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濟(jì)納灌區(qū)地貌類型屬于沖洪積平原區(qū),由于近代強(qiáng)烈的風(fēng)蝕作用形成廣大的戈壁,又在河道的切割作用下分成西戈壁、中戈壁、東戈壁。沿河兩岸由于河水的浸潤和淤灌,土層較厚,尚存部分天然林草地。
多年平均氣溫6~7℃,無霜期146天。凍土深多年平均為1.0米左右。多年平均降雨36.6毫米,年蒸發(fā)量為3515.4毫米,濕潤度為0.01。年平均風(fēng)速3.4米每秒。年日照時數(shù)為3443.6小時,≥10℃積溫3695℃。
歷史資料記載,1949年以前平均徑流量為13.19億立方米,20世紀(jì)50年代平均為12.25億立方米,60年代平均為10.65億立方米,70年代平均為10.5億立方米,80年代平均為9.75億立方米,90年代減少到7.74億立方米,上游來水的逐漸減少是下游額旗水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由于來水減少造成灌溉面積逐年減少。由1989年的4.87萬公頃減少到1995年的2.73萬公頃,到2002年只有1.36萬公頃。
額濟(jì)納灌區(qū)地貌類型屬于沖洪積平原區(qū),由于近代強(qiáng)烈的風(fēng)蝕作用形成廣大的戈壁,又在河道的切割作用下分成西戈壁、中戈壁、東戈壁。沿河兩岸由于河水的浸潤和淤灌,土層較厚,尚存部分天然林草地。
多年平均氣溫6~7℃,無霜期146天。凍土深多年平均為1.0米左右。多年平均降雨36.6毫米,年蒸發(fā)量為3515.4毫米,濕潤度為0.01。年平均風(fēng)速3.4米每秒。年日照時數(shù)為3443.6小時,≥10℃積溫3695℃。
歷史資料記載,1949年以前平均徑流量為13.19億立方米,20世紀(jì)50年代平均為12.25億立方米,60年代平均為10.65億立方米,70年代平均為10.5億立方米,80年代平均為9.75億立方米,90年代減少到7.74億立方米,上游來水的逐漸減少是下游額旗水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由于來水減少造成灌溉面積逐年減少。由1989年的4.87萬公頃減少到1995年的2.73萬公頃,到2002年只有1.36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