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摘要】 探尋地方志人物傳的寫作技法,是提高志書人物篇編寫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史記》和部分地方志為例,介紹了八種人物傳撰寫方法:一、以事寫人法,二、側(cè)面寫人法,三、對比映襯法,四、逆境表現(xiàn)法,五、外貌表現(xiàn)法,六、語言表現(xiàn)法,七、心理表現(xiàn)法,八、行動表現(xiàn)法。
【關鍵詞】 地方志 人物傳 寫作 技法
人物傳是史志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代史志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史書來看,《史記》全書130篇,人物傳就占到70篇。在舊志書中人物也占據(jù)了很大的比重,往往人物傳成為志書主體,明清舊志人物傳約占全志篇幅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
新志改變了舊志重人文,輕自然、經(jīng)濟的做法,但不可矯枉過正。在強調(diào)以人為本發(fā)展社會各項事業(yè)的今天,如何撰寫志書人物傳,是第二輪修志值得重視的問題。章學誠說,人物志是“志中之髓”。一部志書的質(zhì)量優(yōu)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物篇的成功與否。
人物傳撰寫涉及到編纂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入志標準、時間段限、資料收集、體裁形式、撰寫方法等諸多問題,本文以《史記》和部分地方志為例,僅就后者作一些研究探討,共歸納出八種人物傳撰寫方法,以就教于方志專家及同仁。
一、以事寫人法。以事寫人法也可稱為典型事例法,是選取人物一生最典型的二三事,來表現(xiàn)人物的一種方法,是史志寫人的常用手法和表現(xiàn)人物的重要手段。
以《史記·項羽本紀》為例。司馬遷主要寫了鉅鹿之戰(zhàn)、鴻門之宴和垓下之圍三件大事。鉅鹿之戰(zhàn)寫其勇,鴻門之宴寫其失,垓下之圍寫其悲。司馬遷正是抓住了項羽興敗存亡的三件大事,生動、淋漓地展示了悲劇英雄項羽叱咤風云、英勇善戰(zhàn)、胸無城府、不善權謀、迷信武力、至死不悟等主要性格特征,反映了項羽創(chuàng)造輝煌、抉擇失誤、走向末路的人生三部曲。
又如1997年版《漣水縣志·人物篇·朱洪濱傳》也是采用以事寫人的手法寫成的。主要寫了朱洪濱一生中的三件事,來表現(xiàn)他三個方面的人格魅力。第一件事寫的是他主動為八路軍籌款籌糧,發(fā)動群眾支援前線,表現(xiàn)他澎湃的抗日激情和強烈的愛國之心;第二件事寫他活捉土匪蘇貢田的經(jīng)過,突出他沉著機智、勇敢善戰(zhàn);第三件事寫他負傷后堅持不下火線,繼續(xù)與敵人戰(zhàn)斗,只到最后一息,體現(xiàn)他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以事寫人,就是讓事實說話,事因人生,人以事現(xiàn)。寫事的目的,全在為表現(xiàn)人物服務。
二、側(cè)面寫人法。側(cè)面寫人法又叫間接寫人法,即不是直接描繪主人公,而是通過描繪與主人公有關的事物,用事物或別人的意見看法行動等,由側(cè)面烘托,刻畫人物。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在刻畫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時,直接描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筆墨用在霸上、棘門與細柳軍地對比上,用在描寫細柳軍的軍紀嚴明上。這些側(cè)面描寫有力地烘托了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
1997年版《漣水縣志·人物篇·王培坤傳》有這樣一段描述:王培坤“被民兵一槍擊中胸部,當即斃命。尸體被匪徒抬回時碼,埋在鹽河西岸。漣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一天,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擁到王匪墳前,挖出棺木,拖出尸骨,放火焚燒?!痹趥魑牡某醺逯羞€有這樣的記述:“村民平時發(fā)誓,常說:‘我要是說話不算話,就讓我碰見王培坤!’;幼兒哭鬧時,母親只要說一聲:‘王培坤來了!’嚇得小孩立即乖乖聽話?!边@些側(cè)面描寫,生動地反映出土匪漢奸王培坤的殘暴性格和兇惡形象。
側(cè)面寫人法應配合對人物的正面描述。側(cè)面描寫過多,人物形象不豐滿。側(cè)面寫人法要選擇好能夠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事物。
三、對比映襯法。對比映襯法是通過兩個人物之間的相互對照、比較,來襯托其中一個人物的表現(xiàn)方法。任何事物,只有通過對比才能顯出高低、大小、好壞、多少。寫人也是如此,通過對比可以反映出先進和落后、高尚與卑賤,優(yōu)秀和不良。
