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元年(1912),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科爾沁右翼后旗隸屬奉天省,扎賚特旗屬黑龍江省。這4個(gè)旗仍為哲里木盟(今通遼市)建制區(qū)域內(nèi)。各旗仍設(shè)札薩克為旗首長。同年,將醴泉設(shè)治局升為醴泉縣。民國3年(1914),醴泉縣更名為突泉縣,隸屬奉天省洮昌道。
民國21年(1932)3月,偽滿洲國取消哲里木盟,設(shè)置興安南分省,科爾沁右翼三旗和扎賚特旗(駐巴彥哈剌)歸屬偽興安南分省管轄。7月15日,將科爾沁右翼前旗(通稱札薩克圖旗)更名為西科前旗,駐烏蘭哈達(dá);科爾沁右翼后旗(通稱蘇鄂旗)更名為西科后旗,駐察爾森;科爾沁右翼中旗(通稱圖什葉圖旗)更名為西科中旗,駐代欽塔拉。將索倫設(shè)治局升為喜扎嘎爾旗,隸屬偽興安南分省。民國23年(1934),興安南分省改為興安南省,隸屬偽滿洲國興安總署(11月改為蒙政部)。12月,偽興安南省公署宣布取消蒙古王公制度,實(shí)行蒙旗公署制,旗札薩克改為旗長。民國24年(1935)9月,偽興安南省省會(huì)由鄭家屯(達(dá)爾罕王府)遷駐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
民國32年(1943)10月,撤銷偽興安南省,改建為興安南地區(qū)行署,管轄有科爾沁右翼三旗和喜扎嘎爾旗、扎賚特旗,隸屬偽興安總省,駐王爺廟。同年,突泉縣由黑龍江省劃歸興安總省管轄。
民國元年(1912),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科爾沁右翼后旗隸屬奉天省,扎賚特旗屬黑龍江省。這4個(gè)旗仍為哲里木盟(今通遼市)建制區(qū)域內(nèi)。各旗仍設(shè)札薩克為旗首長。同年,將醴泉設(shè)治局升為醴泉縣。民國3年(1914),醴泉縣更名為突泉縣,隸屬奉天省洮昌道。
民國21年(1932)3月,偽滿洲國取消哲里木盟,設(shè)置興安南分省,科爾沁右翼三旗和扎賚特旗(駐巴彥哈剌)歸屬偽興安南分省管轄。7月15日,將科爾沁右翼前旗(通稱札薩克圖旗)更名為西科前旗,駐烏蘭哈達(dá);科爾沁右翼后旗(通稱蘇鄂旗)更名為西科后旗,駐察爾森;科爾沁右翼中旗(通稱圖什葉圖旗)更名為西科中旗,駐代欽塔拉。將索倫設(shè)治局升為喜扎嘎爾旗,隸屬偽興安南分省。民國23年(1934),興安南分省改為興安南省,隸屬偽滿洲國興安總署(11月改為蒙政部)。12月,偽興安南省公署宣布取消蒙古王公制度,實(shí)行蒙旗公署制,旗札薩克改為旗長。民國24年(1935)9月,偽興安南省省會(huì)由鄭家屯(達(dá)爾罕王府)遷駐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
民國32年(1943)10月,撤銷偽興安南省,改建為興安南地區(qū)行署,管轄有科爾沁右翼三旗和喜扎嘎爾旗、扎賚特旗,隸屬偽興安總省,駐王爺廟。同年,突泉縣由黑龍江省劃歸興安總省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