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通遼這地兒,當(dāng)年出胡子。老通遼人一提起胡子來會談虎變色,都會說那胡子可是唐僧師徒上了戲臺,哪個都是個帶了仙氣兒的角兒。那么,現(xiàn)實中的年輕人會問,老通遼的土匪怎么就叫成胡子了?他咋就沒叫眉毛呢?這胡子又在通遼這塊土地上留下過什么故事?什么傳奇?什么讓人忘不了的軼聞呢?筆者雖說是略知一二,但也想雞零狗碎地說上幾句,因通遼起胡子的上個世紀(jì)初到這個世紀(jì)初,已是近百年了,尤其是一股股胡子的馬隊隱入歷史的煙云深處后,這檔子事就壓根兒沒有人在紙上提一提。故,筆者才“焚香凈手”、“正襟危坐”、“秉筆直書”、來填補這“空白”。
一、胡名·胡帥
話說“胡子”這倆字,當(dāng)初并非土匪的代名詞兒。這詞兒出在戲園子里。據(jù)說早些個年,戲園子里也有鬧鬼的時候。你比如,在臺上演懸梁自盡的竟會突然被三尺素帛繞住在戲臺上飄升而起;演借尸還魂的還來的竟是鬼氣森森,連觀眾都嚇得大叫著逃散而去。遇到這樣的情況,戲就沒法演了。怎么辦?驅(qū)鬼!!!挑唱武戲的演員,而且是強壯不失精血的(指沒結(jié)過婚,沒在身上留下什么刀槍傷的)男子掛上胡子(這行當(dāng)里叫“髯口”),領(lǐng)頭的演員掛上紅胡子,一個個黑了燈后胡子甩得都炸開了,像傳說中打鬼的鐘馗似的,在鑼鼓家什一齊爆響狂擂的助威下,刀槍錘斧地、跟斗把式地,吼喝哄叫地,一陣旋風(fēng)兒似的整個兒掃蕩到大門口,也就算是驅(qū)鬼驅(qū)邪了。您說也怪,紅胡子一掛,鑼鼓家什一砸,后來再開了戲,竟能演得場場太平了。說來肯定是迷信,可目前尚未有高人解釋這“驅(qū)鬼現(xiàn)象”。后來,這戲園子里的做法,讓觀眾席里的有心人學(xué)了去。這伙子人為了保護自己,多是在月黑風(fēng)高夜,畫上戲臺上的臉譜(有的也就是在臉上胡亂抹些油彩,花臉老虎似的),再戴上紅胡子,或闖進依權(quán)仗勢,殘酷壓迫、剝削百姓的貪官污吏府內(nèi),或沖入為虎作悵,魚肉良善的差役吏胥、惡霸老財?shù)募抑?,揮起了除暴安良的大刀,一陣“咔嚓”、“咔嚓”走了人,濺上血的胡子被拋在了尸體旁……沒被人認(rèn)住,這伙子人轉(zhuǎn)天走在街上依然笑嘻嘻的是良民一個,若被人認(rèn)住,也就共飲上一碗什么雞血酒聚伙成幫上了山。這伙子人因那濺血的胡子也就被人們稱為“胡子”。最初大東北的胡子有讓人敬畏的一面,那就是多為“綠林好漢”。后來,“胡子”才漸漸成為“土匪”的代名詞。而通遼有城伊始,或再說遠了點,有人家出現(xiàn)之時,就沒有人把胡子叫成“土匪”,總是認(rèn)為胡子有除暴安良,鎮(zhèn)邪驅(qū)鬼的一面,再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什么呢?那就是和“胡帥”有關(guān)嘍!
話說“一代梟雄”、“東北王”、“大東北最后一個騎士”、“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張作霖,他還有一個當(dāng)年深入人心的稱呼,那就是“胡帥”。那么,如何解釋呢?“胡子中的將帥”?“長大胡子的元帥”、“胡子一樣的將帥”?都不是,他是“胡子出身的大元帥”!這位大東北近百年來最有名氣的“張大帥”最初還真是不折不扣的胡子出身。翻開中國的史書,當(dāng)官無非三條路,一進考場二花錢,第三就是占山為王當(dāng)土匪,折騰得滿朝文武不得安寧,再受皇帝招安當(dāng)官。這最后一條路似乎曲折了點,兇險了點,但張作霖竟從這胡子起事,一下子成了頂極人物的大元帥!這真是一條瘦驢腿換倆肥老母豬后鞘,也不算虧了吧?他是典型的因窮而怒,因怒而兇,因兇而匪,因匪而官,因官而敢問鼎中原的草莽英雄。要說這張大帥,在沒有通遼城的時候他就光臨這塊土地了。就設(shè)下了專管農(nóng)墾事務(wù)的“三畬堂”,有地多達二十二萬畝。他招佃立屯,移民興農(nóng),很有一番“事業(yè)”可干,以至后來給通遼城建警察所,“兩林(張作霖、湯玉麟)不和大戰(zhàn)于莫力廟”,在通遼車站鬧出假大餅子事件,等等等等。他是同一個小小的通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通遼的老百姓心理,他是有故事,有傳奇,“精悍之色顯于眉宇”,讓人賓服,讓人效仿的超級“大胡子頭兒”!“胡帥”在這兒叫得最響。老通遼當(dāng)年可有些個人認(rèn)為,要想成就一翻事業(yè),那就得去當(dāng)胡子,一是來錢快,二是容易實現(xiàn)夢想,三是成了如此綠林殺手就可以對嚇得發(fā)抖的小官小吏們吆五喝六,那才解氣哩!于是乎,當(dāng)年在通遼,就有“學(xué)習(xí)張作霖”的“群眾活動”在民間“持續(xù)多年”地“開展”著。當(dāng)?shù)恼{(diào)教兒子,當(dāng)哥的帶上兄弟,當(dāng)老婆的鼓動丈夫,干什么?學(xué)胡帥、成大事,先去當(dāng)胡子。當(dāng)年有這么個故事,說是小兩口洞房花燭夜,老婆婆把一方什么東西扔進了紅綃帳里,連撇嘴帶咂牙花子地甩下這么兩句話:
“從今兒起,一貼大閨女身子,你可是小伙子變成了老爺們兒,當(dāng)老爺們兒可不能就炕頭上這點能耐,闖得出,打不死,你成了胡帥那樣的人,走不出去,倒也死不了,那就蹲在街上去賣疙瘩白(元白菜)……”
小兩口打開那東西外面包裹的黃綾子,眼兒都直了,是一張毛筆畫的像,是“目炯炯有光”,“雖出身武弁,恂雅一儒生”的張作霖!胡帥喲!!!
