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第三期

  • (史志叢談)《蒙古及蒙古人》書中關(guān)于多倫諾爾表述的錯誤與失實之處
  • 清代的多倫諾爾,即現(xiàn)在的多倫。多倫現(xiàn)在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南部的一個縣城。多倫諾爾,蒙語是七溪或七泉的意思。從康熙三十年(1691年)第一次多倫諾爾會盟后,在多倫諾爾先后建成了“匯宗”“善因”兩大喇嘛教寺院,逐漸成為我國北方藏傳佛教中心。多倫諾爾“因廟而興”,是先有廟,后有市。從龍票商人開始,多倫諾爾就以寺廟為紐帶和核心逐漸發(fā)展成為北方草原牧區(qū)畜產(chǎn)品重要的集散地和商貿(mào)城市,人口最多時達十萬之眾。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在多倫諾爾設宣撫理事廳,為口北三廳之一。管理“察哈爾左翼正白、鑲白、正藍、鑲黃四旗及內(nèi)扎薩克、外喀爾喀一百三十余旗蒙民交涉、命、盜等案并查緝逃匪,審理漢鋪爭訟、竊劫、人命各案之事?!?,是一個歷史重鎮(zhèn)。民國2 年,廢多倫諾爾廳,設多倫縣至今。第一次多倫諾爾會盟,清政府化解了喀爾喀各部的矛盾和積怨并確立了對喀爾喀(即外蒙古)的有效統(tǒng)治。在1745年,乾隆皇帝在多倫諾爾召集蒙古各部舉行第二次多倫諾爾會盟,進一步強化了黨中央和蒙古各部的關(guān)系。這樣,多倫諾爾不僅成為蒙古民族統(tǒng)一,中華民族統(tǒng)一的一種象征,而且是蒙古民族統(tǒng)一,中華民族統(tǒng)一的重要歷史見證。20081223多倫縣城區(qū),即多倫諾爾鎮(zhèn)被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鎮(zhèn)。

    俄國人阿·馬·波茲德涅耶夫在1878{光緒四年}1893{光緒十九年},先后兩次到過多倫。(②21頁)。阿·馬·波茲德涅耶夫1876年在彼得堡大學東方語言系畢業(yè),受教育部的派遣,加入俄國皇家地理學會所裝備的蒙古考察隊,到蒙古地區(qū)進行考察,1878年第一次到過多倫。14年后,即1892年,俄國外交部奉沙皇之命,派遣他到我國蒙古地區(qū)調(diào)查蒙古的行政制度和現(xiàn)狀,同時研究俄國對中國的貿(mào)易關(guān)系。那時,阿·馬·波茲德涅耶夫已經(jīng)是彼得堡大學蒙古文學教授,精通蒙文并知曉滿文??疾熘?,他利用各種關(guān)系和手段,廣泛接觸社會各個階層,收集政治、經(jīng)濟情報。18935 月中旬,阿·馬·波茲德涅耶夫第二次到多倫。這次考察回國后著有《蒙古及蒙古人》一書,其中第二卷第七章較詳細地介紹了多倫諾爾的地理位置、街道、商業(yè)、官府和關(guān)稅、牲畜及畜產(chǎn)品的輸出和廟宇等,其中著重介紹了匯宗寺、善因寺有關(guān)情況。說匯宗寺有內(nèi)、外蒙古喇嘛五百多名,善因寺有內(nèi)、外蒙古喇嘛四百多名,規(guī)模宏大。

    阿·馬·波茲德涅耶夫所著《蒙古及蒙古人》第二卷,對研究當時內(nèi)蒙地區(qū)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和喇嘛教等有關(guān)問題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書中對多倫諾爾的表敘確有許多錯誤與不實之處。

    書中說“多倫諾爾平原上的主要河流是漢人所稱的西河,蒙古人則稱之為額爾騰河。它的基本流向是東南,注入離多倫諾爾約七十俄里的上都河?!薄岸鄠愔Z爾實際是由位于額爾騰河左側(cè)的買賣城和河右岸距買賣城兩俄里半的兩座廟宇組成的。買賣城是個相當大的市區(qū),南北長度是東西寬度的三倍。”(①330頁)。其中關(guān)于多倫諾爾平原上西河的流向是錯誤的。實際上,多倫諾爾的西河,即額爾騰河,是由城區(qū)西南部的額爾騰泉、七里河、長勝號河、轉(zhuǎn)山子河、南河等支流匯合成小河子河,流經(jīng)耗來溝、黑山嘴,多倫諾爾城區(qū)西側(cè),在城區(qū)這段稱為西河,然后經(jīng)過城市北面流向東北,最后在上都河鄉(xiāng)注入灤河。因此西河全程的基本流向是南東而不是東南,這里,他把西河全程的基本流向給弄反了。由于對西河流向這個地理坐標的錯誤,他由此推論說,買賣城在西河的左側(cè),兩座廟宇在西河的右岸則是錯誤的。實際上應該是買賣城在河的右岸,匯宗寺和善因寺兩座廟宇在河的左岸才對。(②93頁)。

