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古城為戰(zhàn)國時期古城,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古城鄉(xiāng)古城村。古城始建于戰(zhàn)國時期,為云中郡治,秦、漢沿用,北魏設云中鎮(zhèn)。古城平面呈不規(guī)則方形,南北1920米,東西1900米,周長約8公里。城墻多已毀壞,僅南墻殘存,其余三面墻尚存殘跡。城墻為夯土筑成,基寬7~11米,殘高3~5米,夯層厚8~12厘米。城中部有建筑遺址,城西南有子城一座。子城平面呈正方形,邊長約130米。
《呼和浩特工業(yè)史》載,云中城的建造工藝采用了板箱式填土夯實筑墻法。城內建造殿舍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有土、木材、石灰、柳編、柴草、石料、磚、瓦和銅鐵等。城外有戰(zhàn)國至北魏時期的墓葬群。古城內文化層厚約1.5米。地表散布有各種磚、瓦、陶片等遺物。古城內曾先后出土過刀幣、布幣,“半兩”“五銖”銅錢和北魏“大代太和八年”的鎏金銅佛像等歷代遺物。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云中古城為戰(zhàn)國時期古城,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古城鄉(xiāng)古城村。古城始建于戰(zhàn)國時期,為云中郡治,秦、漢沿用,北魏設云中鎮(zhèn)。古城平面呈不規(guī)則方形,南北1920米,東西1900米,周長約8公里。城墻多已毀壞,僅南墻殘存,其余三面墻尚存殘跡。城墻為夯土筑成,基寬7~11米,殘高3~5米,夯層厚8~12厘米。城中部有建筑遺址,城西南有子城一座。子城平面呈正方形,邊長約130米。
《呼和浩特工業(yè)史》載,云中城的建造工藝采用了板箱式填土夯實筑墻法。城內建造殿舍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有土、木材、石灰、柳編、柴草、石料、磚、瓦和銅鐵等。城外有戰(zhàn)國至北魏時期的墓葬群。古城內文化層厚約1.5米。地表散布有各種磚、瓦、陶片等遺物。古城內曾先后出土過刀幣、布幣,“半兩”“五銖”銅錢和北魏“大代太和八年”的鎏金銅佛像等歷代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