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
公元1912~1949年9月
1月1日 晉綏邊區(qū)各界舉行元旦慶祝大會。林楓在講話中提出民國33年(公元1944年)的三項任務:對敵斗爭,減租減息,防奸自衛(wèi)。武新宇宣讀了中共中央《向敵后軍民致賀電》。
□ 八路軍晉綏軍區(qū)發(fā)出《民國33年軍事教育訓令》。
1月5日 中共晉綏分局發(fā)出《關于學習與發(fā)行毛澤東主席三大名著的決定》(三大名著為《論持久戰(zhàn)》、《論新階段》、《新民主主義論》)。
1月20日 中共晉察冀分局發(fā)出《民國32年工作方針及任務的指示》。
□ 日偽軍在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平川地區(qū)實行“清鄉(xiāng)”運動,八路軍軍政人員和武工隊開展反清鄉(xiāng)斗爭。
□ 國民黨綏遠當局從河套派出綏察挺進第3、第5縱隊,在鄂友三、王有功率領下竄入綏西、綏南等地區(qū)與八路軍搞武裝摩擦。
□ 八路軍晉綏軍區(qū)各部隊、機關普遍開展了擁政愛民活動,并派出紀律檢查組,對部隊執(zhí)行群眾紀律的情況作全面檢查。
□ 綏遠省政府會計處在陜壩成立,內設審計科。
□ 太平洋戰(zhàn)爭后期,日本侵略者兵源枯竭,氣象人員不足,偽滿洲國黨中央觀象臺又把部分觀測站恢復到每日10時一次簡易觀測,其中有扎蘭屯觀測所。
2月2日 日軍在綏西、綏中各地區(qū)搶糧,僅歸綏一縣被搶糧食10余萬石。
2月6日 八路軍冀東軍分區(qū)第3區(qū)隊等抗日武裝一舉攻克寧城縣城和偽警察署,日偽軍大為震驚。延安《解放日報》登載了此勝利消息。
2月24日 國民黨特務誘殺在“伊克昭盟事件”中札薩克旗、烏審旗義軍的主要領導者勞賴(老瑞)。
□ 八路軍騎兵3團在綏西地區(qū)接連反擊國民黨軍隊,再次被迫進行反“摩擦”斗爭。
□ 八路軍冀東軍分區(qū)第3區(qū)隊襲擊偽喀喇沁中旗小城子偽警察分駐所,搗毀日偽鴉片組合和興農合作社,繳獲大批戰(zhàn)利品。
3月1日 中共晉綏分局發(fā)出《民國33年對敵斗爭工作的指示》。
3月29日 承平寧聯合縣第3區(qū)隊長高橋和22名戰(zhàn)士,在寧城老西溝宿營時,被日偽軍討伐隊包圍,高橋及17名戰(zhàn)士在突圍中犧牲。
□ 和林格爾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建立起和林格爾縣抗日支隊,發(fā)展到600余人,并配合大青山抗日游擊隊開始進行局部反攻。
春 中共綏西地委機關及騎兵3團部分軍政人員在參加偏關整風運動中,到馬寨一帶投入大生產運動。
□ 延安民族學院遷到定邊。
□ 春夏之際,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大旱,農作物減產十分之八。巴林右旗有1.5萬戶約6萬余人受災,牲畜損失達5萬頭(只)。
4月1日 中共晉綏分局決定組織審計委員會,呂正操為主席,王達成、白成銘、白如冰、陳漫遠、陳希云等為委員。同時,中共晉綏分局頒發(fā)《審計條例》。
4月14日 延安蒙古族同胞及各界人士代表紀念成吉思汗。
4月20日 晉綏邊區(qū)行政公署決定,全邊區(qū)舉行選舉,除村選外,改選晉西北臨時參議會,成立晉綏邊區(qū)參議會,各縣成立縣議會。
□ 國民黨綏遠當局派綏察挺進第3、第4、第5共3個縱隊5 000多人,聯合偽軍騎兵海福龍部分數路向薩拉齊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進攻。八路軍騎兵3團一部與國民黨軍、偽軍激戰(zhàn)十數日,最后被迫向綏東轉移。
