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滿蒙聯(lián)姻”與“備指額駙”制度
清代滿洲皇室和貴胄與蒙古王公實行的世代“滿蒙聯(lián)姻”,是清代的一項重要的國策,為清王朝柔服蒙古部落、鞏固統(tǒng)治的羈縻措施之一,在清史中占有重要一頁。所謂“北不斷親”是為清皇室與蒙古王公的姻戚關(guān)系延續(xù)不斷。
“滿蒙聯(lián)姻”的涵義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清朝皇室娶蒙古王公之女為后為妃。二是皇室公主和宗室格格下嫁蒙古王公貴族。道光初年,清王朝又制定了“備指額駙”制度。在漠南蒙古早期歸附清朝的科爾沁、巴林、喀喇沁、奈曼、翁牛特、土默特、敖漢7部王公子弟和下嫁的公主、格格的子孫內(nèi),從15歲以上到20歲以下,擇聰明英俊者注冊,呈報清廷理藩院,以備額駙(滿語,意為女婿)之選。年節(jié)時由父兄帶到京城朝覲后,留在宮內(nèi)教養(yǎng),備作公主、格格的額駙。這一制度,加強了清朝統(tǒng)治者更好地控制蒙古各部。
公主、格格們的身份不同,額駙相應(yīng)稱作不同等級的額駙。一般皇后所生之女,是為固倫公主,其夫婿稱固倫額駙;皇妃所生或?qū)m中養(yǎng)女,是為和碩公主,夫婿稱和碩額駙;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zhèn)國公和輔國公所生之女,是為格格,其夫婿分別稱郡主額駙、多羅額駙、郡君額駙、縣君(固山)額駙、鄉(xiāng)君額駙五個等級。公主和格格們下嫁時,皇室按照身份的高低,分別賞賜不同數(shù)量的俸銀和俸緞,對不同級別的額駙和在朝為官的額駙,都要賜給為數(shù)可觀的俸銀,享受優(yōu)厚待遇,以攏絡(luò)蒙古王公。
據(jù)史料統(tǒng)計,清代皇帝的蒙古后、妃數(shù)為:努爾哈赤2位,均為科爾沁部;皇太極7位,為科爾沁、扎魯特、察哈爾和阿巴嘎部;順治9位,為科爾沁、阿巴嘎、浩齊特部;康熙2位,乾隆1位,均為科爾沁部;道光1位、同治2位,均為八旗蒙古王公之女。漠北、漠西蒙古沒有?;适夜?、格格下嫁蒙古各部共48人,其中公主為32人(下嫁給科左中旗蒙古王公的公主就有7人),占總數(shù)的66.7%。各朝所選的額駙也以科爾沁等漠南蒙古7部為主,皇帝賜嫁漠北、漠西蒙古王公的公主、格格只是個別現(xiàn)象,完全是出于鞏固邊疆之目的。
建州女真(滿洲)與科爾沁等部聯(lián)姻結(jié)盟
明朝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蒙古葉赫、科爾沁等九部聯(lián)合攻打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雖然取勝,但對九部中勇猛善戰(zhàn)、不屈不撓的科爾沁部深感敬畏。因而對被俘的科爾沁部首領(lǐng)翁果岱、莽古斯及部眾20多人,非但不殺,還贈送錦衣、戰(zhàn)馬相送,以表友好姿態(tài)。這樣感動了科爾沁部,第二年,科爾沁部首領(lǐng)之一明安率先遣使,帶戰(zhàn)馬百匹、駝十峰等獻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也以盔甲、弓箭等兵器回贈。此后,兩部開始修好。
