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基督教的傳入與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19-02-19 【字體:
  •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紀的巴勒斯坦?;浇绦欧钪饕d基督,基督的譯文為救世主,因此基督教奉耶穌為救世主。其要義是,在天上的父神為拯救世界上的罪人,將他的獨生子耶穌于公元1年(公元與耶穌的降生年有46年的誤差)降生在猶太地的伯利恒(道成肉身),在世界上傳揚上帝的存在和救贖世人的計劃。

    耶穌在世33歲,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用他的血替世人贖罪,3天后復活升天,并將再次降臨世界,以拯救信他之人的靈魂,所以基督教又稱耶穌教。耶穌被釘死后由他的門徒創(chuàng)立了教會?;浇绦叛錾系蹌?chuàng)造并主宰世界,認為人類始祖違神禁令就犯了罪,“罪的代價乃是死”,不能進神的國度,只有信仰上帝并接受其兒子耶穌基督的救恩,才能獲救,并死后靈魂上天堂?;浇桃浴妒ソ洝窞榻浀洌切叛龅闹饕罁?,認為《圣經》是在上帝的默示下由使徒寫成的。圣經分為《新約全書》和《舊約全書》,認為圣經是上帝與世人立的約。全書共66卷,基督教的教義、教規(guī)、教禮、宗教道德、信條、教訓,都記在里邊。

    初期基督教徒大都是平民和奴隸,受到羅馬帝國統(tǒng)治者殘酷的迫害,后因主張順服君王和主人,羅馬帝國對之改變態(tài)度,并于4世紀初定為國教。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公元1054年,基督教分化為東西兩派,東教會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自稱為“正教”,即東正教;西教派以羅馬為中心,自稱為公教,即天主教。公元1517年,西教派又發(fā)生反對教皇封建統(tǒng)治的宗教改革運動,由馬丁路德分化出脫離天主教會的宗教,稱之為新教。在中國通常把新教專指為基督教。因為基督教信奉耶穌為基督,所以基督教亦稱為耶穌教。

    基督教在內蒙古自治區(qū)的發(fā)展演變,是同中國社會歷史的變化相關聯(lián)的。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反抗西方侵略的暴動,把基督教也卷了進去,并觸動了基督教的傳教事業(yè)。所以義和團運動以前,是基督教在內蒙古的傳入和發(fā)展初期,運動之后是基督教在全區(qū)迅速恢復和擴展的時期。日軍侵華期間,各教會組織普遍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解放戰(zhàn)爭時期,由于全面爆發(fā)了內戰(zhàn),教會經歷了復興、應變、撤退三個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基督教開辦的教辦事業(yè)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有:救嬰、教育、醫(yī)療、戒毒、賑災等。特別是民國17年(1928年)前后,綏遠省遭大旱災。教會與華洋義賑會成立平糶局,設立粥場放飯。通過上述活動,不僅引進了西方文化,而且也擴大了基督教的影響,從而使基督教的傳播工作也得到了較迅速的發(fā)展。

    相對全國其他地區(qū)而言,基督教傳入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時間比較晚?;浇淘趦让晒抛灾螀^(qū)建起宣教師駐地的年代分別是:“歸化廳在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包頭鎮(zhèn)在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豐鎮(zhèn)在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薩拉齊在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扒子補隆在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赤峰在民國元年(1912年)?!?span lang="EN-US">

    最早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英國傳教士戴迪生到包頭鎮(zhèn)沙爾沁村傳教,教點設在村西街侯記院內。清光緒八年(1882年),瑞典傳教師鄂必格夫婦到薩拉齊鎮(zhèn)(今包頭市土默特右旗)的沙爾沁傳教;凊光緒十二年(1886年),英國內地會宣教師華國祥來歸化廳(今呼和浩特市)建立了駐扎地耶穌堂,租賃水渠巷永寧號院內的房子開設教堂,后又在東順城街租房設立醫(yī)院。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宣教師在包頭鎮(zhèn)(今包頭市)建立了駐扎地。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瑞典國教士鄂禮順到歸化城接辦教會,創(chuàng)立美國宣道會,與耶穌堂并存,與此同時瑞典協(xié)同會牧師喜理?雅格遜奉歸化城美國宣道會之命,在德勝堡設堂傳教,后遷入豐鎮(zhèn)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歐洲一些國家的傳教士60余人先后來到歸化城傳教,因而傳教范圍逐漸擴大,推及到四鄰旗縣、鄉(xiāng)鎮(zhèn),如托克托縣、和林格爾、清水河、卓子山、涼城等地。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美籍瑞典人費安河(又稱費爾靈頓)在原五原縣的大佘太、扒子補隆傳教(今烏拉特前旗的新安鎮(zhèn)),并建立了教堂。

