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有清一代,科爾沁部“從龍佐命”,立下赫赫戰(zhàn)功,也受到清王朝的格外恩寵。從1636年大清建立至1911年清王朝滅亡,計276年間,內(nèi)蒙古、外蒙古、新疆蒙古能夠封親王、郡王爵位的原本不多,這些王爺能在京城建府的就更少了。清代官員由于封爵等級不同,其府邸的建造是有嚴格規(guī)制的。在名稱上,只有親王和郡王的住宅才可以稱為“王府”,貝勒、貝子的住所只能稱“府”。高級官員的職位不論多高,其住所只能稱“宅”或“第”。王府從建筑基址、規(guī)模、樣式、裝飾,甚至幾步臺階,基高幾尺幾寸等,都有嚴格限制。如果超過規(guī)定,朝廷是要嚴厲治罪的。輕則罰俸,重則奪爵?!稓J定大清會典》中明確規(guī)定:親王府正門五間、基高三尺;正殿七間,基高四尺五寸;后殿五間,基高二尺;后寢七間,基高二尺五寸;后樓七間,基高一尺八寸。正門殿寢可用綠琉璃瓦,門柱可飾以五彩金云龍紋,禁雕刻龍首,門釘縱九橫七。其它房屋可用筒瓦;府庫、倉廩、廚房、馬廄及典司執(zhí)事之屋,都用板瓦;門和柱用黑色油漆。封建等級制度在王府建造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內(nèi)城,從前門到永定門一帶的外城基本上不建王府。從清初王府修建到如今,300多年過去了。在歷史的滄桑巨變中,京城里的這些蒙古王府多已頹敗傾圮或灰飛煙滅,從鐘鳴鼎食到春華秋敗,大都改換了主人。昔日的王府,或做醫(yī)院,或做學校,或做私人住宅,或做辦公用地,從內(nèi)容到形式上都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現(xiàn)在,在北京城能夠查找到的清代蒙古王府僅有15座。其中,內(nèi)蒙古王爺府12座。在京城內(nèi)蒙古的12個王府中,通遼的蒙古王爺府就有6座,占內(nèi)蒙古在京蒙古王府總數(shù)的一半。并且通遼蒙古王府的規(guī)格也高,全部是親王府。這6座王府是:
一、僧王府
僧王府,即科左后旗的僧格林沁親王王府,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qū)炒豆胡同和板廠胡同。炒豆胡同屬東城區(qū)交道口南大街路西從南往北數(shù)的第一條胡同。胡同自東向西溝通交道口南大街和南鑼鼓巷,長400多米。此處從明清時代就稱“炒豆兒胡同”, 1965年北京市整頓地名時改稱“交道口南九條”,“文化大革命”中改稱“大躍進路頭條”,1979年復(fù)稱“炒豆胡同”。炒豆胡同73、75、77號與板廠胡同30、32、34號共有房屋200多間,原為僧格林沁親王府,1986年被確定為東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確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僧王府原為索王府。索王即科左后旗第九任札薩克、僧格林沁的族父索特納木多布齋郡王。嘉慶六年(1801),索王與嘉慶皇帝的三女兒莊敬和碩公主結(jié)婚到清宮任職后就住在這里。當時由中、西兩所院落組成,各有四進。中所正院正房臺階五層,舉架高,面寬一丈多,進深兩丈四尺;耳房面寬一丈多。正房耳房都用“金磚”( 澄泥黑光面的大方磚)鋪地,有地下暖道,用楠木雕萬福紋碧紗櫥隔斷前后間,內(nèi)部裝修十分講究。索王進入清宮后,官運亨通,從御前行走、御前大臣到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掌皇宮禁衛(wèi),成為嘉慶皇帝倚重的寵臣。索特納木多布齋與莊敬和碩公主結(jié)婚后,雖然倆人感情如膠似漆,但終無結(jié)出愛情果實。道光五年(1825),僧格林沁被選為嗣子,承襲郡王。道光皇帝很看重僧格林沁,襲爵當年任他為御前行走,第二年賞用朱韁。道光八年(1828)十月,道光皇帝把多羅貝勒文和的二女兒指嫁給僧格林沁,當月成婚。僧格林沁結(jié)婚時,對王府重新修繕擴大,出銀6690兩,買下了王府東院杭州織造福德的宅院,三個院子連在一起,重修了五脊六獸三開間的府門,使王府擴大了三分之一。