    書中說“多倫諾爾除了買賣城外,還有兩座有名的大廟,人們都把它們叫做錫拉蘇默和呼和蘇默,即黃廟和藍廟。這兩座都是中國政府在不同時期為蒙古人建造的。錫拉蘇默大概建于1691年,呼和蘇默建于雍正中期?!保á?/SPAN>344頁)是錯誤的。他把兩座廟,錫拉蘇默和呼和蘇默給弄顛倒了。實際是:呼和蘇默,蒙語意為藍廟,因為主體廟正大殿頂覆以青藍色琉璃瓦而得名。始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漢名為匯宗寺,當?shù)厝怂追Q東大倉,倉即廟意。(詳見《內(nèi)蒙古史志》20071期《匯宗寺被毀的前前后后》一文);錫拉蘇默,蒙語意為黃廟,因為主體廟正大殿頂覆以金黃色琉璃瓦而得名,漢名為善因寺,當?shù)厝怂追Q西大倉,建成于雍正九年(1731年)。當年,清政府撥白銀10萬兩,在匯宗寺西約一里處,興建了規(guī)模更大,更富麗堂皇的善因寺,工程占地413畝,仍由北京故宮設計者雷發(fā)達父子設計,善因寺除建有的佛倉、官倉、當子房和山門、鐘鼓樓、跳舞場外,還有天王殿、雍正行宮等,主體建筑的特點是:正大殿仿北京故宮中和殿,樓二重,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每層縱橫各九間,積九九八十一間之數(shù),“中柱皆空,以泄雨水”。大殿頂覆以黃色琉璃瓦,在綠色的草原上,遠遠望去,顯得格外壯觀、燦爛輝煌。善因寺內(nèi)豎有雍正皇帝御制善因寺碑文。大山門上方有雍正親書“敕建善因寺”額,并“慈云廣被”匾。在善因寺旁邊還專門為雍正皇帝修建了是一座花園式建筑群的行宮。(③3-39頁。)

