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召開之際
□ 本報記者 李志偉 肖靜芳 李寅 張國欣
我們不知道,若干年后,后人將用怎樣的文字來描述發(fā)生在2020年的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zhàn)“疫”。但我們堅信,在56個民族團結融合、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它必定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題記
回望,這是令全體中華兒女為之振奮、為之自豪的鏗鏘腳步。
面對前所未知、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果斷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
——用一個多月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用兩個月左右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
——用三個月左右時間取得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湖北保衛(wèi)戰(zhàn)的決定性成果;
……
正如世人所贊嘆的,對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召開之際,讓我們放眼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tǒng)一的歷史長河,重新審視在這一危難面前,各族人民心手相牽、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偉大斗爭。
經歷了生死攸關的患難與共,更加堅定了各族人民對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與新冠肺炎這一人類公敵的殊死搏斗再一次啟示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
(一)
心手相牽,患難與共,這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里的家國情懷。災難來臨,各族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
庚子年春節(jié),注定讓所有中國人難忘。農歷大年初一,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一次特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動員。一場全國范圍抗擊疫情的人民戰(zhàn)爭全面打響!
霎時,黃鶴樓下江漢大地,成了全國各族兒女的目之所向、心之所牽、情之所系!危難時刻,流淌在血脈中積蓄已久的手足深情噴涌而出,化作一個個人、一群群人的壯志豪情和挺身而出:到一線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緊要關頭,中華民族偉大的團結精神又一次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輝!
“讓我去,一定贏!”新疆和田地區(qū)傳染病??漆t(yī)院“90后”維吾爾族小伙佧米力江·阿力木,在得知選派援鄂醫(yī)療隊員后,毫不猶豫報了名。
廣西婦幼保健院重癥醫(yī)學科護士、“90后”壯族姑娘潘景,推遲了婚期,她對愛人說:“等我平安歸來!”
甘肅省中醫(yī)院37歲的藏族護士張燕琴,來不及與家人商量就寫下請戰(zhàn)書,“能為抗疫出點力,是我的榮幸!”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內蒙古、寧夏、新疆、廣西、云南、貴州、青海等民族地區(qū)紛紛派出醫(yī)療隊,馬不停蹄馳援湖北。
云南援鄂醫(yī)療隊的498名白衣戰(zhàn)士,由白、彝、哈尼、拉祜、納西等16個民族組成;廣西962名援鄂醫(yī)療隊員,包括壯、瑤、京、仫佬、毛南等10個民族。
僅有5輛負壓救護車的貴州,派出兩輛開往湖北;沒有一家口罩生產企業(yè)的寧夏,想方設法從外地籌集防護用品配給援鄂醫(yī)療隊……
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每天都在上演跨越山河的守望相助。
網上一段15秒的視頻,讓許多人雙眼模糊——云南河口,浩浩蕩蕩的摩托車大軍載著93戶村民向湖北捐贈的物資,行駛在山路上。車上,是鄉(xiāng)親們奮戰(zhàn)幾天采摘的22噸香蕉。這些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線上的村民,有的甚至不知道湖北在哪里,但他們知道:同胞有難,要拉一把!
“小小心意,但愿能帶來溫暖。窮山溝沒啥可送的,兩袋土豆,祝早日康泰?!痹趯幭奈骷h新營鄉(xiāng)石峴村捐贈給湖北襄陽的土豆里,這段寫在紙條上的話,道出了400多戶農民的心聲。為了這份“小小心意”,他們從自家地窖挑選出最好的土豆。
一份跨越3515公里的捐款,讓武漢市武昌區(qū)涂家溝社區(qū)黨支部書記李艷熱淚盈眶,捐款來自30位曾經在武漢求學的藏族孩子。
27年前,他們從西藏來到武漢,就讀武漢市司法學?!拔鞑匕唷?,成為涂家溝社區(qū)的新居民。在求學的日子里,這些孩子喝慣了長江水,愛上了熱干面。在回西藏后的24年里,他們時常思念那一片深愛的土地。這一次,他們傾力相助。
千軍馳援戰(zhàn)鼓急,萬里送暖情意真。內蒙古的牛奶、廣西的蔬菜、青海的蟲草、西藏的牦牛肉……湖北急需之時,全國各族人民將農副產品源源不斷送往湖北。這是硬核的物資保障,更是強大的精神后盾!
在疫情最重的武漢市,中南民族大學一支由56個民族、2萬多名學生組成的“石榴籽”志愿者團隊,為抗疫一線的醫(yī)務人員子女輔導學業(yè),真情陪伴。
天山雪松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疫情之痛,所有中華兒女感同身受。從每一個中國人心底流淌出的樸素同胞情誼,奉獻出的一份份真摯愛心,匯成勢不可擋的洪流,支撐我們戰(zhàn)勝疫情!
