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順元年(1330),今盟境置有上都路,治所開平(今正藍旗“五一”種畜場上都故址);桓州(治所在今正藍旗),轄區(qū)相當今正藍旗、多倫縣、蘇尼特右旗、蘇尼特左旗、阿巴嘎旗大部區(qū)域,隸屬上都路;寶昌州(治所在今太仆寺旗貢寶拉嘎蘇木),轄區(qū)相當今鑲黃旗、正鑲白旗和太仆寺旗等區(qū)域,隸興和路。今盟境錫林浩特市、西烏珠穆沁旗等區(qū)域,屬應昌路應昌府管轄;今蘇尼特左旗、阿巴嘎旗北部區(qū)域?qū)賻X北行省和寧路東南邊轄區(qū);今東烏珠穆沁旗區(qū)域為濟南王部(合赤溫后王)封地。
清崇德六年(1641),清朝將在錫林郭勒河一帶的蘇尼特、阿巴嘎、阿巴嘎納爾、浩濟特、烏珠穆沁五部,先后分編為左右兩翼10旗,各旗均設札薩克(世襲),掌理本旗事務。各旗札薩克會盟于錫林郭勒河北岸的“楚古拉干敖包”崗上,故稱錫林郭勒盟。并由會盟10個旗的札薩克推選出盟長,主持會盟。清康熙十四年(1675),清朝將察哈部眾從義州(今遼寧省義縣地區(qū))遷徙到大同、宣化邊外地,按滿洲八旗制度,分編為察哈爾左右兩翼八旗。察哈爾左翼四旗為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即今盟境南部地區(qū)(察哈爾右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今屬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八旗是“官不能世襲,事不得自專”的內(nèi)屬蒙古總管旗。察哈爾八旗初由在京蒙古都統(tǒng)兼轄。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設察哈爾都統(tǒng)管轄察哈爾游牧八旗。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元至順元年(1330),今盟境置有上都路,治所開平(今正藍旗“五一”種畜場上都故址);桓州(治所在今正藍旗),轄區(qū)相當今正藍旗、多倫縣、蘇尼特右旗、蘇尼特左旗、阿巴嘎旗大部區(qū)域,隸屬上都路;寶昌州(治所在今太仆寺旗貢寶拉嘎蘇木),轄區(qū)相當今鑲黃旗、正鑲白旗和太仆寺旗等區(qū)域,隸興和路。今盟境錫林浩特市、西烏珠穆沁旗等區(qū)域,屬應昌路應昌府管轄;今蘇尼特左旗、阿巴嘎旗北部區(qū)域?qū)賻X北行省和寧路東南邊轄區(qū);今東烏珠穆沁旗區(qū)域為濟南王部(合赤溫后王)封地。
清崇德六年(1641),清朝將在錫林郭勒河一帶的蘇尼特、阿巴嘎、阿巴嘎納爾、浩濟特、烏珠穆沁五部,先后分編為左右兩翼10旗,各旗均設札薩克(世襲),掌理本旗事務。各旗札薩克會盟于錫林郭勒河北岸的“楚古拉干敖包”崗上,故稱錫林郭勒盟。并由會盟10個旗的札薩克推選出盟長,主持會盟。清康熙十四年(1675),清朝將察哈部眾從義州(今遼寧省義縣地區(qū))遷徙到大同、宣化邊外地,按滿洲八旗制度,分編為察哈爾左右兩翼八旗。察哈爾左翼四旗為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即今盟境南部地區(qū)(察哈爾右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今屬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八旗是“官不能世襲,事不得自?!钡膬?nèi)屬蒙古總管旗。察哈爾八旗初由在京蒙古都統(tǒng)兼轄。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設察哈爾都統(tǒng)管轄察哈爾游牧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