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于60年代初應(yīng)烏蘭夫主席的邀請,作為黨中央文化訪問團成員來到呼倫貝爾草原參觀訪問。
1961年7月31日16時20分,葉圣陶一行乘專列抵達呼倫貝爾盟首府海拉爾市。葉圣陶當(dāng)時任教育部副部長,他十分關(guān)心內(nèi)蒙古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各屆代表座談會上,葉圣陶指出必須要提高教育質(zhì)量,千方百計地提高中小學(xué)教師的待 遇,呼吁全社會都要尊師重教,他的講話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8月2日早8時,葉圣陶一行前往陳巴爾虎旗白音哈達公社夏季牧場參觀。8月,是草原上最美的季節(jié)。藍天白云之間,遼闊的草原像綠毯一樣鋪向遠方,五彩繽紛的野花點綴其間,就像是到處飛舞著嬉春的蝴蝶,使草原增添了幾分嫵媚。被譽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爾格勒河九曲回腸般地流淌在草原上。草原上緩緩移動的羊群、悠閑漫步的牛群、奔馳而過的馬群,正在搬遷的勒勒車隊,遠處傳來的牧馬人唱起的蒙古長調(diào),構(gòu)成了呼倫貝爾草原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葉圣陶呼吸著帶有草原花香的清新空氣,一種回歸大自然的心情油然而生。這時,由牧民們組成的馬隊飛馳著前來歡迎遠方來的貴賓。牧民們?yōu)榭腿诉M行了套馬、賽馬、摔跤、民族歌舞等表演。葉圣陶對于英姿颯爽的男女騎手的騎術(shù)贊不絕口,也要騎馬“過把癮”。陪同的領(lǐng)導(dǎo)同志再三勸阻,他仍然堅持要騎。牧民們找來一匹老實的馬,葉圣陶騎馬走出了很遠,才滿面笑容地回來,并即興賦詩四首:
一、
天似穹廬始信然,草原一碧望中圓。
臨風(fēng)呼侶笑相語,到此真知覆載寬。
二、
眾騎飛馳迎遠人,笑語下馬倍情親。
掀簾蒙古包中坐,共謂如歸忘主賓。
三、
奶茶奶酒勸殷勤,掘地烹羊牛糞薪。
歌意舞姿多頌美,健兒駿馬草原春。
四、
齊馳群馬如濤涌,套馬男兒若有神。
馬欲不羈終就勒,顛騰無奈扣韁人。
8月4日下午,葉圣陶一行乘坐的列車向口岸城市滿洲里奔去。大家眺望著車窗外一望無際的草原和群群的牛羊,那草原深處的蒙古包,騎馬馳騁的放馬牧民,都使第一次來到草原的葉圣陶激動不已。車廂里,青年歌唱家唱起了草原歌曲,眾人拍掌相和,不知不覺列車已到達滿洲里。盡管已是晚間9點多鐘了,市黨政領(lǐng)導(dǎo)們?nèi)詠碥囌緹崆橛觼碜赃h方的尊貴客人,并設(shè)宴為他們接風(fēng)洗塵。5日早8時,葉圣陶一行前往北方第一大湖呼倫湖觀光。呼倫湖,又稱呼倫池,當(dāng)?shù)厝嗣窳?xí)慣地叫“達賚湖”,“達賚”為蒙古語“大?!钡囊馑?,意為“大海一樣的湖”。呼倫湖方圓八百里,碧波萬頃,像一顆晶瑩碩大的明珠,鑲嵌在呼倫貝爾草原上。主人熱情地邀請葉圣陶一行乘汽艇游覽湖光山色。那浩瀚無垠的湖面,微波細浪卷起陣陣漣漪,如同銀鱗閃爍。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嬉戲,引逗著水鳥追逐鳴叫不休?!