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太洞穴遺址,位于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蘇木巴達拉呼嘎查西北約10公里的東海爾汗山北坡,海拔1200米。是舊石器時代至商朝草原先民的居住遺址。洞口朝西北,前為緩坡,洞口和洞口外有石墻遺跡。洞口寬16米,進深24米,最窄處4米,洞頂呈穹隆狀。2000、2001年進行發(fā)掘,揭露面積約80平方米。2012、2013年進行第三次和第四次發(fā)掘。
金斯太洞穴內(nèi)地層堆積厚,平均厚3米,最厚達5米余。地層包含8個大的層位和若干亞層,其中第1~2層為青銅時代遺存,8~3層屬舊石器時代遺存。根據(jù)出土遺物劃分為下、中、上3個大層。下層包括8、7層和若干亞層,屬舊石器時代晚期階段,距今約3萬年。中層包括6、5層和若干亞層。上層包括4、3層和若干亞層,上層晚期出土大量的錐形細石葉石核,上層上限已經(jīng)進入到新石器時代。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金斯太洞穴遺址,位于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蘇木巴達拉呼嘎查西北約10公里的東海爾汗山北坡,海拔1200米。是舊石器時代至商朝草原先民的居住遺址。洞口朝西北,前為緩坡,洞口和洞口外有石墻遺跡。洞口寬16米,進深24米,最窄處4米,洞頂呈穹隆狀。2000、2001年進行發(fā)掘,揭露面積約80平方米。2012、2013年進行第三次和第四次發(fā)掘。
金斯太洞穴內(nèi)地層堆積厚,平均厚3米,最厚達5米余。地層包含8個大的層位和若干亞層,其中第1~2層為青銅時代遺存,8~3層屬舊石器時代遺存。根據(jù)出土遺物劃分為下、中、上3個大層。下層包括8、7層和若干亞層,屬舊石器時代晚期階段,距今約3萬年。中層包括6、5層和若干亞層。上層包括4、3層和若干亞層,上層晚期出土大量的錐形細石葉石核,上層上限已經(jīng)進入到新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