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達斡爾族飲食習俗

發(fā)布時間:2014-12-14 【字體:
  •  

    達斡爾族飲食習俗是在多種經(jīng)營生產(chǎn)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達斡爾族歷史上以農(nóng)牧為主,并從事狩獵、漁業(yè)、采集等多種經(jīng)營,因此形成了既保留有烹飪野生獸禽肉、魚類和野菜的古老的飲食習俗,又具有以米面為主、肉乳蔬菜為輔的農(nóng)牧文化特色的飲食習俗。達斡爾人的飲食種類很多,做出的菜肴、米面食品達上百種,形成了品味多樣、注重原味和主副食搭配得當?shù)奶厣?/FONT>

    一、主食

    達斡爾族的主食以米、面為主。達斡爾族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種植稷子、蕎麥、燕麥、黃黏米、玉米、小米、蘇子等作物,這些農(nóng)作物構(gòu)成了達斡爾族主食烹飪原料的來源。

    (一)米食

    達斡爾族的傳統(tǒng)米食多為稷子米,達斡爾語稱“忙格勒莫”。稷子有兩種不同的加工方法:其一,將稷子在鍋里蒸沸炕干后碾成米,達斡爾語稱“敖斯莫”,這種米已失去粘性,有輕微糊味,適做干飯或鮮牛奶粥。其中“敖斯莫布達”(稷子米干飯)制作過程是,先在鍋里倒進涼水,等水燒開后下米,然后用笊籬撈出來再蒸。也有的干飯加上蕓豆,食用時可拌鮮牛奶或酸牛奶。稷子米干飯清香可口,營養(yǎng)豐富,是達斡爾人喜愛的日常主食之一。其二,將未經(jīng)蒸沸炕干的稷子碾成米,達斡爾語稱“?;保@種米稍有粘性,也可以做干飯,但是多用它做牛奶熬的稠粥,即“拉里”?!袄铩笔怯灭⒆用准优D贪境傻某碇啵秤脮r拌上黃油或白糖?!袄铩毕闾鹂煽冢瑺I養(yǎng)豐富,除了用稷子米做的“希基莫拉里”以外,還用蕎麥臍子做“尼基拉里”,用牛犢出生后頭三四天擠出的牛奶做“瓦日勒·拉里”(初乳稠粥)。頭幾天的牛奶比較稠、奶油含量高,積存的牛奶開始變酸。因此,“瓦日勒·拉里”具有香、酸、甜的味道,特別爽口。在吃“瓦日勒·拉里”時,還要請親戚鄰居前來共享,以示親鄰和睦、牛畜興旺?;槎Y時也有吃“拉里”的習俗,在婚禮的前幾天,新郎要到岳父母家舉行吃“拉里”的儀式。屆時,岳父母家請一位兒女雙全的婦女來主持,讓新郎新娘坐在飯桌對面互相給對方喂“拉里”,表示婚后夫妻二人的感情像稠粥一樣如膠似漆。所以說“拉里”是達斡爾人別具風味又具有禮儀內(nèi)涵的食品。

    其他米食還有:蕎麥米是把蕎麥在鍋里蒸沸,經(jīng)炕干后碾成的米,達斡爾語稱“阿勒莫”,蕎麥米磨成粉過羅后,留在羅上粒狀的部分,即是“蕎麥臍子”,達斡爾語稱“尼基”,用做酸奶稠粥,吃時拌黃油和糖,是達斡爾人的上等食品。另外蕎麥米可與稷子米或小米做二米干飯,亦可做酸奶蕎麥米粥,年節(jié)的時候吃完肉食后,以酸奶蕎麥米粥充夜宵。蕎麥米還可做狍子肉粥,味美可口。把燕麥炕干后碾成米,可做燕麥米鮮奶粥和燕麥米狍子肉粥,這些是達斡爾族老年人最喜愛的食品。達斡爾族也用小米做干飯和粥,做摻蕓豆玉米馇子粥,拌酸、鮮牛奶或搭配其他湯、菜食用。近十幾年來食用大米逐漸增多,大米是從集市上購買的,用它燜干飯或熬粥。