俺杉己顾R樁”、“老虎嘴”、“象鼻山”、“虎嘯呼倫”……一個個大自然鬼斧神工創(chuàng)造出來未經(jīng)雕琢的景觀,激蕩著葉圣陶如潮的思緒。他站立在船頭,觀看漁工拉網(wǎng)捕魚,活蹦亂跳的魚蝦在陽光下泛起一片銀光,綻開了漁工們黝黑的面龐。看著漁工們神采飛揚的樣子,葉圣陶也受到了漁工們熱烈情緒的感染,和漁工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葉圣陶觀賞著水天一色的壯觀景色,清風(fēng)徐拂,使他心曠神怡,不禁詩興大發(fā),賦詩一首:
晴波萬頃銀鱗閃,幾抹輕藍天際岸。
無山無樹益茫茫,頗覺相形笠澤軟。
漁場負責(zé)人介紹了呼倫湖的冬季生產(chǎn)情況,從小在江南水鄉(xiāng)長大的葉圣陶對呼倫湖冬季結(jié)冰厚1米半左右,冰上行駛大卡車絕無危險的事甚感驚喜,即興賦詩二首:
一、
聞稱塞上秋涼后,池面堅冰逾米厚。
凍云籠罩玉琉璃,馳道隨開車馬走。
二、
鑿冰齊發(fā)撈魚手,冰上攤魚常百畝。
嚴寒寧肯惜辛勞,天失池魚豐產(chǎn)侯。
中午,主人用剛捕撈上來的魚蝦熱情地招待葉圣陶一行。呼倫湖美,這里的全魚宴更是名揚天下。那“鯉魚跳龍門”、 “松鼠鯉魚”、 “二龍戲珠”等名菜,鮮嫩味美,造型美觀,栩栩如生,尤如一件件藝術(shù)珍品,使人不忍下箸。在主人的頻頻勸飲下,葉圣陶也興致勃勃地品嘗了美酒佳肴,心情頗為歡快,并賦詩一首:
烹鰱炙鱖陳盤案,帳飲多欣杯屢滿。
試槍驚起白鷗閑,放艇看投魚網(wǎng)遠。
餐后,葉圣陶在主人準(zhǔn)備好的帳篷中美美地酣睡了一個多小時。起來后,到湖邊觀看游人在湖水中嬉戲。忽然,烏云自西來,雷聲大作,不一會兒下起了雨。葉圣陶一行急忙登車回返。5時30分抵達滿洲里。
晚餐后,主人熱情地邀請葉圣陶一行觀看滿市劇團演出的河北梆子“漁家樂”。劇團的演員大都是年輕人,演出時都十分賣力。精彩的演出博得了葉圣陶的高度評價,認為這些演員都是可造之材,唱與做均有可取之處。演出結(jié)束時已是晚11點30分了。
6日上午休息,葉圣陶沒有上街參觀市容,而是孜孜不倦地閱讀起帶來的書籍,又寫了幾封家書,告之旅途情況。下午3點,應(yīng)邀與劇團的領(lǐng)導(dǎo)、演員座談。葉圣陶鼓勵青年演員要立志好學(xué),繼承先輩的技藝,為繁榮邊城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作出更大的貢獻。
7日清晨,葉圣陶一行告別了邊城滿洲里,并于當(dāng)日到達牙克石。牙克石是喜桂圖旗的首府,也是進入大興安嶺森林地帶的大門。喜桂圖,蒙古語意思是“有森林的地方”。8日上午10時許,葉圣陶一行由牙克石赴大興安嶺林區(qū)觀光。當(dāng)列車駛?cè)霂X頂站,這里是這條鐵路的最高處。在站臺上,葉圣陶眺望著8月的大興安嶺,在縱橫千里的崇山峻嶺之中,有疊嶂爭秀的山巒,有挺拔突兀的奇峰,有連綿起伏的丘陵。千山萬壑,綠浪翻卷,十分雄渾壯觀。蔥蔥郁郁的森林中,古松參天,幼林茁壯。當(dāng)山風(fēng)攪動時,松濤激蕩,轟鳴作響,猶如萬馬奔騰,勢不可擋。遠遠望去,漫山遍野生長的落葉松、白樺等樹木,使群山的線條顯得那么柔和,隨著山勢緩緩起伏著綠浪。一列列滿載木材的火車像一條條巨龍噴云吐霧地在林海中蜿蜒穿行。山下芳草萋萋,山泉涓涓,流水淙淙,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爭芳斗艷,濃郁的芳香令人陶醉。葉圣陶被大興安嶺的雄姿所震撼,不禁詩情涌動,賦詩二首:
一、
應(yīng)接不遑顧盼頻,大興安嶺乍游人。
連山林綠真成海,滿地花鮮勝似春。
二、
母林綠暗幼林鮮,嫩綠草原相映研。
間以樺林挺銀干,畫家著筆費精研。
火車到達甘河已是夜間12點鐘了。第二天早餐后,葉圣陶一行乘坐林區(qū)小火車前往距甘河五十公里的庫中觀光。林區(qū)的空氣異常清新,使人神清氣爽。與鐵路平行的甘河水清見底,水草順著流向緩緩裊動。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使葉圣陶忘記了都市的喧嘩和浮燥,陶醉在這綺麗的自然風(fēng)光中,心情十分愉悅,即興吟詩一首:
波梳水草成文理,澄澈甘河天影藍。
高柳臨流蟬絕響,清秋景色宛江南。
午后12點30分到達庫中。葉圣陶一行在原始森林中穿行,觀賞著一株株生機勃勃的百年參天大樹。走的累了,便在一塊平坦的地上鋪上幾方氈毯休息。葉圣陶躺下來,伸展四肢,仰面朝天,看明藍的高天和悠閑的白云,陽光從樹冠的縫隙中漏下來,照得他身上微微發(fā)汗。這時,陪同前來的鄂倫春族小伙子泉博勝用獵槍打下了一只十來斤重的烏雞,人們紛紛掮著獵槍,捧著烏雞和他合影留念。葉圣陶和大家在原始森林中野餐,并聽歌看舞蹈,新鮮意趣使葉圣陶心情興奮。而后,林業(yè)工人為葉圣陶一行表演了伐木作業(yè)。林區(qū)之行使葉圣陶感受很大,在回甘河的車中,他回味著在原始森林中的印象,又得詩一首:
株株競上望如伸,原始林中臥碧茵。
倏見烏雞應(yīng)聲墜,神槍無愧鄂倫春。
12日,葉圣陶一行到達被稱為“塞外蘇杭”的扎蘭屯參觀訪問。 “扎蘭屯”是滿語和漢語混用的稱謂,“扎蘭”在滿語中是清代武官“參領(lǐng)”之意,因清代曾在這里設(shè)參領(lǐng)統(tǒng)轄該地。扎蘭屯山清水秀,風(fēng)景優(yōu)美,雅魯河碧波蕩漾,猶如一條仙女手中飄舞的彩帶,委委婉婉地撒落在綠樹叢中。岸邊青山疊翠,古木參天,林木蔥籠,蝶戀蜂縈,鳥鳴林間。登上山頂居高臨下,四面八方盡收眼底,巍巍群山環(huán)抱著扎蘭屯,河流如帶,青紗映翠。市內(nèi)街道縱橫,人來車往,綠蔭遮天。鱗次櫛比的建筑物掩映在綠樹叢中。這如畫的景致使人大有“到此不再憶江南”的美感。葉圣陶被眼前的美景所感動,他動情地對大家說: “杭州的美是人工的美,而扎蘭屯的美是天然的美。”并賦詩二首以表達他的心情。
采桑子·扎蘭屯即景
一、
扎蘭屯愛無邊綠,榆柳虬枝,楊樹高姿,靜映清溪盡倒垂。
邊城八月吹飛絮,淡影輕移,飄墜漣漪,錯認江南四月時。
二、
山亭攬勝臨空闊,雅魯河寬,洲渚巖巒,彌望睛明萬樹圓。
數(shù)聲汽笛飚輪過,軌道徐彎,列載龍蟠,盡是良材出寶山。
8月14日,葉圣陶一行結(jié)束了在呼倫貝爾歷時15天的觀光,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使他們難以忘懷的呼倫貝爾的草原、森林、湖泊和熱情好客的呼倫貝爾各族人民。回到北京不久,葉圣陶在光明日報發(fā)表了他的詩作《呼倫貝爾盟紀(jì)游》。1981年,公開出版了《內(nèi)蒙日記》,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有關(guān)呼倫貝爾的珍貴文字。