□ 八路軍一部在清水河縣襲擊日偽前大井據點,斃敵4人,俘11人,繳獲一批武器彈藥。
□ 八路軍騎兵3團一部在綏西出兵追擊鄂友三所部的指揮機關。
□ 在鐵路工人的配合下,三道營火車站被大青山抗日游擊隊攻占,殲敵10多人,繳獲一列車軍用物資。
□ 扎賚諾爾煤礦南煤溝五巷道冒頂,10多名工人被堵在巷內,資本家和把頭不去救人。后在礦工強烈要求和斗爭下,經過幾天才把人挖出,大多數人員死亡。
5月1日 晉綏邊區(qū)行政公署撥款100萬元、糧食100石,救濟收復區(qū)災民。
5月19日 晉綏邊區(qū)行政公署發(fā)出《紀念“六·六”教師節(jié)的指示信》。
□ 中共冀熱邊區(qū)特委決定撤銷承干寧聯合縣,合并于遷(西)遵 (化)青(龍)聯合縣。
6月上旬 涼城縣偽警察大隊配合駐卓資山地區(qū)的偽防共1師800多人,在蠻漢山地區(qū)搜山一個月,至7月初結束。
6月17日 中共晉察冀分局發(fā)出《對冀熱邊工作方針的意見》,指出應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游擊戰(zhàn)爭,注意抓緊減租減息工作等。
6月22日 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招待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介紹了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情況和中國共產黨及所屬軍隊7年的戰(zhàn)績,并介紹了在敵后創(chuàng)建的晉察冀、晉綏等15個根據地的情況。
□ 駐在河套的國民黨軍郭懷漢部進入綏西地區(qū),國民黨綏遠當局派鄂友三以綏察挺進第5縱隊司令兼綏西專員的名義,率步騎兵500多人再次進入綏西,又派王有功以綏察挺進第3縱隊司令名義率騎兵數百人進入綏西,造成了綏西地區(qū)八路軍及中共黨政機關更大的困難。
□ 綏遠省政府公布綏西各縣人口統計,十個縣、市(處)共70 482戶、391 308人,其中蒙古族7 648人,壯丁55 402人,學童有69 161人。
夏 中美合作訓練班在綏西陜壩大順成村成立。美國教官及翻譯人員的吉普車在陜壩街頭橫沖直撞,引起民眾共憤。
7月1日 八路軍晉綏軍區(qū)練兵團正式成立。
7月26日 晉綏邊區(qū)行政公署政務會議決定,今年減征公糧1.4萬石,商業(yè)不征公糧,只征營業(yè)稅。
7月28日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qū)劃分為4個軍區(qū),即冀晉軍區(qū)、冀察軍區(qū)、冀熱遼軍區(qū)、冀中軍區(qū)。
□ 晉綏邊區(qū)各黨政機關干部參加的偏關整風運動結束。
8月3日 中共西北局統戰(zhàn)部民族處處長云澤(烏蘭夫)到達伊克昭盟,檢查中共烏審旗、三段地、城川三個工委的工作。在烏審旗紅柳河以南地區(qū)建立“蒙漢聯合自治抗日聯合會”。
8月16日 八路軍騎兵2團在綏中韓家窯子戰(zhàn)斗中擊斃日軍64人,偽警察25人,繳獲一批武器彈藥。
8月25日 中共冀熱邊特委發(fā)出《關于開展民兵工作的決定》。
□ 中共塞北區(qū)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經過1年零8個月的艱苦抗戰(zhàn)和努力,基本上恢復了民國31年(公元1942年)7月日軍秋季“大掃蕩”以前的局面。
□ 阿拉善旗王爺達理扎雅由蘭州回到阿拉善旗,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
