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陶格陶胡,清同治三年(1864)出生在內蒙古哲里木盟郭爾羅斯前旗塔本塔虎·古爾班格日屯(今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八郎鎮(zhèn)陶格陶胡村)。1907-1910年,陶格陶胡率部武裝起義。起義隊伍由幾十人組成,后與別的隊伍聯(lián)合時曾達到100多人。反抗民族壓迫,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護民眾利益是起義的原由,而抗墾是其中一個方面。
1904年,日本和俄羅斯兩國在中國東北開戰(zhàn)。戰(zhàn)后他們秘密商定,俄羅斯活動勢力范圍在哈拉哈,日本活動勢力范圍在內蒙古。之后,日本經清政府同意,在內蒙古做些所謂的“調查”——測繪地圖,為日后侵華做準備。據《大賚縣公署檔案》(20世紀60年代代號為3405.9箱4捆)《撫憲札飭為蒙匪套什套猖獗擊斃日人務獲幷不許保護日人繪圖由》記載,光緒三十三年九月初四,伯都納新吉軍的什長馬占山帶4名部下保護繪圖的孫尚錢代吉等7名日本人行至盛京屬開通縣,即蒙古莫蓋圖地方,距哈拉烏蘇百余里時,因天晚在那里過夜。夜四更時,陶格陶胡率部下襲擊他們,殺死了一個日本人,搶走了號衣槍械等。當時蒙古人把交火地點稱為茂都圖·巴古得勒,位于達爾罕旗和郭爾羅斯旗交界處。1911年7月3日,陶格陶胡在俄國布里亞特口述的《蒙古臺吉陶格陶胡行軍志》中記載:(陶格陶胡他們)殺死了1名日本人,俘虜了8名日本人、7名漢軍(清軍—引者)繳獲了13匹馬、6匹驢子、7支大槍,燒掉了日本人繪制的地圖。該資料現(xiàn)存于俄羅斯布里亞特檔案館。
陶格陶胡(右)和他的戰(zhàn)友
據《東三省政略》 《東三省蒙務牘彙編》記載,1907年9月12日,陶格陶胡等人在洮南府突泉街綁架放荒的墾員,圍困前往該鎮(zhèn)繪圖的日本人——東洋紅十字隊長木村正次及中島太助、毛原撰三、井友孝三等。
清政府迫于日本方面的壓力,派軍隊要抓捕陶格陶胡。1907年9月23日凌晨2點,陶格陶胡等32人武裝起義。1908年春,因陶格陶胡腿受傷,退到哈拉哈蒙古,4個月之后又回到內蒙古一帶。他們以索倫山為根據地,轉戰(zhàn)在今吉林省、黑龍江省部分地區(qū)及呼倫貝爾、興安、通遼、赤峰、錫林郭勒等地。1910年3月初五,陶格陶胡率部越過哈拉哈車臣部三貝子旗杜爾羅克卡倫,進入俄國布里亞特境內避難。1911年12月,哈拉哈蒙古“獨立 ”時,陶格陶胡趕赴那里,被任命為兵部司官(軍政部副大臣)。 1922年8月31 日晚,陶格陶胡被殺害。
20世紀初,日本謀劃大規(guī)模侵華的陰謀。清政府未看清日本人在內蒙古繪圖的真正目的,反而給他們提供“保護”。陶格陶胡一眼望穿了日本人的陰謀,在殺死日本人的同時,燒掉了他們所繪的地圖。陶格陶胡在俄國布里亞特時還特意向當地官方談起此事??上攵耸略谒哪恐械姆至坑卸嘀?。中國有些學者認為,陶格陶胡反日的真正原因是親俄,是受俄國的操縱。如果是那樣,陶格陶胡他們燒掉日本人所繪的地圖這一事怎么解釋呢?作為四等臺吉的陶格陶胡,起義前家境較好,有自己的院落房屋、二十來匹馬、長寬4余公里面積的耕地??墒?,他為了保護蒙古族父老鄉(xiāng)親的利益,保衛(wèi)蒙古民眾賴以生存的土地而舉起反抗壓迫的旗幟。陶格陶胡有5子1女。大的三個兒子和他一同起義。兩個年幼的兒子在廟里當喇嘛,后被官軍抓走。長子和三子戰(zhàn)死,二子在一次戰(zhàn)斗中被打傷一只眼睛,他始終跟隨在父親身邊,在哈拉哈蒙古“送走”了父親,80多歲離世。在20世紀30年代哈拉哈蒙古“肅反”時期,陶格陶胡的孫子被官方殺害?,F(xiàn)在陶格陶胡的后裔200多人在蒙古國生活。陶格陶胡很多戰(zhàn)友下落不明,筆者采訪過起義軍師奈丹扎布、算卦大師圖門烏力吉及吉日嘎拉等人的孫子,他們都已六七十歲了。
陶格陶胡起義100多年來,各方對起義及陶格陶胡本人評價都不一樣。現(xiàn)在中國政府認定,陶格陶胡是抗墾民族英雄。哲布尊丹巴博格達汗授予陶格陶胡“剛毅英雄”稱號。現(xiàn)在蒙古國政府認定,陶格陶胡是民族獨立革命的奠基人之一。多年來,蒙古民眾認為陶格陶胡是民族英雄,是“民族魂”的象征——成吉思汗的再現(xiàn),幷尊稱他為陶老爺或塔(城)的陶格陶胡。