筆者文章寫到這兒,說上一句,老通遼當(dāng)年出胡子,有其思想根源,是誰有如此大的魅力將新婚之夜的男人之心勾走了?有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二、胡服·胡言
“胡服”,并非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的“胡服”?!昂浴保膊⒎鞘且慌珊缘摹昂浴?。筆者這一段是借了兩個詞,想說一說當(dāng)年老通遼胡子的裝束和他們的黑話罷了。不過,還得先說說當(dāng)年老通遼胡子的“基本情況”。
這老通遼歷史上到底出了多少胡子,無從知曉。據(jù)筆者所知,在“史前”通遼這地兒就有“郎少志腳踏生死兩門,大旗下聚起瘋狼一群”的關(guān)于“胡子”的故事(注:這是當(dāng)年通遼流傳的兩句評書詞。郎少志實姓“母”,叫“母勺子”,后因當(dāng)胡子多有不順,受人指點,改姓“狼”,說書人取諧音,稱其“郎少志”。他曾“保護”過通遼一帶的七鎮(zhèn)九屯二十七窩棚,另有倆圍子。張作霖對其有“狼勺子心眼兒不壞”的肯定之語。他和手下的十九個兄弟在通遼設(shè)鎮(zhèn)的一九一四年被人用毒酒所害)。到了小日本戰(zhàn)敗投降的一九四五年,大小綹子的胡子蜂擁而起,名氣大的有郭寶山、王圣國、金龍、白龍、滿天紅、三省、生字、金字、六字、桿字、北來好、打一面、占北俠、野狼、九江、老好、雙山、北海、陳黑子等三十多股,小綹子十幾人,大綹子七、八百人,小小的通遼地面上當(dāng)時就不分白天黑夜地活動著數(shù)千人之多的胡子,所以,筆者才能從如此規(guī)模上談胡子裝束的“特色”呢!順便說一句,而此時的胡子已無早期的“綠林好漢”色彩,完全成了各霸一方,燒殺奸搶,胡作非為之徒。后來,這類胡子被我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股股地消滅掉,如敖門格日勒,就是上面提到的金龍,被我軍在窯營子抓獲后,人民政府在今露天市場之處召開萬人宣判大會對其處以極刑。又如陳玉廷,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陳黑子在遼寧的法庫縣被我軍擊斃。
回過頭來說上兩句“胡服”,老通遼當(dāng)年的胡子,裝束是“損”了點,沒有關(guān)內(nèi)土匪的講究,沒有什么絲綢褲褂、皮鞋禮帽、墨鏡和懷表等等,就拿冬季的裝束來說,都是疊襠大棉褲,大皮襖、腳上是皮靴靴,頭上是大耳朵狗皮帽兒,腰上三大件是槍支、匕首、煙袋鍋。個別的胡子頭兒還有條“永遠”藏在帽子里的小辮子。據(jù)說此等“辮胡”是其中最兇殘的,都是些小辮兒一掖玩命的主兒。這類胡子多有叫起勁兒來,在自己小腿肚子上嗖地騙下一條子肉,塞進嘴里面不改色地嚼得血順著嘴角往下流,還會開玩笑說“沒鹽晶”,向人家要醬缸里的咸香瓜蛋兒就著吃的“亡命徒”。
說起“胡言”,看過京劇《智取威虎山》的都知道楊子榮進山后對答如流的一段土匪黑話。老通遼的胡子當(dāng)年的“胡言”,也就是“黑話”發(fā)展到了圈外的人一句也聽不懂的程度,下面筆者不加思考地就能給您列出半篇子來。
“線頭”(情報人員)、“爬子”(小胡子)、“地蹦子”(當(dāng)?shù)氐男『?、“穿帳子的”(擋路的零星小胡子)、“卡線”(攔路搶劫)、“打窯”(搶劫固定的地方)、“威武窯”(警察局)、“快窯”(監(jiān)獄)、“啞巴窯”(刑場)、“響窯”(有武裝的被搶劫點)、“蹽桿子”(逃跑)、“合桿”(兩綹予以上的胡子聚在一起)、“擦勒”、“擦掉”(處死圈外的人)、“摳勒”、“摳掉”(處死圈內(nèi)的人)、“放黑槍”(暗殺)、“壓班”(休息)、“爬了風(fēng)”(潛伏躲避)、“茬口”(勢力很大的主兒)、“上材料”(準(zhǔn)備子彈)、“傳箭”(下通知)、“吐了”(陣亡)、“貼了金”(受傷)、“大瓢把子”(胡子頭兒)、“上哏”(吃飯)、“張三”(狼)、“秧子”(人質(zhì)、肉票)……