9月1日 中共冀熱邊特秀發(fā)出《關于進行減租運動的決定》。
9月10日 晉綏邊區(qū)武委會召開各分區(qū)武委會主任聯席會議,確定進一步開展群眾性的爆炸運動(地雷戰(zhàn))。
9月15日 冀熱邊區(qū)軍民開始冬季反“掃蕩”斗爭。此次反“掃蕩”斗爭至民國34年(公元1945年)1月止,歷時4個多月。
9月18日 綏南八路軍夜襲清水河韭菜莊日偽據點,擊斃偽警長,俘虜偽軍3名,繳獲一批戰(zhàn)利品。
9月22日 綏遠省政府發(fā)布《稻谷驗收標準》和叫、麥驗收標準》。
9月25日 綏南八路軍攻克日偽據點4處,同時迫使日偽軍從腦尖、烏素圖路、哈達哈、克里公喇嘛等4處撤出。收復村莊100多個,解放同胞2萬多人,成立了一個步兵游擊大隊和一個騎兵游擊大隊。
□ 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八路軍及各抗日武裝開始局部反攻。自8月28日至是月底,晉綏八路軍及抗日武裝在秋季攻勢戰(zhàn)役中,進行大小戰(zhàn)斗 297次,攻克和擠退日偽軍據點48處,斃傷日軍499人,偽軍414人,俘日軍20人,偽軍1 014人,繳獲大批槍支彈藥,奪回糧食37.75萬斤,收復村鎮(zhèn)446個,解放人口5萬多人,收復國土770多平方公里。
□ 綏遠省政府頒布《農戶糧食運售管理辦法》。規(guī)定:農戶運售糧食或糧食制品,以交清征糧及征購馬料者為限;未交清糧食之農戶,不準運售糧食或糧食加工品,違反者以逃避軍糧論處;本保糧食尚未交清,對交清之農戶可以出售余糧,以資相互調節(jié);一個縣糧食交清,所有農戶余糧由縣政府發(fā)給證明,可以將糧食運往它縣自由買賣。
秋 鄂友三等國民黨綏察挺進軍部隊繼續(xù)侵擾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八路軍騎兵2團、3團奉命重上大青山,剿滅國民黨軍。
□ 陜壩設糖廠,利用甜菜制糖。
□ 西遼河流域哲里木盟大旱。入春后各旗縣未下透雨,不少地方滴雨未下,井水干枯,旱區(qū)范圍大,波及赤峰北部天山、林東一帶。
10月1日 中共晉綏分局發(fā)出《關于積極開展城市工作的指示》,要求抓緊進行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準備時機成熟時,里應外合奪取城市和交通要道。
10月3日 晉綏邊區(qū)行政公署、八路軍晉綏軍區(qū)聯合發(fā)出訓令,號召各地區(qū)軍民立即準備反“掃蕩”,反搶糧,保衛(wèi)秋收。
10月10—14日 第五屆綏遠省運動會在陜壩舉行。全省32個單位的 1 244名選手參加了田徑、球類、國術和團體操等項目的比賽和表演。
10月15日 晉察冀邊區(qū)委員會舉行第19次會議,決定設置冀晉、冀察、冀中、冀熱遼四個行政區(qū)主任公署。
□ 國民黨“自衛(wèi)軍”向大青山抗日游擊隊進攻,大搞武裝摩擦,并侵占抗日游擊隊在綏西的根據地井兒溝。
□ 日本侵略軍在熱河省赤峰建立赤峰放送局。有20瓦中波發(fā)射機2架,使用日、漢兩種語言播音,除少量自辦節(jié)目外,主要轉播日本東京、偽滿洲國新京(今長春市)和熱河省電臺的節(jié)目。民國34年(公元1945年)日軍撤退時,電臺設備由中共熱中地委的《民聲報》接管。
□ 偽滿洲國在興安東地區(qū)扎蘭屯雅魯河畔的西北坡籌建扎蘭屯放送局,未正式播音。
□ 由內蒙古東部地區(qū)蒙古族各階層捐資修建的成吉思汗廟在興安南地區(qū)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落成。
11月6日 晉綏邊區(qū)高等法院頒發(fā)《民刑事調解法》。
