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27年(1938)8月,大青山抗日支隊進入武川縣。同年11月,綏遠省委書記白如冰等從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來到大青山。綏遠省委機關(guān)駐武川縣大南溝,大青山抗日游擊支隊李井泉等駐大灘等地。12月,建立中共歸武工作委員會。民國28年(1939)8月,中共綏遠省委決定,以武川縣城為中心,將武川縣一分為四。以歸綏至武川公路為界,路東北成立武川縣,路東南成立歸武縣,路西北成立武固(陽)縣,路西南成立武歸縣,開展對日偽的游擊戰(zhàn)爭。
民國31年(1942)7月,在日軍大掃蕩時,武川縣境內(nèi)的井兒溝、得勝溝曾是大青山抗日根據(jù)地黨政軍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的駐地。民國34年(1945)8月16日,武川縣城解放。8月26日,國民黨傅作義部占領(lǐng)武川縣城。10月5日,賀龍部隊再度解放武川縣城,10月6日,武川縣人民政府成立(郝秀山任縣長)。后武川縣被國民黨軍隊占領(lǐng)。民國36年(1947)8月,武川縣政府屬綏遠省第一行政區(qū)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民國27年(1938)8月,大青山抗日支隊進入武川縣。同年11月,綏遠省委書記白如冰等從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來到大青山。綏遠省委機關(guān)駐武川縣大南溝,大青山抗日游擊支隊李井泉等駐大灘等地。12月,建立中共歸武工作委員會。民國28年(1939)8月,中共綏遠省委決定,以武川縣城為中心,將武川縣一分為四。以歸綏至武川公路為界,路東北成立武川縣,路東南成立歸武縣,路西北成立武固(陽)縣,路西南成立武歸縣,開展對日偽的游擊戰(zhàn)爭。
民國31年(1942)7月,在日軍大掃蕩時,武川縣境內(nèi)的井兒溝、得勝溝曾是大青山抗日根據(jù)地黨政軍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的駐地。民國34年(1945)8月16日,武川縣城解放。8月26日,國民黨傅作義部占領(lǐng)武川縣城。10月5日,賀龍部隊再度解放武川縣城,10月6日,武川縣人民政府成立(郝秀山任縣長)。后武川縣被國民黨軍隊占領(lǐng)。民國36年(1947)8月,武川縣政府屬綏遠省第一行政區(qū)督察專員公署管轄。