    (二)面食

    達斡爾族的傳統(tǒng)面食以蕎面為主。蕎面的吃法有很多,其中用蕎面軋饸饹是比較講究的吃法,達斡爾語稱“達勒布達”。軋制蕎面饸饹的“達勒”(饸饹床子)底部有漏孔,做饸饹時,將饸饹床子架在鍋上,然后把和好的蕎面放在饸饹床子里軋成條狀,饸饹就直接軋進燒開水的鍋里,用筷子來回攪動,煮熟后放進涼水中冷卻再撈出來。食用時拌上酸牛奶或各種肉類湯。一般用飛龍、沙半雞、野雞或狍子肉等野味做湯澆食饸饹,這是達斡爾人的上等主食,常用以招待客人。除饸饹外,蕎面還可做面條,拌酸奶吃,還可做蘇子餡餅和蒸餃。用蕎麥臍子磨的面烙煎餅,也是面食之一。

    其他面食還有:用稷子米面蒸的發(fā)糕,稱為“瑟額·烏圖莫”。用“尼基”面(蕎麥臍子磨的面),包餃子或做饸饹。用“披斯格·郭里”(大黃米面)做粘豆包和烙餅。達斡爾人把餡餅稱為“切日其庫·烏圖莫”(原意為鋤頭樣的餅),除了用蕎面做以外,用“尼基”面、稷子米面也可以做。做法是搟出皮,放餡后合為半圓形,壓實邊后,用碗壓切去邊上多余的面,然后烙熟。把燕麥米炒熟后磨成面,過粗羅或細篩,漏下去的細面稱為“哈格”,即炒面。留在羅篩上的粒狀部分稱為“新特勒”?!肮瘛焙汀靶绿乩铡笔沁_斡爾人在野外勞動或在家里應時充饑的食品,用開水沖,再拌上牛奶、奶油和白糖,更是味美可口,并且抗餓,是達斡爾族青年和兒童喜愛的食品。把發(fā)酵的稷子米面卷成“8”字形后油炸,達斡爾語稱“希日格熱”。稷子米面和以稠李子或山丁子面,加上糖,拌以牛油,壓成糕片,達斡爾語稱“瓦特”?!跋H崭窭铡焙汀巴咛亍笔沁_斡爾人很有特色的糕點,除年節(jié)食用外,常用于婚禮上招待賓客。

    近百年來,由于達斡爾人種植小麥,白面也開始成為達斡爾人的主要面食。吃法有做面條、蒸饅頭、烙餅和包餃子等。很有民族特點的吃法是,做鮮牛奶面片,將白面和好,揪成面片放進燒開的鮮牛奶鍋里煮熟,食用時拌奶油、白糖。也用白面烙蘇子餅,這些都是達斡爾人普遍喜愛的食品。

    二、副食

    達斡爾族除了從事農(nóng)業(yè)之外還從事牧業(yè)、漁業(yè)、獵業(yè)、采集業(yè),并且在園田種植蔬菜,因此達斡爾人的副食有肉食、奶食、菜食、蘇子等。

    (一)肉食

    歷史上,從事狩獵的達斡爾人肉食中有狍子、野豬、野雞、飛龍、沙半雞、山雞等野生獸禽肉類。生吃新鮮狍肝時,將狍肝洗凈切成薄片,浸入鹽水或蘸野韭菜花末。達斡爾人認為吃生狍肝有助于增強和保護視力,所以獵人生吃狍肝尤為普遍。其它野生禽獸肉的食用方法是烤肉、手把肉或燉菜,做肉湯。海拉爾地區(qū)從事牧業(yè)的達斡爾人則以牛羊肉為多。農(nóng)區(qū)則以豬、牛肉為多。達斡爾人素有吃手把肉的習慣,每當殺豬宰羊,必做手把肉,請親友共享。其次是吃片白肉,將肉煮熟后切成薄片,用醬油和野韭菜花末等做調(diào)料。手把肉和片白肉,不僅在殺豬羊或年節(jié)時食用,在婚禮宴席上更不可少,而且很講究上桌的手把肉部位,賓客一桌、二桌和三桌,必須分別上尻背骨和肩胛骨。在殺豬宰羊后,都要灌血腸,血腸分為只放鹽的素血腸和拌蔥花、蒜泥、野韭菜花末的餡血腸兩種,煮熟后切成薄片上桌,這種血腸是達斡爾人喜愛的佳肴。家常的肉食多為燉菜,很少熘炒。由于達斡爾人沿江河居住,從事捕魚,魚也是達斡爾人肉食的組成部分。達斡爾人烹飪魚的方法主要是清燉和清蒸,很少紅燒或油炸,也用小魚做炸魚醬等。

