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溝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蘑菇窯子鄉(xiāng),在大青山西段,這里是一個小盆地,四周高山矗立,樹林茂密,地形十分險要。
民國28—30年(1939—1941),李井泉、姚喆等領導的八路軍大青山支隊司令部、中共綏遠省委等機關駐扎于此。當時,這個閉塞的小村莊只有5戶人家,20余口人。司令部設在村西南臺地上一處斜土坡挖坑搭就的窩棚里,內長10.04米,寬4.5米,李井泉、姚喆曾住在這里,當年姚喆用過的油燈架和火盆、室外被當作辦公桌椅的一扇磨盤和一個樹墩仍完好地保存著。
村南山坡搭起的兩排窩棚,是省委和綏察行署的駐地,村北的半山腰,挖有一排窯洞,居高臨下,視野開闊,這是警衛(wèi)連的駐地。鉆天溝的四間窩棚是李井泉政委和無線電臺的駐地,兵工修械所、衛(wèi)生所設在樹木茂密的南山榆樹溝,村中設有供銷社、食堂,還辦有教導隊,村當中一棵300余年的大榆樹下是課堂。1964年,得勝溝司令部遺址被列為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得勝溝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蘑菇窯子鄉(xiāng),在大青山西段,這里是一個小盆地,四周高山矗立,樹林茂密,地形十分險要。
民國28—30年(1939—1941),李井泉、姚喆等領導的八路軍大青山支隊司令部、中共綏遠省委等機關駐扎于此。當時,這個閉塞的小村莊只有5戶人家,20余口人。司令部設在村西南臺地上一處斜土坡挖坑搭就的窩棚里,內長10.04米,寬4.5米,李井泉、姚喆曾住在這里,當年姚喆用過的油燈架和火盆、室外被當作辦公桌椅的一扇磨盤和一個樹墩仍完好地保存著。
村南山坡搭起的兩排窩棚,是省委和綏察行署的駐地,村北的半山腰,挖有一排窯洞,居高臨下,視野開闊,這是警衛(wèi)連的駐地。鉆天溝的四間窩棚是李井泉政委和無線電臺的駐地,兵工修械所、衛(wèi)生所設在樹木茂密的南山榆樹溝,村中設有供銷社、食堂,還辦有教導隊,村當中一棵300余年的大榆樹下是課堂。1964年,得勝溝司令部遺址被列為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