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開皇五年(585),設(shè)豐州管轄今烏加河河套地區(qū)。隋大業(yè)元年(605),改豐州為五原郡(郡治九原,在今五原縣南),領(lǐng)永豐縣(治所在今臨河市境)、豐安鎮(zhèn)(約在今烏拉特前旗西南黃河北岸),轄今烏加河河套地區(qū)。另置大同城護守(今烏梁素海東南)屯軍;沃野城邑(今烏梁素海東北)。唐朝初年,今市境仍屬豐州,轄境包括今臨河市、五原縣、杭錦后旗等地區(qū),隸關(guān)內(nèi)道。唐貞觀四年(630),設(shè)置豐州都督府,專門管理歸附的北方各族。貞觀中改州置郡,今巴彥淖爾市南部地區(qū),隸九原郡。唐貞觀二十一年(647),漠北鐵勒諸部歸服于唐,唐朝置燕然都護府(治所在今烏拉特中旗境內(nèi)),轄有今巴彥淖爾市北部地區(qū)。唐朝任命附唐各族中的貴族為都督等官職。唐永徽年間(650),置有永豐縣(今臨河市境)、九原縣(今五原縣南)、后又增豐安縣(今烏拉特前旗西南)。唐景龍二年(708),朔方大總管張仁愿筑中受降城于今包頭市西和西受降城于今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zhèn)北,隸天德軍節(jié)度使,曾先后為燕然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統(tǒng)領(lǐng)。
隋開皇五年(585),設(shè)豐州管轄今烏加河河套地區(qū)。隋大業(yè)元年(605),改豐州為五原郡(郡治九原,在今五原縣南),領(lǐng)永豐縣(治所在今臨河市境)、豐安鎮(zhèn)(約在今烏拉特前旗西南黃河北岸),轄今烏加河河套地區(qū)。另置大同城護守(今烏梁素海東南)屯軍;沃野城邑(今烏梁素海東北)。唐朝初年,今市境仍屬豐州,轄境包括今臨河市、五原縣、杭錦后旗等地區(qū),隸關(guān)內(nèi)道。唐貞觀四年(630),設(shè)置豐州都督府,專門管理歸附的北方各族。貞觀中改州置郡,今巴彥淖爾市南部地區(qū),隸九原郡。唐貞觀二十一年(647),漠北鐵勒諸部歸服于唐,唐朝置燕然都護府(治所在今烏拉特中旗境內(nèi)),轄有今巴彥淖爾市北部地區(qū)。唐朝任命附唐各族中的貴族為都督等官職。唐永徽年間(650),置有永豐縣(今臨河市境)、九原縣(今五原縣南)、后又增豐安縣(今烏拉特前旗西南)。唐景龍二年(708),朔方大總管張仁愿筑中受降城于今包頭市西和西受降城于今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zhèn)北,隸天德軍節(jié)度使,曾先后為燕然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統(tǒng)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