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著力點和方法路徑
——訪自治區(qū)黨委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自治區(qū)宗教事務局局長阿拉坦敖其爾
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倍加珍惜、繼續(xù)保持民族團結光榮傳統(tǒng)和“模范自治區(qū)”的崇高榮譽?日前記者采訪了自治區(qū)黨委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自治區(qū)宗教事務局局長阿拉坦敖其爾。
阿拉坦敖其爾介紹說,近期,自治區(qū)黨委統(tǒng)戰(zhàn)部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重點,在各盟市、高校等地區(qū)部門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各族群眾牢記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增強對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組織各族群眾講好“我身邊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講述“齊心協(xié)力建包鋼”“三千孤兒入內蒙”等歷史佳話和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舉辦第20期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培訓班,開展紅色體驗教育,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為呵護好“模范自治區(qū)”崇高榮譽廣泛凝聚人心和力量。組織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加強對黨的民族理論和內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的研究闡釋。
“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阿拉坦敖其爾說,“我理解,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主要來自于文化認同,只有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才能使各民族的精神和思想凝聚起來,統(tǒng)一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上來。增強文化認同要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都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阿拉坦敖其爾認為,實現(xiàn)文化認同,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就是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我從小在牧區(qū)長大,1982年考入內蒙古師范大學。大學期間,感受最深的是通過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掌握了現(xiàn)代科學文化知識和各學科理論知識,為后來的工作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阿拉坦敖其爾說,工作后這種感受更加強烈。
“我如果不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機會和自身發(fā)展都會受到很多限制,是不會走到今天的崗位的。”曾經在蘇木、旗縣、高校、盟市、自治區(qū)直屬部門多個部門、多個崗位工作過的阿拉坦敖其爾說:“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我能更好地學習領會黨的政策,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在每個崗位上都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更好地與各族群眾溝通交流,更好地為各族群眾服務。”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倍加珍惜、繼續(xù)保持民族團結光榮傳統(tǒng)和‘模范自治區(qū)’的崇高榮譽,是總書記對內蒙古的殷切囑托。”阿拉坦敖其爾認為,要在青少年中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fā)芽。要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全面理解黨的民族政策,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強大精神紐帶。
作為一名從事民族工作的黨員,阿拉坦敖其爾表示,要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內蒙古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準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貫穿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進一步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從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法治等方面,找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著力點和方法路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寫內蒙古發(fā)展新篇章,凝聚共識、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及慶玲)
Copyright?內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聯(lián)系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興安南路147號 郵編:01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