大照壁正對府門,府門兩旁有上馬石,上馬石旁有一對雕石矗燈;府門里兩廂置兵器架。僧格林沁的新房就設(shè)在王府東側(cè)院落的正院上房。東院內(nèi)有假山、水池和爬山廊、游廊、花廳、亭、臺等。整體建筑有園林式風格,高雅不群,富有幽趣。僧格林沁在清庭出入禁闈,最被恩眷。道光帝駕崩時,他是顧命十大臣之一。咸豐年間,他率兵屢敗太平軍,咸豐五年(1855)正月,咸豐帝加封僧格林沁為博多勒噶臺親王。1859年6月,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大敗英法侵略軍,擊毀英國艦船十三只,擊傷英國艦隊司令何伯,囂張的英國侵略者逃跑,取得了戰(zhàn)役的勝利,寫下了威震敵膽、憾人心魄的篇章。這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第一次打敗帝國主義列強,馬克思在《新地對華戰(zhàn)爭》一文中,不惜筆墨,中肯地評析了這場戰(zhàn)爭,無情地揭露了英帝國主義以強凌弱的“海盜式”行徑。
1860年10月,朝廷命僧格林沁去鎮(zhèn)剿捻軍。他轉(zhuǎn)戰(zhàn)直隸、山東、河南、安徽、湖北等省,取得很多勝績。朝廷多次褒獎他“忠勇成性”。1865年5月,僧格林沁親王在山東省菏澤吳家店剿捻作戰(zhàn)時,求勝心切,疲勞作戰(zhàn),窮追力剿,身冒鋒鏑,誤入埋伏,護衛(wèi)被打散,他在麥田里被一個十幾歲的小捻軍張皮梗殺死。當時,“南曾(曾國藩)、北僧(僧格林沁)是大清王朝倚重的兩位大臣。對于失去僧格林沁這樣的護國良將,朝廷很震驚,下旨把他的靈柩運回北京。年幼的同治皇帝奉兩宮太后懿旨親往僧格林沁王府祭奠,并決定從國庫撥款為其修祠建廟,繪像紫光閣?;实塾H自到一個臣子家中吊唁,這在清代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后來,僧格林沁的兒子伯彥訥謨祜承襲了親王爵。20世紀20年代,伯彥訥謨祜陸續(xù)將王府賣掉,西側(cè)院成為溫泉中學,中院為朱家溍先生所買,東側(cè)院除留一部分為阿穆爾靈圭之子和琳自住,其余賣給了西北軍。1954年,煤炭部買下原“僧王府”的大部分院落作為宿舍。一座顯赫的王府在百年時間里便被分割得七零八落。
二、卓王府
卓王府即科左中旗的卓哩克圖親王王府,坐落在北京東城區(qū)什錦花園原19、21號院。第一代親王烏克善是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和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的長兄。他身材魁梧,英勇善戰(zhàn),多次帶領(lǐng)科左中旗蒙古騎兵出征,幫助清王朝打天下。在綽爾曼城,烏克善率兵大敗林丹汗,在大同、上方堡、宣府大敗明朝守軍,在殺虎口親自擒獲明朝外藩大臣,在索倫擒獲叛將噶爾珠塞特爾、哈拉柱,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烏克善是大清王朝在崇德元年(1636)首封的親王,也是科左中旗的第一個親王,比滿珠習禮受封達爾罕親王早23年。卓哩克圖親王傳了十六代,七、八、九、十、十一代卓哩克圖親王都擔任過哲里木盟盟長。
卓王府與北京城里的清宗室王府比較,規(guī)制略小些,但也有正殿、配殿、寢殿、后罩房等。第十四代卓哩克圖親色旺端魯布(1908年承襲)、第十五代卓哩克圖親賀喜業(yè)勒吐莫爾根都在此居住過。北京人不解蒙語,把卓王府稱為“趙王府”,“趙”是“卓”的音變。1932年,賀喜業(yè)勒吐莫爾根去日本留學,把王府賣給了直系軍閥吳佩孚。1939年,決不事敵的吳佩孚被日本牙醫(yī)害死,停靈49天,什錦花園的住戶不用做飯,磕過三個頭就可以到吳家吃飯,并且中餐、西餐、清真飯菜俱全。吳佩孚死后,偽蒙古軍政府軍長李守信以40萬銀元買下卓王府。后來,國民黨軍統(tǒng)局長戴笠、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長鄭介民也曾一度搬住此府。從卓王府住過的這些顯赫人物,就足以想見它當時的奢華和氣派。現(xiàn)今,這里有北京飲食服務(wù)總公司宿舍和國家計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等單位。
