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眼窯,又阿爾寨石窟、阿爾寨烏蘭素,位于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東北部。石窯建在一平地上凸起的紅色砂質巖山包上。山之四周為陡峭的崖壁,其上鑿出石窟及佛塔。山頂上有3座建筑遺址,用長方形石條或磚砌墻,面積均100平方米左右。其中有一寺廟遺址,是元代守衛(wèi)此地的賀希格騰部首領所建的神祗廟。
明崇禎元年(1628),察哈爾部林丹汗鎮(zhèn)壓右翼三萬叛亂時,于此交戰(zhàn),寺廟及石窟被毀,從此廢棄。遣址周圍散布著琉璃瓦當、灰陶獸頭瓦當、磚等。山坡上也散布著殘磚斷瓦及各色瓷片,其中青花瓷為明末萬歷至崇禎時期所制造。
該石窟山原有108個窯,因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多數石窟倒塌埋陷,現存50余眼。石窟的構造多為長方形,分大、中、小三種(如上圖)。其中最大的一座石窟現已倒塌,面積約25平方米,位于面南石崖之正中,門前有石階通于山下;中型石窟,面積一般為20平方米,高約2米,大多有壁畫、拱形門,四壁平直,正壁上有佛龕。有的窟室頂部黨中央雕鑿蓮花藻井,周圍雕刻著方格。每格內繪出佛像及各種圖案。有的窟頂鑿有迭澀的方形藻井;小型石窟,面積約9平方米,多分布于山之東西兩側。石窟中有佛教內容的壁畫。壁畫周圍有藏文題記和回鶻蒙文榜題。有的窟為套間結構。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百眼窯,又阿爾寨石窟、阿爾寨烏蘭素,位于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東北部。石窯建在一平地上凸起的紅色砂質巖山包上。山之四周為陡峭的崖壁,其上鑿出石窟及佛塔。山頂上有3座建筑遺址,用長方形石條或磚砌墻,面積均100平方米左右。其中有一寺廟遺址,是元代守衛(wèi)此地的賀希格騰部首領所建的神祗廟。
明崇禎元年(1628),察哈爾部林丹汗鎮(zhèn)壓右翼三萬叛亂時,于此交戰(zhàn),寺廟及石窟被毀,從此廢棄。遣址周圍散布著琉璃瓦當、灰陶獸頭瓦當、磚等。山坡上也散布著殘磚斷瓦及各色瓷片,其中青花瓷為明末萬歷至崇禎時期所制造。
該石窟山原有108個窯,因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多數石窟倒塌埋陷,現存50余眼。石窟的構造多為長方形,分大、中、小三種(如上圖)。其中最大的一座石窟現已倒塌,面積約25平方米,位于面南石崖之正中,門前有石階通于山下;中型石窟,面積一般為20平方米,高約2米,大多有壁畫、拱形門,四壁平直,正壁上有佛龕。有的窟室頂部黨中央雕鑿蓮花藻井,周圍雕刻著方格。每格內繪出佛像及各種圖案。有的窟頂鑿有迭澀的方形藻井;小型石窟,面積約9平方米,多分布于山之東西兩側。石窟中有佛教內容的壁畫。壁畫周圍有藏文題記和回鶻蒙文榜題。有的窟為套間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