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綿羊,亦稱“首思”,漢名稱“羊背子”。這是次于朱勒馬的另一種高貴食品,不受等級限制。蒙旗各社會階層,無論婚喪嫁娶,或者禮遇招待,都用綿羊首思宴。做法是將綿羊腹部切一小口,將手伸入腹中,拉斷其主動脈,是為蒙古族傳統(tǒng)宰殺羊的方法。剝皮、去臟、沖洗干凈。把羊頭、脖頸、胸椎、脊椎、四肢、薦骨部和胸脯等,各作一件卸開,入白水鍋煮熟。將煮好的帶肋條的兩只前腿和后大腿,按照羊臥姿勢盛于托盤中,然后把薦骨部擺在上邊。擺放時將其脊梁向前方,即朝客人的方向,再把羊頭面向客人,放在薦骨上,把胸椎放在右邊。
入首思的整羊各部有四肢:肩胛1對、肱骨1對、橈骨1對、脛骨1對、大腿1對,是為10肢體;胸椎:除第一節(jié)被稱為黑胸椎的不用以外,其他均可使用;羊脖:一般使用在婚禮上;肋條,被稱為四高六低脊梁兩側(cè)的20根肋條和薦骨部兩側(cè)的6根肋條,一共26根。入首思的羊頭一般不帶下巴。
把整羊的這些固定件數(shù)端上來之后,開始由專人卸整羊:卸羊人先在羊的額頭上切下一個月牙形肉,再從羊頭、胸椎、薦骨部及四肢上各切下一小塊肉,作為祭祀用的祭品“德吉”盛于酒杯之中,并潑灑少許酒,拿到戶外,一邊說“奉獻德吉”,一邊向天空中拋灑。這時在屋里的人也同聲喊“繁榮吉慶”。其后,卸首思的人返回屋中,如前再切割“德吉”獻給火灶。隨后又從胸椎上割下一塊肉放在羊額頭上,請主客和其他在座的人品嘗。這叫大家分享首思。之后,卸首思者將木盤依順時針方向掉轉(zhuǎn)過來,將羊頭和胸椎放在木盤外邊,把整羊按各骨節(jié)迅速卸開。其中將右腿脛骨和尾尖切下的3片~5片肥尾獻給主人,作為祭祀成吉思汗和神佛的供品。還將部分肋條、肩胛和胸椎等,作為戶主的份子留出來。
切開首思后,要按下列部位標準擺放:肩胛凸面向上,凹面向下,胯骨的平面向正中,大腿的鼓面向桌子,脛骨帶踝骨的那一頭向正中,同時踝骨的窄凸面要朝上放,胸椎部分如果全用的話,脖子那頭朝向客人。肋條的里面朝上,其大頭要迎著客人放。擺好之后,卸首思者即將刀柄向里,刃向外,放在桌子上,掉轉(zhuǎn)盛肉的托盤,向客人跪拜式攤開雙手點頭示意:“好,請用首思!”這時,主客及陪客才動手割著吃。
按照境內(nèi)蒙古族的習(xí)俗,吃整羊席不能用牙啃肉,應(yīng)當用手揪著吃或用刀子一塊一塊地割著吃。不能用牙啃羊頭。不能折斷骨節(jié)處吃肉;特別忌諱把骨頭啃得凈光。
鄂爾多斯蒙古族對首思的祝贊詞是:
扎——
祝愿吉祥如意!
在湛藍的天空,
日月乃其主神。
在斑斕的大地,
山水乃其光彩。
傳宗接代之源,
來自男婚女嫁。
在大家歡聚一堂,
眾人興奮不已,
吉慶祥和之日,
謹將這——
在莫尼山前,
吃河套水草,
飲黃河甘水,
一色萬群中,
精心育成的,
肥如脂球,
毛如蛋白,
脊背豐滿,
胸脯平正,
尾巴沉甸,
犄角緊結(jié),
耳朵機靈,
眼睛碧藍,
偶蹄成對,
四肢敦實,
少兒追不上,
老翁捉不住,
如珍似寶的白綿羊,
一件件把它卸開。
作為最高貴的首思,
放入大富大貴的鍋,
煮成鮮香的羊背子,
裝滿福祿雙全的大盤,
擺放在紫檀桌子上,
用銀鞘蒙古刀,
從肥尾的前邊,
從脛骨的后邊,
一一把它切開,
獻給首席上賓,
獻給全體貴客,
獻給陪客父老,
和那兒女親家,
還有諸位兄長,
圍坐一旁的小客人,
以及全家男女老少,
扎——
共嘗這肥美整羊宴!