三、達王府
達王府即科左中旗的達爾罕親王王府。第一代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是孝莊文皇后的四哥,順治十六年(1659)被封為親王,傳十二代。這十二代親王,在京城先后有三處王府。
1.坐落在安定門內(nèi)花園府的達爾罕親王府?;▓@府(當時北京人也稱此花園為“達子府”花園)在安定門大街路西,東鄰靈官廟、姑姑寺、柴棒胡同,南達車輦店胡同,西接北鑼鼓巷,北接大貴子、小貴子胡同,再北邊是安定門西墻根。此處達王府占地面積8畝,東北角有一組院落。這是達爾罕親王在北京最早的王府。歷史上達爾罕親王到北京朝覲,除了朝廷接待住如意館外,這里便是他的長住所。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末代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表現(xiàn)了很高的民族氣節(jié)。他拒絕日本侵略者的利誘,以治肺結(jié)核為由,不做蒙奸,離開沈陽,來到北京,住此王府。
2.坐落在育群胡同的達爾罕親王府。末代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從沈陽來到北京在安定門內(nèi)花園府的達爾罕親王府住了一段時間后,搬到東四馬大人胡同(現(xiàn)育群胡同15號院)。這處王府為三進院,大門開在東南。外院有倒座的南房、西廂房和北房。穿過腰房是中院,中院有東西廂房各三間,北房三開間,東耳房兩間,西耳房連著西院為五間。中院西南角有便門通后院。20世紀90年代中期,末代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的后人曾同意把此王府贈與故里科左中旗人民政府。解放戰(zhàn)爭期間在開魯擔任縣委組織部長、時任大連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的李柱大姐,感念哲里木盟老鄉(xiāng)在她打游擊期間把她的女兒養(yǎng)到十幾歲這份深情,主動聯(lián)系光大集團愿意幫助玉成此事。筆者曾從中幫助聯(lián)系科左中旗人民政府,后來,不知其詳。
3.坐落在東城區(qū)張自忠路7號院的達爾罕親王府。此處達爾罕親王府原是和敬公主府。和敬公主是乾隆帝的第三女,乾隆十一年(1746)三月下嫁第五代達爾罕親王色布騰巴拉珠爾。色布騰巴拉珠爾九歲“即隨諸皇子讀書于內(nèi)廷”,乾隆帝御賜色布騰巴拉珠爾的詩句有“世篤姻盟擬晉秦,宮中教養(yǎng)喜成人”。 色布騰巴拉珠爾于乾隆十七年(1752)襲親王爵,乾隆十八年(1753)兼哲里木盟副盟長;乾隆二十年(1755)在新疆伊犁征剿準噶爾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朝廷賞賜雙俸祿。同年,色布騰巴拉珠爾奉詔回京期間錯用輝特臺吉阿木爾薩納駐守伊犁。不久,阿木爾薩納叛變。色布騰巴拉珠爾因此獲罪,被奪爵革職。乾隆二十三年(1758),色布騰巴拉珠爾又立戰(zhàn)功恢復(fù)爵職,畫像掛紫光閣。乾隆三十二年(1767),色布騰巴拉珠爾任理藩院尚書。乾隆三十七年(1772),色布騰巴拉珠爾在戰(zhàn)場因與主官戰(zhàn)術(shù)不和,又被削去爵職。后來,他的本家子侄承襲了他的爵位,住進他的王府。1923年,色布騰巴拉珠爾的世孫達賚以十五萬大洋把此王府賣給直魯聯(lián)軍總司令張宗昌。1935年,此王府被當做東北難民救濟院。日偽時期被當做興亞院。日本投降后,被當做國民黨第十一戰(zhàn)區(qū)長官部。現(xiàn)為黨中央某機關(guān)接待站,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奈曼親王府