司馬遷十分善于運用對比寫人的方法,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如《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中,年輕氣盛、好勇斗狠的項羽,與世故老成的劉邦形成鮮明地對比?!独顝V列傳》寫李廣的不幸遭遇,司馬遷把李蔡與李廣相互比較:“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兩相比較之下,李廣的可悲命運就具體表現(xiàn)出來了。讀了這樣具有感染力的文字,讀者自然會禁不住為李廣扼腕嘆息。
采用對比映襯法寫人,要注意主次分明,切不可喧賓奪主。對比時要合情合理,不可故意拔高或貶低,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貶入地,讓人難以置信。
四、逆境表現(xiàn)法。逆境表現(xiàn)法是通過描述人物在不順利境遇中的表現(xiàn),來刻畫人物的一種方法。莎士比亞說:“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jié);風平浪靜的海面,所有船只都可以并驅(qū)競勝;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蹦婢呈侨宋锲犯竦脑嚱鹗?,人物的性格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
如《史記·屈原列傳》就是通過描述屈原屢遭貶謫和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自盡的人生逆境,凸顯出他堅持真理、上下求索、寧死不屈、敢于抗爭的堅強人格,從而刻畫了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使人過目不忘。再如清光緒元年版《安東縣志·徐有功傳》也是很好的例證。傳文通過對唐大理寺司刑少卿徐有功一生中三次被判死刑的逆境記述,從而表現(xiàn)了他敢于為民請命、敢于秉公執(zhí)法的大無畏精神。
采用逆境寫人法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能夸張失實。
五、外貌表現(xiàn)法。外貌表現(xiàn)法也可稱為肖像表現(xiàn)法,是指描摹人物的面容、神情、體態(tài)、手姿、服飾等外部形態(tài),來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種方法。
從《史記》對樊噲的描寫可見一斑:“披幃西向立,嗔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嗔目,是瞪眼;目眥,是眼眶裂開。瞪著眼怒視項王,連眼眶都要裂開了。英雄的氣概,飛揚的神采,躍然紙上?!缎禄慰h志·人物篇·姚大榜傳》,在寫到他的“奸詐”、“多疑”時,用“平常身著長袍,輕言細語”,行劫時卻“身換短裝,腳系草鞋、腰別雙槍”,晚間睡覺也要在“腳趾間夾一截短香”等外貌和細節(jié)的記述,使人物個性得以突出。
果戈里說:“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鑰匙?!比宋锏膫€性,不僅表現(xiàn)在人物的行為、動作、心理活動和情緒狀態(tài)中,也表現(xiàn)在人物的外貌中。成功的外貌描寫,能反映人物的境遇以及內(nèi)心世界,能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外貌描寫的要求是:根據(jù)需要,抓住特征,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切忌公式化、臉譜化。
六、語言表現(xiàn)法。語言表現(xiàn)法是指通過人物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一種方法。志書中人物的語言包括對話和獨白。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蕭何月下追韓信一節(jié),作者描寫劉邦聽聞“丞相何亡”之后,這樣寫道: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臣追亡者?!鄙显唬骸叭羲氛吆巍痹唬骸绊n信也?!鄙蠌土R曰:“諸將亡者以十數(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眲钜幌驘o禮,喜歡罵人,喜也罵,怒也罵,平白無故也罵。這些罵人語言,非常個性化,與劉邦的“無賴”性格十分吻合。
地方志中也有通過人物語言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成功范例,清光緒元年版《安東縣志·徐有功傳》寫徐有功因為民申冤,被判死刑棄市,后雖幸免于死,但被免了職,重新雇用后,他深有感觸地對其的親屬這樣說道:“今身為大理,人命所懸,必不能順旨說辭,以求茍免。”寥寥數(shù)言,把徐有功秉公執(zhí)法,剛正不阿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
俗話說,“言為心聲”,恰當?shù)剡\用人物語言,能夠逼真地展示人物的性格或性格的某些側(cè)面。
七、心理表現(xiàn)法。心理表現(xiàn)法是對人物內(nèi)心的思想情感活動進行描寫的一種方法。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史記》寫項羽烏江自刎時有一段心理描寫: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項羽笑曰的“笑”,不是絕望的凄然之笑,而是壯士蔑視死亡之笑,顯示了他臨大難而不茍免的英雄之勇。自慚無面目見江東父老,正是由于知恥,這一心理活動展示出他的純樸,真摯、重義深情。