萬歷四十年(1612年),努爾哈赤遣使前往科爾沁部求婚,明安貝勒將次女嫁給努爾哈赤為福晉(滿語,意為貴族正妻),揭開了“滿蒙聯(lián)姻”的序幕。萬歷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又娶了明安弟洪果爾貝勒之女為側(cè)福晉。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金(史稱“后金”),年號天命,蒙古福晉升為皇后,蒙古側(cè)福晉立為妃。萬歷四十二年,努爾哈赤的四貝勒皇太極娶明安兄莽古斯貝勒之女哲哲為大福晉。14年后皇太極登極,年號崇德,哲哲冊封為五宮之首中宮孝端文皇后。這樣,在短短的5年里,科爾沁首領(lǐng)明安弟兄3人各有一女嫁與清王朝最早的兩位皇帝。之后還有努爾哈赤的大貝勒代善娶蒙古扎魯特部鐘嫩貝勒之女;三貝勒莽古爾泰娶扎魯特部內(nèi)齊貝勒之妹;努爾哈赤十子德格類也娶了扎魯特部額爾濟格之女。從此后金皇室與科爾沁等部蒙古貴族之間建立起密切的婚媾關(guān)系,為清王朝的“滿蒙政治聯(lián)盟”奠定了基礎(chǔ)。
以后“滿蒙聯(lián)姻”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僅皇太極的一后四妃中有三位是科爾沁部貴族姑娘。天命十年(1625年)八月,皇太極又娶莽古斯之子齋桑之女布木布泰為側(cè)福晉,登極后冊封為莊妃。她12歲入宮,歷經(jīng)四帝,躬助三朝、兩扶幼主,成為手握皇權(quán)50多年的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后、其子福臨繼位后的孝莊文皇太后。崇德八年(1634年)十月,莊妃的姐姐海蘭珠26歲時也嫁給了皇太極,被冊封為宸妃。后金期間,還有努爾哈赤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滾、皇太極之子肅親王豪格等均娶科爾沁部蒙古姑娘為福晉。
滿洲皇家貴族也將公主、格格下嫁蒙古各部。后金天命二年(1617年)二月,努爾哈赤為爭取蒙古喀爾喀諸部歸附后金,將其弟舒爾哈齊之女下嫁喀爾喀巴約特部恩格德爾為福晉,恩格德爾成為滿洲貴族的第一個蒙古額駙。天命九年(1624年)二月,科爾沁部臺吉奧巴因不滿察哈爾部林丹汗的強霸,率科爾沁、扎魯特、杜爾伯特、郭爾羅斯四部歸附后金。努爾哈赤將公主賜嫁奧巴。天命十一年五月,奧巴率部屬并帶貂裘、駝馬等厚禮,前往盛京(今沈陽),感謝努爾哈赤去年幫助他擊退林丹汗。努爾哈赤親迎,又將侄孫女肫哲配嫁奧巴,受封圖什業(yè)圖汗。
皇太極繼位后,將宮中撫養(yǎng)視為已女的克勤郡王岳托的長女指嫁給莊妃之四哥科爾沁臺吉滿珠習禮,并封為和碩額駙;將四女固倫雍穆公主賜嫁莊妃之大哥烏克善之子弼爾塔哈爾、三女固倫端靖公主下嫁科左中旗第一代多羅郡王奇塔特?;侍珮O還將其弟阿巴泰貝勒的格格嫁給科左中旗綽爾濟臺吉等等。
皇太極與漠南蒙古的聯(lián)姻,指定額駙是以蒙古各部與后金的關(guān)系親疏來決定的??茽柷邇梢碜钤鐨w附,為建立后金立過大功,理當作為首選。皇太極對歸降的其他各部也及時在他們中間選擇額駙,以鞏固對蒙古各部的統(tǒng)治。在敖漢部歸順半年后,他就將哈達公主下嫁給旗扎薩克瑣諾木杜棱;七年后,又將其長女固倫端敏公主下嫁瑣諾木杜棱之子班第郡王。期間后金皇室之女也相繼嫁與蒙古各部王公。天聰五年(1631年)正月,皇太極把兄三貝勒莽古爾泰的格格下嫁喀喇沁部郡王喇斯喀布。還有蘇尼特部騰機思貝勒、阿魯科爾沁部穆璋貝勒等也都成了皇室的額駙。