    (二)奶食

    達斡爾人經(jīng)常說“只要有牛奶就不是沒有葷味”。奶食在達斡爾人的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達斡爾人用煮開的鮮奶拌米飯,用鮮奶煮面片,是達斡爾人經(jīng)常的飲食。在肉類、蔬菜短缺的季節(jié),牛奶成為人們主要的副食品。

    達斡爾人奶食的種類很多。除了吃鮮牛奶以外,達斡爾人把牛奶裝入壇子里放在熱炕上,制成酸牛奶。對于酸的不同程度的牛奶,有“額騰·蘇”、“朱松·蘇”、“齊嘎”不同的稱謂和吃法。最普遍的吃法是酸奶拌米飯。另外在夏季外出旅行或勞動時,人們隨身攜帶用樺皮桶裝的酸奶拌涼水,以便解渴消暑。酸奶也是待客的最好食品,當有客人來時,主人都會熱情地盛一碗酸奶請客人品嘗解渴。秋季牛奶的油脂含量比較多,可用做鮮牛奶燉豆角,擠牛奶多的人家將其放置數(shù)小時后,把浮面上的一層油脂取下來,即是稀奶油。在吃餅、饅頭時可以蘸稀奶油。稀奶油經(jīng)攪拌加熱后提煉出黃油,可拌稠粥或面片食用。把牛奶用微火煮沸數(shù)十分鐘,并不斷用勺盛起澆下浮起泡沫,待逐漸降溫冷卻后,將其凝在浮面油脂取下來,即是熟奶皮。黃油和熟奶皮營養(yǎng)豐富、味道醇香,也是達斡爾人親友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之一。

    (三)菜食

    達斡爾人一向重視菜食,每家在房屋后面和左右種植大片園田,其面積多者可達十幾畝。園田里主要種植白菜、土豆、豆角、胡蘿卜、大蘿卜、黃瓜、西葫蘆、茄子、青椒、西紅柿、韭菜、蔥、蒜等多種作物。其中豆角種類很多,除一般的壟豆角(青嫩時做菜食,成熟的果實做飯豆)外,有各種架豆角。自農(nóng)歷六月起至九月,上述各種蔬菜加上啃青的苞米,是達斡爾人的重要副食來源。即使在冬春季,儲存的各種蔬菜在他們的飲食中仍占有一定比重。所以達斡爾人有“園田半年糧”之說。

    達斡爾人傳統(tǒng)菜食的烹飪方法以燉菜為主,除年節(jié)或招待客人外,很少熘炒。為了在冬春季節(jié)也能吃到蔬菜,達斡爾人還加工儲存,其方法主要有四種。一是做干菜,把扁豆角、角瓜、茄子用刀削成細長條曬干,然后編成辮存放。把整個的豇豆用細繩穿起曬干。把小碗口粗的白菜用細木桿穿起,掛在倉房里晾干。食用之前用溫水把干菜泡開,可燉、炒。二是腌酸白菜,用于做燉菜。三是腌豆角、茄子、白菜、胡蘿卜、黃瓜咸菜。四是做菜末,把白菜或青椒、紅辣椒碾成末,加適量的蒜泥和鹽拌勻即成,是很有特色的作菜。