(二)
同舟共濟,生死相依,這是深深融進靈魂的骨肉深情。生死關頭,各族兒女義無反顧,并肩戰(zhàn)斗在一起。
?
休戚與共,共克時艱。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fā)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fā)衛(wèi)生事件,56個民族、14億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勠力同心、和衷共濟,投入抗擊疫情的人民戰(zhàn)爭。
自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國346支醫(yī)療隊、4.26萬名醫(yī)務人員、900多名公共衛(wèi)生人員逆行出征、馳援湖北,沖鋒在最前沿。與他們戰(zhàn)斗在一起的,還有各族公安干警、社區(qū)工作者、志愿者和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
新疆第二批支援湖北醫(yī)療隊,是一支由漢、維吾爾、哈薩克、蒙古、回等5個民族組成的隊伍。在武漢客廳方艙醫(yī)院的日夜夜,隊員們?yōu)?000多名病人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為緩解患者們的煩惱,哈薩克族醫(yī)務人員巴哈爾古麗·托勒恒還領著大家跳起了民族舞,歡快的氣氛不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還增添了患者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我覺得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真的特別有力量?!卑凸柟披悺ね欣蘸阏f,“困難面前,大家不分民族,不分地域,我們都是中華民族,都是中國人?!?/p>
是的,我們都是中國人!正是這血濃于水的骨肉深情,成為激勵醫(yī)護人員勇往直前、奮不顧身、忘我工作的不竭動力。
蒙古族姑娘寶塔娜為了上前線,剪短了心愛的長發(fā),當她第一次走進方艙醫(yī)院時緊張得想哭,但她強忍了回去,因為她不想浪費哪怕一個護目鏡。
維吾爾族小伙佧米力江·阿力木在工作日志中寫道:“穿著隔離服、墊著尿不濕工作的感覺,真的不好受,但看到病床上的同胞們被病痛折磨,又馬上忘記這些?!?/p>
廣西援鄂醫(yī)療隊隊員梁藝華,學著用武漢方言跟病人聊天;隊員林云擅長涂鴉,每次上崗前都會在緩沖區(qū)畫下卡通圖案,逗大家開心。
……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考驗著醫(yī)護人員的意志品質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更淬煉了中華兒女的偉大團結精神。
社區(qū)是疫情防控戰(zhàn)的另一戰(zhàn)場?!?0后”維吾爾族小伙喀日木·玉蘇普,主動請纓加入社區(qū)抗疫工作,他不僅給社區(qū)捐贈了價值7000多元的物資,還每天幫居民采購、裝卸、分發(fā)生活用品。他說,7年前到武漢創(chuàng)業(yè),在最困難的時候,是武漢人民接納他、溫暖他,他早已把武漢視作第二故鄉(xiāng)。
在武漢開飯館的回族夫婦黃麟、高春花,組建了“高塬愛心團隊”,自掏腰包十多萬元,為陜西、甘肅、青海等地的醫(yī)療隊隊員和武漢的社區(qū)工作者、環(huán)衛(wèi)工人免費制作和配送“愛心餐”。從臊子面到餃子,他們不斷變化著菜單,只為大家能吃上爽口的熱乎飯。
侗族姑娘龍敬怡,將老家的農副產品和防疫物資,免費送到武漢22個社區(qū)的困難群眾手中;在武漢開公司的維吾爾族小伙雪開熱提,不僅代表集團捐贈了100萬元,還為武漢13所高校師生送去了新疆特色美食;武漢市漢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斯朗丹增曲培,多方聯(lián)系捐贈4萬多個口罩,還和同事們承擔了為江漢方艙醫(yī)院400余位醫(yī)護人員供應一日三餐的任務……
數不清的例子,說不盡的愛。疫情發(fā)生后,一大批在武漢務工、經商、工作的少數民族同胞快速反應,勇于奉獻,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曾經,武漢用熱情寬闊的臂膀將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擁入懷中。如今,各族兄弟并肩而起、攜手而行,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精神飽滿地投入守衛(wèi)武漢的戰(zhàn)斗之中。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在荊楚大地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一幕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血肉深情活劇不停上演,一曲曲“團結就是力量”的頌歌響徹云霄。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櫻花燦爛的季節(jié),各路援鄂醫(yī)護人員踏上了歸途。歡喜與離別之淚,慟泣江城。
“謝謝你,內蒙古女孩!疫情結束后,我一定要去大草原看看?!薄澳憔拖裎业呐畠?,我要把你拍下來。以后要是想念我遠在寧夏的女兒,就翻出來看看!”……病人泣淚訴說。
“我甘愿化做生命的火把,點亮湖北那個溫暖的家?!薄昂秃钡男』锇榧s好了,下次再來一起賞櫻花!”“要相信,有愛的世界總會擊退所有黑暗的部分!”……援鄂醫(yī)護人員盈淚告白。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7月中旬,新疆烏魯木齊發(fā)生疫情。國家衛(wèi)健委第一時間組織10省市10支核酸檢測醫(yī)療隊,赴烏魯木齊幫助開展核酸檢測工作,湖北省核酸檢測醫(yī)療隊21人最先抵達。
“湖北有難時,新疆先后派出3批醫(yī)療隊赴湖北支援,這份情誼我們一直銘記。此次能為烏魯木齊抗擊疫情出一份力,我們義不容辭。”湖北核酸檢測醫(yī)療隊領隊、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檢驗科主任項杰說。