《陶格陶胡之歌 》是根據陶格陶胡起義真實事件創(chuàng)編的敘事民歌。它是蒙古族敘事民歌的代表作品。該首歌的有些變體中,客觀反映了陶格陶胡殺死日本人起義的實情。陶格陶胡的目標是鎮(zhèn)壓他們的東北三省的清軍及部分蒙旗兵。民歌的有些變體中把陶格陶胡戰(zhàn)斗地對方唱成日本軍。眾所周知,陶格陶胡當時同俄國的關系很好,是在俄國避難的,但是有些變體中把日本人換唱成鋪修鐵路的俄羅斯軍人。易變是民歌的一個特點,產生變化的原因很多。1944年10月10日,在王爺廟街(今烏蘭浩特)舉形成吉思汗廟竣工典禮時,播放了《陶格陶胡之歌》,用以表達蒙古人對日本侵略者的不滿。
陶格陶胡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清政府及張作霖等漢族軍閥的民族壓迫而進行武裝起義。陶格陶胡起義及《陶格陶胡之歌》,對社會、歷史文化所產生的影響非常大。源自陶格陶胡的地名很多,還有許多以陶格陶胡起義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嘎達梅林是受陶格陶胡起義影響,聽著《陶格陶胡之歌》起義的。如今,《陶格陶胡之歌》以郭爾羅斯民歌和陶格陶胡項目雙重身份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頒發(fā)的“陶格陶胡項目”證書
陶格陶胡殺死日本人這一實事,是陶格陶胡起義的直接導火索,是現(xiàn)在中國政府對陶格陶胡起義及“陶格陶胡項目”定位的主要依據之一。
陶格陶胡起義涉及中國、俄羅斯、日本、蒙古國等,有關陶格陶胡的研究是跨國研究。2014年是陶格陶胡誕辰150周年。筆者撰寫《陶格陶胡之歌歷史文化研究》,取得博士學位。感動之余,根據手頭資料寫下拙文,謹此表達對民族英雄陶格陶胡及其戰(zhàn)友的懷念。
參考文獻:
1. 盧明輝:《陶克陶胡史料集》內蒙古自治區(qū)歷史學會1965年。
2. 康右銘:《評陶克陶胡與俄國的關系》,引自《中國蒙古學會論文選集》(一九八○),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
陶格陶胡,清同治三年(1864)出生在內蒙古哲里木盟郭爾羅斯前旗塔本塔虎·古爾班格日屯(今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八郎鎮(zhèn)陶格陶胡村)。1907-1910年,陶格陶胡率部武裝起義。起義隊伍由幾十人組成,后與別的隊伍聯(lián)合時曾達到100多人。反抗民族壓迫,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護民眾利益是起義的原由,而抗墾是其中一個方面。
1904年,日本和俄羅斯兩國在中國東北開戰(zhàn)。戰(zhàn)后他們秘密商定,俄羅斯活動勢力范圍在哈拉哈,日本活動勢力范圍在內蒙古。之后,日本經清政府同意,在內蒙古做些所謂的“調查”——測繪地圖,為日后侵華做準備。據《大賚縣公署檔案》(20世紀60年代代號為3405.9箱4捆)《撫憲札飭為蒙匪套什套猖獗擊斃日人務獲幷不許保護日人繪圖由》記載,光緒三十三年九月初四,伯都納新吉軍的什長馬占山帶4名部下保護繪圖的孫尚錢代吉等7名日本人行至盛京屬開通縣,即蒙古莫蓋圖地方,距哈拉烏蘇百余里時,因天晚在那里過夜。夜四更時,陶格陶胡率部下襲擊他們,殺死了一個日本人,搶走了號衣槍械等。當時蒙古人把交火地點稱為茂都圖·巴古得勒,位于達爾罕旗和郭爾羅斯旗交界處。1911年7月3日,陶格陶胡在俄國布里亞特口述的《蒙古臺吉陶格陶胡行軍志》中記載:(陶格陶胡他們)殺死了1名日本人,俘虜了8名日本人、7名漢軍(清軍—引者)繳獲了13匹馬、6匹驢子、7支大槍,燒掉了日本人繪制的地圖。該資料現(xiàn)存于俄羅斯布里亞特檔案館。
陶格陶胡(右)和他的戰(zhàn)友
據《東三省政略》 《東三省蒙務牘彙編》記載,1907年9月12日,陶格陶胡等人在洮南府突泉街綁架放荒的墾員,圍困前往該鎮(zhèn)繪圖的日本人——東洋紅十字隊長木村正次及中島太助、毛原撰三、井友孝三等。