    甲午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政治瓜分、經濟掠奪和教會勢力的擴張,造成了中華民族的信仰、民族、生存三大危機。

    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日趨激烈,終于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爆發(fā)了義和團運動。在內蒙古的義和團運動,主要矛頭對準了外國傳入的天主教會和基督教會,所以出現(xiàn)了焚教堂、殺外國人和殘害信徒。如義和團1000余人在大佘太攻擊焚燒教堂。與費安河同在大佘太、扒子補隆傳教的4名牧師:沙立、曾脫、安得生、卡拉辣都被殺害,只有費安河只身逃往俄國,一些教徒也遭殺害。其余各地的教會,如托克托縣、歸化廳、薩拉齊、包頭等地的教會也遭到了同樣的厄運,傳教士除少數被殺外,大部分逃匿外地或回國。所以,義和團運動給基督教的傳播造成了災難性的破壞。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后,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倉皇西逃。同時下詔全國剿滅義和團,保護教堂,“保護教士,安輯教民,痛懲拳匪”,這樣不僅使基督教在北方內地的傳播合法化,而且還得到了清政府的保護。

    隨著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外國傳教士紛紛返回并依靠外國勢力,要求清政府賠償損失(當時叫“辦教案”)。如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將原五原縣東達拉特旗的425頃土地,賠給了費安河牧師,這樣不僅解決了傳教的經費,也使基督教的傳播更加合法化。致使當時在扒子補隆的教會成為全區(qū)較大的教會,并向包頭、臨河、陜壩等地迅速延伸擴展。與此同時,瑞典國的牧師鄂畢格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返回薩拉齊(今土默特右旗),也大興土木興建教堂、救嬰院等附屬建筑和設置附屬機構。同時在辦教案過程中,教會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賠償和撫恤。在此背景下,唯一沒有對中國出兵和輸入鴉片的瑞典國(而且后期教會還建立了戒毒所),也取得了英國和美國的同意,迅速涌進了內蒙古的地域,除迅猛地擴展了傳教范圍外,還逐步地取代了英國等西歐國家的傳教權。所以內蒙古的內地會,最后是以瑞典的內地會為主,多數外國人的教會都隸屬于瑞典國的內地會。

    所以叫“內地會”,是因為清政府允許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內地傳播,同時因為瑞典的內地會取得了英國內地會的同意,協(xié)同英國在內地傳教,所以內地會也叫“協(xié)同會”。瑞典的內地會總部設在瑞典,又由于是受瑞典國內地會的差遣傳教,所以內地會又稱“西差會”。

    瑞典國是一個不具侵略性質的國家,它不僅沒有參加八國聯(lián)軍,而且360余年前就與中國海運通商,至今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并于20068月用其仿造360年前的商船“哥德堡號”訪問中國。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從1993年開始,瑞典的基督教總會曾先后多次派團來內蒙古參觀訪問。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以前是基督教在中國的傳入初期。同年義和團運動之后,至民國24年(1935年),是在全區(qū)迅猛發(fā)展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內蒙古地區(qū)后,除未占領區(qū)外,多數基督教教會是蕭條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是內地會基督教堂的撤退衰敗階段。例如赤峰市的基督教會是民國36年(1947年)被沒收教產,解散教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隨著自治、自養(yǎng)、自傳的“三自”愛國運動會的興起,各地基督教教會先后脫離了外國教會的控制。

    “文化大革命”時期,基督教被定為非法組織,所以教會活動處于停頓狀態(tài)。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區(qū)基督教組織才逐步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各盟(市)、旗(縣)先后建立了自傳、自養(yǎng)、自治的“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基督教協(xié)會。在兩會的組織領導下,自治區(qū)的基督教有序地進行著宗教活動。

     

