙古人民共和國(今蒙古國——引者)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古突厥文《厥特勒碑》中,有吐蕃使者參加突厥可汗葬禮的記載。吐蕃占領河西隴右、安西四鎮(zhèn)后,曾與突厥、回紇發(fā)生戰(zhàn)爭。到蒙古汗國(大蒙古國——引者)時期,蒙古又在征伐西夏的戰(zhàn)爭中與藏族地區(qū)發(fā)生了直接接觸①。
        《元史》中有成吉思汗到藏族地區(qū)的記載。一些蒙、藏文文獻中,也記載了些成吉思汗與藏族地區(qū)的關系。但是,目前為止,史學界比較認可的觀點是:第一個與藏族地區(qū)發(fā)生關系的蒙古王室成員是闊端。闊端是成吉思汗兒子窩闊臺(元太宗)的第三子。窩闊臺將原來西夏的轄區(qū),以及今甘肅、青海的部分藏族地區(qū)劃給闊端。闊端筑宮室于涼州(今甘肅河西走廊的武威城北)。1241年,窩闊臺卒后,闊端和貴由之母乃馬真皇后在成吉思汗第二子察合臺的支持下稱制5年。闊端有一定的軍事、政治勢力。
        1239年,闊端派他的將軍多達那波帶領一支軍隊進攻西藏,從青海攻到藏北。多達那波肩負的使命是,在西藏各種勢力中,找一個能夠代表西藏的人物,前來商討西藏如何歸順蒙古大事。多達那波將薩迦班智達(簡稱薩班)等幾個人推薦給闊端。1240年,多達那波從西藏撤軍。
        1244年,闊端命多達那波和杰曼二人領兵去西藏。他們帶闊端給薩迦班智達的信和禮物,邀請薩迦派教主薩迦班智達到?jīng)鲋莺烷煻艘娒妗?BR>    信中,闊端口氣非常硬,甚至帶有一定的威脅。接到信時,薩班已63歲,但迫于蒙古軍的壓力,由薩迦動身,長途跋涉來到了涼州。他還攜帶了他的兩個侄子,十歲的八思巴和六歲的恰那多吉。1246年他們到達涼州。當時闊端去哈剌和林參加選舉蒙古大汗的忽里臺(大會),雙方未能見面。闊端競選蒙古大汗,但未成,貴由繼任蒙古大汗。1247年初闊端回涼州,會見了薩班一行。
        薩班有淵博的佛學知識,闊端非常欣賞。 薩班未到?jīng)鲋菀郧?,舉行祈愿法會時也里可溫(專指基督教教士)和蒙古薩滿坐在僧眾的上首。薩班來到?jīng)鲋莺?,闊端下令由薩班坐在僧眾的上首,并由佛教僧人首先祈愿。
        在涼州期間,薩班為闊端治好了病。闊端在涼州為薩班修建了幻化寺。雙方來往非常如意,在西藏歸順蒙古問題上,也達成了共識。薩班寫了一封致西藏各地僧俗領主的公開信《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信中奉勸西藏各地領主,適應歷史潮流,歸順蒙古。信中明確了西藏是大蒙古國的屬地,薩迦派是西藏各教派中屬領導地位。
        1251年6月,成吉思汗四子托雷的長子蒙哥繼任大蒙古國大汗。他完全繼承了闊端對西藏的政策。1252年2月,八思巴致衛(wèi)藏地區(qū)高僧大德的信,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1251年夏,蒙哥汗胞弟忽必烈在六盤山邀請薩班。薩班未去。薩班侄子八思巴迎邀前往忽必烈處。忽必烈尊八思巴為上師。1251年11月薩班卒。薩班臨終前,將其衣缽法螺傳給八思巴,八思巴成為薩迦派第五代法王。
        1253年,八思八在忒剌(地名)與忽必烈見面。1254年,忽必烈賜給八思巴“優(yōu)禮僧人詔書”。詔書中除表明忽必烈和皇后察必都已皈依佛法,并尊禮上師八思巴外,還特地對八思巴居住的后藏地區(qū)寺院和僧人,作了不受侵害的保證。其實,八思巴1255年才受戒??梢姾霰亓覍Π怂及偷闹匾?。1258~1259年八思巴蒞臨上都,與忽必烈來往密切。
        道教是漢族地區(qū)傳統(tǒng)宗教。成吉思汗曾召見道教的著名人物丘處機,并封他為“國師”。蒙哥汗時,道教和佛教,為爭取朝廷信寵,互相爭斗。1258年,蒙哥汗下令讓佛教與道教的代表人物展開一次“佛道之爭”的辯論會。由忽必烈主持。辯論《老子化胡經(jīng)》真?zhèn)?。三百余名高僧參加。年僅23歲的八思巴居第二位,僅次于蒙哥汗任命的總領天下釋教的那摩國師。八思巴駁倒道教首領,深受崇敬。