皇太極在與蒙古各部聯(lián)姻中,還盡量選擇在蒙古各部有影響的王公為額駙。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親征察哈爾部,林丹汗不戰(zhàn)棄地而逃。天聰八年,林丹汗在青海途中病死于大草灘地。次年,林丹汗之子額哲降金。因林丹汗是蒙古大汗,地位顯赫,皇太極就毅然將二女固倫溫莊公主馬喀塔賜嫁,額哲榮成固倫額駙,拉近了與察哈爾部的關(guān)系。
據(jù)《清實錄》統(tǒng)計,清朝入關(guān)前,是皇室與漠南蒙古諸部雙方聯(lián)姻的鼎盛時期,僅與科爾沁部多達33樁,居二十四部之首,其中娶蒙古王公21女,下嫁公主、格格12人。
清皇室與蒙古各部一直維系“北不斷親”
崇德元年(1636年),蒙古十六部四十九王公聚會盛京,尊皇太極為“博克多徹辰汗”,改國號后金為大清。順治元年(1644年)入關(guān),定都北京,繼續(xù)與蒙古各部維系“北不斷親”的聯(lián)姻關(guān)系。孝莊文皇太后對自己皇兒的婚事忠實地執(zhí)行“滿蒙聯(lián)婚”國策,于順治八年(1651年),她將自己的侄女、國舅烏克善的女兒與順治大婚,冊封為皇后,3年后黜為靜妃。第二年六月,孝莊文皇太后又將娘家兩個侄孫女、二哥的兒子綽爾濟貝勒的兩女同時召入宮,姐姐被冊封為孝惠章皇后,妹妹被冊封為淑慧妃。此前,綽爾濟的另外三個女兒,分別嫁給簡親王杜度以及阿巴泰親王的兩個孫子。這樣,僅順治一朝,綽爾濟貝勒的五個女兒全部嫁給皇室。孝莊文皇太后的四哥滿珠習禮的兩個女兒,一個幼年入宮準備做順治帝的妃子,未嫁先死,一個做了順治帝之弟博果爾的福晉。這些聯(lián)姻都是在孝莊文皇太后的力主下促成的。
康熙帝的后妃中,有兩位是蒙古姑娘。一位是科左前旗郡王洪果爾之孫的女兒,幼年入宮,不幸早逝,康熙追封為慧妃。另一位是科左中旗親王滿珠習禮的孫女,冊封為宣妃。
從順治初年到乾隆中后期,已經(jīng)進據(jù)中原,逐漸建立了全國范圍內(nèi)的封建統(tǒng)治秩序。為了鞏固黨中央集權(quán)制,完成統(tǒng)一基業(yè),清皇室與蒙古各部的聯(lián)姻,重點轉(zhuǎn)向皇室的公主、格格下嫁,選擇蒙古額駙范圍除了在漠南蒙古重點選駙外,逐漸擴及到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順治朝,先后將皇太極的七公主下嫁扎魯特部鏗吉格爾貝勒;十一公主下嫁阿巴嘎部貝勒;五公主下嫁巴林右旗色布騰郡王;八公主下嫁科右中旗雅斯祜朗親王。順治帝宮中的兩個和碩公主均下嫁科爾沁部郡王、貝勒;還有科爾沁的四位蒙古王公成為額駙。
康熙朝,有康熙帝的三公主下嫁巴林部烏爾袞郡王;五公主下嫁喀喇沁部噶爾臧郡王;四女靜宜公主下嫁漠北喀爾喀四部之首土謝圖汗部葛爾旦多爾濟郡王,因公主不愿北去,遂在歸化城北建了公主府第長期居住。自公主下嫁后,漠北喀爾喀四部一直臣服清朝,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安定??滴醯圻€將十公主賜嫁漠北賽音諾顏部策凌親王;十三公主賜嫁翁牛特部倉津郡王;十五公主及帝弟恭親王之女均賜嫁科爾沁部臺吉。
雍正朝,有帝兄理親王之六女、帝弟莊親王之長女都下嫁科爾沁部郡王;帝弟怡親王之四女下嫁喀爾喀部親王。
乾隆朝中后期,有三公主、四公主均下嫁科爾沁部兩親王;七公主下嫁漠北拉旺多爾濟親王。帝弟和親王之女下嫁巴林部輔國公。