另外,老通遼當(dāng)年的胡子黑話也有用蒙古語穿連的時候,此乃通遼這蒙漢雜居地區(qū)的特產(chǎn),就是以蒙古語為主,關(guān)鍵的詞用的是黑話,對外人更有些保密性。再有就是因為通遼這地兒處于交通要塞,胡子的黑話詞匯十分豐富,一個大東北,無論是那兒來的綹子,沒有搭不上調(diào)兒,對不上話的。筆者當(dāng)年插隊當(dāng)知青時曾走訪過一個老胡子頭,他對京劇《智取威虎山》里的那幾句土匪黑話很不以為然:
“那是幾句套話,誰嘮嗑那么嘮呀!讓他再整出幾句來?不過人家那是“樣板戲”,我成份太高(指出身不好),再說多了又是屁眼子上拔罐子,找嘬屎(死)了(當(dāng)時為“文革”時期)……我告訴你,現(xiàn)在的通遼話里還有胡子嗑兒(黑話)里的詞兒呢。蹽桿子啦!啥意思?通遼人都明白,跑了唄!張三是啥?狼呀……”
三、胡情·胡淚
老通遼建城之初時的胡子并非像上個世紀(jì)四十年代的胡子那樣窮兇極惡,而是多有仗義的一面,如胡規(guī)中有“五清六律”,“七不搶八不奪”。筆者僅舉幾個“不奪”就頗具人情味,如盲、啞、瘋、癱、僧、道、尼不奪,娶迎親不奪,送葬不奪,搬家不奪,鰥寡孤獨不奪,郎中不奪等等。又如,講求劫富不劫貧,保貞節(jié)烈婦,不奸淫婦女,不擾亂學(xué)堂寺院,不破壞義倉善社等等。人圈子的人要在關(guān)帝廟發(fā)誓焚香,替天行道,殺贓官,斂貪財?shù)鹊?,違規(guī)者干愿受嚴(yán)懲殺戮……這一些,都很有綠林好漢的特色。也就是說并非很多后來者想象的那樣,胡子都是青面獠牙、血盆大口的。筆者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幾個胡子大熱天地“借”了一少婦一罐綠豆湯喝了,后聽說其家有白發(fā)老婆婆生命垂危等著喝呢!都后悔不已,便出錢又找人家熬了一桶綠豆湯飛馬送到那老婦人家,見人已咽氣,更是后悔不已,發(fā)誓此生此世再不喝綠豆湯了,遂扔下三塊銀光光的大洋策馬而去。又如,在國難當(dāng)頭,民族危亡之際,有些老通遼的胡子亦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的精神,記得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的十月十三日,日本侵略軍與蒙古自治軍大舉進攻通遼。老通遼的胡子“天下好”、“東勝”、“東海”、“老好”、“春文武”、“震東洋”等等,同仇敵愾,不容日軍鐵甲車通過。還有胡子“老來好”、“全局勝”等更講抗敵的策略,“深憤敵愾,詐降于蒙逆營中,分得槍馬甚多,拐逃遠揚,以解蒙逆實力”。這一戲劇性舉動搞得蒙古自治軍產(chǎn)生了一片混亂,連救他日本主子鐵甲車的能力也喪失盡了。筆者還聽說,當(dāng)年有個胡子出身、外號叫“小天師”的人,背著把大鍘刀參加了大刀隊襲擊馬道尹府日軍司令部的戰(zhàn)斗,竟有把小鬼子摜在石桌上砍成三截兒的舉動……
文章寫到最后,筆者再給您講—個上大學(xué)時搞社會調(diào)查,同一個老胡子頭兒邂逅荒村的故事,以結(jié)了這關(guān)于胡子的文章。這故事收入筆者的一部文集中,不妨將其摘錄下來——
話說這胡咧咧,也有收獲。就有那么一天,在一個四面是沙坨子的小得不能再小的屯子里,筆者結(jié)識了一個老漢。那老漢老得喘氣都費勁兒,走上幾步渾身直顫,一身破破爛爛,整個兒一個老乞丐形象。筆者見他拎著小半土瓦罐水從井臺旁往回走,就好心地去幫他,順便閑聊,嚇了一跳:
“老爺子,多大歲數(shù)啦?咋還自己打水吃?”筆者說著打量著這位風(fēng)一吹就可能倒下去的老漢。
“我這個老棺材瓤子得靠自己喲!沒人啦!九娘也埋了他媽拉巴子小半年了……”老人并不看筆者,唉呀唉地慢慢往回走。
“九娘”是誰?筆者對這個稱呼突然來了興趣,覺得很新奇,跟著進了老漢的院子,見老漢坐在了一個破馬槽子上,想問“九娘”的事,可又不好意思直問,便還是問了這么一句:“老爺子,今年多大歲數(shù)啦?”