    農(nóng)歷四、五月是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達斡爾族婦女采集山蔥、野韭菜、山里渾、黃花菜和柳蒿芽等野菜。對這些野菜的烹飪方法各有不同,可作為正餐燉菜、佐食小菜、夾做米飯和餡餅。其中柳蒿芽(達斡爾語稱“昆米勒”)為達斡爾人很有特色的野生菜食,每年大量采集,不僅趁鮮食用,而且曬干儲存。烹飪的方法是,把洗凈的“昆米勒”放入開水中炸,經(jīng)清水擠出,剁碎后放入鍋里,加入豆子、肉或小白魚、小鯽魚燉熟?!袄ッ桌铡背云饋黹_始有點苦,慢慢的則有一種清香的味道,還具有解熱、順氣和助消化的作用。

    達斡爾人種植蘇子(也稱紫蘇)。其食用方法:一是經(jīng)鍋里炒后搗碎,拌白糖烙蘇子餡餅,是孩子們喜愛吃的食品。二是榨蘇子油。過去每家都榨蘇子油,是主要的食用油,用于炒菜、燉菜、烙餅、炸糕點。達斡爾人也曾用麻籽榨油,但食用得很少。

    三、飲料

    達斡爾族的飲料有牛奶、茶、酒、野果粉等。牛奶在達斡爾族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喝煮開的鮮牛奶外,還喝酸牛奶。夏季,在外勞動回到家里,總要喝一碗酸牛奶解渴。牧區(qū)的達斡爾人日常喝奶茶,做法是先將磚茶放進清水里燒開后濾出,再放進炒熟的稷子米、牛奶,待燒開后,奶茶即成。飲用時加入些奶皮、奶干和黃油,濃香四溢。

    達斡爾人采集野生植物做飲料。其中有“切·歐斯”(原意為做茶的草,即黃芪),有半尺多高,開藍色的花。在秋季采集曬干,經(jīng)熱鍋蒸后,趁其潮濕的時候壓成坨。使用時,掰下一塊放入水中燒開飲用。水呈茶色,有甜味,起到助消化的功能。此外,也采集山丁子的葉子、“掌籠庫”(赤芍)燒開水當茶,但很少。春夏之季,到山里勞動的人也剝開樺樹皮,飲流出的樺樹汁解渴。樺樹汁稍發(fā)黃色,有甜味。秋天,采集山丁子曬干碾成粉,拌上白糖后,沖開水飲用,是十分鮮美可口的飲料。

    達斡爾族過去采用蒸餾法制酒。有兩種自制的酒,一種是稷子米酒,這種酒稱為“達斡爾阿日給”(即達斡爾酒),一次做十來斤酒,主要用于祭神。清代康熙年間方式濟所著《龍沙紀略》記載:“黃米,釀米兒酒,閱日而成。糜亦堪釀,味甘而薄。祀神用之,取其速成而潔,有醴酒之遺意焉。”說的就是達斡爾人的釀酒。

    第二種是奶酒,其具體做法是:將牛奶放入缸(缸高約1米,上口直徑約30厘米,下口40厘米)使之變酸,用攪杠攪動。幾天后,將已經(jīng)分解發(fā)酵了的牛奶放入鍋(達斡爾語稱這種鍋為“伊克”)里,下面燒火加熱。上面放置木桶(達斡爾語稱“布爾克勒”,把粗木鑿空而成,高70厘米,直徑約60厘米),桶上蓋以盛涼水的鍋(達斡爾語稱“亞日里奇”)。當“伊克”里的酸奶達到沸點時,變成蒸汽在“亞日里奇”底部遇涼冷卻成小水珠,順鍋底下滴,落到特置于“布爾克勒”里的細條木槽里。木槽上下傾斜,下端伸到木桶外面,連著口向外的漏斗,通過漏斗流出的液體便是奶酒。過去一般養(yǎng)3頭以上乳牛的人家?guī)缀醵甲瞿叹啤?/SPAN>

    (文字摘自《內(nèi)蒙古民俗志》,略有改動)