嘉慶帝將三公主賜嫁科左后旗索特納木多布齋郡王;四公主賜嫁土默特部瑪尼巴達拉郡王。
道光帝的四公主下嫁奈曼旗德穆楚克扎布多羅郡王。光緒朝,肅親王善耆之妹是喀喇沁部貢桑諾爾布親王的福晉;慈禧太后娘家侄女成為巴林部扎噶爾王爺?shù)母x。
清入關(guān)以后至乾隆朝中后期的聯(lián)姻開始從漠南蒙古向漠北蒙古、漠西蒙古發(fā)展,所有蒙古額駙都為清王朝奔走效力,從而鞏固了對蒙古的統(tǒng)治。從乾隆朝中后期到清末,由于康熙平定了漠北噶爾丹蒙古,解決了準噶爾部叛亂之后,對蒙古各部的統(tǒng)治更加鞏固,蒙古王公的作用越來越不重要,與蒙古王公的關(guān)系變得疏遠。與蒙古王公的姻親,表現(xiàn)為皇室選擇蒙古額駙數(shù)量的銳減和地域、部族范圍的縮小?!皞渲割~駙”也把選額駙范圍限制在漠南蒙古的7部13旗。
清代實行“滿蒙聯(lián)姻”和“備指額駙”政策,是清王朝懷柔蒙古各部的重要舉措。滿蒙兩族通過婚姻親情關(guān)系的建立,形成了政治聯(lián)盟,安定了北部邊疆,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和清朝的統(tǒng)治。清朝皇室貴胄和蒙古王公的血統(tǒng)結(jié)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滿蒙兩民族之間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兩族有了廣泛的交流,促進了社會進步。如努爾哈赤在學習蒙古語文的基礎(chǔ)上,主持創(chuàng)制了滿文,才有許多“滿文老檔”以及后來創(chuàng)造的“新滿文”書記的大量文獻流傳于今,成為研究清史的珍貴史料。
“滿蒙聯(lián)姻”與“備指額駙”制度
清代滿洲皇室和貴胄與蒙古王公實行的世代“滿蒙聯(lián)姻”,是清代的一項重要的國策,為清王朝柔服蒙古部落、鞏固統(tǒng)治的羈縻措施之一,在清史中占有重要一頁。所謂“北不斷親”是為清皇室與蒙古王公的姻戚關(guān)系延續(xù)不斷。
“滿蒙聯(lián)姻”的涵義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清朝皇室娶蒙古王公之女為后為妃。二是皇室公主和宗室格格下嫁蒙古王公貴族。道光初年,清王朝又制定了“備指額駙”制度。在漠南蒙古早期歸附清朝的科爾沁、巴林、喀喇沁、奈曼、翁牛特、土默特、敖漢7部王公子弟和下嫁的公主、格格的子孫內(nèi),從15歲以上到20歲以下,擇聰明英俊者注冊,呈報清廷理藩院,以備額駙(滿語,意為女婿)之選。年節(jié)時由父兄帶到京城朝覲后,留在宮內(nèi)教養(yǎng),備作公主、格格的額駙。這一制度,加強了清朝統(tǒng)治者更好地控制蒙古各部。
公主、格格們的身份不同,額駙相應(yīng)稱作不同等級的額駙。一般皇后所生之女,是為固倫公主,其夫婿稱固倫額駙;皇妃所生或?qū)m中養(yǎng)女,是為和碩公主,夫婿稱和碩額駙;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zhèn)國公和輔國公所生之女,是為格格,其夫婿分別稱郡主額駙、多羅額駙、郡君額駙、縣君(固山)額駙、鄉(xiāng)君額駙五個等級。公主和格格們下嫁時,皇室按照身份的高低,分別賞賜不同數(shù)量的俸銀和俸緞,對不同級別的額駙和在朝為官的額駙,都要賜給為數(shù)可觀的俸銀,享受優(yōu)厚待遇,以攏絡(luò)蒙古王公。
