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編纂地方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志書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優(yōu)勢,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經(jīng)世致用的價值。它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服務當代、惠及后世的重要事業(yè)。
志書,是一種資料性著作。故人們在動筆之前必須切實做好資料搜集、整理工作,以保證志書的質量。民國時期的梁啟超說:“方志之著述,非如哲學家、文學家之可以閉戶瞑目其理想遂自創(chuàng)獲也,其最主要之工作在調查事實,搜集資料?!焙鷨棠尽对谌珖胤街镜谝淮喂ぷ鲿h閉幕會上的講話》中講到“地方志的價值,在于它提供科學的資料”。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在給《湖南地方志》雜志的題詞中也指出:“志之重要,在于資料……”。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黎錦熙也說:“凡欲纂著一書,必先搜集資料,資料未齊,遽而秉筆,妙手空空,一籌莫展,操觚之士,諒皆有些經(jīng)驗矣?!彼裕瑥哪撤N意義上說,修志過程就是搜集、考證和使用資料的過程。因此,為了編纂一部好的志書,方志編纂者就必須切實做好資料工作,保證志書的質量。
方志資料大致包括4類。1、文獻資料。包括檔案資料;報刊資料;史志資料;譜諜資料;私人著作資料;金石碑刻資料等。2、口碑資料。包括當事人和知情者所提供的歷史見證和回憶錄;實地調查和采訪記錄;民間傳說、謠諺、民歌、民情風俗的采訪記錄等。3、音像資料。包括新聞單位和有關個人所積存的動態(tài)音像資料。4、實物資料。包括重要遺址、遺跡、遺物、出土文物、地圖、照片等。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源遠流長。檔案是人類活動的真實記錄,是人們認識和把握客觀規(guī)律的重要依據(jù),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和重要資料。它包括了經(jīng)濟、政治、科學、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是國家和人民的記憶。檔案不僅要涉及政府的職責和保護公民的個人利益,更多的還應為他們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地方感和集體記憶。因此,可靠性強,收集起來也比較容易,無論是編史還是修志都離不開檔案資料,假如沒有檔案可查,編史修志者即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了。所以說檔案資料在編纂地方志中,是任何一種資料都無法取代的重要資料。而豐富的、準確的檔案資料是編纂志書的基礎,也是編纂志書的依據(jù)。編寫志書的資料來源有多種,但最為主要的第一手資料就是檔案資料。當然這也是由地方志的特性所決定的。地方志是一個地區(qū)歷史和現(xiàn)狀的全面記錄,它是一方古今縱覽,包羅萬象。如:建制沿革、自然地理、經(jīng)濟、政治、軍事、文化教育、民俗方言、宗教信仰、異聞逸事、人物傳記等等,可以說無所不載,無所不記。它具有資料的準確性、地方區(qū)域性、歷史資料性、內容綜合性、時間連續(xù)性等特性。所以說,地方志的編寫,必須要利用大量的可靠的第一手檔案資料,從檔案實體中挖掘大量的反映該地區(qū)方方面面的信息,保證地方志內容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和豐富性。因此,在近些年來的地方志編纂中,呈現(xiàn)出了檔案為地方志編纂服務,地方志編纂促進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的相互促進的大好局面。檔案利用也呈現(xiàn)出了一個被利用的“高峰期”,許多多年塵封閉置的檔案被利用,為本地區(qū)3個文明建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檔案利用工作,是檔案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檢驗檔案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標準。通過編纂地方志書,還可以直接檢驗檔案的收集是否完整,整理是否系統(tǒng),分類是否科學,檢索是否方便。從而有針對性地對檔案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出新的要求,并推動其發(fā)展。從這一方面來看,地方志的利用也是促進檔案開放利用的有效途徑,使大家對檔案和檔案工作逐漸有所了解,消除對檔案的神秘感,使各行各業(yè)愈來愈多地能利用檔案,為其服務。
總之,編纂地方志是一項偉大的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信息來支撐。當然也離不開來自于檔案部門的積極配合。我們檔案工作者要不斷的努力開發(fā)館藏文獻,為修志工作提供相關的文獻資料,為編纂好地方志書,做出我們檔案應有的貢獻。