“多大?哈!說出來嚇?biāo)滥悖铱墒腔噬系纳諉?同年、同月、同日,同不同時辰不知道,用現(xiàn)在的陽歷,那是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啊……”
就這么一句話,說得筆者心神一震。這老漢和毛主席同歲啊!于是,院子里,黑黑的小屋里,沒完沒了地嘮起嗑兒來。筆者發(fā)現(xiàn)這老漢并非凡人,是幾十年前東三省聞名的胡子頭兒“響膛兒馬子”。后來謎一樣地失蹤了,今天卻被筆者給發(fā)現(xiàn)了。發(fā)現(xiàn)其實也是老漢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老漢認(rèn)為,“我現(xiàn)在八十有六了,活也活夠了,政府來找,我就去,反正九娘也沒了。啥他媽也不怕了”。從老漢口里,筆者知道,他年輕時也有“大丈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志,二三十年代就在通遼起手,拉起了一幫子人,干過殺富濟貧的事,打過日本人,也打過國民黨,但更多的是土匪間的混戰(zhàn),最遠打到了新疆,最得志的時候有夫人九個,因為第一夫人小名叫“宮娘”,所以,后來都排成了“娘”,也是為了讓小爬子們好叫,讓他們天天開口叫“娘”嘛!在新疆的一場與土匪的惡戰(zhàn)中,因窩兒里爭斗失利,他的人馬被人家打散了,剩下孤伶伶的一個人。當(dāng)他一人摸進當(dāng)?shù)氐耐练祟^子大麻臉兒薩勒伯的屋里,把薩勒伯綁了個死豬模樣拴在了馬后時,正想上馬,左耳后槍傷作痛,一陣頭昏栽倒了,醒來后那宅院一片死寂。他回頭看了看馬后人還在,一股復(fù)仇的怒火涌上心頭。他翻身上馬,沖出院子,打得馬兒狂奔起來,從黑夜一直跑到了大天亮。當(dāng)他從通身是汗的馬上跳下時,發(fā)現(xiàn)薩勒伯被拖得只剩下綁在繩子一頭兒的兩只手。他想了想那滿臉的大麻子肯定也撒落了一路,說不定這麻子籽兒撒下會長出什么樣的麻子花來,便在大戈壁上仰天大笑,只覺得深仇大恨已除。笑夠了,他忽然覺得那綁手的繩子打的節(jié)兒不對,就蹲下來解,越解越不對,都解開才發(fā)現(xiàn)是一雙女人的手,而在一只手上竟有他為自己最愛的夫人紋的兩個字——“九娘”。他知道上當(dāng)了。他瘋狂了,翻身再次上馬,還想找薩勒伯去,非捕死他不可,一口血吐出,他從馬上又栽下來……整整三年,他懷揣著九娘干枯如柴的兩只手走回了東北,后來又隱居到了通遼。九娘就這樣天天地陪著他,在炕頭上。半年前,他把九娘“安葬”在小炕洞里。他捏算自己活不過今年,決定“火葬”,死前一把火燒房子,他永遠不離這九娘……
老漢講了如此讓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也發(fā)出了總結(jié)一生的感慨:
“唉,空懷著志氣啊!不上道兒,不識救國書,難酬報國志啊!那年紅軍到了陜北時,我就在新疆,投過去,能是這個德興嗎?后來,沒了九娘,我悔得差點去見閻王爺喲!是我中了救薩勒伯的人的調(diào)包計了,親手拖死了我的……九娘;沒了九娘,我啥也干不了啦!這許多年來,一直守著那雙干柴一樣、像醬缸里咸菜一樣色的手,守著我的九,九,九……娘……”老漢昏花的兩眼里不知何時渾濁的淚水已經(jīng)充盈了,像剛剛從破土井里打上來的水。聽著老漢的講述,筆者也動了情,想不到這個當(dāng)年叱咤風(fēng)云的胡子頭,也會有這樣的情,這樣的淚,真可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更想不到這老漢在人生的暮年將盡時是這樣的坦蕩,這樣痛快地和自己這個毛頭小伙子說出了許多很可能深埋沙下的話。老漢也不讓筆者白來,奉送了一支通遼地區(qū)流傳近百年,據(jù)說狼勺子都會唱,張大帥也能哼哼幾句,今已行將失傳的“胡子歌”——
“大塊地吃肉,大碗地喝酒,
五大三粗的漢子最懂得恩和仇。
刀下馬上輕生死,
偷香納妾也有個風(fēng)流。
人生在世九十九,
不求高官厚祿啊——
只求一句這個爺們兒夠朋友……
(作者:內(nèi)蒙古大學(xué)學(xué)報編輯部 教授)
通遼這地兒,當(dāng)年出胡子。老通遼人一提起胡子來會談虎變色,都會說那胡子可是唐僧師徒上了戲臺,哪個都是個帶了仙氣兒的角兒。那么,現(xiàn)實中的年輕人會問,老通遼的土匪怎么就叫成胡子了?他咋就沒叫眉毛呢?這胡子又在通遼這塊土地上留下過什么故事?什么傳奇?什么讓人忘不了的軼聞呢?筆者雖說是略知一二,但也想雞零狗碎地說上幾句,因通遼起胡子的上個世紀(jì)初到這個世紀(jì)初,已是近百年了,尤其是一股股胡子的馬隊隱入歷史的煙云深處后,這檔子事就壓根兒沒有人在紙上提一提。故,筆者才“焚香凈手”、“正襟危坐”、“秉筆直書”、來填補這“空白”。