上一篇:
下一篇: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達斡爾族飲食習俗

發(fā)布時間:2014-12-14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字體:
  •  

    達斡爾族飲食習俗是在多種經(jīng)營生產(chǎn)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達斡爾族歷史上以農(nóng)牧為主,并從事狩獵、漁業(yè)、采集等多種經(jīng)營,因此形成了既保留有烹飪野生獸禽肉、魚類和野菜的古老的飲食習俗,又具有以米面為主、肉乳蔬菜為輔的農(nóng)牧文化特色的飲食習俗。達斡爾人的飲食種類很多,做出的菜肴、米面食品達上百種,形成了品味多樣、注重原味和主副食搭配得當?shù)奶厣?/FONT>

    一、主食

    達斡爾族的主食以米、面為主。達斡爾族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種植稷子、蕎麥、燕麥、黃黏米、玉米、小米、蘇子等作物,這些農(nóng)作物構(gòu)成了達斡爾族主食烹飪原料的來源。

    (一)米食

    達斡爾族的傳統(tǒng)米食多為稷子米,達斡爾語稱“忙格勒莫”。稷子有兩種不同的加工方法:其一,將稷子在鍋里蒸沸炕干后碾成米,達斡爾語稱“敖斯莫”,這種米已失去粘性,有輕微糊味,適做干飯或鮮牛奶粥。其中“敖斯莫布達”(稷子米干飯)制作過程是,先在鍋里倒進涼水,等水燒開后下米,然后用笊籬撈出來再蒸。也有的干飯加上蕓豆,食用時可拌鮮牛奶或酸牛奶。稷子米干飯清香可口,營養(yǎng)豐富,是達斡爾人喜愛的日常主食之一。其二,將未經(jīng)蒸沸炕干的稷子碾成米,達斡爾語稱“?;保@種米稍有粘性,也可以做干飯,但是多用它做牛奶熬的稠粥,即“拉里”。“拉里”是用稷子米加牛奶熬成的稠粥,食用時拌上黃油或白糖?!袄铩毕闾鹂煽冢瑺I養(yǎng)豐富,除了用稷子米做的“希基莫拉里”以外,還用蕎麥臍子做“尼基拉里”,用牛犢出生后頭三四天擠出的牛奶做“瓦日勒·拉里”(初乳稠粥)。頭幾天的牛奶比較稠、奶油含量高,積存的牛奶開始變酸。因此,“瓦日勒·拉里”具有香、酸、甜的味道,特別爽口。在吃“瓦日勒·拉里”時,還要請親戚鄰居前來共享,以示親鄰和睦、牛畜興旺。婚禮時也有吃“拉里”的習俗,在婚禮的前幾天,新郎要到岳父母家舉行吃“拉里”的儀式。屆時,岳父母家請一位兒女雙全的婦女來主持,讓新郎新娘坐在飯桌對面互相給對方喂“拉里”,表示婚后夫妻二人的感情像稠粥一樣如膠似漆。所以說“拉里”是達斡爾人別具風味又具有禮儀內(nèi)涵的食品。

    其他米食還有:蕎麥米是把蕎麥在鍋里蒸沸,經(jīng)炕干后碾成的米,達斡爾語稱“阿勒莫”,蕎麥米磨成粉過羅后,留在羅上粒狀的部分,即是“蕎麥臍子”,達斡爾語稱“尼基”,用做酸奶稠粥,吃時拌黃油和糖,是達斡爾人的上等食品。另外蕎麥米可與稷子米或小米做二米干飯,亦可做酸奶蕎麥米粥,年節(jié)的時候吃完肉食后,以酸奶蕎麥米粥充夜宵。蕎麥米還可做狍子肉粥,味美可口。把燕麥炕干后碾成米,可做燕麥米鮮奶粥和燕麥米狍子肉粥,這些是達斡爾族老年人最喜愛的食品。達斡爾族也用小米做干飯和粥,做摻蕓豆玉米馇子粥,拌酸、鮮牛奶或搭配其他湯、菜食用。近十幾年來食用大米逐漸增多,大米是從集市上購買的,用它燜干飯或熬粥。