    書中說“……在多倫諾爾的公共建筑中有二十五座和尚廟,其中最好的是三官廟和位有于寧遠街的白玉觀,白玉觀是由多倫商人們共同出資建造的,建成的時間不算很久,因此里面的神像和器具都還很潔靜、艷麗。城里除和尚廟和孔廟之外,還有六座清真寺……?!保á?/SPAN>339頁)。他把市區(qū)二十五座廟宇,除了孔廟之外統(tǒng)統(tǒng)說成是和尚廟是錯誤的?!蜕小辉~,是從古印度梵文而來,是對堪為人師之人的尊稱,不分男女,后來演化成佛教出家男眾的專用名詞。因此和尚廟就應該是男性出家人主持的佛教寺廟。因為在多倫諾爾的人群來自各個民族、各個地區(qū)、各個行業(yè)、各個階層,他們信奉的神靈是極不相同的,因此所修建的廟宇也各不相同,市區(qū)內(nèi)絕大多數(shù)廟宇并不是和尚廟。僅就他所例舉最好的三官廟和白玉觀就不是和尚廟。三官廟是直隸會館,早期康熙年間,從北京的龍票商人開始,在多倫諾爾經(jīng)商的以北京、河北商人俱多,俗稱燕幫。這些本來就有雄厚資本的龍票商戶,他們由于最早到此,因“市肆鱗繁,貨財駢集,日新月盛,獲三倍之資。”是財源滾滾而來、實力大增。為“供一方神靈,求其保佑人財兩旺”,遂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集資興建此廟,正殿供奉天、地、水三官,因為華夏上古時就有祭天、祭地、祭水的禮儀,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故亦稱“三官廟”。因此,三官廟是道教的廟宇,而不是和尚廟。 三官廟實際是燕幫商人結(jié)社、集會、議事和娛樂的地方(③79-82頁)。而多倫諾爾則沒有白玉觀,如果存在的話,按其名稱看,應該是道教的廟宇,因為將俄文Хуй-юй-гуань(①666頁)翻譯成白云觀也是可以的,白云觀在全國各地都有,如上海、蘭州、佳縣、北京都有白云觀。北京白云觀是道教全真派宮觀之一,奉祀老子。因此,白云觀當然不是和尚廟。而其它市區(qū)的廟宇,按建筑年代排序,主要有興隆寺,俗稱佛殿(雍正十二年,即1734年建。③71-74頁)這倒是一座和尚廟;城隍廟(乾隆二年,即1737年建。③83-86頁)是一座道教的廟宇;碧霞宮,俗稱娘娘廟(乾隆四年,即1739 年建。③75-77頁)奉祀道教女神,中座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左右座分別是催生娘娘和送子娘娘,是道教的廟宇;外關(guān)帝廟,供奉關(guān)帝爺(乾隆九年,即1744年建。③89頁);山西會館,又稱伏魔宮(乾隆十年,即1745年建。③63-70頁)。多倫諾爾生意興隆,買賣好做,各地商家接踵而至,后來以山西商人為多,稱為晉幫。山西商人吃苦耐勞,誠實守信,善于經(jīng)商,且有強大的資本支持,其實力逐漸超過了燕幫。山西商人同樣為團結(jié)同鄉(xiāng),提供聚集場所,亦組織了同鄉(xiāng)商社,并于乾隆十年(1745年)也就是在三官廟建成三十四年后,山西商人才集資興建了“山西會館”亦稱“伏魔宮”,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規(guī)模比三官廟大,主要供奉關(guān)帝爺;內(nèi)關(guān)帝廟,供奉關(guān)帝爺(乾隆十九年,即1754年建。③90-91頁);山神廟(乾隆四十八年,即1784年建,③87-88頁)這些都是建筑規(guī)模較大,形式風格各異,但都多建有鐘樓、鼓樓,其中有六座廟宇還建有大戲樓,它們多建在康熙-乾隆年間。除此還有些規(guī)模較小的廟宇如財神廟、馬王廟、龍王廟、河神廟、觀音堂、老君廟、呂祖廟、三圣祠(供奉劉備、關(guān)羽、張飛)、將軍祠、五道廟、獄王廟、寶林寺、小喇嘛廟和游家廟等……(③102-118頁)。在多倫諾爾城內(nèi)的廟宇,只有興隆寺(俗稱佛殿)和小喇嘛廟是和尚廟。其中像山西會館、外關(guān)帝廟{俗稱外老爺廟)、內(nèi)關(guān)帝廟(俗稱內(nèi)老爺廟)和游家廟則主要供奉的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關(guān)羽,俗稱關(guān)公,關(guān)老爺。關(guān)老爺是漢族群眾普遍尊崇的英雄和偶像,是他們心目中信奉的武圣人,也是他們認同的保護神和財神爺,因此關(guān)帝廟當然不是和尚廟。前面提到,在多倫諾爾,沒有寧遠街,更沒有一個稱作白玉觀(白云觀)的廟宇,他可能是把別處的事情錯記在多倫諾爾身上了。也可能是把廟的名稱記錯了。因為市區(qū)大型、有名的廟宇都是康熙-乾隆年間,商業(yè)鼎盛時期修建的。在多倫諾爾如果確實存在白玉觀(白云觀),按建造年代來說,應該是指游家廟。游家廟確在光緒年間所建,它是由游永春私人在1875年修建的一座供奉關(guān)帝爺?shù)募覐R。游永春是山東省青州府受廣縣人,在同治末年因家鄉(xiāng)受災,無法生活,便只身逃荒到了多倫諾爾。由于他吃苦耐勞、經(jīng)營有方,逐漸富裕起來,為感謝上蒼,在光緒年間修建了這座家廟。此廟設門廳三間,入門東西兩側(cè)各有泥塑紅、白馬一匹。院內(nèi)正殿闊三間,正中供奉關(guān)公及關(guān)平、周倉塑像。在正殿東西各有小殿堂一間,左間供土地、右間供山神。該廟規(guī)模小,無配殿,周圍有院墻環(huán)繞,環(huán)境幽靜。同時,游家廟又是地處寧仁街。寧仁和寧遠,音相近,把寧仁(俄文Нин-юань-цзе①649頁)翻譯成寧遠是可能的。這樣按建造年代和地點看,他所說的“白玉觀” (白云觀)應該是指游家廟了。此廟內(nèi)的關(guān)公等塑像,1945 年被前蘇蒙聯(lián)軍搗毀。(③92頁)。由此可見,在多倫諾爾城內(nèi)的廟宇,多數(shù)不是和尚廟。另外,對一座古廟宇的總體評價,無論從建筑規(guī)模、形式風格,還是建筑年代等方面來進行考量,在多倫諾爾的廟宇中,游家廟都算不上最好的,這可能是評價標準的差異吧。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出阿·馬·波茲德涅耶夫?qū)χ腥A各個民族民眾的信仰及民俗、民情知之不多,深入調(diào)查了解很少。當然這不是他考察的重點,但作為一名學者也是不應該的。還有,正如日本人劍虹生在《多倫諾爾記》一文中所寫“┄┄以寺廟之多,亦可證土地之殷富?!?,由于這些廟宇多建于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間,而多倫諾爾城區(qū)主要街道的石條路亦修建于乾隆年間。由此推論,多倫諾爾的旅蒙商貿(mào)最繁榮的時期,應該也在雍正年間至乾隆年間是合理的。

