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奈曼旗區(qū)域,秦朝為遼西郡北境,屬東胡民族游牧之地。西漢為匈奴左賢王轄地,東漢時屬烏桓族地。三國魏景元三年(262),屬東部鮮卑。東晉十六國至隋朝,基本屬契丹。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屬松漠都督府(契丹)轄區(qū)內(nèi)。遼天慶元年(1111)時,置有龍化州(治所在今旗境內(nèi)),隸屬上京道。金代,屬北京臨潢府路轄區(qū)。元至順元年(1330),屬遼陽行省寧昌路轄區(qū)內(nèi)。
明永樂元年(1403),今旗境屬京師老哈河衛(wèi)。明萬歷十年(1582),屬蒙古(時稱韃靼)喀爾喀部所據(jù)。清崇德元年(1636),清朝編奈曼部為奈曼旗,其首領(lǐng)被封為多羅達爾漢郡王爵位,授札薩克官職。清順治元年(1644),旗王府建于巴彥敖包,隸屬昭烏達盟。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旗王府遷駐呼和格日。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旗王府又遷回巴彥敖包。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旗境隸屬三座塔廳。清嘉慶十五年(1810),直隸省承德府設(shè)置熱河道都統(tǒng)后,奈曼旗漢民事務(wù)仍歸熱河道朝陽府治理。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在小庫倫(今庫倫鎮(zhèn))設(shè)置綏東縣,為三等縣,歸朝陽府管轄,治理奈曼王旗、庫倫喇嘛旗及喀爾喀旗漢人區(qū)域。
今奈曼旗區(qū)域,秦朝為遼西郡北境,屬東胡民族游牧之地。西漢為匈奴左賢王轄地,東漢時屬烏桓族地。三國魏景元三年(262),屬東部鮮卑。東晉十六國至隋朝,基本屬契丹。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屬松漠都督府(契丹)轄區(qū)內(nèi)。遼天慶元年(1111)時,置有龍化州(治所在今旗境內(nèi)),隸屬上京道。金代,屬北京臨潢府路轄區(qū)。元至順元年(1330),屬遼陽行省寧昌路轄區(qū)內(nèi)。
明永樂元年(1403),今旗境屬京師老哈河衛(wèi)。明萬歷十年(1582),屬蒙古(時稱韃靼)喀爾喀部所據(jù)。清崇德元年(1636),清朝編奈曼部為奈曼旗,其首領(lǐng)被封為多羅達爾漢郡王爵位,授札薩克官職。清順治元年(1644),旗王府建于巴彥敖包,隸屬昭烏達盟。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旗王府遷駐呼和格日。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旗王府又遷回巴彥敖包。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旗境隸屬三座塔廳。清嘉慶十五年(1810),直隸省承德府設(shè)置熱河道都統(tǒng)后,奈曼旗漢民事務(wù)仍歸熱河道朝陽府治理。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在小庫倫(今庫倫鎮(zhèn))設(shè)置綏東縣,為三等縣,歸朝陽府管轄,治理奈曼王旗、庫倫喇嘛旗及喀爾喀旗漢人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