與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方法相比,心理描寫更能夠直接敘寫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靈魂深處的奧秘,把單靠外部形象難以表現(xiàn)的內(nèi)心感受揭示出來,使人物形象立體化,從而顯得更為完整和真實。人物心理描寫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直接描寫式。這是最為常見的運用最廣泛的一種人物心理描寫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關鍵的字眼作為明顯的標志。二、獨白式。這種刻畫人物心理的方法,可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矛盾和思想斗爭。
八、行動表現(xiàn)法。行動表現(xiàn)法是通過對人物舉止、動作、行為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種方法。人物行為舉動,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體表現(xiàn),通過人物的行動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質(zhì),是志書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請看1988年卷《利津年鑒》對醫(yī)生楊桂美的行動描寫:“楊桂美一天到晚,背著紅藥箱,騎著一輛自行車到周圍各村巡回出診,方圓幾十里,不管白天黑夜,寒風酷暑,從不間斷。”文中通過“背”、“騎”、“巡回出診”等一系列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了楊桂美不怕吃苦,一心一意為老百姓服務的精神。又如1995年版《灌南縣志·周法乾傳》有這樣一段描寫:“還有一天,一個老人經(jīng)過王馬莊,周法乾說:‘我給你掏掏耳朵。’老人不知所云,周法乾舉起槍來,對準老人的耳朵,打了個對過穿?!弊珜懻咄ㄟ^“舉”、“對準”、“打”一連串三個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了周法乾這個土匪的心狠手毒。
人物行動的描寫,要為刻畫人物性格特征服務,要注意典型性和生動性。
人物傳撰寫可以采用以上八種方法中的一種,也可同時采用幾種方法,撰寫者可根據(jù)實際需要,不可生搬硬套。需要聲明的是:撰寫人物傳,絕不是僅有這八種方式,一定還有其他更多更好的方法,希望方志界同仁,一起來探討,共同促進地方志事業(yè)的發(fā)展。
(作者:江蘇省漣水縣地方志辦公室)
【摘要】 探尋地方志人物傳的寫作技法,是提高志書人物篇編寫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史記》和部分地方志為例,介紹了八種人物傳撰寫方法:一、以事寫人法,二、側(cè)面寫人法,三、對比映襯法,四、逆境表現(xiàn)法,五、外貌表現(xiàn)法,六、語言表現(xiàn)法,七、心理表現(xiàn)法,八、行動表現(xiàn)法。
【關鍵詞】 地方志 人物傳 寫作 技法
人物傳是史志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代史志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史書來看,《史記》全書130篇,人物傳就占到70篇。在舊志書中人物也占據(jù)了很大的比重,往往人物傳成為志書主體,明清舊志人物傳約占全志篇幅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
新志改變了舊志重人文,輕自然、經(jīng)濟的做法,但不可矯枉過正。在強調(diào)以人為本發(fā)展社會各項事業(yè)的今天,如何撰寫志書人物傳,是第二輪修志值得重視的問題。章學誠說,人物志是“志中之髓”。一部志書的質(zhì)量優(yōu)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物篇的成功與否。
人物傳撰寫涉及到編纂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入志標準、時間段限、資料收集、體裁形式、撰寫方法等諸多問題,本文以《史記》和部分地方志為例,僅就后者作一些研究探討,共歸納出八種人物傳撰寫方法,以就教于方志專家及同仁。
一、以事寫人法。以事寫人法也可稱為典型事例法,是選取人物一生最典型的二三事,來表現(xiàn)人物的一種方法,是史志寫人的常用手法和表現(xiàn)人物的重要手段。
以《史記·項羽本紀》為例。司馬遷主要寫了鉅鹿之戰(zhàn)、鴻門之宴和垓下之圍三件大事。鉅鹿之戰(zhàn)寫其勇,鴻門之宴寫其失,垓下之圍寫其悲。司馬遷正是抓住了項羽興敗存亡的三件大事,生動、淋漓地展示了悲劇英雄項羽叱咤風云、英勇善戰(zhàn)、胸無城府、不善權謀、迷信武力、至死不悟等主要性格特征,反映了項羽創(chuàng)造輝煌、抉擇失誤、走向末路的人生三部曲。
又如1997年版《漣水縣志·人物篇·朱洪濱傳》也是采用以事寫人的手法寫成的。主要寫了朱洪濱一生中的三件事,來表現(xiàn)他三個方面的人格魅力。第一件事寫的是他主動為八路軍籌款籌糧,發(fā)動群眾支援前線,表現(xiàn)他澎湃的抗日激情和強烈的愛國之心;第二件事寫他活捉土匪蘇貢田的經(jīng)過,突出他沉著機智、勇敢善戰(zhàn);第三件事寫他負傷后堅持不下火線,繼續(xù)與敵人戰(zhàn)斗,只到最后一息,體現(xiàn)他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以事寫人,就是讓事實說話,事因人生,人以事現(xiàn)。寫事的目的,全在為表現(xiàn)人物服務。
