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炒米,蒙語叫做“蒙古勒巴達”,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經過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對上酸奶和白糖等攪拌,解餓又解渴,清香爽口,是別具風味的傳統(tǒng)食品。炒米是大多數(shù)牧民的早飯,再配上加入酥油和少許青鹽的奶茶。牧民外出放牧,都隨身攜帶一小袋炒米。到了中午,煮好奶茶,泡上炒米,邊吃邊喝,十分方便。
做得好的炒米,顏色金黃而不焦,米粒酥脆而不硬由于經過水的浸泡,糜子皮表層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滲透到米粒中,增加了炒米中維生素的含量。又由于蒸炒后迅速冷卻干燥,使糊化后的淀粉凝固在原有狀態(tài)。
由于炒米不易使人發(fā)胖,所以加上“去脂牛奶”食用的話就是一頓減肥餐了。
蒙古族同胞素有“暖穿皮子,飽吃糜子”之說,由于炒米的含水量低,干燥耐貯存,而且方便攜帶,不易霉腐變質,尤其適應牧區(qū)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中,牧民們出牧、行獵,炒米是常見的必備食品之一。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蒙古炒米,蒙語叫做“蒙古勒巴達”,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經過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對上酸奶和白糖等攪拌,解餓又解渴,清香爽口,是別具風味的傳統(tǒng)食品。炒米是大多數(shù)牧民的早飯,再配上加入酥油和少許青鹽的奶茶。牧民外出放牧,都隨身攜帶一小袋炒米。到了中午,煮好奶茶,泡上炒米,邊吃邊喝,十分方便。
做得好的炒米,顏色金黃而不焦,米粒酥脆而不硬由于經過水的浸泡,糜子皮表層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滲透到米粒中,增加了炒米中維生素的含量。又由于蒸炒后迅速冷卻干燥,使糊化后的淀粉凝固在原有狀態(tài)。
由于炒米不易使人發(fā)胖,所以加上“去脂牛奶”食用的話就是一頓減肥餐了。
蒙古族同胞素有“暖穿皮子,飽吃糜子”之說,由于炒米的含水量低,干燥耐貯存,而且方便攜帶,不易霉腐變質,尤其適應牧區(qū)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中,牧民們出牧、行獵,炒米是常見的必備食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