11月13日 晉綏邊區(qū)軍政機關和民眾團體組織慰問團,慰問在日軍騷擾中受難群眾并攜帶賑款60萬元,分發(fā)各區(qū),救濟反“掃蕩”斗爭中英勇犧牲、負傷的戰(zhàn)士、干部、民兵、群眾及家屬。
11月20日 八路軍晉綏軍區(qū)開辦教導團,訓練干部和英雄模范人物,為部隊培養(yǎng)骨干。民國34年(公元1945年)3月2日結業(yè),共訓練干部721名。
11月22日 八路軍晉綏軍區(qū)召開政治工作會議,化主任作民國32年(公元1943年)、民國23年(公元1944年)的政治工作總結報告,并提出今后的政治工作任務。
11月24日 中共中央發(fā)出《開展平綏路兩側工作的指示》,其中要求應用最大努力爭取實現察南為八路軍所有。
□ 八路軍綏西部隊攻克察素齊日偽據點。
12月1日 綏遠省田賦糧食管理處公布《綏遠省民國33年度借糧給據、購糧給價辦法》。核定全省征借小麥15萬市石,采購小麥25萬市石,共計40萬市石,采購小麥為黨中央核定價格,每市石小麥價格為300元。
12月18日 毛澤東主席發(fā)電給程子華。指示,希望你們努力向雁北、綏東、察哈爾、熱河及冀東敵占區(qū)發(fā)展,擴大解放區(qū),同時努力從事城市工作。
12月20日 中共晉察冀分局作出《關于開展平綏路工作的決定》。
□ 綏遠省公路整理處成立了綏寧公路管理段及陜五公路管理段。綏寧公路管理段管理陜壩一石咀山公路,全長247公里,下設5個養(yǎng)路站;陜五管理段管理陜壩—五原南北二線公路,全長212公里,下設4個養(yǎng)路站。
冬 國民黨軍統頭子戴笠飛抵陜壩,視察中美合作訓練班,并鼓勵傅作義為收復平津地區(qū)及東北地區(qū)作準備。
□ 中共三邊地委在陜西定邊創(chuàng)辦《蒙古報》(油印,不定期),專門對伊克昭盟蒙古民眾進行革命宣傳。翌年(公元1945年)2月,中共伊克昭盟工委在伊克昭盟城川成立后,該報改由中共伊克昭盟工委主辦。為便于傳遞和保存,將原4開報紙改為64開期刊發(fā)行。民國38年(公元1949年)改為《伊克昭盟報》。1950年4月并入《綏遠日報》。
□ 赴延安學習的蒙古族青年云祥生、云成烈、云北峰、浩帆、云照光、李世昌、秦子華、雷明利等,先后回到伊克昭盟開展工作。
□ 晉綏根據地八路軍在民國33年(公元1944年)的抗戰(zhàn)中,攻克日偽據點95個,解放村莊3 108個,解放人口37萬人,鞏固了晉綏根據地及河防前線。
□ 傅作義選派部分師、團、營級指揮官、作戰(zhàn)參謀人員,分批輪赴緬甸戰(zhàn)場受訓。
□ 裴文中和日本人遠藤隆次到扎賚諾爾煤礦調查,發(fā)現了第3號人頭骨化石。
□ 日本侵略軍在醴泉縣(突泉縣)進行了一次移民。將魯北、天山逃荒來該縣的難民數百人,強行移往德都,甘南地區(qū),并強抓勞工500人去海拉爾、600人去白狼溝修筑戰(zhàn)地工事。
□ 綏寧公路(今110國道西段)三盛公—石咀山段由原來沿黃河西岸南行,改為渡河由東岸南行至石咀山再渡河至西岸。此項工程于民國31年(公元1942年)呈請國民政府,民國32年(公元1943年)得到撥款,民國33年(公元1944年)初進行勘查,3月份動工進行整修,10月份竣工通車。
□ 巴林右旗大旱,人無糧吃,畜無牧草,損失牲畜4萬頭(只),受災民戶1.5萬戶,人口4萬多。
□ 厚和豪特市偽公署建設科繪制1∶4 000比例尺《厚和豪特市新城之圖》和1∶5 000比例尺《厚和豪特市舊城之圖》。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興安南路147號 電話:(0471)3292175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