二、側(cè)面寫人法。側(cè)面寫人法又叫間接寫人法,即不是直接描繪主人公,而是通過描繪與主人公有關的事物,用事物或別人的意見看法行動等,由側(cè)面烘托,刻畫人物。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在刻畫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時,直接描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筆墨用在霸上、棘門與細柳軍地對比上,用在描寫細柳軍的軍紀嚴明上。這些側(cè)面描寫有力地烘托了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
1997年版《漣水縣志·人物篇·王培坤傳》有這樣一段描述:王培坤“被民兵一槍擊中胸部,當即斃命。尸體被匪徒抬回時碼,埋在鹽河西岸。漣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一天,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擁到王匪墳前,挖出棺木,拖出尸骨,放火焚燒?!痹趥魑牡某醺逯羞€有這樣的記述:“村民平時發(fā)誓,常說:‘我要是說話不算話,就讓我碰見王培坤!’;幼兒哭鬧時,母親只要說一聲:‘王培坤來了!’嚇得小孩立即乖乖聽話。”這些側(cè)面描寫,生動地反映出土匪漢奸王培坤的殘暴性格和兇惡形象。
側(cè)面寫人法應配合對人物的正面描述。側(cè)面描寫過多,人物形象不豐滿。側(cè)面寫人法要選擇好能夠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事物。
三、對比映襯法。對比映襯法是通過兩個人物之間的相互對照、比較,來襯托其中一個人物的表現(xiàn)方法。任何事物,只有通過對比才能顯出高低、大小、好壞、多少。寫人也是如此,通過對比可以反映出先進和落后、高尚與卑賤,優(yōu)秀和不良。
司馬遷十分善于運用對比寫人的方法,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如《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中,年輕氣盛、好勇斗狠的項羽,與世故老成的劉邦形成鮮明地對比?!独顝V列傳》寫李廣的不幸遭遇,司馬遷把李蔡與李廣相互比較:“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眱上啾容^之下,李廣的可悲命運就具體表現(xiàn)出來了。讀了這樣具有感染力的文字,讀者自然會禁不住為李廣扼腕嘆息。
采用對比映襯法寫人,要注意主次分明,切不可喧賓奪主。對比時要合情合理,不可故意拔高或貶低,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貶入地,讓人難以置信。
四、逆境表現(xiàn)法。逆境表現(xiàn)法是通過描述人物在不順利境遇中的表現(xiàn),來刻畫人物的一種方法。莎士比亞說:“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jié);風平浪靜的海面,所有船只都可以并驅(qū)競勝;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蹦婢呈侨宋锲犯竦脑嚱鹗宋锏男愿窨梢栽谀婢持械玫匠浞煮w現(xiàn)。
如《史記·屈原列傳》就是通過描述屈原屢遭貶謫和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自盡的人生逆境,凸顯出他堅持真理、上下求索、寧死不屈、敢于抗爭的堅強人格,從而刻畫了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使人過目不忘。再如清光緒元年版《安東縣志·徐有功傳》也是很好的例證。傳文通過對唐大理寺司刑少卿徐有功一生中三次被判死刑的逆境記述,從而表現(xiàn)了他敢于為民請命、敢于秉公執(zhí)法的大無畏精神。
采用逆境寫人法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能夸張失實。
五、外貌表現(xiàn)法。外貌表現(xiàn)法也可稱為肖像表現(xiàn)法,是指描摹人物的面容、神情、體態(tài)、手姿、服飾等外部形態(tài),來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種方法。
從《史記》對樊噲的描寫可見一斑:“披幃西向立,嗔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编聊浚堑裳?;目眥,是眼眶裂開。瞪著眼怒視項王,連眼眶都要裂開了。英雄的氣概,飛揚的神采,躍然紙上。《新晃縣志·人物篇·姚大榜傳》,在寫到他的“奸詐”、“多疑”時,用“平常身著長袍,輕言細語”,行劫時卻“身換短裝,腳系草鞋、腰別雙槍”,晚間睡覺也要在“腳趾間夾一截短香”等外貌和細節(jié)的記述,使人物個性得以突出。