    另外,書中說:“城里除和尚廟和孔廟之外,還有六座清真寺……?!保á?/SPAN>331頁)。也是不對的。他到多倫諾爾考察時,城里實際只有四座清真寺。即清真南寺始建于1727年(雍正五年,③47-49頁);清真北寺建于1771年(乾隆三十四年,③50-53頁);清真東寺建于1869年(同治八年,③54-55頁);清真西寺建于1879年(光緒五年,③56-57頁)。而第五座清真寺即清真中寺則建于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③57-59頁),是阿·馬·波茲德涅耶夫第二次到多倫15年后才開始修建的,他怎么會見到呢???這座清真寺是由回民王國富、閃云興等人發(fā)起集資興建。于民國十九年(1930年)再次捐資擴建,屬伊斯蘭古行教派。在多倫諾爾城里從來就沒有過第六座清真寺!雖然這樣,但在多倫諾爾這樣一座草原小城,竟有東、西、南、北、中五座清真寺,除了回族聚居區(qū)之外,就在全國也是極罕見的。因此這足以證明,當時在多倫諾爾各民族和睦相處,回族旅蒙商人生活之富足程度!           

    書中還說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康熙皇帝到多倫諾爾來正式接受喀爾喀諸王公歸順時,先曾到過這里的一座和尚廟,叫三官廟。他在廟里禮拜如儀之后,就在城里信步而行,后來他覺得餓了,就走進他見到的第一家客店吃了一點烙餅,這家客店叫興隆店……”(①284頁)。首先是時間不對,康熙皇帝到多倫諾爾正式接受喀爾喀諸王公歸順時,即第一次多倫諾爾會盟的時間,是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這時的多倫諾爾是一片豐美的草原,既沒有廟宇,更沒有街市。而三官廟是建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是第一次多倫諾爾會盟后二十五年的事情了。其次是從背景和情節(jié)來看,也不合情理。按常理,康熙皇帝是不會到一個地方會館的廟里去行禮膜拜的。而實際上,這應該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發(fā)生的故事。其年七月,康熙皇帝巡視塞外,途經(jīng)多倫諾爾。這時多倫諾爾經(jīng)過近十年的建設,市區(qū)已有興盛、福盛、興隆、承恩等十幾條大街,稱作買賣營,街市熱鬧、商貿(mào)發(fā)達。一天,康熙皇帝微服漫步在市區(qū)大街上,頓覺腹中空空,于是走進一家高姓人開的飯館進餐。別具風味的牛肉面,熱情憨厚的店主,使圣心大悅??滴踹呥M餐邊向店主了解多倫諾爾的風土人情,臨走提筆為店主打下十兩白銀的領(lǐng)條,告訴店主到多倫諾爾衙門討要。翌日,店主持領(lǐng)條到衙門討要,方知進餐的是當今皇帝康熙。為感皇恩浩蕩,店主將康熙皇帝進餐的桌椅餐具,用黃綾遮蓋起來,供奉在飯店的黨中央以示榮耀。后來,店主將那些桌椅餐具移放到興隆寺供奉。據(jù)說在公元1949 年,還有人在興隆寺見過康熙皇帝曾經(jīng)使用過的這些桌椅餐具。(②740-741頁)。因此,阿·馬·波茲德涅耶夫在書中表述的故事隨意性很大,沒有經(jīng)過認真推敲,作為一名教授實在有點不負責任、胡編亂造的味道。

     

    參考文獻

    ①《蒙古及蒙古人》第二卷 阿·馬·波茲德涅耶夫著 劉漢明等譯,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本

    ②多倫縣志 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0年版

    ③多倫文物古跡 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5 年版

    ④多倫文史資料(第一輯) 任月海編譯 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6

          

           (作者:北京市朝陽區(qū)三間房南里五號院一樓67號)