清政府迫于日本方面的壓力,派軍隊要抓捕陶格陶胡。1907年9月23日凌晨2點,陶格陶胡等32人武裝起義。1908年春,因陶格陶胡腿受傷,退到哈拉哈蒙古,4個月之后又回到內蒙古一帶。他們以索倫山為根據地,轉戰(zhàn)在今吉林省、黑龍江省部分地區(qū)及呼倫貝爾、興安、通遼、赤峰、錫林郭勒等地。1910年3月初五,陶格陶胡率部越過哈拉哈車臣部三貝子旗杜爾羅克卡倫,進入俄國布里亞特境內避難。1911年12月,哈拉哈蒙古“獨立 ”時,陶格陶胡趕赴那里,被任命為兵部司官(軍政部副大臣)。 1922年8月31 日晚,陶格陶胡被殺害。
20世紀初,日本謀劃大規(guī)模侵華的陰謀。清政府未看清日本人在內蒙古繪圖的真正目的,反而給他們提供“保護”。陶格陶胡一眼望穿了日本人的陰謀,在殺死日本人的同時,燒掉了他們所繪的地圖。陶格陶胡在俄國布里亞特時還特意向當地官方談起此事??上攵?,此事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中國有些學者認為,陶格陶胡反日的真正原因是親俄,是受俄國的操縱。如果是那樣,陶格陶胡他們燒掉日本人所繪的地圖這一事怎么解釋呢?作為四等臺吉的陶格陶胡,起義前家境較好,有自己的院落房屋、二十來匹馬、長寬4余公里面積的耕地??墒牵麨榱吮Wo蒙古族父老鄉(xiāng)親的利益,保衛(wèi)蒙古民眾賴以生存的土地而舉起反抗壓迫的旗幟。陶格陶胡有5子1女。大的三個兒子和他一同起義。兩個年幼的兒子在廟里當喇嘛,后被官軍抓走。長子和三子戰(zhàn)死,二子在一次戰(zhàn)斗中被打傷一只眼睛,他始終跟隨在父親身邊,在哈拉哈蒙古“送走”了父親,80多歲離世。在20世紀30年代哈拉哈蒙古“肅反”時期,陶格陶胡的孫子被官方殺害?,F(xiàn)在陶格陶胡的后裔200多人在蒙古國生活。陶格陶胡很多戰(zhàn)友下落不明,筆者采訪過起義軍師奈丹扎布、算卦大師圖門烏力吉及吉日嘎拉等人的孫子,他們都已六七十歲了。
陶格陶胡起義100多年來,各方對起義及陶格陶胡本人評價都不一樣。現(xiàn)在中國政府認定,陶格陶胡是抗墾民族英雄。哲布尊丹巴博格達汗授予陶格陶胡“剛毅英雄”稱號?,F(xiàn)在蒙古國政府認定,陶格陶胡是民族獨立革命的奠基人之一。多年來,蒙古民眾認為陶格陶胡是民族英雄,是“民族魂”的象征——成吉思汗的再現(xiàn),幷尊稱他為陶老爺或塔(城)的陶格陶胡。
《陶格陶胡之歌 》是根據陶格陶胡起義真實事件創(chuàng)編的敘事民歌。它是蒙古族敘事民歌的代表作品。該首歌的有些變體中,客觀反映了陶格陶胡殺死日本人起義的實情。陶格陶胡的目標是鎮(zhèn)壓他們的東北三省的清軍及部分蒙旗兵。民歌的有些變體中把陶格陶胡戰(zhàn)斗地對方唱成日本軍。眾所周知,陶格陶胡當時同俄國的關系很好,是在俄國避難的,但是有些變體中把日本人換唱成鋪修鐵路的俄羅斯軍人。易變是民歌的一個特點,產生變化的原因很多。1944年10月10日,在王爺廟街(今烏蘭浩特)舉形成吉思汗廟竣工典禮時,播放了《陶格陶胡之歌》,用以表達蒙古人對日本侵略者的不滿。
陶格陶胡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清政府及張作霖等漢族軍閥的民族壓迫而進行武裝起義。陶格陶胡起義及《陶格陶胡之歌》,對社會、歷史文化所產生的影響非常大。源自陶格陶胡的地名很多,還有許多以陶格陶胡起義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嘎達梅林是受陶格陶胡起義影響,聽著《陶格陶胡之歌》起義的。如今,《陶格陶胡之歌》以郭爾羅斯民歌和陶格陶胡項目雙重身份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頒發(fā)的“陶格陶胡項目”證書
陶格陶胡殺死日本人這一實事,是陶格陶胡起義的直接導火索,是現(xiàn)在中國政府對陶格陶胡起義及“陶格陶胡項目”定位的主要依據之一。
陶格陶胡起義涉及中國、俄羅斯、日本、蒙古國等,有關陶格陶胡的研究是跨國研究。2014年是陶格陶胡誕辰150周年。筆者撰寫《陶格陶胡之歌歷史文化研究》,取得博士學位。感動之余,根據手頭資料寫下拙文,謹此表達對民族英雄陶格陶胡及其戰(zhàn)友的懷念。
參考文獻:
1. 盧明輝:《陶克陶胡史料集》內蒙古自治區(qū)歷史學會1965年。
2. 康右銘:《評陶克陶胡與俄國的關系》,引自《中國蒙古學會論文選集》(一九八○),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