據(jù)史料統(tǒng)計,清代皇帝的蒙古后、妃數(shù)為:努爾哈赤2位,均為科爾沁部;皇太極7位,為科爾沁、扎魯特、察哈爾和阿巴嘎部;順治9位,為科爾沁、阿巴嘎、浩齊特部;康熙2位,乾隆1位,均為科爾沁部;道光1位、同治2位,均為八旗蒙古王公之女。漠北、漠西蒙古沒有。皇室公主、格格下嫁蒙古各部共48人,其中公主為32人(下嫁給科左中旗蒙古王公的公主就有7人),占總數(shù)的66.7%。各朝所選的額駙也以科爾沁等漠南蒙古7部為主,皇帝賜嫁漠北、漠西蒙古王公的公主、格格只是個別現(xiàn)象,完全是出于鞏固邊疆之目的。
建州女真(滿洲)與科爾沁等部聯(lián)姻結(jié)盟
明朝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蒙古葉赫、科爾沁等九部聯(lián)合攻打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雖然取勝,但對九部中勇猛善戰(zhàn)、不屈不撓的科爾沁部深感敬畏。因而對被俘的科爾沁部首領(lǐng)翁果岱、莽古斯及部眾20多人,非但不殺,還贈送錦衣、戰(zhàn)馬相送,以表友好姿態(tài)。這樣感動了科爾沁部,第二年,科爾沁部首領(lǐng)之一明安率先遣使,帶戰(zhàn)馬百匹、駝十峰等獻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也以盔甲、弓箭等兵器回贈。此后,兩部開始修好。
萬歷四十年(1612年),努爾哈赤遣使前往科爾沁部求婚,明安貝勒將次女嫁給努爾哈赤為福晉(滿語,意為貴族正妻),揭開了“滿蒙聯(lián)姻”的序幕。萬歷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又娶了明安弟洪果爾貝勒之女為側(cè)福晉。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金(史稱“后金”),年號天命,蒙古福晉升為皇后,蒙古側(cè)福晉立為妃。萬歷四十二年,努爾哈赤的四貝勒皇太極娶明安兄莽古斯貝勒之女哲哲為大福晉。14年后皇太極登極,年號崇德,哲哲冊封為五宮之首中宮孝端文皇后。這樣,在短短的5年里,科爾沁首領(lǐng)明安弟兄3人各有一女嫁與清王朝最早的兩位皇帝。之后還有努爾哈赤的大貝勒代善娶蒙古扎魯特部鐘嫩貝勒之女;三貝勒莽古爾泰娶扎魯特部內(nèi)齊貝勒之妹;努爾哈赤十子德格類也娶了扎魯特部額爾濟格之女。從此后金皇室與科爾沁等部蒙古貴族之間建立起密切的婚媾關(guān)系,為清王朝的“滿蒙政治聯(lián)盟”奠定了基礎(chǔ)。
以后“滿蒙聯(lián)姻”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僅皇太極的一后四妃中有三位是科爾沁部貴族姑娘。天命十年(1625年)八月,皇太極又娶莽古斯之子齋桑之女布木布泰為側(cè)福晉,登極后冊封為莊妃。她12歲入宮,歷經(jīng)四帝,躬助三朝、兩扶幼主,成為手握皇權(quán)50多年的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后、其子福臨繼位后的孝莊文皇太后。崇德八年(1634年)十月,莊妃的姐姐海蘭珠26歲時也嫁給了皇太極,被冊封為宸妃。后金期間,還有努爾哈赤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滾、皇太極之子肅親王豪格等均娶科爾沁部蒙古姑娘為福晉。
