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宗寺,位于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
清代漠西厄魯特的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襲漠南,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御駕親征,大敗噶爾丹。翌年,康熙親赴多倫諾爾會見漠北喀爾喀3部和漠南四十九旗蒙古王公臺吉(史稱“多倫會盟”),康熙答應了“愿建寺以彰盛典”的請求,由清政府撥款,開始興建匯宗寺。
匯宗寺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殿高15米,坐落在條石基上,殿體前后是包廈。殿分為上下兩層,由20根大梁柱支撐。北殿九九八十一間。整體造型十分精致美觀,殿頂是藍琉璃瓦滾龍脊造型,塑有相比黃金價值的1.5噸金黃色風磨銅廟頂一個、八卦圖一個、羚羊二只,在主殿院落內(nèi)有五層殿院,南北長約750米左右,東西寬約100米。清康熙五十一年春(1712年3月21日)完工。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五月初一,康熙欽賜寺名為“匯宗寺”并題匾額、御書匯宗寺碑文和漢白玉碑一對。用滿、蒙、漢、藏四種文字記載建寺經(jīng)過。
匯宗寺有跳舞場、大山門、天王殿、鐘鼓樓正大殿(上下層)、東西配殿、官倉、佳倉、后殿等。這里是當時口外最大的喇嘛廟,巍然聳立,金碧輝煌,寺內(nèi)曾住有1000余名喇嘛。主殿在清同治年間被燒毀,后集資重建,殿體壯觀與前相同,民國34年(1945)8月,被蘇聯(lián)軍隊火焚。
2001年6月25日,匯宗寺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匯宗寺,位于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
清代漠西厄魯特的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襲漠南,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御駕親征,大敗噶爾丹。翌年,康熙親赴多倫諾爾會見漠北喀爾喀3部和漠南四十九旗蒙古王公臺吉(史稱“多倫會盟”),康熙答應了“愿建寺以彰盛典”的請求,由清政府撥款,開始興建匯宗寺。
匯宗寺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殿高15米,坐落在條石基上,殿體前后是包廈。殿分為上下兩層,由20根大梁柱支撐。北殿九九八十一間。整體造型十分精致美觀,殿頂是藍琉璃瓦滾龍脊造型,塑有相比黃金價值的1.5噸金黃色風磨銅廟頂一個、八卦圖一個、羚羊二只,在主殿院落內(nèi)有五層殿院,南北長約750米左右,東西寬約100米。清康熙五十一年春(1712年3月21日)完工。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五月初一,康熙欽賜寺名為“匯宗寺”并題匾額、御書匯宗寺碑文和漢白玉碑一對。用滿、蒙、漢、藏四種文字記載建寺經(jīng)過。
匯宗寺有跳舞場、大山門、天王殿、鐘鼓樓正大殿(上下層)、東西配殿、官倉、佳倉、后殿等。這里是當時口外最大的喇嘛廟,巍然聳立,金碧輝煌,寺內(nèi)曾住有1000余名喇嘛。主殿在清同治年間被燒毀,后集資重建,殿體壯觀與前相同,民國34年(1945)8月,被蘇聯(lián)軍隊火焚。
2001年6月25日,匯宗寺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