一、胡名·胡帥
話說“胡子”這倆字,當(dāng)初并非土匪的代名詞兒。這詞兒出在戲園子里。據(jù)說早些個年,戲園子里也有鬧鬼的時候。你比如,在臺上演懸梁自盡的竟會突然被三尺素帛繞住在戲臺上飄升而起;演借尸還魂的還來的竟是鬼氣森森,連觀眾都嚇得大叫著逃散而去。遇到這樣的情況,戲就沒法演了。怎么辦?驅(qū)鬼!!!挑唱武戲的演員,而且是強壯不失精血的(指沒結(jié)過婚,沒在身上留下什么刀槍傷的)男子掛上胡子(這行當(dāng)里叫“髯口”),領(lǐng)頭的演員掛上紅胡子,一個個黑了燈后胡子甩得都炸開了,像傳說中打鬼的鐘馗似的,在鑼鼓家什一齊爆響狂擂的助威下,刀槍錘斧地、跟斗把式地,吼喝哄叫地,一陣旋風(fēng)兒似的整個兒掃蕩到大門口,也就算是驅(qū)鬼驅(qū)邪了。您說也怪,紅胡子一掛,鑼鼓家什一砸,后來再開了戲,竟能演得場場太平了。說來肯定是迷信,可目前尚未有高人解釋這“驅(qū)鬼現(xiàn)象”。后來,這戲園子里的做法,讓觀眾席里的有心人學(xué)了去。這伙子人為了保護自己,多是在月黑風(fēng)高夜,畫上戲臺上的臉譜(有的也就是在臉上胡亂抹些油彩,花臉老虎似的),再戴上紅胡子,或闖進依權(quán)仗勢,殘酷壓迫、剝削百姓的貪官污吏府內(nèi),或沖入為虎作悵,魚肉良善的差役吏胥、惡霸老財?shù)募抑?,揮起了除暴安良的大刀,一陣“咔嚓”、“咔嚓”走了人,濺上血的胡子被拋在了尸體旁……沒被人認(rèn)住,這伙子人轉(zhuǎn)天走在街上依然笑嘻嘻的是良民一個,若被人認(rèn)住,也就共飲上一碗什么雞血酒聚伙成幫上了山。這伙子人因那濺血的胡子也就被人們稱為“胡子”。最初大東北的胡子有讓人敬畏的一面,那就是多為“綠林好漢”。后來,“胡子”才漸漸成為“土匪”的代名詞。而通遼有城伊始,或再說遠了點,有人家出現(xiàn)之時,就沒有人把胡子叫成“土匪”,總是認(rèn)為胡子有除暴安良,鎮(zhèn)邪驅(qū)鬼的一面,再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什么呢?那就是和“胡帥”有關(guān)嘍!
話說“一代梟雄”、“東北王”、“大東北最后一個騎士”、“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張作霖,他還有一個當(dāng)年深入人心的稱呼,那就是“胡帥”。那么,如何解釋呢?“胡子中的將帥”?“長大胡子的元帥”、“胡子一樣的將帥”?都不是,他是“胡子出身的大元帥”!這位大東北近百年來最有名氣的“張大帥”最初還真是不折不扣的胡子出身。翻開中國的史書,當(dāng)官無非三條路,一進考場二花錢,第三就是占山為王當(dāng)土匪,折騰得滿朝文武不得安寧,再受皇帝招安當(dāng)官。這最后一條路似乎曲折了點,兇險了點,但張作霖竟從這胡子起事,一下子成了頂極人物的大元帥!這真是一條瘦驢腿換倆肥老母豬后鞘,也不算虧了吧?他是典型的因窮而怒,因怒而兇,因兇而匪,因匪而官,因官而敢問鼎中原的草莽英雄。要說這張大帥,在沒有通遼城的時候他就光臨這塊土地了。就設(shè)下了專管農(nóng)墾事務(wù)的“三畬堂”,有地多達二十二萬畝。他招佃立屯,移民興農(nóng),很有一番“事業(yè)”可干,以至后來給通遼城建警察所,“兩林(張作霖、湯玉麟)不和大戰(zhàn)于莫力廟”,在通遼車站鬧出假大餅子事件,等等等等。他是同一個小小的通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通遼的老百姓心理,他是有故事,有傳奇,“精悍之色顯于眉宇”,讓人賓服,讓人效仿的超級“大胡子頭兒”!“胡帥”在這兒叫得最響。老通遼當(dāng)年可有些個人認(rèn)為,要想成就一翻事業(yè),那就得去當(dāng)胡子,一是來錢快,二是容易實現(xiàn)夢想,三是成了如此綠林殺手就可以對嚇得發(fā)抖的小官小吏們吆五喝六,那才解氣哩!于是乎,當(dāng)年在通遼,就有“學(xué)習(xí)張作霖”的“群眾活動”在民間“持續(xù)多年”地“開展”著。當(dāng)?shù)恼{(diào)教兒子,當(dāng)哥的帶上兄弟,當(dāng)老婆的鼓動丈夫,干什么?學(xué)胡帥、成大事,先去當(dāng)胡子。當(dāng)年有這么個故事,說是小兩口洞房花燭夜,老婆婆把一方什么東西扔進了紅綃帳里,連撇嘴帶咂牙花子地甩下這么兩句話:
“從今兒起,一貼大閨女身子,你可是小伙子變成了老爺們兒,當(dāng)老爺們兒可不能就炕頭上這點能耐,闖得出,打不死,你成了胡帥那樣的人,走不出去,倒也死不了,那就蹲在街上去賣疙瘩白(元白菜)……”
小兩口打開那東西外面包裹的黃綾子,眼兒都直了,是一張毛筆畫的像,是“目炯炯有光”,“雖出身武弁,恂雅一儒生”的張作霖!胡帥喲!!!