滿洲皇家貴族也將公主、格格下嫁蒙古各部。后金天命二年(1617年)二月,努爾哈赤為爭取蒙古喀爾喀諸部歸附后金,將其弟舒爾哈齊之女下嫁喀爾喀巴約特部恩格德爾為福晉,恩格德爾成為滿洲貴族的第一個蒙古額駙。天命九年(1624年)二月,科爾沁部臺吉奧巴因不滿察哈爾部林丹汗的強霸,率科爾沁、扎魯特、杜爾伯特、郭爾羅斯四部歸附后金。努爾哈赤將公主賜嫁奧巴。天命十一年五月,奧巴率部屬并帶貂裘、駝馬等厚禮,前往盛京(今沈陽),感謝努爾哈赤去年幫助他擊退林丹汗。努爾哈赤親迎,又將侄孫女肫哲配嫁奧巴,受封圖什業(yè)圖汗。
皇太極繼位后,將宮中撫養(yǎng)視為已女的克勤郡王岳托的長女指嫁給莊妃之四哥科爾沁臺吉滿珠習禮,并封為和碩額駙;將四女固倫雍穆公主賜嫁莊妃之大哥烏克善之子弼爾塔哈爾、三女固倫端靖公主下嫁科左中旗第一代多羅郡王奇塔特?;侍珮O還將其弟阿巴泰貝勒的格格嫁給科左中旗綽爾濟臺吉等等。
皇太極與漠南蒙古的聯(lián)姻,指定額駙是以蒙古各部與后金的關(guān)系親疏來決定的??茽柷邇梢碜钤鐨w附,為建立后金立過大功,理當作為首選?;侍珮O對歸降的其他各部也及時在他們中間選擇額駙,以鞏固對蒙古各部的統(tǒng)治。在敖漢部歸順半年后,他就將哈達公主下嫁給旗扎薩克瑣諾木杜棱;七年后,又將其長女固倫端敏公主下嫁瑣諾木杜棱之子班第郡王。期間后金皇室之女也相繼嫁與蒙古各部王公。天聰五年(1631年)正月,皇太極把兄三貝勒莽古爾泰的格格下嫁喀喇沁部郡王喇斯喀布。還有蘇尼特部騰機思貝勒、阿魯科爾沁部穆璋貝勒等也都成了皇室的額駙。
皇太極在與蒙古各部聯(lián)姻中,還盡量選擇在蒙古各部有影響的王公為額駙。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親征察哈爾部,林丹汗不戰(zhàn)棄地而逃。天聰八年,林丹汗在青海途中病死于大草灘地。次年,林丹汗之子額哲降金。因林丹汗是蒙古大汗,地位顯赫,皇太極就毅然將二女固倫溫莊公主馬喀塔賜嫁,額哲榮成固倫額駙,拉近了與察哈爾部的關(guān)系。
據(jù)《清實錄》統(tǒng)計,清朝入關(guān)前,是皇室與漠南蒙古諸部雙方聯(lián)姻的鼎盛時期,僅與科爾沁部多達33樁,居二十四部之首,其中娶蒙古王公21女,下嫁公主、格格12人。
清皇室與蒙古各部一直維系“北不斷親”
崇德元年(1636年),蒙古十六部四十九王公聚會盛京,尊皇太極為“博克多徹辰汗”,改國號后金為大清。順治元年(1644年)入關(guān),定都北京,繼續(xù)與蒙古各部維系“北不斷親”的聯(lián)姻關(guān)系。孝莊文皇太后對自己皇兒的婚事忠實地執(zhí)行“滿蒙聯(lián)婚”國策,于順治八年(1651年),她將自己的侄女、國舅烏克善的女兒與順治大婚,冊封為皇后,3年后黜為靜妃。第二年六月,孝莊文皇太后又將娘家兩個侄孫女、二哥的兒子綽爾濟貝勒的兩女同時召入宮,姐姐被冊封為孝惠章皇后,妹妹被冊封為淑慧妃。此前,綽爾濟的另外三個女兒,分別嫁給簡親王杜度以及阿巴泰親王的兩個孫子。這樣,僅順治一朝,綽爾濟貝勒的五個女兒全部嫁給皇室。孝莊文皇太后的四哥滿珠習禮的兩個女兒,一個幼年入宮準備做順治帝的妃子,未嫁先死,一個做了順治帝之弟博果爾的福晉。這些聯(lián)姻都是在孝莊文皇太后的力主下促成的。
康熙帝的后妃中,有兩位是蒙古姑娘。一位是科左前旗郡王洪果爾之孫的女兒,幼年入宮,不幸早逝,康熙追封為慧妃。另一位是科左中旗親王滿珠習禮的孫女,冊封為宣妃。