        1260年,忽必烈即位,封八思巴為國師,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統(tǒng)天下教門”。1264年,忽必烈賜與八思八珍珠詔書。1270年,忽必烈將八思巴的封號升為“帝師大寶法王”,賜玉印。1280年,八思巴去世后,忽必烈又一次賜給封號 “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圣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板的達巴思八八合失。”(明朝陶宗儀所著的有關元朝史事札記《南村輟耕錄》)。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佛教除薩迦派外其它教派也和蒙古王室有一定聯(lián)系。噶瑪拔希別名是卻吉喇嘛,意為“法師”。是當時康藏一帶很有勢力的噶瑪噶舉派的教主。1253年初,蒙哥汗之弟忽必烈請噶瑪拔希到川西北會見。忽必烈想留住噶瑪拔希,但噶瑪拔希謝絕了忽必烈,到內(nèi)蒙古一帶傳教。1256年,蒙哥汗命令他到漠北見面。蒙哥汗給噶瑪拔?!皣鴰煛钡姆Q號,并賞賜他一頂金邊黑色僧帽和一個象征權(quán)力的金印。 1259年蒙哥汗卒。后忽必烈繼汗位。噶瑪拔希因有幫助與忽必烈爭帝的阿里不哥之嫌,被流放,后得到允許回西藏。
      元朝政權(quán)在中原的統(tǒng)治,結(jié)束為止,元朝皇帝都有帝師。
        二、帝師的地位和作用
        唐朝時期,吐蕃王朝和中原地區(qū)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元朝時期吐蕃地區(qū)已是元朝的統(tǒng)治之下了。元朝初步尊定了中國疆域的規(guī)模。元朝為治理吐蕃地區(qū)采取了措施,如駐扎軍隊、清查戶籍、設置“甲姆”、征稅賦稅、劃分衛(wèi)藏十三萬戶等等。帝師制是上述措施之一。
      帝師是皇帝的佛教老師。帝后妃主都接受灌頂(洗禮)。據(jù)《南村輟耕錄》記載,皇帝即位前必須由帝師授戒九次。百官上朝時,在皇帝邊上設有帝師座位?;实奂次缓螅瑢Φ蹘煛敖翟t褒護”(珠詔),賜玉?。ǜ哂诮鹩。?。
      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后,派遣一個名叫達門的官員攜帶詔書及八思巴的法旨入藏設置驛站,在脫思麻(安多藏區(qū))設了7個大驛站,在朵甘思(康區(qū))設了9個大驛站,在烏思藏(前后藏)設了11個驛站,驛站直到薩迦。②八思巴返藏主要沿元代從內(nèi)地通向西藏的驛路行進。1276年,忽必烈特派皇太子真金率軍護送八思巴回西藏薩迦寺。帝師來去京師,百官隆重接送。據(jù)《元史》記載帝師出行,皇帝派大臣迎送,甚至借給皇帝的半副法駕儀仗,計一千二百五十人,為帝師開路導行。帝師生時受大量布施、贈賞。忽必烈把烏思藏地區(qū)13萬戶指定為八思巴的供養(yǎng)地。帝師死后賻金可達上千兩黃金、上萬兩銀和上萬匹繒帛。八思巴死后,在京城為他修建真身舍利塔。在元代重要佛事中,包括帝師涅。可見,在皇帝心目中,帝師和佛祖相等。帝師的很多子弟和門徒被封為“國師”、司空、司徒、國公。他們享有很多種特權(quán),手中聚集了大量財富。
        帝師及其門徒主持的各種佛事,耗費巨大。據(jù)1317年的統(tǒng)計,元內(nèi)廷佛事消耗的食品,每年用面439500斤、油79000斤、酥21870斤、蜜27300斤?!对贰び⒆诒炯o一》中記載:“至治元年(公元一三二一年)十二月甲子……命帝師公哥羅古羅思監(jiān)藏班藏卜詣西番受具足戒,賜金千三百五十兩、銀四千五十兩,帛萬匹,鈔五十萬?!?BR>  元朝黨中央政權(quán)有四大機關:中書省、御史臺、樞密院、總制院。1264年設立的總制院是負責管理全國的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qū)的軍事、行政事務。1288年改名為宣政院。帝師是宣政院的最高負責人。他負責舉薦僧人擔任從宣政院使“居第二者”以下的各級官職。