  •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 (史志叢談)《蒙古及蒙古人》書中關(guān)于多倫諾爾表述的錯誤與失實之處
  • 清代的多倫諾爾,即現(xiàn)在的多倫。多倫現(xiàn)在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南部的一個縣城。多倫諾爾,蒙語是七溪或七泉的意思。從康熙三十年(1691年)第一次多倫諾爾會盟后,在多倫諾爾先后建成了“匯宗”“善因”兩大喇嘛教寺院,逐漸成為我國北方藏傳佛教中心。多倫諾爾“因廟而興”,是先有廟,后有市。從龍票商人開始,多倫諾爾就以寺廟為紐帶和核心逐漸發(fā)展成為北方草原牧區(qū)畜產(chǎn)品重要的集散地和商貿(mào)城市,人口最多時達十萬之眾。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在多倫諾爾設宣撫理事廳,為口北三廳之一。管理“察哈爾左翼正白、鑲白、正藍、鑲黃四旗及內(nèi)扎薩克、外喀爾喀一百三十余旗蒙民交涉、命、盜等案并查緝逃匪,審理漢鋪爭訟、竊劫、人命各案之事?!?,是一個歷史重鎮(zhèn)。民國2 年,廢多倫諾爾廳,設多倫縣至今。第一次多倫諾爾會盟,清政府化解了喀爾喀各部的矛盾和積怨并確立了對喀爾喀(即外蒙古)的有效統(tǒng)治。在1745年,乾隆皇帝在多倫諾爾召集蒙古各部舉行第二次多倫諾爾會盟,進一步強化了黨中央和蒙古各部的關(guān)系。這樣,多倫諾爾不僅成為蒙古民族統(tǒng)一,中華民族統(tǒng)一的一種象征,而且是蒙古民族統(tǒng)一,中華民族統(tǒng)一的重要歷史見證。20081223多倫縣城區(qū),即多倫諾爾鎮(zhèn)被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鎮(zhèn)。

    俄國人阿·馬·波茲德涅耶夫在1878{光緒四年}1893{光緒十九年},先后兩次到過多倫。(②21頁)。阿·馬·波茲德涅耶夫1876年在彼得堡大學東方語言系畢業(yè),受教育部的派遣,加入俄國皇家地理學會所裝備的蒙古考察隊,到蒙古地區(qū)進行考察,1878年第一次到過多倫。14年后,即1892年,俄國外交部奉沙皇之命,派遣他到我國蒙古地區(qū)調(diào)查蒙古的行政制度和現(xiàn)狀,同時研究俄國對中國的貿(mào)易關(guān)系。那時,阿·馬·波茲德涅耶夫已經(jīng)是彼得堡大學蒙古文學教授,精通蒙文并知曉滿文??疾熘校酶鞣N關(guān)系和手段,廣泛接觸社會各個階層,收集政治、經(jīng)濟情報。18935 月中旬,阿·馬·波茲德涅耶夫第二次到多倫。這次考察回國后著有《蒙古及蒙古人》一書,其中第二卷第七章較詳細地介紹了多倫諾爾的地理位置、街道、商業(yè)、官府和關(guān)稅、牲畜及畜產(chǎn)品的輸出和廟宇等,其中著重介紹了匯宗寺、善因寺有關(guān)情況。說匯宗寺有內(nèi)、外蒙古喇嘛五百多名,善因寺有內(nèi)、外蒙古喇嘛四百多名,規(guī)模宏大。

    阿·馬·波茲德涅耶夫所著《蒙古及蒙古人》第二卷,對研究當時內(nèi)蒙地區(qū)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和喇嘛教等有關(guān)問題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書中對多倫諾爾的表敘確有許多錯誤與不實之處。

    書中說“多倫諾爾平原上的主要河流是漢人所稱的西河,蒙古人則稱之為額爾騰河。它的基本流向是東南,注入離多倫諾爾約七十俄里的上都河?!薄岸鄠愔Z爾實際是由位于額爾騰河左側(cè)的買賣城和河右岸距買賣城兩俄里半的兩座廟宇組成的。買賣城是個相當大的市區(qū),南北長度是東西寬度的三倍。”(①330頁)。其中關(guān)于多倫諾爾平原上西河的流向是錯誤的。實際上,多倫諾爾的西河,即額爾騰河,是由城區(qū)西南部的額爾騰泉、七里河、長勝號河、轉(zhuǎn)山子河、南河等支流匯合成小河子河,流經(jīng)耗來溝、黑山嘴,多倫諾爾城區(qū)西側(cè),在城區(qū)這段稱為西河,然后經(jīng)過城市北面流向東北,最后在上都河鄉(xiāng)注入灤河。因此西河全程的基本流向是南東而不是東南,這里,他把西河全程的基本流向給弄反了。由于對西河流向這個地理坐標的錯誤,他由此推論說,買賣城在西河的左側(cè),兩座廟宇在西河的右岸則是錯誤的。實際上應該是買賣城在河的右岸,匯宗寺和善因寺兩座廟宇在河的左岸才對。(②93頁)。