從順治初年到乾隆中后期,已經(jīng)進據(jù)中原,逐漸建立了全國范圍內(nèi)的封建統(tǒng)治秩序。為了鞏固黨中央集權(quán)制,完成統(tǒng)一基業(yè),清皇室與蒙古各部的聯(lián)姻,重點轉(zhuǎn)向皇室的公主、格格下嫁,選擇蒙古額駙范圍除了在漠南蒙古重點選駙外,逐漸擴及到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順治朝,先后將皇太極的七公主下嫁扎魯特部鏗吉格爾貝勒;十一公主下嫁阿巴嘎部貝勒;五公主下嫁巴林右旗色布騰郡王;八公主下嫁科右中旗雅斯祜朗親王。順治帝宮中的兩個和碩公主均下嫁科爾沁部郡王、貝勒;還有科爾沁的四位蒙古王公成為額駙。
康熙朝,有康熙帝的三公主下嫁巴林部烏爾袞郡王;五公主下嫁喀喇沁部噶爾臧郡王;四女靜宜公主下嫁漠北喀爾喀四部之首土謝圖汗部葛爾旦多爾濟郡王,因公主不愿北去,遂在歸化城北建了公主府第長期居住。自公主下嫁后,漠北喀爾喀四部一直臣服清朝,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安定??滴醯圻€將十公主賜嫁漠北賽音諾顏部策凌親王;十三公主賜嫁翁牛特部倉津郡王;十五公主及帝弟恭親王之女均賜嫁科爾沁部臺吉。
雍正朝,有帝兄理親王之六女、帝弟莊親王之長女都下嫁科爾沁部郡王;帝弟怡親王之四女下嫁喀爾喀部親王。
乾隆朝中后期,有三公主、四公主均下嫁科爾沁部兩親王;七公主下嫁漠北拉旺多爾濟親王。帝弟和親王之女下嫁巴林部輔國公。
嘉慶帝將三公主賜嫁科左后旗索特納木多布齋郡王;四公主賜嫁土默特部瑪尼巴達拉郡王。
道光帝的四公主下嫁奈曼旗德穆楚克扎布多羅郡王。光緒朝,肅親王善耆之妹是喀喇沁部貢桑諾爾布親王的福晉;慈禧太后娘家侄女成為巴林部扎噶爾王爺?shù)母x。
清入關(guān)以后至乾隆朝中后期的聯(lián)姻開始從漠南蒙古向漠北蒙古、漠西蒙古發(fā)展,所有蒙古額駙都為清王朝奔走效力,從而鞏固了對蒙古的統(tǒng)治。從乾隆朝中后期到清末,由于康熙平定了漠北噶爾丹蒙古,解決了準噶爾部叛亂之后,對蒙古各部的統(tǒng)治更加鞏固,蒙古王公的作用越來越不重要,與蒙古王公的關(guān)系變得疏遠。與蒙古王公的姻親,表現(xiàn)為皇室選擇蒙古額駙數(shù)量的銳減和地域、部族范圍的縮小?!皞渲割~駙”也把選額駙范圍限制在漠南蒙古的7部13旗。
清代實行“滿蒙聯(lián)姻”和“備指額駙”政策,是清王朝懷柔蒙古各部的重要舉措。滿蒙兩族通過婚姻親情關(guān)系的建立,形成了政治聯(lián)盟,安定了北部邊疆,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和清朝的統(tǒng)治。清朝皇室貴胄和蒙古王公的血統(tǒng)結(jié)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滿蒙兩民族之間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兩族有了廣泛的交流,促進了社會進步。如努爾哈赤在學習蒙古語文的基礎(chǔ)上,主持創(chuàng)制了滿文,才有許多“滿文老檔”以及后來創(chuàng)造的“新滿文”書記的大量文獻流傳于今,成為研究清史的珍貴史料。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