果戈里說:“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鑰匙?!比宋锏膫€性,不僅表現(xiàn)在人物的行為、動作、心理活動和情緒狀態(tài)中,也表現(xiàn)在人物的外貌中。成功的外貌描寫,能反映人物的境遇以及內(nèi)心世界,能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外貌描寫的要求是:根據(jù)需要,抓住特征,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切忌公式化、臉譜化。
六、語言表現(xiàn)法。語言表現(xiàn)法是指通過人物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一種方法。志書中人物的語言包括對話和獨白。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蕭何月下追韓信一節(jié),作者描寫劉邦聽聞“丞相何亡”之后,這樣寫道: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臣追亡者?!鄙显唬骸叭羲氛吆巍痹唬骸绊n信也?!鄙蠌土R曰:“諸將亡者以十數(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劉邦一向無禮,喜歡罵人,喜也罵,怒也罵,平白無故也罵。這些罵人語言,非常個性化,與劉邦的“無賴”性格十分吻合。
地方志中也有通過人物語言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成功范例,清光緒元年版《安東縣志·徐有功傳》寫徐有功因為民申冤,被判死刑棄市,后雖幸免于死,但被免了職,重新雇用后,他深有感觸地對其的親屬這樣說道:“今身為大理,人命所懸,必不能順旨說辭,以求茍免?!绷攘葦?shù)言,把徐有功秉公執(zhí)法,剛正不阿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
俗話說,“言為心聲”,恰當?shù)剡\用人物語言,能夠逼真地展示人物的性格或性格的某些側(cè)面。
七、心理表現(xiàn)法。心理表現(xiàn)法是對人物內(nèi)心的思想情感活動進行描寫的一種方法。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史記》寫項羽烏江自刎時有一段心理描寫: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v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項羽笑曰的“笑”,不是絕望的凄然之笑,而是壯士蔑視死亡之笑,顯示了他臨大難而不茍免的英雄之勇。自慚無面目見江東父老,正是由于知恥,這一心理活動展示出他的純樸,真摯、重義深情。
與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方法相比,心理描寫更能夠直接敘寫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靈魂深處的奧秘,把單靠外部形象難以表現(xiàn)的內(nèi)心感受揭示出來,使人物形象立體化,從而顯得更為完整和真實。人物心理描寫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直接描寫式。這是最為常見的運用最廣泛的一種人物心理描寫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關鍵的字眼作為明顯的標志。二、獨白式。這種刻畫人物心理的方法,可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矛盾和思想斗爭。
八、行動表現(xiàn)法。行動表現(xiàn)法是通過對人物舉止、動作、行為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種方法。人物行為舉動,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體表現(xiàn),通過人物的行動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質(zhì),是志書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請看1988年卷《利津年鑒》對醫(yī)生楊桂美的行動描寫:“楊桂美一天到晚,背著紅藥箱,騎著一輛自行車到周圍各村巡回出診,方圓幾十里,不管白天黑夜,寒風酷暑,從不間斷?!蔽闹型ㄟ^“背”、“騎”、“巡回出診”等一系列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了楊桂美不怕吃苦,一心一意為老百姓服務的精神。又如1995年版《灌南縣志·周法乾傳》有這樣一段描寫:“還有一天,一個老人經(jīng)過王馬莊,周法乾說:‘我給你掏掏耳朵?!先瞬恢疲芊ㄇe起槍來,對準老人的耳朵,打了個對過穿。”撰寫者通過“舉”、“對準”、“打”一連串三個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了周法乾這個土匪的心狠手毒。
人物行動的描寫,要為刻畫人物性格特征服務,要注意典型性和生動性。
人物傳撰寫可以采用以上八種方法中的一種,也可同時采用幾種方法,撰寫者可根據(jù)實際需要,不可生搬硬套。需要聲明的是:撰寫人物傳,絕不是僅有這八種方式,一定還有其他更多更好的方法,希望方志界同仁,一起來探討,共同促進地方志事業(yè)的發(fā)展。
(作者:江蘇省漣水縣地方志辦公室)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