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冠飾是蒙古族由來已久的習慣。冠飾包括冠、頭飾和頭巾。冠指帽子,蒙古族帽子的種類很多。男子,夏季多戴鴨舌帽,冬季多戴各種羊皮、狐皮帽。男帽的顏色多為藍、黑褐色。女子在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帽,但平時婦女不戴帽,多用紅、綠等顏色的長綢子把頭纏上,這就是頭巾。
蒙古族善騎射、放牧和狩獵,戴帽初為御寒、防風沙之用。隨著社會的繁榮和經濟文化的昌達,帽冠便有了特殊的含義,從帽冠上可顯現出尊卑貴賤之分。例如,鷹冠、顧固冠等。
棲鷹冠
棲鷹冠是蒙古族冠飾中最具特色且歷史悠久的一種冠飾。這種冠飾因整體像一只鷹而得此名。其中心部位、兩旁的護耳和長而寬的后部分別像鷹的身體、雙翅和長尾。關于棲鷹冠的記載在史書中很常見。例如《多桑蒙古史》中記載:“鷹冠乃邊上微凸,有系帶,后部像樹葉般長而寬”。以后,棲鷹冠廣泛流行在各部族中,有了很多變體。如在喀爾喀、布里亞特部族當中出現的一些冠飾就是在棲鷹冠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
顧固冠
顧固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在《蒙古秘史》中蒙古語稱“孛黑塔”,漢文史籍稱固姑冠、故姑冠或罟罟冠。是一種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艷麗首飾,能顯示出婦女的身份貴賤和社會地位。例如地位高的婦女一般用孔雀毛、野雞尾毛的高冠,以樺樹皮圍合縫制,成長筒形,高約一尺,頂部為四邊形,上面包裹著五顏六色的綢緞,綴有各種寶石,如琥珀、串珠、玉片等,制作精美,絢麗多彩。元代后,這種首飾失傳。但在已發(fā)掘的元代蒙古貴族陵墓中,多有顧固冠出土,其形式多樣,各具特色,反映了元代蒙古民族精湛的工藝水平。
布里亞特紅纓帽
布里亞特的紅纓帽在保留鷹冠基本式樣的同時還有著自身獨特的韻意。布里亞特的紅纓帽以帽頂象征太陽,帽纓象征陽光。并且以帽子上縫制的橫線的多少來代表父系氏族姓氏的多少。這是為了尊重和紀念部族聯(lián)盟。因此,布里亞特的紅纓帽保留著部落和姓氏的特點,布里亞特蒙古人忌諱帽子上的橫線縫制得不正,認為這種帽子沒有顯示出氏族的象征而拒絕戴用。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佩戴冠飾是蒙古族由來已久的習慣。冠飾包括冠、頭飾和頭巾。冠指帽子,蒙古族帽子的種類很多。男子,夏季多戴鴨舌帽,冬季多戴各種羊皮、狐皮帽。男帽的顏色多為藍、黑褐色。女子在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帽,但平時婦女不戴帽,多用紅、綠等顏色的長綢子把頭纏上,這就是頭巾。
蒙古族善騎射、放牧和狩獵,戴帽初為御寒、防風沙之用。隨著社會的繁榮和經濟文化的昌達,帽冠便有了特殊的含義,從帽冠上可顯現出尊卑貴賤之分。例如,鷹冠、顧固冠等。
棲鷹冠
棲鷹冠是蒙古族冠飾中最具特色且歷史悠久的一種冠飾。這種冠飾因整體像一只鷹而得此名。其中心部位、兩旁的護耳和長而寬的后部分別像鷹的身體、雙翅和長尾。關于棲鷹冠的記載在史書中很常見。例如《多桑蒙古史》中記載:“鷹冠乃邊上微凸,有系帶,后部像樹葉般長而寬”。以后,棲鷹冠廣泛流行在各部族中,有了很多變體。如在喀爾喀、布里亞特部族當中出現的一些冠飾就是在棲鷹冠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
顧固冠
顧固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在《蒙古秘史》中蒙古語稱“孛黑塔”,漢文史籍稱固姑冠、故姑冠或罟罟冠。是一種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艷麗首飾,能顯示出婦女的身份貴賤和社會地位。例如地位高的婦女一般用孔雀毛、野雞尾毛的高冠,以樺樹皮圍合縫制,成長筒形,高約一尺,頂部為四邊形,上面包裹著五顏六色的綢緞,綴有各種寶石,如琥珀、串珠、玉片等,制作精美,絢麗多彩。元代后,這種首飾失傳。但在已發(fā)掘的元代蒙古貴族陵墓中,多有顧固冠出土,其形式多樣,各具特色,反映了元代蒙古民族精湛的工藝水平。
布里亞特紅纓帽
布里亞特的紅纓帽在保留鷹冠基本式樣的同時還有著自身獨特的韻意。布里亞特的紅纓帽以帽頂象征太陽,帽纓象征陽光。并且以帽子上縫制的橫線的多少來代表父系氏族姓氏的多少。這是為了尊重和紀念部族聯(lián)盟。因此,布里亞特的紅纓帽保留著部落和姓氏的特點,布里亞特蒙古人忌諱帽子上的橫線縫制得不正,認為這種帽子沒有顯示出氏族的象征而拒絕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