清崇德元年(1636)奈曼建旗。清廷根據(jù)軍功封袞楚克為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傳十六任。道光皇帝的愛女壽安固倫公主嫁給奈曼旗第十一任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德木楚克札布,他的王府就坐落在北京西城區(qū)的泰安侯胡同(今西四北七條二十七號)。德木楚克札布在道光、咸豐、同治三朝歷任御前大臣、管旗都統(tǒng)、鎮(zhèn)撫北部大臣、火器營大臣、管理中正殿奉經(jīng)事務(wù)大臣、內(nèi)務(wù)大臣等軍政要職。同治四年(1865),德木楚克扎布逝世后,同治皇帝追任他“親王”爵位。光緒十八年(1892),第十三任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瑪什巴圖爾在鎮(zhèn)壓金丹道叛亂中立下殊功,晉親王爵。第十四任旗札薩克蘇珠克圖巴圖爾親王、第十五任旗札薩克阿拉坦胡雅爾,第十六任旗札薩克蘇達那木達爾吉都曾在此王府居住。1948年,蘇達那木達爾吉將國民黨昭烏達盟流亡政府和國民黨奈曼旗流亡政府設(shè)在此王府。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時,蘇達那木達爾吉來不及逃離被逮捕,1951年死于北京。此王府舊址現(xiàn)在為福綏境房管所。
北京城里這些清代通遼蒙古王府的存在,是對科爾沁蒙古“從龍佐命”、“荷恩獨厚”的最好佐證。蒙古王府,是封建社會特權(quán)、宗法、禮制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它作為特殊的建筑組群,以其宏大的規(guī)模、完整的布局、嚴格的規(guī)制、多層次的空間組合、富麗的彩繪雕飾,在古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清代蒙古王府作為皇家文化和民間文化的承接點,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內(nèi)蒙古通遼市委史志辦公室編審)
有清一代,科爾沁部“從龍佐命”,立下赫赫戰(zhàn)功,也受到清王朝的格外恩寵。從1636年大清建立至1911年清王朝滅亡,計276年間,內(nèi)蒙古、外蒙古、新疆蒙古能夠封親王、郡王爵位的原本不多,這些王爺能在京城建府的就更少了。清代官員由于封爵等級不同,其府邸的建造是有嚴格規(guī)制的。在名稱上,只有親王和郡王的住宅才可以稱為“王府”,貝勒、貝子的住所只能稱“府”。高級官員的職位不論多高,其住所只能稱“宅”或“第”。王府從建筑基址、規(guī)模、樣式、裝飾,甚至幾步臺階,基高幾尺幾寸等,都有嚴格限制。如果超過規(guī)定,朝廷是要嚴厲治罪的。輕則罰俸,重則奪爵?!稓J定大清會典》中明確規(guī)定:親王府正門五間、基高三尺;正殿七間,基高四尺五寸;后殿五間,基高二尺;后寢七間,基高二尺五寸;后樓七間,基高一尺八寸。正門殿寢可用綠琉璃瓦,門柱可飾以五彩金云龍紋,禁雕刻龍首,門釘縱九橫七。其它房屋可用筒瓦;府庫、倉廩、廚房、馬廄及典司執(zhí)事之屋,都用板瓦;門和柱用黑色油漆。封建等級制度在王府建造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內(nèi)城,從前門到永定門一帶的外城基本上不建王府。從清初王府修建到如今,300多年過去了。在歷史的滄桑巨變中,京城里的這些蒙古王府多已頹敗傾圮或灰飛煙滅,從鐘鳴鼎食到春華秋敗,大都改換了主人。昔日的王府,或做醫(yī)院,或做學校,或做私人住宅,或做辦公用地,從內(nèi)容到形式上都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F(xiàn)在,在北京城能夠查找到的清代蒙古王府僅有15座。其中,內(nèi)蒙古王爺府12座。在京城內(nèi)蒙古的12個王府中,通遼的蒙古王爺府就有6座,占內(nèi)蒙古在京蒙古王府總數(shù)的一半。并且通遼蒙古王府的規(guī)格也高,全部是親王府。這6座王府是:
一、僧王府
