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23日,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議在王爺廟(今內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隆重開幕。出席會議的有蒙古、達斡爾、鄂溫克、漢、滿、回、朝鮮等各民族代表共392人,包括工人、農牧民、知識分子、革命干部和軍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紳和民族、宗教代表人士。除尚在國民黨統(tǒng)治下的伊克昭盟(今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和阿拉善旗(今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右旗)、額濟納旗(今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以外,其他盟旗均有代表參加會議。西滿分局、東北民主聯軍西滿軍區(qū)代表張平化,遼北省政府主席閻寶航,黑嫩省參議會議長于天放等出席了大會,并應邀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向內蒙古地區(qū)的各族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表示衷心祝賀。大會選舉產生了由25人組成的大會主席團和由10人組成的提案審查委員會,烏蘭夫為主席團主席,哈豐阿為大會秘書長。開幕式歷時三個半小時,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1947年4月24日,烏蘭夫代表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執(zhí)委會向大會作政治報告。報告回顧了內蒙古自治運動的發(fā)展歷程,總結了一年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的工作,部署了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在堅持自衛(wèi)戰(zhàn)爭,發(fā)展生產,培養(yǎng)干部和發(fā)展文教衛(wèi)生事業(yè)、加強蒙漢民族團結、聯合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等方面的工作任務。與會代表熱烈討論了烏蘭夫所作的政治報告和會議各項文件,4月27日,大會通過了烏蘭夫所做的政治報告和《內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綱領》《內蒙古自治政府暫行組織大綱》,明確規(guī)定了內蒙古自治政府的性質、任務、方針、政策,就國家統(tǒng)一、民族關系、民主權利、軍隊建設、土地關系、經濟建設、社會事業(yè)發(fā)展、婦女保護等方面作出了規(guī)定;發(fā)布了《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議宣言》,宣布:“接受了內蒙古全體人民的公意與要求,決定于今年五月一日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這是我們內蒙古民族數百年來一件最大的喜事”;全體代表向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fā)出了致敬電。
4月30日,會議選舉產生內蒙古臨時參議會,選出參議員121人,其中蒙古族和達斡爾族96人、漢族24人、回族1人,其中女參議員5人。
1947年5月1日,內蒙古第一屆臨時參議會舉行了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政府委員和參議會議長、駐會參議員的選舉。烏蘭夫當選為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哈豐阿當選為副主席;特木爾巴根、奎璧、阿思根、朋斯克、烏勒吉敖喜爾、烏蘭、胡爾沁畢力格、王再天、那欽雙合爾、鄂嫩日圖、王海山、哈薩巴特爾、都固爾扎布、高布澤博、旺楚克、包彥、劉春、王鐸、胡秉權全當選為政府委員。博彥滿都當選為內蒙古臨時參議會議長,吉雅泰當選為副議長;特古斯朝克圖、義達嘎蘇隆、拉瑪扎布、王海峰、克力更、尼瑪、旺慶、高萬寶扎布、特布信當選為駐會參議員。內蒙古自治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47年5月2日,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議閉幕式暨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典禮在王爺廟舉行。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烏蘭夫、副主席哈豐阿與19名政府委員和內蒙古臨時參議會議長博彥滿都、副議長吉雅泰及9名駐會參議員宣誓就職。烏蘭夫作重要講話,指出:“此次自治政府的成立,不僅為內蒙民族解放運動中一極有歷史意義之舉,而且象征著蒙古民族內部和蒙漢之間的團結,也象征著我們一定能走向勝利。”他號召“全體人民應一致親密的團結在自治政府的周圍,為徹底粉碎蔣介石的進攻而努力”。午后舉行了閱兵式,內蒙古人民自衛(wèi)軍騎兵第一師一部以威武的軍容列隊接受了內蒙古自治政府領導人的檢閱。
5月3日,內蒙古自治政府召開了首屆政府委員會議,任命各部、廳負責人;決定將原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會旗作為內蒙古自治政府旗;內蒙古自治政府暫時設在興安盟王爺廟街;5月1日為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日。1947年5月19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來電祝賀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和晉察冀、晉冀魯豫等解放區(qū)的黨組織和人民政府也紛紛來電祝賀?!缎氯A日報》《東北日報》《晉察冀日報》《西滿日報》《內蒙自治報》等各解放區(qū)報刊相繼發(fā)表社論或進行報道,盛贊內蒙古地區(qū)革命斗爭所取得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成立,充分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找到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真正落地實施,開啟了國內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先河,成為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成功范例。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成立,書寫了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的新篇章,結束了階級壓迫和民族紛爭的歷史,使各族人民真正獲得平等的政治權利,翻開民族關系嶄新的一頁。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成立,開啟了內蒙古地區(qū)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紀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過程中,始終把實現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作為一切奮斗的出發(fā)點、著眼點和落腳點,積極創(chuàng)造為各族人民謀幸福的制度條件。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成立,中國共產黨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實施,結束了內蒙古各族人民長期以來被剝削、被壓迫、被奴役的歷史,內蒙古各族人民開始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站上了共同守衛(wèi)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疆、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新起點。