    書中說“多倫諾爾除了買賣城外,還有兩座有名的大廟,人們都把它們叫做錫拉蘇默和呼和蘇默,即黃廟和藍廟。這兩座都是中國政府在不同時期為蒙古人建造的。錫拉蘇默大概建于1691年,呼和蘇默建于雍正中期?!保á?/SPAN>344頁)是錯誤的。他把兩座廟,錫拉蘇默和呼和蘇默給弄顛倒了。實際是:呼和蘇默,蒙語意為藍廟,因為主體廟正大殿頂覆以青藍色琉璃瓦而得名。始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漢名為匯宗寺,當?shù)厝怂追Q東大倉,倉即廟意。(詳見《內(nèi)蒙古史志》20071期《匯宗寺被毀的前前后后》一文);錫拉蘇默,蒙語意為黃廟,因為主體廟正大殿頂覆以金黃色琉璃瓦而得名,漢名為善因寺,當?shù)厝怂追Q西大倉,建成于雍正九年(1731年)。當年,清政府撥白銀10萬兩,在匯宗寺西約一里處,興建了規(guī)模更大,更富麗堂皇的善因寺,工程占地413畝,仍由北京故宮設計者雷發(fā)達父子設計,善因寺除建有的佛倉、官倉、當子房和山門、鐘鼓樓、跳舞場外,還有天王殿、雍正行宮等,主體建筑的特點是:正大殿仿北京故宮中和殿,樓二重,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每層縱橫各九間,積九九八十一間之數(shù),“中柱皆空,以泄雨水”。大殿頂覆以黃色琉璃瓦,在綠色的草原上,遠遠望去,顯得格外壯觀、燦爛輝煌。善因寺內(nèi)豎有雍正皇帝御制善因寺碑文。大山門上方有雍正親書“敕建善因寺”額,并“慈云廣被”匾。在善因寺旁邊還專門為雍正皇帝修建了是一座花園式建筑群的行宮。(③3-39頁。)