呼倫貝爾之行,在葉圣陶的心中留下了熱情好客的呼倫貝爾各族人民的笑臉,留下了呼倫貝爾草原難忘的美景。沒有想到的是20年后,一件事又把葉老與呼倫貝爾連在了一起。1981年初,作為呼倫貝爾盟重點中學(xué)的滿洲里市第一中學(xué),國家投資75萬元建起一幢教學(xué)大樓交付使用。師生們搬入新教學(xué)樓后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經(jīng)過校領(lǐng)導(dǎo)和全體教師的多次研究,制定了“勤奮求實,尊師愛校”的八字校訓(xùn)。雖然粉碎“四人幫”后,大家在思想上有所解放,但終究覺得把握不住。于是學(xué)校擬函給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請求對校訓(xùn)給予審正與題字。一個月后,3月4日收到了葉圣陶寫在宣紙上散發(fā)著墨香的八個大字及署名聶佳的信:“你校要葉圣陶先生題的字已經(jīng)寫好,今寄上。葉老先生不能親自復(fù)信,很報歉……”
風(fēng)雨滄桑,盡管幾十年光陰過去了,但是葉圣陶先生在呼倫貝爾草原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仍然深深地刻印在呼倫貝爾各族人民的心中。他為滿洲里市第一中學(xué)題寫的校訓(xùn),鞭策著一批批學(xué)子努力學(xué)好文化知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滿洲里市檔案史志局)
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于60年代初應(yīng)烏蘭夫主席的邀請,作為黨中央文化訪問團成員來到呼倫貝爾草原參觀訪問。
1961年7月31日16時20分,葉圣陶一行乘專列抵達呼倫貝爾盟首府海拉爾市。葉圣陶當(dāng)時任教育部副部長,他十分關(guān)心內(nèi)蒙古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各屆代表座談會上,葉圣陶指出必須要提高教育質(zhì)量,千方百計地提高中小學(xué)教師的待 遇,呼吁全社會都要尊師重教,他的講話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8月2日早8時,葉圣陶一行前往陳巴爾虎旗白音哈達公社夏季牧場參觀。8月,是草原上最美的季節(jié)。藍天白云之間,遼闊的草原像綠毯一樣鋪向遠方,五彩繽紛的野花點綴其間,就像是到處飛舞著嬉春的蝴蝶,使草原增添了幾分嫵媚。被譽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爾格勒河九曲回腸般地流淌在草原上。草原上緩緩移動的羊群、悠閑漫步的牛群、奔馳而過的馬群,正在搬遷的勒勒車隊,遠處傳來的牧馬人唱起的蒙古長調(diào),構(gòu)成了呼倫貝爾草原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葉圣陶呼吸著帶有草原花香的清新空氣,一種回歸大自然的心情油然而生。這時,由牧民們組成的馬隊飛馳著前來歡迎遠方來的貴賓。牧民們?yōu)榭腿诉M行了套馬、賽馬、摔跤、民族歌舞等表演。葉圣陶對于英姿颯爽的男女騎手的騎術(shù)贊不絕口,也要騎馬“過把癮”。陪同的領(lǐng)導(dǎo)同志再三勸阻,他仍然堅持要騎。牧民們找來一匹老實的馬,葉圣陶騎馬走出了很遠,才滿面笑容地回來,并即興賦詩四首:
一、
天似穹廬始信然,草原一碧望中圓。
臨風(fēng)呼侶笑相語,到此真知覆載寬。
二、
眾騎飛馳迎遠人,笑語下馬倍情親。
掀簾蒙古包中坐,共謂如歸忘主賓。
三、
奶茶奶酒勸殷勤,掘地烹羊牛糞薪。
歌意舞姿多頌美,健兒駿馬草原春。
四、
齊馳群馬如濤涌,套馬男兒若有神。
馬欲不羈終就勒,顛騰無奈扣韁人。
8月4日下午,葉圣陶一行乘坐的列車向口岸城市滿洲里奔去。大家眺望著車窗外一望無際的草原和群群的牛羊,那草原深處的蒙古包,騎馬馳騁的放馬牧民,都使第一次來到草原的葉圣陶激動不已。車廂里,青年歌唱家唱起了草原歌曲,眾人拍掌相和,不知不覺列車已到達滿洲里。盡管已是晚間9點多鐘了,市黨政領(lǐng)導(dǎo)們?nèi)詠碥囌緹崆橛觼碜赃h方的尊貴客人,并設(shè)宴為他們接風(fēng)洗塵。5日早8時,葉圣陶一行前往北方第一大湖呼倫湖觀光。呼倫湖,又稱呼倫池,當(dāng)?shù)厝嗣窳?xí)慣地叫“達賚湖”,“達賚”為蒙古語“大海”的意思,意為“大海一樣的湖”。呼倫湖方圓八百里,碧波萬頃,像一顆晶瑩碩大的明珠,鑲嵌在呼倫貝爾草原上。主人熱情地邀請葉圣陶一行乘汽艇游覽湖光山色。那浩瀚無垠的湖面,微波細浪卷起陣陣漣漪,如同銀鱗閃爍。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嬉戲,引逗著水鳥追逐鳴叫不休?!俺杉己顾R樁”、“老虎嘴”、“象鼻山”、“虎嘯呼倫”……一個個大自然鬼斧神工創(chuàng)造出來未經(jīng)雕琢的景觀,激蕩著葉圣陶如潮的思緒。他站立在船頭,觀看漁工拉網(wǎng)捕魚,活蹦亂跳的魚蝦在陽光下泛起一片銀光,綻開了漁工們黝黑的面龐??粗鴿O工們神采飛揚的樣子,葉圣陶也受到了漁工們熱烈情緒的感染,和漁工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葉圣陶觀賞著水天一色的壯觀景色,清風(fēng)徐拂,使他心曠神怡,不禁詩興大發(fā),賦詩一首:
晴波萬頃銀鱗閃,幾抹輕藍天際岸。
無山無樹益茫茫,頗覺相形笠澤軟。
漁場負責(zé)人介紹了呼倫湖的冬季生產(chǎn)情況,從小在江南水鄉(xiāng)長大的葉圣陶對呼倫湖冬季結(jié)冰厚1米半左右,冰上行駛大卡車絕無危險的事甚感驚喜,即興賦詩二首:
一、
聞稱塞上秋涼后,池面堅冰逾米厚。
凍云籠罩玉琉璃,馳道隨開車馬走。
二、
鑿冰齊發(fā)撈魚手,冰上攤魚常百畝。
嚴寒寧肯惜辛勞,天失池魚豐產(chǎn)侯。
中午,主人用剛捕撈上來的魚蝦熱情地招待葉圣陶一行。呼倫湖美,這里的全魚宴更是名揚天下。那“鯉魚跳龍門”、 “松鼠鯉魚”、 “二龍戲珠”等名菜,鮮嫩味美,造型美觀,栩栩如生,尤如一件件藝術(shù)珍品,使人不忍下箸。在主人的頻頻勸飲下,葉圣陶也興致勃勃地品嘗了美酒佳肴,心情頗為歡快,并賦詩一首:
烹鰱炙鱖陳盤案,帳飲多欣杯屢滿。
試槍驚起白鷗閑,放艇看投魚網(wǎng)遠。
餐后,葉圣陶在主人準(zhǔn)備好的帳篷中美美地酣睡了一個多小時。起來后,到湖邊觀看游人在湖水中嬉戲。忽然,烏云自西來,雷聲大作,不一會兒下起了雨。葉圣陶一行急忙登車回返。5時30分抵達滿洲里。
