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絡是內(nèi)蒙古滿族女童喜玩的游戲之一。先找6塊2寸見方的彩布,縫制成1個約正方形的布袋,俗稱“絡”,學名沙包,內(nèi)裝玉米、大豆、杏核、小石子等。找一塊空地,劃兩條底線,兩線間隔約5~6米。參加人最少3人,亦可4人、6人或8人。將人分成甲、乙兩隊,甲隊人站于兩線中間,乙隊人站于兩線外。游戲時乙隊員拿“絡”擲向甲隊員,如擊中,甲隊員需下場,如被甲隊員接住“絡”,就多1“命”,己方下場隊員可再上場,或自己被擊中后再繼續(xù)留在場內(nèi)1次,直至再被擊中后“命”盡退場,甲乙雙方互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該游戲不僅可使女孩健身,也是智力的角逐。因為擲包方想方設法擊中對方或把“絡”打到對方難以接到的部位,站在兩線之間的人也要設法蹲跳躲閃,以防被擊中,并伺機接住“絡”。該游戲至今仍十分流行。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打絡是內(nèi)蒙古滿族女童喜玩的游戲之一。先找6塊2寸見方的彩布,縫制成1個約正方形的布袋,俗稱“絡”,學名沙包,內(nèi)裝玉米、大豆、杏核、小石子等。找一塊空地,劃兩條底線,兩線間隔約5~6米。參加人最少3人,亦可4人、6人或8人。將人分成甲、乙兩隊,甲隊人站于兩線中間,乙隊人站于兩線外。游戲時乙隊員拿“絡”擲向甲隊員,如擊中,甲隊員需下場,如被甲隊員接住“絡”,就多1“命”,己方下場隊員可再上場,或自己被擊中后再繼續(xù)留在場內(nèi)1次,直至再被擊中后“命”盡退場,甲乙雙方互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該游戲不僅可使女孩健身,也是智力的角逐。因為擲包方想方設法擊中對方或把“絡”打到對方難以接到的部位,站在兩線之間的人也要設法蹲跳躲閃,以防被擊中,并伺機接住“絡”。該游戲至今仍十分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