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地區(qū),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屬北地郡。秦末西漢初,為匈奴占據地。西漢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屬朔方郡。東漢建武二十六年(50年),今旗境為南匈奴等部統(tǒng)轄地。三國、西晉時期,為羌族政權統(tǒng)轄地。
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后為后趙(羯石氏)、前秦(氐苻氏)、后秦(羌姚氏)等所轄朔方郡地。東晉太元十六年(391),魏據地。夏龍升三年(409),今旗境屬夏(匈奴鐵弗赫連氏)轄幽州地。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時,今旗境東及東南部屬夏州闡熙郡,境內置長澤縣(今城川蘇木境內);南部屬西安州大興郡;西部屬薄骨律鎮(zhèn)。西魏大統(tǒng)十二年(546),今旗境約屬西安州五原郡、闡熙郡。北周約屬夏州總管府弘化郡、鹽州五原郡。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鄂托克前旗地區(qū),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屬北地郡。秦末西漢初,為匈奴占據地。西漢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屬朔方郡。東漢建武二十六年(50年),今旗境為南匈奴等部統(tǒng)轄地。三國、西晉時期,為羌族政權統(tǒng)轄地。
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后為后趙(羯石氏)、前秦(氐苻氏)、后秦(羌姚氏)等所轄朔方郡地。東晉太元十六年(391),魏據地。夏龍升三年(409),今旗境屬夏(匈奴鐵弗赫連氏)轄幽州地。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時,今旗境東及東南部屬夏州闡熙郡,境內置長澤縣(今城川蘇木境內);南部屬西安州大興郡;西部屬薄骨律鎮(zhèn)。西魏大統(tǒng)十二年(546),今旗境約屬西安州五原郡、闡熙郡。北周約屬夏州總管府弘化郡、鹽州五原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