羊頭首思,是用帶下巴的綿羊頭代替整羊首思。這種首思用于祭敖包或祭祀蘇勒德神祇,一般不作食用。
半個首思(半截羊背子)??腿松贂r,通常僅用肩胛、四肢、脛骨、胸椎等四件招待客人。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整綿羊,亦稱“首思”,漢名稱“羊背子”。這是次于朱勒馬的另一種高貴食品,不受等級限制。蒙旗各社會階層,無論婚喪嫁娶,或者禮遇招待,都用綿羊首思宴。做法是將綿羊腹部切一小口,將手伸入腹中,拉斷其主動脈,是為蒙古族傳統(tǒng)宰殺羊的方法。剝皮、去臟、沖洗干凈。把羊頭、脖頸、胸椎、脊椎、四肢、薦骨部和胸脯等,各作一件卸開,入白水鍋煮熟。將煮好的帶肋條的兩只前腿和后大腿,按照羊臥姿勢盛于托盤中,然后把薦骨部擺在上邊。擺放時將其脊梁向前方,即朝客人的方向,再把羊頭面向客人,放在薦骨上,把胸椎放在右邊。
入首思的整羊各部有四肢:肩胛1對、肱骨1對、橈骨1對、脛骨1對、大腿1對,是為10肢體;胸椎:除第一節(jié)被稱為黑胸椎的不用以外,其他均可使用;羊脖:一般使用在婚禮上;肋條,被稱為四高六低脊梁兩側(cè)的20根肋條和薦骨部兩側(cè)的6根肋條,一共26根。入首思的羊頭一般不帶下巴。
把整羊的這些固定件數(shù)端上來之后,開始由專人卸整羊:卸羊人先在羊的額頭上切下一個月牙形肉,再從羊頭、胸椎、薦骨部及四肢上各切下一小塊肉,作為祭祀用的祭品“德吉”盛于酒杯之中,并潑灑少許酒,拿到戶外,一邊說“奉獻德吉”,一邊向天空中拋灑。這時在屋里的人也同聲喊“繁榮吉慶”。其后,卸首思的人返回屋中,如前再切割“德吉”獻給火灶。隨后又從胸椎上割下一塊肉放在羊額頭上,請主客和其他在座的人品嘗。這叫大家分享首思。之后,卸首思者將木盤依順時針方向掉轉(zhuǎn)過來,將羊頭和胸椎放在木盤外邊,把整羊按各骨節(jié)迅速卸開。其中將右腿脛骨和尾尖切下的3片~5片肥尾獻給主人,作為祭祀成吉思汗和神佛的供品。還將部分肋條、肩胛和胸椎等,作為戶主的份子留出來。
切開首思后,要按下列部位標準擺放:肩胛凸面向上,凹面向下,胯骨的平面向正中,大腿的鼓面向桌子,脛骨帶踝骨的那一頭向正中,同時踝骨的窄凸面要朝上放,胸椎部分如果全用的話,脖子那頭朝向客人。肋條的里面朝上,其大頭要迎著客人放。擺好之后,卸首思者即將刀柄向里,刃向外,放在桌子上,掉轉(zhuǎn)盛肉的托盤,向客人跪拜式攤開雙手點頭示意:“好,請用首思!”這時,主客及陪客才動手割著吃。
按照境內(nèi)蒙古族的習(xí)俗,吃整羊席不能用牙啃肉,應(yīng)當用手揪著吃或用刀子一塊一塊地割著吃。不能用牙啃羊頭。不能折斷骨節(jié)處吃肉;特別忌諱把骨頭啃得凈光。
鄂爾多斯蒙古族對首思的祝贊詞是:
扎——
祝愿吉祥如意!
在湛藍的天空,
日月乃其主神。
在斑斕的大地,
山水乃其光彩。
傳宗接代之源,
來自男婚女嫁。
在大家歡聚一堂,
眾人興奮不已,
吉慶祥和之日,
謹將這——
在莫尼山前,
吃河套水草,
飲黃河甘水,
一色萬群中,
精心育成的,
肥如脂球,
毛如蛋白,
脊背豐滿,
胸脯平正,
尾巴沉甸,
犄角緊結(jié),
耳朵機靈,
眼睛碧藍,
偶蹄成對,
四肢敦實,
少兒追不上,
老翁捉不住,
如珍似寶的白綿羊,
一件件把它卸開。
作為最高貴的首思,
放入大富大貴的鍋,
煮成鮮香的羊背子,
裝滿福祿雙全的大盤,
擺放在紫檀桌子上,
用銀鞘蒙古刀,
從肥尾的前邊,
從脛骨的后邊,
一一把它切開,
獻給首席上賓,
獻給全體貴客,
獻給陪客父老,
和那兒女親家,
還有諸位兄長,
圍坐一旁的小客人,
以及全家男女老少,
扎——
共嘗這肥美整羊宴!
羊頭首思,是用帶下巴的綿羊頭代替整羊首思。這種首思用于祭敖包或祭祀蘇勒德神祇,一般不作食用。
半個首思(半截羊背子)??腿松贂r,通常僅用肩胛、四肢、脛骨、胸椎等四件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