編纂地方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志書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優(yōu)勢,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經(jīng)世致用的價值。它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服務當代、惠及后世的重要事業(yè)。
志書,是一種資料性著作。故人們在動筆之前必須切實做好資料搜集、整理工作,以保證志書的質量。民國時期的梁啟超說:“方志之著述,非如哲學家、文學家之可以閉戶瞑目其理想遂自創(chuàng)獲也,其最主要之工作在調查事實,搜集資料?!焙鷨棠尽对谌珖胤街镜谝淮喂ぷ鲿h閉幕會上的講話》中講到“地方志的價值,在于它提供科學的資料”。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在給《湖南地方志》雜志的題詞中也指出:“志之重要,在于資料……”。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黎錦熙也說:“凡欲纂著一書,必先搜集資料,資料未齊,遽而秉筆,妙手空空,一籌莫展,操觚之士,諒皆有些經(jīng)驗矣?!彼?,從某種意義上說,修志過程就是搜集、考證和使用資料的過程。因此,為了編纂一部好的志書,方志編纂者就必須切實做好資料工作,保證志書的質量。
方志資料大致包括4類。1、文獻資料。包括檔案資料;報刊資料;史志資料;譜諜資料;私人著作資料;金石碑刻資料等。2、口碑資料。包括當事人和知情者所提供的歷史見證和回憶錄;實地調查和采訪記錄;民間傳說、謠諺、民歌、民情風俗的采訪記錄等。3、音像資料。包括新聞單位和有關個人所積存的動態(tài)音像資料。4、實物資料。包括重要遺址、遺跡、遺物、出土文物、地圖、照片等。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源遠流長。檔案是人類活動的真實記錄,是人們認識和把握客觀規(guī)律的重要依據(jù),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和重要資料。它包括了經(jīng)濟、政治、科學、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是國家和人民的記憶。檔案不僅要涉及政府的職責和保護公民的個人利益,更多的還應為他們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地方感和集體記憶。因此,可靠性強,收集起來也比較容易,無論是編史還是修志都離不開檔案資料,假如沒有檔案可查,編史修志者即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了。所以說檔案資料在編纂地方志中,是任何一種資料都無法取代的重要資料。而豐富的、準確的檔案資料是編纂志書的基礎,也是編纂志書的依據(jù)。編寫志書的資料來源有多種,但最為主要的第一手資料就是檔案資料。當然這也是由地方志的特性所決定的。地方志是一個地區(qū)歷史和現(xiàn)狀的全面記錄,它是一方古今縱覽,包羅萬象。如:建制沿革、自然地理、經(jīng)濟、政治、軍事、文化教育、民俗方言、宗教信仰、異聞逸事、人物傳記等等,可以說無所不載,無所不記。它具有資料的準確性、地方區(qū)域性、歷史資料性、內容綜合性、時間連續(xù)性等特性。所以說,地方志的編寫,必須要利用大量的可靠的第一手檔案資料,從檔案實體中挖掘大量的反映該地區(qū)方方面面的信息,保證地方志內容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和豐富性。因此,在近些年來的地方志編纂中,呈現(xiàn)出了檔案為地方志編纂服務,地方志編纂促進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的相互促進的大好局面。檔案利用也呈現(xiàn)出了一個被利用的“高峰期”,許多多年塵封閉置的檔案被利用,為本地區(qū)3個文明建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檔案利用工作,是檔案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檢驗檔案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標準。通過編纂地方志書,還可以直接檢驗檔案的收集是否完整,整理是否系統(tǒng),分類是否科學,檢索是否方便。從而有針對性地對檔案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出新的要求,并推動其發(fā)展。從這一方面來看,地方志的利用也是促進檔案開放利用的有效途徑,使大家對檔案和檔案工作逐漸有所了解,消除對檔案的神秘感,使各行各業(yè)愈來愈多地能利用檔案,為其服務。
總之,編纂地方志是一項偉大的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信息來支撐。當然也離不開來自于檔案部門的積極配合。我們檔案工作者要不斷的努力開發(fā)館藏文獻,為修志工作提供相關的文獻資料,為編纂好地方志書,做出我們檔案應有的貢獻。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