上一篇:
天主教的分布
下一篇:
自治區(qū)宗教機構(1947—2008)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基督教的傳入與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19-02-19 來源:《宗教志>>第六篇 基督教>>第一章沿革>>第一節(jié)傳入與發(fā)展》        【字體:
  •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紀的巴勒斯坦。基督教信奉主耶穌基督,基督的譯文為救世主,因此基督教奉耶穌為救世主。其要義是,在天上的父神為拯救世界上的罪人,將他的獨生子耶穌于公元1年(公元與耶穌的降生年有46年的誤差)降生在猶太地的伯利恒(道成肉身),在世界上傳揚上帝的存在和救贖世人的計劃。

    耶穌在世33歲,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用他的血替世人贖罪,3天后復活升天,并將再次降臨世界,以拯救信他之人的靈魂,所以基督教又稱耶穌教。耶穌被釘死后由他的門徒創(chuàng)立了教會?;浇绦叛錾系蹌?chuàng)造并主宰世界,認為人類始祖違神禁令就犯了罪,“罪的代價乃是死”,不能進神的國度,只有信仰上帝并接受其兒子耶穌基督的救恩,才能獲救,并死后靈魂上天堂?;浇桃浴妒ソ洝窞榻浀?,是信仰的主要依據,認為《圣經》是在上帝的默示下由使徒寫成的。圣經分為《新約全書》和《舊約全書》,認為圣經是上帝與世人立的約。全書共66卷,基督教的教義、教規(guī)、教禮、宗教道德、信條、教訓,都記在里邊。

    初期基督教徒大都是平民和奴隸,受到羅馬帝國統(tǒng)治者殘酷的迫害,后因主張順服君王和主人,羅馬帝國對之改變態(tài)度,并于4世紀初定為國教。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公元1054年,基督教分化為東西兩派,東教會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自稱為“正教”,即東正教;西教派以羅馬為中心,自稱為公教,即天主教。公元1517年,西教派又發(fā)生反對教皇封建統(tǒng)治的宗教改革運動,由馬丁路德分化出脫離天主教會的宗教,稱之為新教。在中國通常把新教專指為基督教。因為基督教信奉耶穌為基督,所以基督教亦稱為耶穌教。

    基督教在內蒙古自治區(qū)的發(fā)展演變,是同中國社會歷史的變化相關聯(lián)的。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反抗西方侵略的暴動,把基督教也卷了進去,并觸動了基督教的傳教事業(yè)。所以義和團運動以前,是基督教在內蒙古的傳入和發(fā)展初期,運動之后是基督教在全區(qū)迅速恢復和擴展的時期。日軍侵華期間,各教會組織普遍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解放戰(zhàn)爭時期,由于全面爆發(fā)了內戰(zhàn),教會經歷了復興、應變、撤退三個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基督教開辦的教辦事業(yè)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有:救嬰、教育、醫(yī)療、戒毒、賑災等。特別是民國17年(1928年)前后,綏遠省遭大旱災。教會與華洋義賑會成立平糶局,設立粥場放飯。通過上述活動,不僅引進了西方文化,而且也擴大了基督教的影響,從而使基督教的傳播工作也得到了較迅速的發(fā)展。

    相對全國其他地區(qū)而言,基督教傳入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時間比較晚?;浇淘趦让晒抛灾螀^(qū)建起宣教師駐地的年代分別是:“歸化廳在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包頭鎮(zhèn)在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豐鎮(zhèn)在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薩拉齊在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扒子補隆在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赤峰在民國元年(1912年)?!?span lang="EN-US">

    最早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英國傳教士戴迪生到包頭鎮(zhèn)沙爾沁村傳教,教點設在村西街侯記院內。清光緒八年(1882年),瑞典傳教師鄂必格夫婦到薩拉齊鎮(zhèn)(今包頭市土默特右旗)的沙爾沁傳教;凊光緒十二年(1886年),英國內地會宣教師華國祥來歸化廳(今呼和浩特市)建立了駐扎地耶穌堂,租賃水渠巷永寧號院內的房子開設教堂,后又在東順城街租房設立醫(yī)院。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宣教師在包頭鎮(zhèn)(今包頭市)建立了駐扎地。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瑞典國教士鄂禮順到歸化城接辦教會,創(chuàng)立美國宣道會,與耶穌堂并存,與此同時瑞典協(xié)同會牧師喜理?雅格遜奉歸化城美國宣道會之命,在德勝堡設堂傳教,后遷入豐鎮(zhèn)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歐洲一些國家的傳教士60余人先后來到歸化城傳教,因而傳教范圍逐漸擴大,推及到四鄰旗縣、鄉(xiāng)鎮(zhèn),如托克托縣、和林格爾、清水河、卓子山、涼城等地。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美籍瑞典人費安河(又稱費爾靈頓)在原五原縣的大佘太、扒子補隆傳教(今烏拉特前旗的新安鎮(zhèn)),并建立了教堂。

