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號城,呈正方形,四周殘存的城墻邊長675米。墻基寬15米,殘墻高1~2米。城墻四角有角樓。四周城墻有馬面,間距50~70米。角樓與馬面均高于城墻,呈半圓形突出于城墻。城墻為夯土板筑,窮層厚0.1米。城內(nèi)西北角有一處窯址,呈圓形,周圍殘存有布紋板瓦、碎磚、窯具等。城北面中部有一處建筑基址。
在1、2號城址內(nèi)采集到的有陶片、板瓦瓦當、粗瓷片、白瓷片等。陶瓷片為泥質(zhì)灰陶,輪制,素面,鼓腹,有卷沿器口。灰色獸面瓦當主題紋飾為怪獸,四周輔以乳釘紋。板瓦為灰色布紋,粗瓷片為缸胎醬釉色,白瓷片微黃無開片。根據(jù)1、2號城址的特點與采集的標本特點推斷,1號城為遼金時代古城,2號城為遼代古城。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2號城,呈正方形,四周殘存的城墻邊長675米。墻基寬15米,殘墻高1~2米。城墻四角有角樓。四周城墻有馬面,間距50~70米。角樓與馬面均高于城墻,呈半圓形突出于城墻。城墻為夯土板筑,窮層厚0.1米。城內(nèi)西北角有一處窯址,呈圓形,周圍殘存有布紋板瓦、碎磚、窯具等。城北面中部有一處建筑基址。
在1、2號城址內(nèi)采集到的有陶片、板瓦瓦當、粗瓷片、白瓷片等。陶瓷片為泥質(zhì)灰陶,輪制,素面,鼓腹,有卷沿器口?;疑F面瓦當主題紋飾為怪獸,四周輔以乳釘紋。板瓦為灰色布紋,粗瓷片為缸胎醬釉色,白瓷片微黃無開片。根據(jù)1、2號城址的特點與采集的標本特點推斷,1號城為遼金時代古城,2號城為遼代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