筆者文章寫到這兒,說上一句,老通遼當(dāng)年出胡子,有其思想根源,是誰有如此大的魅力將新婚之夜的男人之心勾走了?有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二、胡服·胡言
“胡服”,并非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的“胡服”?!昂浴保膊⒎鞘且慌珊缘摹昂浴?。筆者這一段是借了兩個詞,想說一說當(dāng)年老通遼胡子的裝束和他們的黑話罷了。不過,還得先說說當(dāng)年老通遼胡子的“基本情況”。
這老通遼歷史上到底出了多少胡子,無從知曉。據(jù)筆者所知,在“史前”通遼這地兒就有“郎少志腳踏生死兩門,大旗下聚起瘋狼一群”的關(guān)于“胡子”的故事(注:這是當(dāng)年通遼流傳的兩句評書詞。郎少志實姓“母”,叫“母勺子”,后因當(dāng)胡子多有不順,受人指點,改姓“狼”,說書人取諧音,稱其“郎少志”。他曾“保護”過通遼一帶的七鎮(zhèn)九屯二十七窩棚,另有倆圍子。張作霖對其有“狼勺子心眼兒不壞”的肯定之語。他和手下的十九個兄弟在通遼設(shè)鎮(zhèn)的一九一四年被人用毒酒所害)。到了小日本戰(zhàn)敗投降的一九四五年,大小綹子的胡子蜂擁而起,名氣大的有郭寶山、王圣國、金龍、白龍、滿天紅、三省、生字、金字、六字、桿字、北來好、打一面、占北俠、野狼、九江、老好、雙山、北海、陳黑子等三十多股,小綹子十幾人,大綹子七、八百人,小小的通遼地面上當(dāng)時就不分白天黑夜地活動著數(shù)千人之多的胡子,所以,筆者才能從如此規(guī)模上談胡子裝束的“特色”呢!順便說一句,而此時的胡子已無早期的“綠林好漢”色彩,完全成了各霸一方,燒殺奸搶,胡作非為之徒。后來,這類胡子被我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股股地消滅掉,如敖門格日勒,就是上面提到的金龍,被我軍在窯營子抓獲后,人民政府在今露天市場之處召開萬人宣判大會對其處以極刑。又如陳玉廷,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陳黑子在遼寧的法庫縣被我軍擊斃。
回過頭來說上兩句“胡服”,老通遼當(dāng)年的胡子,裝束是“損”了點,沒有關(guān)內(nèi)土匪的講究,沒有什么絲綢褲褂、皮鞋禮帽、墨鏡和懷表等等,就拿冬季的裝束來說,都是疊襠大棉褲,大皮襖、腳上是皮靴靴,頭上是大耳朵狗皮帽兒,腰上三大件是槍支、匕首、煙袋鍋。個別的胡子頭兒還有條“永遠”藏在帽子里的小辮子。據(jù)說此等“辮胡”是其中最兇殘的,都是些小辮兒一掖玩命的主兒。這類胡子多有叫起勁兒來,在自己小腿肚子上嗖地騙下一條子肉,塞進嘴里面不改色地嚼得血順著嘴角往下流,還會開玩笑說“沒鹽晶”,向人家要醬缸里的咸香瓜蛋兒就著吃的“亡命徒”。
說起“胡言”,看過京劇《智取威虎山》的都知道楊子榮進山后對答如流的一段土匪黑話。老通遼的胡子當(dāng)年的“胡言”,也就是“黑話”發(fā)展到了圈外的人一句也聽不懂的程度,下面筆者不加思考地就能給您列出半篇子來。
“線頭”(情報人員)、“爬子”(小胡子)、“地蹦子”(當(dāng)?shù)氐男『?、“穿帳子的”(擋路的零星小胡子)、“卡線”(攔路搶劫)、“打窯”(搶劫固定的地方)、“威武窯”(警察局)、“快窯”(監(jiān)獄)、“啞巴窯”(刑場)、“響窯”(有武裝的被搶劫點)、“蹽桿子”(逃跑)、“合桿”(兩綹予以上的胡子聚在一起)、“擦勒”、“擦掉”(處死圈外的人)、“摳勒”、“摳掉”(處死圈內(nèi)的人)、“放黑槍”(暗殺)、“壓班”(休息)、“爬了風(fēng)”(潛伏躲避)、“茬口”(勢力很大的主兒)、“上材料”(準(zhǔn)備子彈)、“傳箭”(下通知)、“吐了”(陣亡)、“貼了金”(受傷)、“大瓢把子”(胡子頭兒)、“上哏”(吃飯)、“張三”(狼)、“秧子”(人質(zhì)、肉票)……