僧王府,即科左后旗的僧格林沁親王王府,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qū)炒豆胡同和板廠胡同。炒豆胡同屬東城區(qū)交道口南大街路西從南往北數(shù)的第一條胡同。胡同自東向西溝通交道口南大街和南鑼鼓巷,長400多米。此處從明清時代就稱“炒豆兒胡同”, 1965年北京市整頓地名時改稱“交道口南九條”,“文化大革命”中改稱“大躍進路頭條”,1979年復(fù)稱“炒豆胡同”。炒豆胡同73、75、77號與板廠胡同30、32、34號共有房屋200多間,原為僧格林沁親王府,1986年被確定為東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確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僧王府原為索王府。索王即科左后旗第九任札薩克、僧格林沁的族父索特納木多布齋郡王。嘉慶六年(1801),索王與嘉慶皇帝的三女兒莊敬和碩公主結(jié)婚到清宮任職后就住在這里。當時由中、西兩所院落組成,各有四進。中所正院正房臺階五層,舉架高,面寬一丈多,進深兩丈四尺;耳房面寬一丈多。正房耳房都用“金磚”( 澄泥黑光面的大方磚)鋪地,有地下暖道,用楠木雕萬福紋碧紗櫥隔斷前后間,內(nèi)部裝修十分講究。索王進入清宮后,官運亨通,從御前行走、御前大臣到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掌皇宮禁衛(wèi),成為嘉慶皇帝倚重的寵臣。索特納木多布齋與莊敬和碩公主結(jié)婚后,雖然倆人感情如膠似漆,但終無結(jié)出愛情果實。道光五年(1825),僧格林沁被選為嗣子,承襲郡王。道光皇帝很看重僧格林沁,襲爵當年任他為御前行走,第二年賞用朱韁。道光八年(1828)十月,道光皇帝把多羅貝勒文和的二女兒指嫁給僧格林沁,當月成婚。僧格林沁結(jié)婚時,對王府重新修繕擴大,出銀6690兩,買下了王府東院杭州織造福德的宅院,三個院子連在一起,重修了五脊六獸三開間的府門,使王府擴大了三分之一。大照壁正對府門,府門兩旁有上馬石,上馬石旁有一對雕石矗燈;府門里兩廂置兵器架。僧格林沁的新房就設(shè)在王府東側(cè)院落的正院上房。東院內(nèi)有假山、水池和爬山廊、游廊、花廳、亭、臺等。整體建筑有園林式風格,高雅不群,富有幽趣。僧格林沁在清庭出入禁闈,最被恩眷。道光帝駕崩時,他是顧命十大臣之一。咸豐年間,他率兵屢敗太平軍,咸豐五年(1855)正月,咸豐帝加封僧格林沁為博多勒噶臺親王。1859年6月,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大敗英法侵略軍,擊毀英國艦船十三只,擊傷英國艦隊司令何伯,囂張的英國侵略者逃跑,取得了戰(zhàn)役的勝利,寫下了威震敵膽、憾人心魄的篇章。這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第一次打敗帝國主義列強,馬克思在《新地對華戰(zhàn)爭》一文中,不惜筆墨,中肯地評析了這場戰(zhàn)爭,無情地揭露了英帝國主義以強凌弱的“海盜式”行徑。
1860年10月,朝廷命僧格林沁去鎮(zhèn)剿捻軍。他轉(zhuǎn)戰(zhàn)直隸、山東、河南、安徽、湖北等省,取得很多勝績。朝廷多次褒獎他“忠勇成性”。1865年5月,僧格林沁親王在山東省菏澤吳家店剿捻作戰(zhàn)時,求勝心切,疲勞作戰(zhàn),窮追力剿,身冒鋒鏑,誤入埋伏,護衛(wèi)被打散,他在麥田里被一個十幾歲的小捻軍張皮梗殺死。當時,“南曾(曾國藩)、北僧(僧格林沁)是大清王朝倚重的兩位大臣。對于失去僧格林沁這樣的護國良將,朝廷很震驚,下旨把他的靈柩運回北京。年幼的同治皇帝奉兩宮太后懿旨親往僧格林沁王府祭奠,并決定從國庫撥款為其修祠建廟,繪像紫光閣?;实塾H自到一個臣子家中吊唁,這在清代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后來,僧格林沁的兒子伯彥訥謨祜承襲了親王爵。20世紀20年代,伯彥訥謨祜陸續(xù)將王府賣掉,西側(cè)院成為溫泉中學,中院為朱家溍先生所買,東側(cè)院除留一部分為阿穆爾靈圭之子和琳自住,其余賣給了西北軍。1954年,煤炭部買下原“僧王府”的大部分院落作為宿舍。一座顯赫的王府在百年時間里便被分割得七零八落。
