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鹿紋金花銀盤,唐代。收藏于赤峰市喀喇沁旗文物管理所,1976年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出土。這件銀盤是窖藏金銀器中制作最精美的一件。高2厘米,口徑46.6厘米。盤口呈葵瓣形,六瓣,沿寬7厘米,每個葵瓣上鏨刻花卉一組?;ɑ軋D案分為兩組,相間排列,形成多重層疊的半曲形紋飾帶。
在銀盤的底部刻有一行楷書,全文為:“朝議大夫使持節(jié)宣州諸軍事守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宣歙池等州都團練觀察處置采石軍等使彭城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臣劉贊進”,共55字。每字僅有兩毫米大小,表明哈達(dá)溝門銀器窖藏是公元八世紀(jì)末期由宣州刺史劉贊在宣歙一帶制作進貢給唐德宗皇帝的貢品。
據(jù)文獻記載,德宗時期國庫空虛,只好依靠各道府州縣進貢度日,劉贊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制作這批精美的金銀器進貢給德宗,以求恩寵。德宗皇帝后來又把這批金銀器回賜給奚王,成為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見證。
臥鹿紋金花銀盤,唐代。收藏于赤峰市喀喇沁旗文物管理所,1976年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出土。這件銀盤是窖藏金銀器中制作最精美的一件。高2厘米,口徑46.6厘米。盤口呈葵瓣形,六瓣,沿寬7厘米,每個葵瓣上鏨刻花卉一組?;ɑ軋D案分為兩組,相間排列,形成多重層疊的半曲形紋飾帶。
在銀盤的底部刻有一行楷書,全文為:“朝議大夫使持節(jié)宣州諸軍事守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宣歙池等州都團練觀察處置采石軍等使彭城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臣劉贊進”,共55字。每字僅有兩毫米大小,表明哈達(dá)溝門銀器窖藏是公元八世紀(jì)末期由宣州刺史劉贊在宣歙一帶制作進貢給唐德宗皇帝的貢品。
據(jù)文獻記載,德宗時期國庫空虛,只好依靠各道府州縣進貢度日,劉贊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制作這批精美的金銀器進貢給德宗,以求恩寵。德宗皇帝后來又把這批金銀器回賜給奚王,成為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