另外,老通遼當(dāng)年的胡子黑話也有用蒙古語穿連的時候,此乃通遼這蒙漢雜居地區(qū)的特產(chǎn),就是以蒙古語為主,關(guān)鍵的詞用的是黑話,對外人更有些保密性。再有就是因為通遼這地兒處于交通要塞,胡子的黑話詞匯十分豐富,一個大東北,無論是那兒來的綹子,沒有搭不上調(diào)兒,對不上話的。筆者當(dāng)年插隊當(dāng)知青時曾走訪過一個老胡子頭,他對京劇《智取威虎山》里的那幾句土匪黑話很不以為然:
“那是幾句套話,誰嘮嗑那么嘮呀!讓他再整出幾句來?不過人家那是“樣板戲”,我成份太高(指出身不好),再說多了又是屁眼子上拔罐子,找嘬屎(死)了(當(dāng)時為“文革”時期)……我告訴你,現(xiàn)在的通遼話里還有胡子嗑兒(黑話)里的詞兒呢。蹽桿子啦!啥意思?通遼人都明白,跑了唄!張三是啥?狼呀……”
三、胡情·胡淚
老通遼建城之初時的胡子并非像上個世紀(jì)四十年代的胡子那樣窮兇極惡,而是多有仗義的一面,如胡規(guī)中有“五清六律”,“七不搶八不奪”。筆者僅舉幾個“不奪”就頗具人情味,如盲、啞、瘋、癱、僧、道、尼不奪,娶迎親不奪,送葬不奪,搬家不奪,鰥寡孤獨不奪,郎中不奪等等。又如,講求劫富不劫貧,保貞節(jié)烈婦,不奸淫婦女,不擾亂學(xué)堂寺院,不破壞義倉善社等等。人圈子的人要在關(guān)帝廟發(fā)誓焚香,替天行道,殺贓官,斂貪財?shù)鹊龋`規(guī)者干愿受嚴(yán)懲殺戮……這一些,都很有綠林好漢的特色。也就是說并非很多后來者想象的那樣,胡子都是青面獠牙、血盆大口的。筆者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幾個胡子大熱天地“借”了一少婦一罐綠豆湯喝了,后聽說其家有白發(fā)老婆婆生命垂危等著喝呢!都后悔不已,便出錢又找人家熬了一桶綠豆湯飛馬送到那老婦人家,見人已咽氣,更是后悔不已,發(fā)誓此生此世再不喝綠豆湯了,遂扔下三塊銀光光的大洋策馬而去。又如,在國難當(dāng)頭,民族危亡之際,有些老通遼的胡子亦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的精神,記得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的十月十三日,日本侵略軍與蒙古自治軍大舉進攻通遼。老通遼的胡子“天下好”、“東勝”、“東?!薄ⅰ袄虾谩?、“春文武”、“震東洋”等等,同仇敵愾,不容日軍鐵甲車通過。還有胡子“老來好”、“全局勝”等更講抗敵的策略,“深憤敵愾,詐降于蒙逆營中,分得槍馬甚多,拐逃遠揚,以解蒙逆實力”。這一戲劇性舉動搞得蒙古自治軍產(chǎn)生了一片混亂,連救他日本主子鐵甲車的能力也喪失盡了。筆者還聽說,當(dāng)年有個胡子出身、外號叫“小天師”的人,背著把大鍘刀參加了大刀隊襲擊馬道尹府日軍司令部的戰(zhàn)斗,竟有把小鬼子摜在石桌上砍成三截兒的舉動……
文章寫到最后,筆者再給您講—個上大學(xué)時搞社會調(diào)查,同一個老胡子頭兒邂逅荒村的故事,以結(jié)了這關(guān)于胡子的文章。這故事收入筆者的一部文集中,不妨將其摘錄下來——
話說這胡咧咧,也有收獲。就有那么一天,在一個四面是沙坨子的小得不能再小的屯子里,筆者結(jié)識了一個老漢。那老漢老得喘氣都費勁兒,走上幾步渾身直顫,一身破破爛爛,整個兒一個老乞丐形象。筆者見他拎著小半土瓦罐水從井臺旁往回走,就好心地去幫他,順便閑聊,嚇了一跳:
“老爺子,多大歲數(shù)啦?咋還自己打水吃?”筆者說著打量著這位風(fēng)一吹就可能倒下去的老漢。
“我這個老棺材瓤子得靠自己喲!沒人啦!九娘也埋了他媽拉巴子小半年了……”老人并不看筆者,唉呀唉地慢慢往回走。
“九娘”是誰?筆者對這個稱呼突然來了興趣,覺得很新奇,跟著進了老漢的院子,見老漢坐在了一個破馬槽子上,想問“九娘”的事,可又不好意思直問,便還是問了這么一句:“老爺子,今年多大歲數(shù)啦?”