天山腳下,奏響一曲守望相助的戰(zhàn)“疫”贊歌。40多天后,一個充滿希望與生機的烏魯木齊,又展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彝族詩人吉狄馬加寫道:“讓我們用成千上萬個人的意志/凝聚成一個強大的生命,在穹頂/散發(fā)出比古老的太陽更年輕的光?!睙o數個“我”組成“我們”、無數個“小家”組成“大家”,就沒有攀不過的高山,沒有越不過的嚴冬。這丹楓金秋,這盛世平安,都是因為——我們永遠團結在一起。
(三)
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磨難讓各族人民的心聚得更緊。經歷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斗爭,中華民族日益成為包容性更大、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中華民族是在苦難中不斷奮起的民族。近代以來,從鴉片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在共御外侮、追求民族解放和獨立的斗爭中,各民族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到了一起, 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自在到自覺的偉大轉變。
新中國成立后,各民族平等當家做主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族兒女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建設邊疆,八千湘女上天山;三年困難時期,三千孤兒進內蒙古;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大地震發(fā)生后,全國各族同胞紛紛伸出援手。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各族人民又一次發(fā)揚不屈不撓、團結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在內蒙古,61歲的梁引梅和她的91名兄弟姐妹湊齊1.54萬元,為抗擊疫情捐款。他們被稱為“國家的孩子”,是上世紀60年代初因江南地區(qū)生活困難而被送到內蒙古撫養(yǎng)的孤兒。在草原母親的辛勤養(yǎng)育下,當年羸弱的他們早已成家立業(yè)、過上了幸福生活?!?0年前,國家給我第二次生命,草原撫育我成長。疫情當前,應盡微薄之力,回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母親?!?/p>
在四川汶川,12位村民駕駛6輛卡車,日夜兼程將鄉(xiāng)親們捐獻的100噸新鮮蔬菜送到武漢。這是一份跨越時空的互動,他們忘不了汶川地震后100多名傷者被送到武漢接受救治的恩情。還有一批在地震中被救助的孩子,如今長大成人,抱著一顆感恩的心,請戰(zhàn)到湖北抗疫一線。
在青海玉樹,藏族老百姓捐出自家挖的蟲草,一根一根,積少成多,最后籌集到價值數百萬元的蟲草,送往湖北。他們說,玉樹地震后,全國人民幫助玉樹進行災后重建,這份恩情永不忘,大家都想為國家為同胞出份力。
……
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痹谝淮未文ルy中,各族兒女精誠團結、患難與共,中華民族也在一次次浴火重生中走向包容性更大、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頻繁深入,為了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從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到對口援疆援藏,從內地民族班到西部大開發(fā),各族兄弟姐妹在共同建設邊疆的壯麗事業(yè)中,心靠得更緊、情變得更濃——
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博州)溫泉縣,蒙古族牧民巴音托勒賣了11匹馬,將8.8萬元愛心款捐給了湖北。他說:“親戚們遇到了困難,我必須做點什么!”
博州是湖北對口援疆幫扶地區(qū)。從1999年湖北開始對口支援博州以來,很多像巴音托勒這樣的牧民成立了自己的家庭牧場,住上了抗震房,過上了好日子。疫情來臨,博州各族百姓紛紛捐款捐物,努力讓湖北同胞感受“博州溫度”。
在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一趟載有2000噸礦泉水、30噸鮮豬肉和40噸蔬菜的專列運往湖北。山南是湖北對口支援了26年的地方,在湖北項目資金、干部人才、產業(yè)技術等全方位支持下,山南4個縣已全部脫貧。
一個民族在緊要關頭爆發(fā)出的最強大精神力量,構成了我們歷史中最深厚的精神底蘊,沉淀為中華民族最珍貴的精神內核。這種偉大的團結精神,既是中華民族在千百年來的一次次苦難中淬煉出來的、流淌在我們血液里的民族精神,也是我們在社會主義新中國涵養(yǎng)出來的時代精神。
結語
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恩格斯說過,“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p>
我們相信,經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禮,在百余年血與火共同抗爭中用血肉凝成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歷經數千年在戰(zhàn)勝無數艱難險阻中共同鑄就的民族精神,必將爆發(fā)出更為強大的聚合之力,推動中華民族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Copyright?內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聯(lián)系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興安南路147號 郵編:01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