    (二)面食

    達斡爾族的傳統(tǒng)面食以蕎面為主。蕎面的吃法有很多,其中用蕎面軋饸饹是比較講究的吃法,達斡爾語稱“達勒布達”。軋制蕎面饸饹的“達勒”(饸饹床子)底部有漏孔,做饸饹時,將饸饹床子架在鍋上,然后把和好的蕎面放在饸饹床子里軋成條狀,饸饹就直接軋進燒開水的鍋里,用筷子來回攪動,煮熟后放進涼水中冷卻再撈出來。食用時拌上酸牛奶或各種肉類湯。一般用飛龍、沙半雞、野雞或狍子肉等野味做湯澆食饸饹,這是達斡爾人的上等主食,常用以招待客人。除饸饹外,蕎面還可做面條,拌酸奶吃,還可做蘇子餡餅和蒸餃。用蕎麥臍子磨的面烙煎餅,也是面食之一。

    其他面食還有:用稷子米面蒸的發(fā)糕,稱為“瑟額·烏圖莫”。用“尼基”面(蕎麥臍子磨的面),包餃子或做饸饹。用“披斯格·郭里”(大黃米面)做粘豆包和烙餅。達斡爾人把餡餅稱為“切日其庫·烏圖莫”(原意為鋤頭樣的餅),除了用蕎面做以外,用“尼基”面、稷子米面也可以做。做法是搟出皮,放餡后合為半圓形,壓實邊后,用碗壓切去邊上多余的面,然后烙熟。把燕麥米炒熟后磨成面,過粗羅或細篩,漏下去的細面稱為“哈格”,即炒面。留在羅篩上的粒狀部分稱為“新特勒”?!肮瘛焙汀靶绿乩铡笔沁_斡爾人在野外勞動或在家里應時充饑的食品,用開水沖,再拌上牛奶、奶油和白糖,更是味美可口,并且抗餓,是達斡爾族青年和兒童喜愛的食品。把發(fā)酵的稷子米面卷成“8”字形后油炸,達斡爾語稱“希日格熱”。稷子米面和以稠李子或山丁子面,加上糖,拌以牛油,壓成糕片,達斡爾語稱“瓦特”。“希日格勒”和“瓦特”是達斡爾人很有特色的糕點,除年節(jié)食用外,常用于婚禮上招待賓客。

    近百年來,由于達斡爾人種植小麥,白面也開始成為達斡爾人的主要面食。吃法有做面條、蒸饅頭、烙餅和包餃子等。很有民族特點的吃法是,做鮮牛奶面片,將白面和好,揪成面片放進燒開的鮮牛奶鍋里煮熟,食用時拌奶油、白糖。也用白面烙蘇子餅,這些都是達斡爾人普遍喜愛的食品。

    二、副食

    達斡爾族除了從事農(nóng)業(yè)之外還從事牧業(yè)、漁業(yè)、獵業(yè)、采集業(yè),并且在園田種植蔬菜,因此達斡爾人的副食有肉食、奶食、菜食、蘇子等。

    (一)肉食

    歷史上,從事狩獵的達斡爾人肉食中有狍子、野豬、野雞、飛龍、沙半雞、山雞等野生獸禽肉類。生吃新鮮狍肝時,將狍肝洗凈切成薄片,浸入鹽水或蘸野韭菜花末。達斡爾人認為吃生狍肝有助于增強和保護視力,所以獵人生吃狍肝尤為普遍。其它野生禽獸肉的食用方法是烤肉、手把肉或燉菜,做肉湯。海拉爾地區(qū)從事牧業(yè)的達斡爾人則以牛羊肉為多。農(nóng)區(qū)則以豬、牛肉為多。達斡爾人素有吃手把肉的習慣,每當殺豬宰羊,必做手把肉,請親友共享。其次是吃片白肉,將肉煮熟后切成薄片,用醬油和野韭菜花末等做調(diào)料。手把肉和片白肉,不僅在殺豬羊或年節(jié)時食用,在婚禮宴席上更不可少,而且很講究上桌的手把肉部位,賓客一桌、二桌和三桌,必須分別上尻背骨和肩胛骨。在殺豬宰羊后,都要灌血腸,血腸分為只放鹽的素血腸和拌蔥花、蒜泥、野韭菜花末的餡血腸兩種,煮熟后切成薄片上桌,這種血腸是達斡爾人喜愛的佳肴。家常的肉食多為燉菜,很少熘炒。由于達斡爾人沿江河居住,從事捕魚,魚也是達斡爾人肉食的組成部分。達斡爾人烹飪魚的方法主要是清燉和清蒸,很少紅燒或油炸,也用小魚做炸魚醬等。