    甲午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政治瓜分、經濟掠奪和教會勢力的擴張,造成了中華民族的信仰、民族、生存三大危機。

    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日趨激烈,終于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爆發(fā)了義和團運動。在內蒙古的義和團運動,主要矛頭對準了外國傳入的天主教會和基督教會,所以出現(xiàn)了焚教堂、殺外國人和殘害信徒。如義和團1000余人在大佘太攻擊焚燒教堂。與費安河同在大佘太、扒子補隆傳教的4名牧師:沙立、曾脫、安得生、卡拉辣都被殺害,只有費安河只身逃往俄國,一些教徒也遭殺害。其余各地的教會,如托克托縣、歸化廳、薩拉齊、包頭等地的教會也遭到了同樣的厄運,傳教士除少數被殺外,大部分逃匿外地或回國。所以,義和團運動給基督教的傳播造成了災難性的破壞。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后,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倉皇西逃。同時下詔全國剿滅義和團,保護教堂,“保護教士,安輯教民,痛懲拳匪”,這樣不僅使基督教在北方內地的傳播合法化,而且還得到了清政府的保護。

    隨著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外國傳教士紛紛返回并依靠外國勢力,要求清政府賠償損失(當時叫“辦教案”)。如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將原五原縣東達拉特旗的425頃土地,賠給了費安河牧師,這樣不僅解決了傳教的經費,也使基督教的傳播更加合法化。致使當時在扒子補隆的教會成為全區(qū)較大的教會,并向包頭、臨河、陜壩等地迅速延伸擴展。與此同時,瑞典國的牧師鄂畢格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返回薩拉齊(今土默特右旗),也大興土木興建教堂、救嬰院等附屬建筑和設置附屬機構。同時在辦教案過程中,教會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賠償和撫恤。在此背景下,唯一沒有對中國出兵和輸入鴉片的瑞典國(而且后期教會還建立了戒毒所),也取得了英國和美國的同意,迅速涌進了內蒙古的地域,除迅猛地擴展了傳教范圍外,還逐步地取代了英國等西歐國家的傳教權。所以內蒙古的內地會,最后是以瑞典的內地會為主,多數外國人的教會都隸屬于瑞典國的內地會。

    所以叫“內地會”,是因為清政府允許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內地傳播,同時因為瑞典的內地會取得了英國內地會的同意,協(xié)同英國在內地傳教,所以內地會也叫“協(xié)同會”。瑞典的內地會總部設在瑞典,又由于是受瑞典國內地會的差遣傳教,所以內地會又稱“西差會”。

    瑞典國是一個不具侵略性質的國家,它不僅沒有參加八國聯(lián)軍,而且360余年前就與中國海運通商,至今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并于20068月用其仿造360年前的商船“哥德堡號”訪問中國。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從1993年開始,瑞典的基督教總會曾先后多次派團來內蒙古參觀訪問。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以前是基督教在中國的傳入初期。同年義和團運動之后,至民國24年(1935年),是在全區(qū)迅猛發(fā)展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內蒙古地區(qū)后,除未占領區(qū)外,多數基督教教會是蕭條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是內地會基督教堂的撤退衰敗階段。例如赤峰市的基督教會是民國36年(1947年)被沒收教產,解散教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隨著自治、自養(yǎng)、自傳的“三自”愛國運動會的興起,各地基督教教會先后脫離了外國教會的控制。

    “文化大革命”時期,基督教被定為非法組織,所以教會活動處于停頓狀態(tài)。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區(qū)基督教組織才逐步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各盟(市)、旗(縣)先后建立了自傳、自養(yǎng)、自治的“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基督教協(xié)會。在兩會的組織領導下,自治區(qū)的基督教有序地進行著宗教活動。

     

上一篇:
下一篇: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區(qū)情網》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