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的過程和結果都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就沒有內蒙古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1947年4月23日,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議在王爺廟(今內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隆重開幕。出席會議的有蒙古、達斡爾、鄂溫克、漢、滿、回、朝鮮等各民族代表共392人,包括工人、農牧民、知識分子、革命干部和軍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紳和民族、宗教代表人士。除尚在國民黨統(tǒng)治下的伊克昭盟(今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和阿拉善旗(今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右旗)、額濟納旗(今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以外,其他盟旗均有代表參加會議。西滿分局、東北民主聯軍西滿軍區(qū)代表張平化,遼北省政府主席閻寶航,黑嫩省參議會議長于天放等出席了大會,并應邀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向內蒙古地區(qū)的各族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表示衷心祝賀。大會選舉產生了由25人組成的大會主席團和由10人組成的提案審查委員會,烏蘭夫為主席團主席,哈豐阿為大會秘書長。開幕式歷時三個半小時,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1947年4月24日,烏蘭夫代表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執(zhí)委會向大會作政治報告。報告回顧了內蒙古自治運動的發(fā)展歷程,總結了一年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的工作,部署了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在堅持自衛(wèi)戰(zhàn)爭,發(fā)展生產,培養(yǎng)干部和發(fā)展文教衛(wèi)生事業(yè)、加強蒙漢民族團結、聯合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等方面的工作任務。與會代表熱烈討論了烏蘭夫所作的政治報告和會議各項文件,4月27日,大會通過了烏蘭夫所做的政治報告和《內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綱領》《內蒙古自治政府暫行組織大綱》,明確規(guī)定了內蒙古自治政府的性質、任務、方針、政策,就國家統(tǒng)一、民族關系、民主權利、軍隊建設、土地關系、經濟建設、社會事業(yè)發(fā)展、婦女保護等方面作出了規(guī)定;發(fā)布了《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議宣言》,宣布:“接受了內蒙古全體人民的公意與要求,決定于今年五月一日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這是我們內蒙古民族數百年來一件最大的喜事”;全體代表向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fā)出了致敬電。
4月30日,會議選舉產生內蒙古臨時參議會,選出參議員121人,其中蒙古族和達斡爾族96人、漢族24人、回族1人,其中女參議員5人。
1947年5月1日,內蒙古第一屆臨時參議會舉行了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政府委員和參議會議長、駐會參議員的選舉。烏蘭夫當選為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哈豐阿當選為副主席;特木爾巴根、奎璧、阿思根、朋斯克、烏勒吉敖喜爾、烏蘭、胡爾沁畢力格、王再天、那欽雙合爾、鄂嫩日圖、王海山、哈薩巴特爾、都固爾扎布、高布澤博、旺楚克、包彥、劉春、王鐸、胡秉權全當選為政府委員。博彥滿都當選為內蒙古臨時參議會議長,吉雅泰當選為副議長;特古斯朝克圖、義達嘎蘇隆、拉瑪扎布、王海峰、克力更、尼瑪、旺慶、高萬寶扎布、特布信當選為駐會參議員。內蒙古自治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47年5月2日,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議閉幕式暨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典禮在王爺廟舉行。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烏蘭夫、副主席哈豐阿與19名政府委員和內蒙古臨時參議會議長博彥滿都、副議長吉雅泰及9名駐會參議員宣誓就職。烏蘭夫作重要講話,指出:“此次自治政府的成立,不僅為內蒙民族解放運動中一極有歷史意義之舉,而且象征著蒙古民族內部和蒙漢之間的團結,也象征著我們一定能走向勝利。”他號召“全體人民應一致親密的團結在自治政府的周圍,為徹底粉碎蔣介石的進攻而努力”。午后舉行了閱兵式,內蒙古人民自衛(wèi)軍騎兵第一師一部以威武的軍容列隊接受了內蒙古自治政府領導人的檢閱。
5月3日,內蒙古自治政府召開了首屆政府委員會議,任命各部、廳負責人;決定將原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會旗作為內蒙古自治政府旗;內蒙古自治政府暫時設在興安盟王爺廟街;5月1日為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日。1947年5月19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來電祝賀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和晉察冀、晉冀魯豫等解放區(qū)的黨組織和人民政府也紛紛來電祝賀?!缎氯A日報》《東北日報》《晉察冀日報》《西滿日報》《內蒙自治報》等各解放區(qū)報刊相繼發(fā)表社論或進行報道,盛贊內蒙古地區(qū)革命斗爭所取得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成立,充分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找到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真正落地實施,開啟了國內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先河,成為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成功范例。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成立,書寫了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的新篇章,結束了階級壓迫和民族紛爭的歷史,使各族人民真正獲得平等的政治權利,翻開民族關系嶄新的一頁。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成立,開啟了內蒙古地區(qū)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紀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過程中,始終把實現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作為一切奮斗的出發(fā)點、著眼點和落腳點,積極創(chuàng)造為各族人民謀幸福的制度條件。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成立,中國共產黨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實施,結束了內蒙古各族人民長期以來被剝削、被壓迫、被奴役的歷史,內蒙古各族人民開始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站上了共同守衛(wèi)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疆、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新起點。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的過程和結果都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就沒有內蒙古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