晚餐后,主人熱情地邀請葉圣陶一行觀看滿市劇團演出的河北梆子“漁家樂”。劇團的演員大都是年輕人,演出時都十分賣力。精彩的演出博得了葉圣陶的高度評價,認為這些演員都是可造之材,唱與做均有可取之處。演出結(jié)束時已是晚11點30分了。
6日上午休息,葉圣陶沒有上街參觀市容,而是孜孜不倦地閱讀起帶來的書籍,又寫了幾封家書,告之旅途情況。下午3點,應(yīng)邀與劇團的領(lǐng)導(dǎo)、演員座談。葉圣陶鼓勵青年演員要立志好學(xué),繼承先輩的技藝,為繁榮邊城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作出更大的貢獻。
7日清晨,葉圣陶一行告別了邊城滿洲里,并于當(dāng)日到達牙克石。牙克石是喜桂圖旗的首府,也是進入大興安嶺森林地帶的大門。喜桂圖,蒙古語意思是“有森林的地方”。8日上午10時許,葉圣陶一行由牙克石赴大興安嶺林區(qū)觀光。當(dāng)列車駛?cè)霂X頂站,這里是這條鐵路的最高處。在站臺上,葉圣陶眺望著8月的大興安嶺,在縱橫千里的崇山峻嶺之中,有疊嶂爭秀的山巒,有挺拔突兀的奇峰,有連綿起伏的丘陵。千山萬壑,綠浪翻卷,十分雄渾壯觀。蔥蔥郁郁的森林中,古松參天,幼林茁壯。當(dāng)山風(fēng)攪動時,松濤激蕩,轟鳴作響,猶如萬馬奔騰,勢不可擋。遠遠望去,漫山遍野生長的落葉松、白樺等樹木,使群山的線條顯得那么柔和,隨著山勢緩緩起伏著綠浪。一列列滿載木材的火車像一條條巨龍噴云吐霧地在林海中蜿蜒穿行。山下芳草萋萋,山泉涓涓,流水淙淙,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爭芳斗艷,濃郁的芳香令人陶醉。葉圣陶被大興安嶺的雄姿所震撼,不禁詩情涌動,賦詩二首:
一、
應(yīng)接不遑顧盼頻,大興安嶺乍游人。
連山林綠真成海,滿地花鮮勝似春。
二、
母林綠暗幼林鮮,嫩綠草原相映研。
間以樺林挺銀干,畫家著筆費精研。
火車到達甘河已是夜間12點鐘了。第二天早餐后,葉圣陶一行乘坐林區(qū)小火車前往距甘河五十公里的庫中觀光。林區(qū)的空氣異常清新,使人神清氣爽。與鐵路平行的甘河水清見底,水草順著流向緩緩裊動。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使葉圣陶忘記了都市的喧嘩和浮燥,陶醉在這綺麗的自然風(fēng)光中,心情十分愉悅,即興吟詩一首:
波梳水草成文理,澄澈甘河天影藍。
高柳臨流蟬絕響,清秋景色宛江南。
午后12點30分到達庫中。葉圣陶一行在原始森林中穿行,觀賞著一株株生機勃勃的百年參天大樹。走的累了,便在一塊平坦的地上鋪上幾方氈毯休息。葉圣陶躺下來,伸展四肢,仰面朝天,看明藍的高天和悠閑的白云,陽光從樹冠的縫隙中漏下來,照得他身上微微發(fā)汗。這時,陪同前來的鄂倫春族小伙子泉博勝用獵槍打下了一只十來斤重的烏雞,人們紛紛掮著獵槍,捧著烏雞和他合影留念。葉圣陶和大家在原始森林中野餐,并聽歌看舞蹈,新鮮意趣使葉圣陶心情興奮。而后,林業(yè)工人為葉圣陶一行表演了伐木作業(yè)。林區(qū)之行使葉圣陶感受很大,在回甘河的車中,他回味著在原始森林中的印象,又得詩一首:
株株競上望如伸,原始林中臥碧茵。
倏見烏雞應(yīng)聲墜,神槍無愧鄂倫春。