    書中說“……在多倫諾爾的公共建筑中有二十五座和尚廟,其中最好的是三官廟和位有于寧遠街的白玉觀,白玉觀是由多倫商人們共同出資建造的,建成的時間不算很久,因此里面的神像和器具都還很潔靜、艷麗。城里除和尚廟和孔廟之外,還有六座清真寺……。”(①339頁)。他把市區(qū)二十五座廟宇,除了孔廟之外統(tǒng)統(tǒng)說成是和尚廟是錯誤的。‘和尚’一詞,是從古印度梵文而來,是對堪為人師之人的尊稱,不分男女,后來演化成佛教出家男眾的專用名詞。因此和尚廟就應該是男性出家人主持的佛教寺廟。因為在多倫諾爾的人群來自各個民族、各個地區(qū)、各個行業(yè)、各個階層,他們信奉的神靈是極不相同的,因此所修建的廟宇也各不相同,市區(qū)內(nèi)絕大多數(shù)廟宇并不是和尚廟。僅就他所例舉最好的三官廟和白玉觀就不是和尚廟。三官廟是直隸會館,早期康熙年間,從北京的龍票商人開始,在多倫諾爾經(jīng)商的以北京、河北商人俱多,俗稱燕幫。這些本來就有雄厚資本的龍票商戶,他們由于最早到此,因“市肆鱗繁,貨財駢集,日新月盛,獲三倍之資?!笔秦斣礉L滾而來、實力大增。為“供一方神靈,求其保佑人財兩旺”,遂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集資興建此廟,正殿供奉天、地、水三官,因為華夏上古時就有祭天、祭地、祭水的禮儀,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故亦稱“三官廟”。因此,三官廟是道教的廟宇,而不是和尚廟。 三官廟實際是燕幫商人結(jié)社、集會、議事和娛樂的地方(③79-82頁)。而多倫諾爾則沒有白玉觀,如果存在的話,按其名稱看,應該是道教的廟宇,因為將俄文Хуй-юй-гуань(①666頁)翻譯成白云觀也是可以的,白云觀在全國各地都有,如上海、蘭州、佳縣、北京都有白云觀。北京白云觀是道教全真派宮觀之一,奉祀老子。因此,白云觀當然不是和尚廟。而其它市區(qū)的廟宇,按建筑年代排序,主要有興隆寺,俗稱佛殿(雍正十二年,即1734年建。③71-74頁)這倒是一座和尚廟;城隍廟(乾隆二年,即1737年建。③83-86頁)是一座道教的廟宇;碧霞宮,俗稱娘娘廟(乾隆四年,即1739 年建。③75-77頁)奉祀道教女神,中座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左右座分別是催生娘娘和送子娘娘,是道教的廟宇;外關(guān)帝廟,供奉關(guān)帝爺(乾隆九年,即1744年建。③89頁);山西會館,又稱伏魔宮(乾隆十年,即1745年建。③63-70頁)。多倫諾爾生意興隆,買賣好做,各地商家接踵而至,后來以山西商人為多,稱為晉幫。山西商人吃苦耐勞,誠實守信,善于經(jīng)商,且有強大的資本支持,其實力逐漸超過了燕幫。山西商人同樣為團結(jié)同鄉(xiāng),提供聚集場所,亦組織了同鄉(xiāng)商社,并于乾隆十年(1745年)也就是在三官廟建成三十四年后,山西商人才集資興建了“山西會館”亦稱“伏魔宮”,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規(guī)模比三官廟大,主要供奉關(guān)帝爺;內(nèi)關(guān)帝廟,供奉關(guān)帝爺(乾隆十九年,即1754年建。③90-91頁);山神廟(乾隆四十八年,即1784年建,③87-88頁)這些都是建筑規(guī)模較大,形式風格各異,但都多建有鐘樓、鼓樓,其中有六座廟宇還建有大戲樓,它們多建在康熙-乾隆年間。除此還有些規(guī)模較小的廟宇如財神廟、馬王廟、龍王廟、河神廟、觀音堂、老君廟、呂祖廟、三圣祠(供奉劉備、關(guān)羽、張飛)、將軍祠、五道廟、獄王廟、寶林寺、小喇嘛廟和游家廟等……(③102-118頁)。在多倫諾爾城內(nèi)的廟宇,只有興隆寺(俗稱佛殿)和小喇嘛廟是和尚廟。其中像山西會館、外關(guān)帝廟{俗稱外老爺廟)、內(nèi)關(guān)帝廟(俗稱內(nèi)老爺廟)和游家廟則主要供奉的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關(guān)羽,俗稱關(guān)公,關(guān)老爺。關(guān)老爺是漢族群眾普遍尊崇的英雄和偶像,是他們心目中信奉的武圣人,也是他們認同的保護神和財神爺,因此關(guān)帝廟當然不是和尚廟。前面提到,在多倫諾爾,沒有寧遠街,更沒有一個稱作白玉觀(白云觀)的廟宇,他可能是把別處的事情錯記在多倫諾爾身上了。也可能是把廟的名稱記錯了。因為市區(qū)大型、有名的廟宇都是康熙-乾隆年間,商業(yè)鼎盛時期修建的。在多倫諾爾如果確實存在白玉觀(白云觀),按建造年代來說,應該是指游家廟。游家廟確在光緒年間所建,它是由游永春私人在1875年修建的一座供奉關(guān)帝爺?shù)募覐R。游永春是山東省青州府受廣縣人,在同治末年因家鄉(xiāng)受災,無法生活,便只身逃荒到了多倫諾爾。由于他吃苦耐勞、經(jīng)營有方,逐漸富裕起來,為感謝上蒼,在光緒年間修建了這座家廟。此廟設門廳三間,入門東西兩側(cè)各有泥塑紅、白馬一匹。院內(nèi)正殿闊三間,正中供奉關(guān)公及關(guān)平、周倉塑像。在正殿東西各有小殿堂一間,左間供土地、右間供山神。該廟規(guī)模小,無配殿,周圍有院墻環(huán)繞,環(huán)境幽靜。同時,游家廟又是地處寧仁街。寧仁和寧遠,音相近,把寧仁(俄文Нин-юань-цзе①649頁)翻譯成寧遠是可能的。這樣按建造年代和地點看,他所說的“白玉觀” (白云觀)應該是指游家廟了。此廟內(nèi)的關(guān)公等塑像,1945 年被前蘇蒙聯(lián)軍搗毀。(③92頁)。由此可見,在多倫諾爾城內(nèi)的廟宇,多數(shù)不是和尚廟。另外,對一座古廟宇的總體評價,無論從建筑規(guī)模、形式風格,還是建筑年代等方面來進行考量,在多倫諾爾的廟宇中,游家廟都算不上最好的,這可能是評價標準的差異吧。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出阿·馬·波茲德涅耶夫?qū)χ腥A各個民族民眾的信仰及民俗、民情知之不多,深入調(diào)查了解很少。當然這不是他考察的重點,但作為一名學者也是不應該的。還有,正如日本人劍虹生在《多倫諾爾記》一文中所寫“┄┄以寺廟之多,亦可證土地之殷富?!?,由于這些廟宇多建于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間,而多倫諾爾城區(qū)主要街道的石條路亦修建于乾隆年間。由此推論,多倫諾爾的旅蒙商貿(mào)最繁榮的時期,應該也在雍正年間至乾隆年間是合理的。

