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金、西夏
公元960~1270年
西夏神宗光定五年金宣宗貞祐三年
蒙古國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
十月 木華黎攻北京(今赤峰市寧城縣大明鎮(zhèn)大明城),金元帥烏古論寅答虎獻(xiàn)城降附蒙古軍。
西夏神宗光定七年金宣宗興定元年
蒙古國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二年(公元1217年)
木華黎受封太師國王。成吉思汗把征伐金王朝的任務(wù)全權(quán)交給木華黎。
西夏神宗光定十一年金宣宗興定五年
蒙古國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六年(公元1221年)
八月 木華黎率軍至天德(今呼和浩特市東白塔村西南),駐青冢(今呼和浩特市南昭君墓),監(jiān)國公主(成吉思汗之女)遣使到青冢勞軍。隨后,木華黎率軍由東勝(今托克托縣)渡河,經(jīng)今伊克昭盟進(jìn)攻鄜延路(今陜西省北部地區(qū)),西夏國主李遵項(xiàng)派兵5萬隨蒙古軍南下攻金。
西夏末主寶義元年金哀宗正大三年
蒙古國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
成吉思汗蒙古軍再攻西夏。二月,攻取黑水城(今額濟(jì)納旗東南哈拉浩特古城),連取甘(今甘肅省張掖市)、肅(今甘肅省酒泉市)等州,于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靈武縣南)殲西夏軍主力,進(jìn)圍西夏國都城中興府。
西夏末主寶義二年金哀宗正大四年
蒙古國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
春 蒙古軍攻西夏國都中興府。六月,西夏國主李晛獻(xiàn)城出降,被殺。西夏國滅亡。
六月 成吉思汗駐軍清水縣(今甘肅省清水縣)。秋七月十二日(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病逝于軍中。
金哀宗正大六年蒙古國太宗元年(公元1229年)
八月 遵成吉思汗遺囑,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繼承汗位,是為太宗。
同年 太宗窩闊臺開始設(shè)置倉庫、立驛傳,并定賦調(diào)。規(guī)定蒙古民有馬百者輸牝馬一、牛百者輸牛一、羊百者輸粉羊一,為永制。此為蒙古地區(qū)最早的法定賦稅。
□ 約蒙古國太宗元年(公元1229年),太宗窩闊臺任命西域回回人賽典赤贍思丁為今內(nèi)蒙古西部土默特平原一帶的豐州、凈州、云內(nèi)州達(dá)魯花赤。
金哀宗正大七年蒙古國太宗二年(公元1230年)
十一太月 宗窩闊臺始置十路征收課稅使。以劉中、劉桓使宣德(轄昌、桓、撫等州,約相當(dāng)今錫林郭勒盟及烏蘭察布盟部分地區(qū));以周立和、王貞使西京(約轄今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盟大部地區(qū));以王德亨、侯顯使北京(轄今赤峰市等地區(qū))。
金哀宗正大八年蒙古國太宗三年(公元1231年)
夏 太宗窩闊臺令諸王百官率蒙古軍分三路征伐金國,形成對金國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三面圍攻之勢。
金哀宗天興三年蒙古國太宗六年(公元1234年)
正月初九日 金哀宗傳位于完顏承鱗。翌日(正月初十日),蔡州城破,哀宗自縊,承麟死于亂軍之中,金王朝滅亡。
蒙古國憲宗元年(公元1251年)
六月 蒙哥即蒙古國汗位,是為憲宗。命皇弟忽必烈領(lǐng)治漠南(約轄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蒙古及漢地的軍政事宜。
蒙古國憲宗二年(公元1252年)
蒙古國統(tǒng)治者籍查汪古部駙馬愛不花位下沙井(治今四于王旗紅格爾蘇木希拉莫仁廟西南古城)、凈州(治今四子王旗吉生太鄉(xiāng)城卜子古城)、集寧(治今察哈爾右翼前旗巴音塔拉鄉(xiāng)土城于村古城)、桉打堡子(治今達(dá)爾罕茂明安聯(lián)合旗鄂倫蘇木古城)四處人戶。
蒙古國憲宗六年(公元1256年)
三月 忽必烈命劉秉忠籌劃,選擇桓州之東灤水北岸的龍岡修筑城郭,營造宮室。經(jīng)2年?duì)I建,修建起一個新城,定名開平(今正藍(lán)旗東北20公里“五一”種畜場)。
蒙古國世祖中統(tǒng)元年(公元1260年)
三月 忽必烈自燕京至開平,即蒙古汗位,尊稱薛延汗,是為元世祖。
四月 世祖忽必烈升開平為府,建立國都,建元中統(tǒng),設(shè)中書省總理全國事務(wù),在燕京另設(shè)行中書省。同時,設(shè)立十路宣撫司。
蒙古國世祖中統(tǒng)四年(公元1263年)
五月 世祖忽必烈以宮廷所在,正式加號開干府為上都,升為上都路,置路總管府。上都路總管兼開平府尹。上都路直屬中書省。
六月 蒙古王朝在上都設(shè)立惠民司(藥局),市藥修劑,以惠貧民。
蒙古國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
八月 中書省臣以燕京分立省部,請求正名,世祖忽必烈決定改燕京為中都,改元至元。
同年 郭守敬隨張文謙到西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地區(qū)視察。翌年(公元1265年),追述返回時所見所聞稱:自中興還,特命舟順河而下,四晝夜可到東勝(今托克托縣),可通漕運(yùn),及見查泊、兀郎海(今托克托境內(nèi)的湖泊),古渠很多,可修理溉田。
蒙古國世祖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
蒙古王朝先后于上都建大安閣并重修孔子廟。
蒙古國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
世祖忽必烈將中書省從上都遷到中都。上都則成為蒙古國統(tǒng)治者避暑的陪都(即夏都),每年春來秋去,半年駐于上都,半年駐于中都。
□ 隆興府(治所在今河北省張北縣)從上都路分出自成一路,稱隆興路,設(shè)路總管府。下轄四縣一州,其中設(shè)有高原縣,威寧縣、寶昌州(此二縣一州轄有今烏蘭察布盟東部和錫林郭勒盟西南部地區(qū))。隆興路直屬中書省。
蒙古國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
八思巴奉世祖忽必烈之命創(chuàng)制了一種拼音文字,該文字脫胎于藏文字母。是年,作為國字正式頒行,稱“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稱“八思巴字”。主要應(yīng)用于官方文件,也譯過一些書籍,還曾用于轉(zhuǎn)寫漢字、藏文等,使用100多年,后逐漸廢棄。
□ 豐州、云內(nèi)、東勝諸州旱災(zāi),蒙古王朝免其租賦。
蒙古國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
弘吉刺部斡羅陳萬戶與其妻囊加真公主(世祖忽必烈女)向朝廷請求在答兒海于(今克什克騰旗達(dá)里諾爾)西建城邑居住。經(jīng)世祖忽必烈允準(zhǔn),于翌年(公元1271年)動工,建筑城郭,宮室、府署、佛寺,賜名應(yīng)昌府。應(yīng)昌府直屬中書省。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地址: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興安南路147號 電話:(0471)3292175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biāo)識碼:1500000032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網(wǎng)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