      元朝皇帝把帝師當作精神支柱。認為帝師“還能保護皇帝平安和國家興盛?!薄栋怂及托袪睢酚涊d,公元一二七四年元兵飛渡長江一統(tǒng)全國河山,際開“主圣臣賢的原因外,還有帝師八思巴在宗教上的助力”。
        帝師在元廷受到很高的待遇。但他畢竟只是元廷的一個高級官員。忽必烈把烏思藏地區(qū)13戶奉獻給八思巴,在那里,元朝皇帝的詔令和帝師的法旨并行。帝師是元廷的重要職官。帝師不在京城時,皇帝委任其他喇嘛為帝師。所以帝師比元朝皇帝多。帝師是由皇帝任命的,所故真正至高無上的還是皇帝、皇權(quán)。
      帝師制對鞏固元朝在吐蕃地區(qū)的統(tǒng)治,牢固元大一統(tǒng),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帝師的存在使佛教在全國獲得高于其他宗教的優(yōu)越地位。
      三、元朝帝師簡介 
      從八思巴公元一二七○年受封“帝師’開始,一直到元朝滅亡,歷代皇帝都封有帝師。在藏漢文史籍中提到的帝師共有十幾位,除了一兩個人的身份尚未查明外,其余的帝師多屬于薩迦昆氏家族,或與昆氏家族關系密切。著名藏學家王森和東嘎·洛桑赤列都曾研究過元代的帝師問題。③
        學術界普遍認可的元朝帝師有以下大家:
        1.怙主法王八思巴羅追堅贊(1235~1280),公元1260~1270年任國師,1270~1280年任元世祖忽必烈的帝師。   
        2.仁欽堅贊(舊譯亦憐真,1238~1279),八思巴異母弟,公元1276~1279年任元世祖忽必烈的帝師。
        3.達瑪巴拉(舊譯答兒麻八剌剌吉塔,1268~1287),八思巴弟恰那多吉之子,公元1281~1286年任元世祖忽必烈的帝師。
        4.意希仁欽(舊譯亦攝思連真,1249~1295),八思巴的弟子,公元1286~1291年任元世祖忽必烈的帝師。   
        5.扎巴俄色(舊譯乞剌斯八斡節(jié)兒, 1246~1303),八思巴的侍從,公元1291~1303年任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完澤篤的帝師。
        6.仁欽堅贊(舊譯輦真監(jiān)藏,1257~1305),第四任帝師意希仁欽之弟,曾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為薩迦細脫喇章的法臺,公元1303~1305年任元成宗完澤篤的帝師。
     7.桑結(jié)貝(1267~1314),第五任帝師扎巴俄色之侄,曾任薩迦寺住持,公元1305~1314年任元成宗完澤篤、元武宗曲律、元仁宗普顏篤的帝師。
        8.貢噶洛追堅贊貝桑布(舊譯公哥羅古羅思監(jiān)藏班藏卜 1299~1327),八思巴的侄孫,公元1315~1327年任元仁宗普顏篤、元英宗格堅、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的帝師。   
        9.旺出兒監(jiān)藏,《元史·釋老傳》記載他公元1323~1325年任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的帝師,藏文史籍中未見記載。
        10.貢噶雷必迥乃堅贊貝桑布(舊譯公哥列思八沖納思監(jiān)藏班藏卜, (1308~1341),八思巴的侄孫,1328~1329年任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的帝師。
        11.仁欽扎西(舊譯輦真吃剌失思),公元1329年起任帝師。藏文史籍中未見關于他的記載。到1332年就卸任了。
        12.貢噶堅贊貝桑布(舊譯公哥兒監(jiān)藏班藏卜,1310~1358),八思巴的侄孫,公元1333~1358年任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的帝師。