二、卓王府
卓王府即科左中旗的卓哩克圖親王王府,坐落在北京東城區(qū)什錦花園原19、21號院。第一代親王烏克善是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和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的長兄。他身材魁梧,英勇善戰(zhàn),多次帶領(lǐng)科左中旗蒙古騎兵出征,幫助清王朝打天下。在綽爾曼城,烏克善率兵大敗林丹汗,在大同、上方堡、宣府大敗明朝守軍,在殺虎口親自擒獲明朝外藩大臣,在索倫擒獲叛將噶爾珠塞特爾、哈拉柱,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烏克善是大清王朝在崇德元年(1636)首封的親王,也是科左中旗的第一個親王,比滿珠習禮受封達爾罕親王早23年。卓哩克圖親王傳了十六代,七、八、九、十、十一代卓哩克圖親王都擔任過哲里木盟盟長。
卓王府與北京城里的清宗室王府比較,規(guī)制略小些,但也有正殿、配殿、寢殿、后罩房等。第十四代卓哩克圖親色旺端魯布(1908年承襲)、第十五代卓哩克圖親賀喜業(yè)勒吐莫爾根都在此居住過。北京人不解蒙語,把卓王府稱為“趙王府”,“趙”是“卓”的音變。1932年,賀喜業(yè)勒吐莫爾根去日本留學,把王府賣給了直系軍閥吳佩孚。1939年,決不事敵的吳佩孚被日本牙醫(yī)害死,停靈49天,什錦花園的住戶不用做飯,磕過三個頭就可以到吳家吃飯,并且中餐、西餐、清真飯菜俱全。吳佩孚死后,偽蒙古軍政府軍長李守信以40萬銀元買下卓王府。后來,國民黨軍統(tǒng)局長戴笠、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長鄭介民也曾一度搬住此府。從卓王府住過的這些顯赫人物,就足以想見它當時的奢華和氣派。現(xiàn)今,這里有北京飲食服務(wù)總公司宿舍和國家計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等單位。
三、達王府
達王府即科左中旗的達爾罕親王王府。第一代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是孝莊文皇后的四哥,順治十六年(1659)被封為親王,傳十二代。這十二代親王,在京城先后有三處王府。
1.坐落在安定門內(nèi)花園府的達爾罕親王府?;▓@府(當時北京人也稱此花園為“達子府”花園)在安定門大街路西,東鄰靈官廟、姑姑寺、柴棒胡同,南達車輦店胡同,西接北鑼鼓巷,北接大貴子、小貴子胡同,再北邊是安定門西墻根。此處達王府占地面積8畝,東北角有一組院落。這是達爾罕親王在北京最早的王府。歷史上達爾罕親王到北京朝覲,除了朝廷接待住如意館外,這里便是他的長住所。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末代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表現(xiàn)了很高的民族氣節(jié)。他拒絕日本侵略者的利誘,以治肺結(jié)核為由,不做蒙奸,離開沈陽,來到北京,住此王府。
2.坐落在育群胡同的達爾罕親王府。末代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從沈陽來到北京在安定門內(nèi)花園府的達爾罕親王府住了一段時間后,搬到東四馬大人胡同(現(xiàn)育群胡同15號院)。這處王府為三進院,大門開在東南。外院有倒座的南房、西廂房和北房。穿過腰房是中院,中院有東西廂房各三間,北房三開間,東耳房兩間,西耳房連著西院為五間。中院西南角有便門通后院。20世紀90年代中期,末代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的后人曾同意把此王府贈與故里科左中旗人民政府。解放戰(zhàn)爭期間在開魯擔任縣委組織部長、時任大連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的李柱大姐,感念哲里木盟老鄉(xiāng)在她打游擊期間把她的女兒養(yǎng)到十幾歲這份深情,主動聯(lián)系光大集團愿意幫助玉成此事。筆者曾從中幫助聯(lián)系科左中旗人民政府,后來,不知其詳。
