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中京大明塔遺址,位于赤峰市寧城縣遼中京城遺址內,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
清乾隆皇帝在《題大寧塔》中曾描繪該塔“自遠早見郁迢峣,逼近欲瞻翻不易”。
遼中京大明塔通高80.22米,基座直徑35.6米,為八角形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塔身由下至上,緩緩收分,造型渾厚,工藝精湛,雕刻剛健有力,是國內現存遼代磚塔中少有的建筑藝術珍品。
塔座為須彌座,上部砌出仰蓮瓣。塔身第一層每面嵌鑲浮雕造像,正中鑲成起券佛龕,龕內蓮座上趺坐佛像,姿勢各不相同,佛像兩側為菩薩、力士像,塑像之上砌出華蓋,兩側上方各有飛天一對。每面的轉角柱都砌成塔形,上刻塔銘及佛名。塔上磚雕刀法簡練,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是古代雕塑藝術中的佳作。
作為由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營建并保存完整的重要文化遺產,遼中京大明塔為研究契丹民族史及古代城市建筑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遼中京大明塔遺址,位于赤峰市寧城縣遼中京城遺址內,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
清乾隆皇帝在《題大寧塔》中曾描繪該塔“自遠早見郁迢峣,逼近欲瞻翻不易”。
遼中京大明塔通高80.22米,基座直徑35.6米,為八角形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塔身由下至上,緩緩收分,造型渾厚,工藝精湛,雕刻剛健有力,是國內現存遼代磚塔中少有的建筑藝術珍品。
塔座為須彌座,上部砌出仰蓮瓣。塔身第一層每面嵌鑲浮雕造像,正中鑲成起券佛龕,龕內蓮座上趺坐佛像,姿勢各不相同,佛像兩側為菩薩、力士像,塑像之上砌出華蓋,兩側上方各有飛天一對。每面的轉角柱都砌成塔形,上刻塔銘及佛名。塔上磚雕刀法簡練,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是古代雕塑藝術中的佳作。
作為由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營建并保存完整的重要文化遺產,遼中京大明塔為研究契丹民族史及古代城市建筑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