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福寺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zhèn)桃石山。召廟分為前召和后召,前召建于遼乾統(tǒng)九年(1109),后召名為“真寂之寺”,建筑年代不詳。遼代石窟開鑿在桃石山東南面的陡壁上,分中南北3窟。清代沿石窟門口崖壁唇接一藏傳佛教寺廟,為面闊7間、進深3間的大殿,沿石窟上額接出。殿內雕梁畫棟,精巧秀麗,古樸雄偉。香煙繚繞,幔帳經(jīng)幡紛呈。殿內鑿有3窟,釋迦牟尼涅槃臥像高丈余。除此之外,還有眾多佛像。雕像、石窟與山巒渾然一體。這座山寺,為磚木結構的喇嘛廟,清政府賜名“善福寺”,有清帝御賜“善福寺”匾額。因召廟和石窟連為一體,殿內石窟和造像之間,陳以佛龕香案,柱間掛以幔帳經(jīng)幡。佛殿飛檐滾脊、雕梁畫棟,別具風采,遼代石窟與清代佛殿跨越時間的差異而連在了一起。民國以來,這座古寺曾多次遭受嚴重的破壞。1987年,自治區(qū)政府撥??畎瓷聘K略策M行修復。今統(tǒng)稱為召廟石窟寺。該寺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善福寺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zhèn)桃石山。召廟分為前召和后召,前召建于遼乾統(tǒng)九年(1109),后召名為“真寂之寺”,建筑年代不詳。遼代石窟開鑿在桃石山東南面的陡壁上,分中南北3窟。清代沿石窟門口崖壁唇接一藏傳佛教寺廟,為面闊7間、進深3間的大殿,沿石窟上額接出。殿內雕梁畫棟,精巧秀麗,古樸雄偉。香煙繚繞,幔帳經(jīng)幡紛呈。殿內鑿有3窟,釋迦牟尼涅槃臥像高丈余。除此之外,還有眾多佛像。雕像、石窟與山巒渾然一體。這座山寺,為磚木結構的喇嘛廟,清政府賜名“善福寺”,有清帝御賜“善福寺”匾額。因召廟和石窟連為一體,殿內石窟和造像之間,陳以佛龕香案,柱間掛以幔帳經(jīng)幡。佛殿飛檐滾脊、雕梁畫棟,別具風采,遼代石窟與清代佛殿跨越時間的差異而連在了一起。民國以來,這座古寺曾多次遭受嚴重的破壞。1987年,自治區(qū)政府撥??畎瓷聘K略策M行修復。今統(tǒng)稱為召廟石窟寺。該寺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