12日,葉圣陶一行到達被稱為“塞外蘇杭”的扎蘭屯參觀訪問。 “扎蘭屯”是滿語和漢語混用的稱謂,“扎蘭”在滿語中是清代武官“參領(lǐng)”之意,因清代曾在這里設(shè)參領(lǐng)統(tǒng)轄該地。扎蘭屯山清水秀,風(fēng)景優(yōu)美,雅魯河碧波蕩漾,猶如一條仙女手中飄舞的彩帶,委委婉婉地撒落在綠樹叢中。岸邊青山疊翠,古木參天,林木蔥籠,蝶戀蜂縈,鳥鳴林間。登上山頂居高臨下,四面八方盡收眼底,巍巍群山環(huán)抱著扎蘭屯,河流如帶,青紗映翠。市內(nèi)街道縱橫,人來車往,綠蔭遮天。鱗次櫛比的建筑物掩映在綠樹叢中。這如畫的景致使人大有“到此不再憶江南”的美感。葉圣陶被眼前的美景所感動,他動情地對大家說: “杭州的美是人工的美,而扎蘭屯的美是天然的美?!辈①x詩二首以表達他的心情。
采桑子·扎蘭屯即景
一、
扎蘭屯愛無邊綠,榆柳虬枝,楊樹高姿,靜映清溪盡倒垂。
邊城八月吹飛絮,淡影輕移,飄墜漣漪,錯認江南四月時。
二、
山亭攬勝臨空闊,雅魯河寬,洲渚巖巒,彌望睛明萬樹圓。
數(shù)聲汽笛飚輪過,軌道徐彎,列載龍蟠,盡是良材出寶山。
8月14日,葉圣陶一行結(jié)束了在呼倫貝爾歷時15天的觀光,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使他們難以忘懷的呼倫貝爾的草原、森林、湖泊和熱情好客的呼倫貝爾各族人民?;氐奖本┎痪茫~圣陶在光明日報發(fā)表了他的詩作《呼倫貝爾盟紀(jì)游》。1981年,公開出版了《內(nèi)蒙日記》,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有關(guān)呼倫貝爾的珍貴文字。
呼倫貝爾之行,在葉圣陶的心中留下了熱情好客的呼倫貝爾各族人民的笑臉,留下了呼倫貝爾草原難忘的美景。沒有想到的是20年后,一件事又把葉老與呼倫貝爾連在了一起。1981年初,作為呼倫貝爾盟重點中學(xué)的滿洲里市第一中學(xué),國家投資75萬元建起一幢教學(xué)大樓交付使用。師生們搬入新教學(xué)樓后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經(jīng)過校領(lǐng)導(dǎo)和全體教師的多次研究,制定了“勤奮求實,尊師愛?!钡陌俗中S?xùn)。雖然粉碎“四人幫”后,大家在思想上有所解放,但終究覺得把握不住。于是學(xué)校擬函給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請求對校訓(xùn)給予審正與題字。一個月后,3月4日收到了葉圣陶寫在宣紙上散發(fā)著墨香的八個大字及署名聶佳的信:“你校要葉圣陶先生題的字已經(jīng)寫好,今寄上。葉老先生不能親自復(fù)信,很報歉……”
風(fēng)雨滄桑,盡管幾十年光陰過去了,但是葉圣陶先生在呼倫貝爾草原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仍然深深地刻印在呼倫貝爾各族人民的心中。他為滿洲里市第一中學(xué)題寫的校訓(xùn),鞭策著一批批學(xué)子努力學(xué)好文化知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滿洲里市檔案史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