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節(jié)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jié)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敖包的來源,有這樣的傳說:從前一個夏天夜里,一個坐騾子轎車的女子,出現于一個村莊,她哭哭啼啼地大鬧不休,并招來了暴風驟雨,使整個村莊人心惶惶,不得安寧。到了冬天,人們打冰洞取水時,洞口就出現了一個披頭散發(fā)的女人頭,嚇得人們舍棄水桶慌忙跑回,同時,鬧起大風大雪,人們也不得安寧。村里請薩滿,憑法力捉住作怪的妖女,將其頭部壓在石頭及土堆下面。人們深恐其日后抬起頭來再行作怪,故經過這里時,都要運上一塊石頭,以增加分量。久而久之,形成了“敖包”(堆積之意)。為防其日后為患,因而又定期祭祀,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祭敖包,一般在每年六月間選擇吉日進行。有一個姓氏的敖包,還有同“莫昆”、蘇木(旗)的敖包。如巴彥胡碩山敖包,每年由鄂溫克族自治旗全旗去祭;伊敏河東莫和爾圖近處的敖包,是由涂格敦姓氏的人們主祭;查干套拉蓋敖包,則由杜拉爾姓氏的人們主祭。
另有一種敖包是薩滿死后,在其所葬之地上蓋的敖包。其子弟或信仰者,每年進行祭祀。這樣的敖包叫“前達尼”敖包。其他敖包叫地方的敖包,行祭是對山神、水神的祭祀。
由旗祭的敖包,其祭物由鄂溫克族自治旗全旗人攤派,由氏族或莫昆主祭的費用,則分別由氏族和莫昆負擔。過去,這種收集的祭物,一般都有剩余,主要是牛、羊等牲畜,由指定的人們代放。留作下年祭祀之用。這種牲畜叫“扎斯”。對寄放扎斯的人,也給予一定的報酬,即從所繁殖的牲畜中支出。當臨到祭敖包時,也有自愿提供牲畜的人。富裕的人家,有的一次拿出數只羊供祭用。
祭敖包的程序,一般是先賽馬,然后念經,再進行摔跤和射箭等文體娛活動。最后宴會歌舞,是鄂溫克族自治旗鄂溫克人的盛會。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敖包節(jié)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jié)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敖包的來源,有這樣的傳說:從前一個夏天夜里,一個坐騾子轎車的女子,出現于一個村莊,她哭哭啼啼地大鬧不休,并招來了暴風驟雨,使整個村莊人心惶惶,不得安寧。到了冬天,人們打冰洞取水時,洞口就出現了一個披頭散發(fā)的女人頭,嚇得人們舍棄水桶慌忙跑回,同時,鬧起大風大雪,人們也不得安寧。村里請薩滿,憑法力捉住作怪的妖女,將其頭部壓在石頭及土堆下面。人們深恐其日后抬起頭來再行作怪,故經過這里時,都要運上一塊石頭,以增加分量。久而久之,形成了“敖包”(堆積之意)。為防其日后為患,因而又定期祭祀,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祭敖包,一般在每年六月間選擇吉日進行。有一個姓氏的敖包,還有同“莫昆”、蘇木(旗)的敖包。如巴彥胡碩山敖包,每年由鄂溫克族自治旗全旗去祭;伊敏河東莫和爾圖近處的敖包,是由涂格敦姓氏的人們主祭;查干套拉蓋敖包,則由杜拉爾姓氏的人們主祭。
另有一種敖包是薩滿死后,在其所葬之地上蓋的敖包。其子弟或信仰者,每年進行祭祀。這樣的敖包叫“前達尼”敖包。其他敖包叫地方的敖包,行祭是對山神、水神的祭祀。
由旗祭的敖包,其祭物由鄂溫克族自治旗全旗人攤派,由氏族或莫昆主祭的費用,則分別由氏族和莫昆負擔。過去,這種收集的祭物,一般都有剩余,主要是牛、羊等牲畜,由指定的人們代放。留作下年祭祀之用。這種牲畜叫“扎斯”。對寄放扎斯的人,也給予一定的報酬,即從所繁殖的牲畜中支出。當臨到祭敖包時,也有自愿提供牲畜的人。富裕的人家,有的一次拿出數只羊供祭用。
祭敖包的程序,一般是先賽馬,然后念經,再進行摔跤和射箭等文體娛活動。最后宴會歌舞,是鄂溫克族自治旗鄂溫克人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