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女真人,進餐時并無定制。如打圍時,穿山越嶺,跨澗涉溪,奮力圍獵野獸;饑餓時啃幾口肉干或干糧,渴了喝幾口山泉,名曰“打尖”。日落時分,攏起篝火,席地而坐,燒烤野物,并用自己的解食刀割肉而食,共享野味。飽食痛飲之后,便是即興歌舞,盡興后而眠。分配獵物后,需將心、肝、里脊等最美味的部分,帶回家去敬送族中的老者或父母親。
清朝以來,滿族接人待客的習俗熱情而周到。一般客人或長輩從外面進來時,兒媳需趕快迎接施禮,請進屋中。進屋上炕坐定后,先敬煙,后沏茶。敬煙的禮節(jié)是兒媳背著客人裝好煙后,雙手遞給客人或長輩,并稍稍彎腰點火后,退于一旁;一般客人吸著煙后也稍稍欠身以表謝意。滿族以煙待客,是因吸煙是整個民族的嗜好,不僅男子吸煙,而且未嫁姑娘也常吸煙,故“東北三大怪”之一就是“十七八的姑娘叼個大煙袋”。隨后家主妻子和兒媳為客人準備飯菜。進餐時,晚輩一般不與長輩同桌飲食。兒媳則在炕旁站立侍候,不時為炕上飲食者端茶盛飯,裝煙倒酒。喝酒時,很少有干杯的習慣,客人喝酒時需在杯中留一點酒,俗稱“福底”。盛飯時多用小碗,并只盛多半碗。長輩吃一碗,兒媳需盛一碗,兒媳不能有任何怨言。平日家庭就餐時,家主沒回來則不能開飯;吃飯時如長輩沒動筷子,晚輩則絕不能先食。全家圍食時,只有兒媳在公婆旁服侍。20世紀50年代后,內(nèi)蒙古地區(qū)的滿族進餐禮俗便大為簡化,闔家圍坐進餐已成風尚,但尊長輩敬賓客的習俗仍舊保持。
清朝滿族人家如遇喜慶之事,則必宴請賓客。進餐時往往由家主的妻子出面向客人敬酒與勸酒。據(jù)《寧古塔紀略》記載:“滿洲人家喜筵宴,客飲至半酣時,婦女俱出敬酒,以大碗滿斟,跪于地奉勸,俟飲盡乃起?!泵駠院?,內(nèi)蒙古地區(qū)的滿族中此俗已不多見。但客人走時,家人歡送至大門外,施禮叮囑,直至客人走遠方轉(zhuǎn)身回家之俗,則保存至今。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明朝末年的女真人,進餐時并無定制。如打圍時,穿山越嶺,跨澗涉溪,奮力圍獵野獸;饑餓時啃幾口肉干或干糧,渴了喝幾口山泉,名曰“打尖”。日落時分,攏起篝火,席地而坐,燒烤野物,并用自己的解食刀割肉而食,共享野味。飽食痛飲之后,便是即興歌舞,盡興后而眠。分配獵物后,需將心、肝、里脊等最美味的部分,帶回家去敬送族中的老者或父母親。
清朝以來,滿族接人待客的習俗熱情而周到。一般客人或長輩從外面進來時,兒媳需趕快迎接施禮,請進屋中。進屋上炕坐定后,先敬煙,后沏茶。敬煙的禮節(jié)是兒媳背著客人裝好煙后,雙手遞給客人或長輩,并稍稍彎腰點火后,退于一旁;一般客人吸著煙后也稍稍欠身以表謝意。滿族以煙待客,是因吸煙是整個民族的嗜好,不僅男子吸煙,而且未嫁姑娘也常吸煙,故“東北三大怪”之一就是“十七八的姑娘叼個大煙袋”。隨后家主妻子和兒媳為客人準備飯菜。進餐時,晚輩一般不與長輩同桌飲食。兒媳則在炕旁站立侍候,不時為炕上飲食者端茶盛飯,裝煙倒酒。喝酒時,很少有干杯的習慣,客人喝酒時需在杯中留一點酒,俗稱“福底”。盛飯時多用小碗,并只盛多半碗。長輩吃一碗,兒媳需盛一碗,兒媳不能有任何怨言。平日家庭就餐時,家主沒回來則不能開飯;吃飯時如長輩沒動筷子,晚輩則絕不能先食。全家圍食時,只有兒媳在公婆旁服侍。20世紀50年代后,內(nèi)蒙古地區(qū)的滿族進餐禮俗便大為簡化,闔家圍坐進餐已成風尚,但尊長輩敬賓客的習俗仍舊保持。
清朝滿族人家如遇喜慶之事,則必宴請賓客。進餐時往往由家主的妻子出面向客人敬酒與勸酒。據(jù)《寧古塔紀略》記載:“滿洲人家喜筵宴,客飲至半酣時,婦女俱出敬酒,以大碗滿斟,跪于地奉勸,俟飲盡乃起?!泵駠院螅瑑?nèi)蒙古地區(qū)的滿族中此俗已不多見。但客人走時,家人歡送至大門外,施禮叮囑,直至客人走遠方轉(zhuǎn)身回家之俗,則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