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峰山石窟位于赤峰市寧城縣遼中京遺址西南60公里,在黑里河川深谷中的福峰山上,俗稱喇嘛洞山。
石窟開鑿于山之東麓,有大小石洞十余處,有風(fēng)洞、響洞、佛爺洞等,其中響洞呈長方形,高2米余,長4.7米,寬5.6米,洞門南向。此洞開鑿別致,外觀似蒙古包,入洞后猶置身于帳幕之中。山下東南向原有清代喇嘛廟,廟前東側(cè)石壁上刻有“福峰山”三字,漢、蒙古、滿文并列。石窟附近原有遺址多處,當為寺址。由福峰山入山谷,曾有大型遼墓筑于山間,出土漢文、契丹文碑刻,當為契丹大貴族肖氏家族的墓地。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福峰山石窟位于赤峰市寧城縣遼中京遺址西南60公里,在黑里河川深谷中的福峰山上,俗稱喇嘛洞山。
石窟開鑿于山之東麓,有大小石洞十余處,有風(fēng)洞、響洞、佛爺洞等,其中響洞呈長方形,高2米余,長4.7米,寬5.6米,洞門南向。此洞開鑿別致,外觀似蒙古包,入洞后猶置身于帳幕之中。山下東南向原有清代喇嘛廟,廟前東側(cè)石壁上刻有“福峰山”三字,漢、蒙古、滿文并列。石窟附近原有遺址多處,當為寺址。由福峰山入山谷,曾有大型遼墓筑于山間,出土漢文、契丹文碑刻,當為契丹大貴族肖氏家族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