    (二)奶食

    達斡爾人經(jīng)常說“只要有牛奶就不是沒有葷味”。奶食在達斡爾人的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達斡爾人用煮開的鮮奶拌米飯,用鮮奶煮面片,是達斡爾人經(jīng)常的飲食。在肉類、蔬菜短缺的季節(jié),牛奶成為人們主要的副食品。

    達斡爾人奶食的種類很多。除了吃鮮牛奶以外,達斡爾人把牛奶裝入壇子里放在熱炕上,制成酸牛奶。對于酸的不同程度的牛奶,有“額騰·蘇”、“朱松·蘇”、“齊嘎”不同的稱謂和吃法。最普遍的吃法是酸奶拌米飯。另外在夏季外出旅行或勞動時,人們隨身攜帶用樺皮桶裝的酸奶拌涼水,以便解渴消暑。酸奶也是待客的最好食品,當有客人來時,主人都會熱情地盛一碗酸奶請客人品嘗解渴。秋季牛奶的油脂含量比較多,可用做鮮牛奶燉豆角,擠牛奶多的人家將其放置數(shù)小時后,把浮面上的一層油脂取下來,即是稀奶油。在吃餅、饅頭時可以蘸稀奶油。稀奶油經(jīng)攪拌加熱后提煉出黃油,可拌稠粥或面片食用。把牛奶用微火煮沸數(shù)十分鐘,并不斷用勺盛起澆下浮起泡沫,待逐漸降溫冷卻后,將其凝在浮面油脂取下來,即是熟奶皮。黃油和熟奶皮營養(yǎng)豐富、味道醇香,也是達斡爾人親友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之一。

    (三)菜食

    達斡爾人一向重視菜食,每家在房屋后面和左右種植大片園田,其面積多者可達十幾畝。園田里主要種植白菜、土豆、豆角、胡蘿卜、大蘿卜、黃瓜、西葫蘆、茄子、青椒、西紅柿、韭菜、蔥、蒜等多種作物。其中豆角種類很多,除一般的壟豆角(青嫩時做菜食,成熟的果實做飯豆)外,有各種架豆角。自農(nóng)歷六月起至九月,上述各種蔬菜加上啃青的苞米,是達斡爾人的重要副食來源。即使在冬春季,儲存的各種蔬菜在他們的飲食中仍占有一定比重。所以達斡爾人有“園田半年糧”之說。

    達斡爾人傳統(tǒng)菜食的烹飪方法以燉菜為主,除年節(jié)或招待客人外,很少熘炒。為了在冬春季節(jié)也能吃到蔬菜,達斡爾人還加工儲存,其方法主要有四種。一是做干菜,把扁豆角、角瓜、茄子用刀削成細長條曬干,然后編成辮存放。把整個的豇豆用細繩穿起曬干。把小碗口粗的白菜用細木桿穿起,掛在倉房里晾干。食用之前用溫水把干菜泡開,可燉、炒。二是腌酸白菜,用于做燉菜。三是腌豆角、茄子、白菜、胡蘿卜、黃瓜咸菜。四是做菜末,把白菜或青椒、紅辣椒碾成末,加適量的蒜泥和鹽拌勻即成,是很有特色的作菜。