    另外,書中說:“城里除和尚廟和孔廟之外,還有六座清真寺……?!保á?/SPAN>331頁)。也是不對的。他到多倫諾爾考察時,城里實際只有四座清真寺。即清真南寺始建于1727年(雍正五年,③47-49頁);清真北寺建于1771年(乾隆三十四年,③50-53頁);清真東寺建于1869年(同治八年,③54-55頁);清真西寺建于1879年(光緒五年,③56-57頁)。而第五座清真寺即清真中寺則建于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③57-59頁),是阿·馬·波茲德涅耶夫第二次到多倫15年后才開始修建的,他怎么會見到呢?。窟@座清真寺是由回民王國富、閃云興等人發(fā)起集資興建。于民國十九年(1930年)再次捐資擴建,屬伊斯蘭古行教派。在多倫諾爾城里從來就沒有過第六座清真寺!雖然這樣,但在多倫諾爾這樣一座草原小城,竟有東、西、南、北、中五座清真寺,除了回族聚居區(qū)之外,就在全國也是極罕見的。因此這足以證明,當時在多倫諾爾各民族和睦相處,回族旅蒙商人生活之富足程度!           

    書中還說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康熙皇帝到多倫諾爾來正式接受喀爾喀諸王公歸順時,先曾到過這里的一座和尚廟,叫三官廟。他在廟里禮拜如儀之后,就在城里信步而行,后來他覺得餓了,就走進他見到的第一家客店吃了一點烙餅,這家客店叫興隆店……”(①284頁)。首先是時間不對,康熙皇帝到多倫諾爾正式接受喀爾喀諸王公歸順時,即第一次多倫諾爾會盟的時間,是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這時的多倫諾爾是一片豐美的草原,既沒有廟宇,更沒有街市。而三官廟是建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是第一次多倫諾爾會盟后二十五年的事情了。其次是從背景和情節(jié)來看,也不合情理。按常理,康熙皇帝是不會到一個地方會館的廟里去行禮膜拜的。而實際上,這應該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發(fā)生的故事。其年七月,康熙皇帝巡視塞外,途經(jīng)多倫諾爾。這時多倫諾爾經(jīng)過近十年的建設,市區(qū)已有興盛、福盛、興隆、承恩等十幾條大街,稱作買賣營,街市熱鬧、商貿(mào)發(fā)達。一天,康熙皇帝微服漫步在市區(qū)大街上,頓覺腹中空空,于是走進一家高姓人開的飯館進餐。別具風味的牛肉面,熱情憨厚的店主,使圣心大悅。康熙邊進餐邊向店主了解多倫諾爾的風土人情,臨走提筆為店主打下十兩白銀的領(lǐng)條,告訴店主到多倫諾爾衙門討要。翌日,店主持領(lǐng)條到衙門討要,方知進餐的是當今皇帝康熙。為感皇恩浩蕩,店主將康熙皇帝進餐的桌椅餐具,用黃綾遮蓋起來,供奉在飯店的黨中央以示榮耀。后來,店主將那些桌椅餐具移放到興隆寺供奉。據(jù)說在公元1949 年,還有人在興隆寺見過康熙皇帝曾經(jīng)使用過的這些桌椅餐具。(②740-741頁)。因此,阿·馬·波茲德涅耶夫在書中表述的故事隨意性很大,沒有經(jīng)過認真推敲,作為一名教授實在有點不負責任、胡編亂造的味道。

     

    參考文獻

    ①《蒙古及蒙古人》第二卷 阿·馬·波茲德涅耶夫著 劉漢明等譯,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本

    ②多倫縣志 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0年版

    ③多倫文物古跡 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5 年版

    ④多倫文史資料(第一輯) 任月海編譯 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6

          

           (作者:北京市朝陽區(qū)三間房南里五號院一樓67號)

  •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