“多大?哈!說出來嚇?biāo)滥?,我可是皇上的生日?同年、同月、同日,同不同時辰不知道,用現(xiàn)在的陽歷,那是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啊……”
就這么一句話,說得筆者心神一震。這老漢和毛主席同歲啊!于是,院子里,黑黑的小屋里,沒完沒了地嘮起嗑兒來。筆者發(fā)現(xiàn)這老漢并非凡人,是幾十年前東三省聞名的胡子頭兒“響膛兒馬子”。后來謎一樣地失蹤了,今天卻被筆者給發(fā)現(xiàn)了。發(fā)現(xiàn)其實也是老漢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老漢認(rèn)為,“我現(xiàn)在八十有六了,活也活夠了,政府來找,我就去,反正九娘也沒了。啥他媽也不怕了”。從老漢口里,筆者知道,他年輕時也有“大丈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志,二三十年代就在通遼起手,拉起了一幫子人,干過殺富濟貧的事,打過日本人,也打過國民黨,但更多的是土匪間的混戰(zhàn),最遠打到了新疆,最得志的時候有夫人九個,因為第一夫人小名叫“宮娘”,所以,后來都排成了“娘”,也是為了讓小爬子們好叫,讓他們天天開口叫“娘”嘛!在新疆的一場與土匪的惡戰(zhàn)中,因窩兒里爭斗失利,他的人馬被人家打散了,剩下孤伶伶的一個人。當(dāng)他一人摸進當(dāng)?shù)氐耐练祟^子大麻臉兒薩勒伯的屋里,把薩勒伯綁了個死豬模樣拴在了馬后時,正想上馬,左耳后槍傷作痛,一陣頭昏栽倒了,醒來后那宅院一片死寂。他回頭看了看馬后人還在,一股復(fù)仇的怒火涌上心頭。他翻身上馬,沖出院子,打得馬兒狂奔起來,從黑夜一直跑到了大天亮。當(dāng)他從通身是汗的馬上跳下時,發(fā)現(xiàn)薩勒伯被拖得只剩下綁在繩子一頭兒的兩只手。他想了想那滿臉的大麻子肯定也撒落了一路,說不定這麻子籽兒撒下會長出什么樣的麻子花來,便在大戈壁上仰天大笑,只覺得深仇大恨已除。笑夠了,他忽然覺得那綁手的繩子打的節(jié)兒不對,就蹲下來解,越解越不對,都解開才發(fā)現(xiàn)是一雙女人的手,而在一只手上竟有他為自己最愛的夫人紋的兩個字——“九娘”。他知道上當(dāng)了。他瘋狂了,翻身再次上馬,還想找薩勒伯去,非捕死他不可,一口血吐出,他從馬上又栽下來……整整三年,他懷揣著九娘干枯如柴的兩只手走回了東北,后來又隱居到了通遼。九娘就這樣天天地陪著他,在炕頭上。半年前,他把九娘“安葬”在小炕洞里。他捏算自己活不過今年,決定“火葬”,死前一把火燒房子,他永遠不離這九娘……
老漢講了如此讓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也發(fā)出了總結(jié)一生的感慨:
“唉,空懷著志氣啊!不上道兒,不識救國書,難酬報國志啊!那年紅軍到了陜北時,我就在新疆,投過去,能是這個德興嗎?后來,沒了九娘,我悔得差點去見閻王爺喲!是我中了救薩勒伯的人的調(diào)包計了,親手拖死了我的……九娘;沒了九娘,我啥也干不了啦!這許多年來,一直守著那雙干柴一樣、像醬缸里咸菜一樣色的手,守著我的九,九,九……娘……”老漢昏花的兩眼里不知何時渾濁的淚水已經(jīng)充盈了,像剛剛從破土井里打上來的水。聽著老漢的講述,筆者也動了情,想不到這個當(dāng)年叱咤風(fēng)云的胡子頭,也會有這樣的情,這樣的淚,真可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啊!更想不到這老漢在人生的暮年將盡時是這樣的坦蕩,這樣痛快地和自己這個毛頭小伙子說出了許多很可能深埋沙下的話。老漢也不讓筆者白來,奉送了一支通遼地區(qū)流傳近百年,據(jù)說狼勺子都會唱,張大帥也能哼哼幾句,今已行將失傳的“胡子歌”——
“大塊地吃肉,大碗地喝酒,
五大三粗的漢子最懂得恩和仇。
刀下馬上輕生死,
偷香納妾也有個風(fēng)流。
人生在世九十九,
不求高官厚祿啊——
只求一句這個爺們兒夠朋友……
(作者:內(nèi)蒙古大學(xué)學(xué)報編輯部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