    農(nóng)歷四、五月是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達斡爾族婦女采集山蔥、野韭菜、山里渾、黃花菜和柳蒿芽等野菜。對這些野菜的烹飪方法各有不同,可作為正餐燉菜、佐食小菜、夾做米飯和餡餅。其中柳蒿芽(達斡爾語稱“昆米勒”)為達斡爾人很有特色的野生菜食,每年大量采集,不僅趁鮮食用,而且曬干儲存。烹飪的方法是,把洗凈的“昆米勒”放入開水中炸,經(jīng)清水擠出,剁碎后放入鍋里,加入豆子、肉或小白魚、小鯽魚燉熟。“昆米勒”吃起來開始有點苦,慢慢的則有一種清香的味道,還具有解熱、順氣和助消化的作用。

    達斡爾人種植蘇子(也稱紫蘇)。其食用方法:一是經(jīng)鍋里炒后搗碎,拌白糖烙蘇子餡餅,是孩子們喜愛吃的食品。二是榨蘇子油。過去每家都榨蘇子油,是主要的食用油,用于炒菜、燉菜、烙餅、炸糕點。達斡爾人也曾用麻籽榨油,但食用得很少。

    三、飲料

    達斡爾族的飲料有牛奶、茶、酒、野果粉等。牛奶在達斡爾族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喝煮開的鮮牛奶外,還喝酸牛奶。夏季,在外勞動回到家里,總要喝一碗酸牛奶解渴。牧區(qū)的達斡爾人日常喝奶茶,做法是先將磚茶放進清水里燒開后濾出,再放進炒熟的稷子米、牛奶,待燒開后,奶茶即成。飲用時加入些奶皮、奶干和黃油,濃香四溢。

    達斡爾人采集野生植物做飲料。其中有“切·歐斯”(原意為做茶的草,即黃芪),有半尺多高,開藍色的花。在秋季采集曬干,經(jīng)熱鍋蒸后,趁其潮濕的時候壓成坨。使用時,掰下一塊放入水中燒開飲用。水呈茶色,有甜味,起到助消化的功能。此外,也采集山丁子的葉子、“掌籠庫”(赤芍)燒開水當茶,但很少。春夏之季,到山里勞動的人也剝開樺樹皮,飲流出的樺樹汁解渴。樺樹汁稍發(fā)黃色,有甜味。秋天,采集山丁子曬干碾成粉,拌上白糖后,沖開水飲用,是十分鮮美可口的飲料。

    達斡爾族過去采用蒸餾法制酒。有兩種自制的酒,一種是稷子米酒,這種酒稱為“達斡爾阿日給”(即達斡爾酒),一次做十來斤酒,主要用于祭神。清代康熙年間方式濟所著《龍沙紀略》記載:“黃米,釀米兒酒,閱日而成。糜亦堪釀,味甘而薄。祀神用之,取其速成而潔,有醴酒之遺意焉。”說的就是達斡爾人的釀酒。

    第二種是奶酒,其具體做法是:將牛奶放入缸(缸高約1米,上口直徑約30厘米,下口40厘米)使之變酸,用攪杠攪動。幾天后,將已經(jīng)分解發(fā)酵了的牛奶放入鍋(達斡爾語稱這種鍋為“伊克”)里,下面燒火加熱。上面放置木桶(達斡爾語稱“布爾克勒”,把粗木鑿空而成,高70厘米,直徑約60厘米),桶上蓋以盛涼水的鍋(達斡爾語稱“亞日里奇”)。當“伊克”里的酸奶達到沸點時,變成蒸汽在“亞日里奇”底部遇涼冷卻成小水珠,順鍋底下滴,落到特置于“布爾克勒”里的細條木槽里。木槽上下傾斜,下端伸到木桶外面,連著口向外的漏斗,通過漏斗流出的液體便是奶酒。過去一般養(yǎng)3頭以上乳牛的人家?guī)缀醵甲瞿叹啤?/SPAN>

    (文字摘自《內(nèi)蒙古民俗志》,略有改動)

上一篇:
下一篇: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