3.坐落在東城區(qū)張自忠路7號院的達爾罕親王府。此處達爾罕親王府原是和敬公主府。和敬公主是乾隆帝的第三女,乾隆十一年(1746)三月下嫁第五代達爾罕親王色布騰巴拉珠爾。色布騰巴拉珠爾九歲“即隨諸皇子讀書于內(nèi)廷”,乾隆帝御賜色布騰巴拉珠爾的詩句有“世篤姻盟擬晉秦,宮中教養(yǎng)喜成人”。 色布騰巴拉珠爾于乾隆十七年(1752)襲親王爵,乾隆十八年(1753)兼哲里木盟副盟長;乾隆二十年(1755)在新疆伊犁征剿準噶爾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朝廷賞賜雙俸祿。同年,色布騰巴拉珠爾奉詔回京期間錯用輝特臺吉阿木爾薩納駐守伊犁。不久,阿木爾薩納叛變。色布騰巴拉珠爾因此獲罪,被奪爵革職。乾隆二十三年(1758),色布騰巴拉珠爾又立戰(zhàn)功恢復(fù)爵職,畫像掛紫光閣。乾隆三十二年(1767),色布騰巴拉珠爾任理藩院尚書。乾隆三十七年(1772),色布騰巴拉珠爾在戰(zhàn)場因與主官戰(zhàn)術(shù)不和,又被削去爵職。后來,他的本家子侄承襲了他的爵位,住進他的王府。1923年,色布騰巴拉珠爾的世孫達賚以十五萬大洋把此王府賣給直魯聯(lián)軍總司令張宗昌。1935年,此王府被當做東北難民救濟院。日偽時期被當做興亞院。日本投降后,被當做國民黨第十一戰(zhàn)區(qū)長官部?,F(xiàn)為黨中央某機關(guān)接待站,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奈曼親王府
清崇德元年(1636)奈曼建旗。清廷根據(jù)軍功封袞楚克為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傳十六任。道光皇帝的愛女壽安固倫公主嫁給奈曼旗第十一任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德木楚克札布,他的王府就坐落在北京西城區(qū)的泰安侯胡同(今西四北七條二十七號)。德木楚克札布在道光、咸豐、同治三朝歷任御前大臣、管旗都統(tǒng)、鎮(zhèn)撫北部大臣、火器營大臣、管理中正殿奉經(jīng)事務(wù)大臣、內(nèi)務(wù)大臣等軍政要職。同治四年(1865),德木楚克扎布逝世后,同治皇帝追任他“親王”爵位。光緒十八年(1892),第十三任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瑪什巴圖爾在鎮(zhèn)壓金丹道叛亂中立下殊功,晉親王爵。第十四任旗札薩克蘇珠克圖巴圖爾親王、第十五任旗札薩克阿拉坦胡雅爾,第十六任旗札薩克蘇達那木達爾吉都曾在此王府居住。1948年,蘇達那木達爾吉將國民黨昭烏達盟流亡政府和國民黨奈曼旗流亡政府設(shè)在此王府。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時,蘇達那木達爾吉來不及逃離被逮捕,1951年死于北京。此王府舊址現(xiàn)在為福綏境房管所。
北京城里這些清代通遼蒙古王府的存在,是對科爾沁蒙古“從龍佐命”、“荷恩獨厚”的最好佐證。蒙古王府,是封建社會特權(quán)、宗法、禮制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它作為特殊的建筑組群,以其宏大的規(guī)模、完整的布局、嚴格的規(guī)制、多層次的空間組合、富麗的彩繪雕飾,在古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清代蒙古王府作為皇家文化和民間文化的承接點,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內(nèi)蒙古通遼市委史志辦公室編審)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