        13.喇欽索南洛追( 1332~1362),八思巴的侄曾孫,漢文史籍未見記載,《薩迦世系史》說他曾任帝師,似應為公元1358~1362年任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的帝師。
        14.喃加巴藏卜 ,元末于公元1362年以后任帝師,入明后受封為“熾盛佛寶國師”,見于漢文記載。
        八思巴弟子膽巴國師卒后追封帝師,故未列入。
      四、帝師產(chǎn)生的影響
        帝師產(chǎn)生的歷史影響是深遠的。北元時期,西藏的佛教沒有中斷在蒙古地區(qū)的活動。阿拉坦汗是北元時期土默特部首領。其祖父是再次實現(xiàn)蒙古大一統(tǒng)的“中興烈主”達延汗。1578年7月,西藏佛教格魯派活佛索南嘉措和阿坦汗等人,到青海湖邊的仰華寺會見。他們還談起了元代忽必烈和八思巴會見的故事。阿拉坦汗以忽必烈自擬,將索南嘉措比作八思巴。1578年,阿拉坦汗贈給索南嘉措尊號“圣識一切瓦齊爾達賴喇嘛”(達賴喇嘛稱號由此而來”)。索南嘉措施贈給阿拉坦汗尊號“咱克喇瓦爾第徹辰汗”(聰明睿智的汗王之意)。忽必列,廟號世祖,蒙古語尊稱薛禪皇帝。薛禪和徹辰是同一個詞的漢文兩種音譯寫法。顯然,索南嘉措把阿拉坦當作忽必烈了。從此,格魯派開始(黃教、喇嘛教)在蒙古右翼地區(qū)廣播傳播。四世達賴是阿拉坦汗曾孫云丹嘉措。
      清朝征服蒙古后,在漠西、漠北、漠南共設立7個喇嘛旗。清乾隆皇帝說:“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這就是清朝利用嘛喇教的初衷。黃教對蒙古地區(qū)的政治、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諸方面產(chǎn)生的影響非常大。1912年,外蒙古獨立。其中,活佛哲布尊丹巴起了重要作用。
        總之,元廷是依附佛教精神力量,統(tǒng)治西藏。西藏佛教的教派,為尋找武力依靠,盡量靠近元朝皇帝。這種關系一至延伸到明代阿拉坦汗及清初的顧實汗時期。帝師制是元廷政治的必然選擇。當然,在元朝時期,佛教能夠有優(yōu)越于其他宗教的地區(qū),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如佛教文化底缊深厚;能給人醫(yī)治疾病等(薩班醫(yī)治好過闊端的?。?。八思巴不僅是高僧還是著名的學者。著有《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摩儀軌》、《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比丘)習學略法》、《彰所知論》等共30余種,以《薩迦五祖集》傳世。他受忽必烈之命創(chuàng)造過蒙文新字(后人稱八思巴字)。他允許各教派修習各自的教法,主等對待其他教派。八思巴是元朝的第一個帝師。可以說元朝帝師制度的形成和他本人的敏銳的政治頭腦、淵博的學識及較強的活動能力有很大關系。
      元朝帝師的產(chǎn)生與形成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值得研究的事情。
      
      參考文獻:
     ?、佟ⅱ?、④《蒙藏民族關系史略》,王輔仁、陳慶英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出版,1985年,13頁、35頁、40頁。
      ②、《青海佛教史》蒲文成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120~121頁。

    (作者:內(nèi)蒙古地方志辦公室)
  •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